皮肤
字号

潮人--林恢勇回忆录 第36节

点击: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六十载。每每回想起年少时无忧无虑的趣事,历历在目,恍如昨日,心头总有一股暖意荡漾。

还记得当年在苏联基辅中央公园,促膝夜谈,倾吐感情上的压抑。你在多方压力下,抱定决心,苦苦抗争,忠于自己的感情,矢志不渝。在多年“地下活动”、长期两地分居的艰苦考验下,最终结束爱情长跑,修成正果。对爱情的忠贞,对家庭的负责任,都令人钦佩。

惦记:

古语云: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在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祸从口出,直言惹祸。回国后,你是思想改造中的黑典型,大会批判,写检查,让人揪心。“文革”中更是音信皆无,真急死人!

佩服:

改革开放春满地,我们老林最给力。又焕发了第二春,如鱼得水,大干快干,大显身手,战果辉煌。留西洋,回苏俄。在西洋,一心埋头学问,周围纸醉金迷,洋妞环绕,毫不动心;回苏俄,既是团长,又当翻译,还当勤杂工,身兼数职,能者多劳。退休十余年,在外国公司当高级顾问,老骥伏枥,发挥余热。如今儿孙满堂,和老伴相濡以沫。

金婚五十载,一心呵护祖美,真心不变,真是了不得。

祝愿:

你性格开朗、幽默,有你的地方就充满欢声笑语。祝你健康长寿,永远快乐!

好朋友 夏家驹

2011年6月

1955年,我与夏家驹(左)在北京

林恢勇点滴

我心目中永远的小弟弟

1953年秋天,来自我国最南边的几个省的一百多个青年,集中到江西南昌书院街。那就是刚成立的华中工学院南昌分部,我们就读于电机电器专业一年级。由于来自同一高中同学的“出卖”,说我在高中当过学习委员,在这些初次见面的新同学的起哄之下,我稀里糊涂地当上了班主席。

没过多久,就有同学来“告状”,说有一个叫林恢勇的小同学如何如何不好,调皮捣蛋,说怪话,起外号,把女同学都气哭了……我听了心里觉得很好笑,但是表面上还装出一副班干部的“严肃”神态,板起面孔说“这真是不好,大家要多多帮助他,经常批评教育”。事实上,他做的这些事,不就是我和我调皮的弟弟干过的吗?想想他说的一些俏皮话和所起的外号,只能觉得他很幽默,很聪明,把某些同学的体形和几何图形联系得很有趣,很形象。但是我表面上不能这样说,只能“批评”他。当然了,按当时的气氛,也上不了什么“纲”,只是说几句而已。

附录2

慢慢地,他的优点渐渐表现了出来。他学习优秀,是我们班的数学课代表,又是课外活动的积极分子。我记得同学们把和他同来的曾祥煌、谢家治并称为“潮州三杰”。不久之后,他被选中留学苏联,没有机会“犯”更多类似的“错误”,我也没有机会“犯”“包庇”和“纵容”的“错误”。

热心服务校友

林恢勇虽然和我们相处只有短短的一年,但同学们对他一直十分认同,相互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多次参加我们校友的聚会。

2006年,我们北京校友受各地校友之托,筹备2007年金秋在北京举办毕业50周年的纪念聚会。我和恢勇都是筹备组的主要成员,为明确哪些校友参加聚会,需要反复与各位校友联系。每次在我起草书信之后,恢勇都不厌其烦地打字,打印,书写信封,贴邮票,去邮局发送,每次涉及八十多位校友,反复四五次,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可是他从未有过任何怨言,未有任何推辞。他还收集了未能参加聚会的同学们的祝贺信,一封一封地在屏幕上展示。

他积极主持校友联欢会,又是演讲,又是说笑话,又是唱歌、跳舞,把联欢会搞得十分热闹。他还和他的儿子一道,为校友活动拍摄大量照片,制成了“年轻的老人来相会”光盘,分发给各位校友。2007年的北京校友聚会活动的成功举行,恢勇功不可没。他从没有过自我夸耀做过很多工作和居功的表现,实在是难能可贵。

老同学 吴士勤

2011年6月

2007年,毕业五十周年团聚(左一是我,左三为吴士勤)

我为小林和祖美金婚祝福

我们都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但我仍以小林称谓恢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他总是一个诙谐、开朗、永不言老的淘气包,而他们老两口像是天公撮合的一对,永不分离的忠贞姐弟!

我和小林是1953年认识的,我们是华中工学院电机专业的同班同学。小林长得像一个体操运动员,能歌善舞,他总是和广东、香港的同学在一起。我们后来都被选拔为留苏预备生,1954年,我们在北京俄专留苏预备部11班学习,他的俄语学得很好,据说潮州人都擅长学习语言。当时我们班的语音老师林静和语法老师王勇都很喜欢他。他是班上的文体委员,非常活跃,群众关系也很好。1955年我们在前苏联基辅工学院电机系学习,在一个大班上课,我在A小班,他和祖美在B小班。我们大班九十多人,共有8个中国留学生,小林在学习上是最好的,他非常聪明,善于交友,和苏联同学关系最好。他的课堂笔记记得最好,中国同学经常要借他的笔记本核对笔记。他和祖美在一起学习,他们俩的感情,正是长期一起学习中逐步建立和巩固起来的。他一直是留学生团支部的文体委员,1957年,他还被选拔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在我的印象里,1959年以前,领导都是非常信任他的,也就是说,是属于又红又专之列。

在1960年回国前,小林和祖美相爱的关系公开以后,当时的几位当权者,企图棒打鸳鸯,说他们受资产阶级恋爱观的毒害,小林是骗取爱情的骗子,祖美也由一个好党员被说成是丧失立场的人。在重压下,他们俩始终坚贞不渝,有情人终成眷属,成为人们赞美的一对佳偶。

1960年毕业回国后,在北京集中政治学习,领导宣布“三不”政策(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记档案),号召大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这又是一幕“引蛇出洞”,小林以他纯真的天性,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在讨论会上坦率地说出来,结果被说成是“反动言论”,大会小会批判了一通,并把一些莫须有的结论,塞进了个人档案,以致压在小林身上整整十多年。就这样,本可培养成为一代电机专家的英才,就这样被扼杀了!

1972年,海洋技术所拨乱返正,在哈工大的众多档案中,挑出小林这样的人才。调入技术所后,几乎是在另一个技术领域,从头学起,通过加倍努力,终于在新的专业范围,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以致1995年退休后仍被美国劳雷公司聘为高级技术顾问,直到2011年。这16年可以说是他轻装发挥专长和聪明才智、技术成果最为丰硕、充分体现人生价值的一段经历,也是我等同窗最为佩服他的原因。说实话,在技术界,能健康地工作51年的人,是很少有的!

小林功成名就后,将自己的人生轨迹用文字记录成册,并以此作为他和祖美姐弟俩顶住压力、棒打不散、不离不弃、互敬互爱、携手50年、欢度幸福晚年的见证。我作为小林和祖美的同窗,能以此片断文字,表达对这一对佳偶金婚的诚挚祝福,也是我和我爱人曾萌生的毕生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