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首都的哥魏勇用他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讲述着这个深刻的道理。
1954年10月2日,魏勇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职工家里。由于父母都是新华书店员工,魏勇从小就特别爱看书,也从书中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年少时的魏勇活泼、调皮,虽然成绩优异,但也让老师伤透了脑筋。工作之后,魏勇跟随师傅的脚步,在内燃机厂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他还获得了单位推荐再学习的机会。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魏勇有着一颗好强不服输的心,坚持不辍地学习。
20世纪80年代,经济改革大潮涌动,魏勇不顾家人阻挠,坚定地离开内燃机厂,自己创业,白手起家,尝遍了人生的酸甜百味。最初建厂的受骗失败在魏勇热情似火的创业之心上泼了一盆冷水,但他没有放弃。抓住人生的第二个机遇,魏勇自力更生,开起小店做老板,林苑商社蓬勃发展。采用新制度,善待各员工,魏勇在经济利益大丰收的同时也收获了员工的爱戴。遭遇意外的社会变革,魏勇的商社事业搁浅。山穷水尽之际,刘玉平始终对他不离不弃,和他同甘苦,共患难。这对患难夫妻携手并肩,开创新的事业。从路边摊卖西瓜,到开货车搞运输,再到巧遇贵人开始卖鱼……一步一步,魏勇夫妇走得艰辛,但也走得坚定。
人生没有回头路,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经历。无论身在何处,身任何职,一定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信赖、支持自己的人。1997年转入出租服务行业,魏勇成为一名的哥,开车行驶在首都北京的大街小巷,看到的是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们的善良质朴。
小岗位也有大贡献。感慨一生所遇好心人无数,感怀众人在自己危难之时所给予的帮助,善良朴实的魏勇真心实意地想回报社会,想尽自己所能带给更多的人快乐。
1996年结识身患尿毒症的李世娴老人,从普通司机与乘客的乘务关系,到推心置腹的朋友,再到宛若一家人的至亲之人,魏勇和他的妻子刘玉平13年尽心尽力地照顾老人。李大妈感谢魏勇夫妇对她的真心以待,感谢他们的全心付出,更感谢这两个孩子在她身上倾注的浓浓爱意。魏勇夫妇13年的坚持,13年的风雨无阻,收获的是一份幸福、一份信任、一份感动。
2006年魏勇照顾空巢老人的事迹被报道,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但他依然低调做人,勤恳做事,始终是那个开着出租车行驶在首都柏油路上的“平凡”的哥。感动于魏勇的付出,“魏勇亲情服务车队”于2007年1月26日成立了,更多和魏勇有着同样爱心、同样热情的人加入到亲情服务的活动中。魏勇用他的精神感动了更多的人,也呼吁了更多的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改变我们生活的环境,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魏勇说,为人民服务是一种精神,我们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这种精神在我们的心里、脑里是根深蒂固的。魏勇说,我做好事不图名,不为利,只是因为曾经有许多好心人在危难时刻帮过我,我也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回报这个社会。魏勇还说,天下父母,我之父母,我愿意把天下所有的人都当成我的亲人一般对待……
“为人民服务”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信仰,一种根植于人们内心的最深刻的信仰。魏勇在用他的双手为这个信仰努力,在用他的实际行动去见证理想的实现!
浩浩尘世,包罗万象。心之至诚,为有暗香。
记一场特别的葬礼
这是首都北京一位普通的哥魏勇和空巢老人李世娴的故事。
因缘际会,重病的李大妈雨中坐上了的姐刘玉平(魏勇之妻)的出租车,自此与魏勇一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普通乘客到知心朋友,再到胜似亲人的老来相伴,李世娴老人迟暮之年喜获“至孝之子”。
一次次雪中送炭,一次次贴心安慰,热心的魏勇在他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人间大爱。
13年的陪伴,李大妈的安然离世。心之所在,魂之归处。
2009年1月8日,北京,阴。
一位身患尿毒症多年的老人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1月15日,老人的追悼会。
生老病死,生命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微妙的循环。北大医院的太平间内,又一家面容悲戚的人们承受着亲人离去的苦痛。静默的空间内连空气的流动都带着一丝丝沉静。有人为亡故的老人整理遗容,有人打点棺木。一切就绪后,老人被仔细放入棺木,6名身材健硕的男人徐徐抬起了棺木,步履沉重地离开。一行人乘车驶至八宝山烈士公墓。
老人生前应是位慈善、和蔼的人,前来送行的宾客络绎不绝,除了老人的家属以外还有闻讯赶来的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的记者,让人有些惊奇,这逝去的老者到底有何故事?
追悼会场上,只见老者的家属们皆是满面沉痛,疲惫的面庞也掩不去众人眼中的伤痛。他们身戴黑纱,沉静地向吊唁者致敬,纵使心中难掩悲痛,依然感激这些特意赶来送老人最后一程的人。
纵使千言万语未出口,纵使千愁百绪未表达,再长的追悼也总有尽头。送走最后一个吊唁者后,八宝山火葬场的工作者开始协助当事家人安排老人的火化事宜。移动过程中,静默的会场突然传出了德德玛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仔细寻去,原来是家属中一位女士的手机发出的。铃声一直在继续,但那女士一动不动,专注地目送老人离去,仿佛这悠扬的歌声是留给老人最后的礼物。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洒……”悠扬的歌声穿透会场,渗入每个人的内心。人们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一片青绿、空旷无际的大草原之上。和煦的细风拂过,青嫩的小草伏下了身躯,娇嫩的花朵张开了笑脸,调皮的彩蝶竞相飞舞,成群的牛羊闲暇食草,远处还有奔驰而来的骏马。美丽的牧羊姑娘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愉快地纵情歌唱,那干净纯粹的歌声里又是一幅春光万里、美丽如画的幸福景象。或许,那逝去的老者至此也是了无遗憾了吧!
最终,老人的遗体按照要求火化,老人的“儿子”怀抱骨灰盒上了汽车,他开口道:“大妈,您再最后坐我一次车吧!我跟志强一块送您走。”大妈?难道那抬棺时步履沉重的男人,那追悼会家属席中满面沉痛的男人,那火葬场中最早怀抱骨灰的男人竟不是亡者的儿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场本身并无特别的葬礼至此出现了令人诧异的一幕。
原来,那位在追悼会上一直忙前忙后的男人和亡故的老者并无血缘关系,只是北京市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这名普通但不平凡的出租车司机名叫魏勇,伴随在他身边同样身戴黑纱的妇人名唤刘玉平,是他的妻子。他们夫妻二人之所以以家属的身份出席这场葬礼是源于他们和亡故老人李世娴的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故事始末且听我娓娓道来。
结识病中的李大妈
魏勇是个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地道北京人,他热情、热心,有着北方人的豪爽和仗义。他成为一名首都的哥也是一番因缘际会。1995年时,魏勇的妻子刘玉平就是一名出租车司机,魏勇仍在单位上班,只是单位并不景气,他有时也无事闲在家里当“家庭主夫”。直到1996年,魏勇夫妇的儿子已有两周岁,刘玉平整日早出晚归地开车赚钱。开出租车很辛苦,特别在北京寒冷的冬天。看着妻子如此辛苦,魏勇十分心疼,一心想要减轻妻子的负担。当时北京的出租汽车业刚开始发展,面包车、夏利等品牌很多,前者是其中的主力。刚刚萌芽的出租汽车行业十分红火,只要肯吃苦,就能挣到不少钱。1997年,为了不让妻子再操劳,也为了能给家里提供更好的条件,魏勇辞去了单位的工作,转而成为了首都北京的一名出租车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