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亲情绽放的岁月--记首都的哥魏勇 第5节

点击:

这次住院,李大妈几乎瘫在了床上。她的两条腿只勉强支撑着能站住,但已经迈不开步,行动时都需要有人搀扶或抱着,这为魏勇等人照顾她添加了很大困难。北大医院的住院处和透析室不在一个地方,魏勇早晨4点半就要起床,收拾妥当后迅速赶去住院处接李大妈到透析室。从始至终,魏勇从来没有间断过,和他的妻子刘玉平、李大妈家的保姆小梁一起,同心协力度过了这次难关。

2007年7月,李大妈在肺部再次感染的同时又伴随着昏厥,发病更严重了。当天早上魏勇把李大妈送到医院做透析后就外出拉活儿了,中午时分突然收到了保姆小梁打过来的电话:“魏大哥,你快点回来吧,大妈要不成了!”魏勇接到消息后又迅速通知了他的妻子,两人同时赶往医院。等他们到达医院的时候,李大妈已经陷入重度昏迷,医院的医生调来救护车,一行人匆忙把李大妈转到急诊进行抢救。

再次生病,李大妈这位特重病人被安排到3楼的感染科老病房。老病房没有电梯,李大妈那会儿又已完全瘫痪,只能坐轮椅,站都站不了,这每日上下楼就成了一件大难事。

魏勇腰部曾经受过伤,抱李大妈上楼已是十分困难,而李大妈也有自己的担心,总怕自己被摔了。每次到达医院后,魏勇都会先打开车门,面对面地抱着李大妈,把她轻轻转个身,移到保姆在大妈身后准备好的轮椅上。待到李大妈坐下,魏勇再细心地把她的两条腿搬进去,在轮椅的脚蹬上放好,推着老太太走进医院。

到了楼梯前,魏勇要再次抱起李大妈步行上楼。李大妈胆小,被魏勇抱着的时时候担心自己被摔了,就总是较着劲。这样更增加了魏勇的困难,可也没办法控制。有一次魏勇要抱李大妈上楼,刚扶着她站起来还未站稳,保姆就从后面把轮椅撤走了。李大妈或许也感觉自己没站稳,想要再坐回轮椅上缓一缓,却不知轮椅已经撤走了。说时迟那时快,魏勇急忙上前一步,使劲把李大妈拢在了自己胸前。他惊出了一身汗,心里大呼:“我的妈呀,这要是摔下去可不得了!”小保姆见状也立即把轮椅扔到一旁,转手过来给魏勇帮忙。李大妈没受到伤害,魏勇倒是伤到了腰,动不了了,只能急忙打电话给刘玉平,叫她过来帮忙。

接下来的10天,魏勇都只能卧床养病,照顾李大妈的事情全靠他的妻子刘玉平支撑着。其间有3次要接送李大妈往返家和医院,把刘玉平累得筋疲力尽。那些日子里,刘玉平尽心照料李大妈,没事的时候还要更拼命地出去拉活儿。魏勇看在眼里十分心疼:“我这已经趴下了,她可不能再累趴了,不然家和老太太都没人管了。”思及此,魏勇让他的妻子为他买了一个大板带,就是运动员用来护腰的东西,把它绑在身上,魏勇暂时也能开车,能走路了。

魏勇见自己连开车都没问题了,就又跑去医院照顾李大妈了。这一次,他想出了新办法——和保姆两个人一起抬着李大妈上下楼。早晨5点,魏勇跑到医院去接李大妈,和小保姆两人一前一后地抬担架。魏勇个子高些,面向着李大妈,一边缓缓地将李大妈移到担架上,一边逐渐后撤轮椅。“好,就这样,放下,放下……”魏勇耐心地指挥着李大妈配合他们的行动。

“哎呦,不行不行。”李大妈又开始害怕了。

见到李大妈这个状态,魏勇也犯了愁:“这可怎么弄?幸亏我这儿还绑着板带呢,可老太太既担心自己,又怕给我闪了可怎么是好?”

无可奈何,魏勇只能耐心地开导李大妈:“大妈,您别害怕行不行?我们俩人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往下挪,肯定没问题!”

“不成。”李大妈依然不肯配合,“这你要给我摔了,摔死我也就认了,要是摔个半死,我不得活受罪啊!”

正当无计可施之际,魏勇突然想到了车队(在魏勇先进事迹的感召下,2007年1月26日,赛达福出租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了“魏勇亲情服务车队”,一群热心的哥无偿为首都老人提供各种服务,此内容后文详述)的一个司机张秋海,魏勇恰巧有他的电话,急忙向他求助。张秋海家住红庙,了解事情原委后,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不到20分钟便赶到了医院。有了张秋海的加入,事情顺利了许多,3人找了3个支撑点,稳稳地把李大妈抬下了楼。

事后魏勇十分感谢张秋海,还拜托他中午继续过来帮忙。此时张秋海出言提醒:“你跟咱老总把这个情况说一下,看看有什么办法。”

张秋海一语惊醒梦中人,魏勇顿时有了主意,马上联系了公司的石叶贵总经理。石总知道此事后,提出了几人排班照顾李大妈的想法。当时车队的杨喜林家住清河,焦媛福住玉泉营,白殿士在天通苑,张秋海在红庙,四人分布各地,离医院都不近,但为了照顾李大妈,众人毫无怨言,坚持按照排好的时间来帮助大妈上下楼。这帮热心肠的的哥们连同魏勇夫妇为此成立了一个特护小组,坚持照看了2个月,直到李大妈病情稳定,转到有电梯的新楼病房才离开。

当时李大妈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小脑的萎缩使她的语言功能出现了障碍,说话已经含混不清,但看到这么多热心人为她的事情忙前忙后,李大妈心里满满地都是感动。这件事对魏勇的触动也很大,看着这帮情真意切的同事、哥们儿,他看到了李大妈更好的未来,看到了更多像李大妈这样的首都老人幸福的笑容。

从2007年初住院,到2007年7月这半年间,魏勇和他的妻子在工作的同时始终坚持照顾重病的李大妈。这时李大妈已经需要每月进行15次透析才能维持她孱弱的身体了,及至2008年更是上升到了每月17次。

您要好好的

2007年7月再次住院,半身不遂、语言出现障碍的李大妈情绪十分低落,病痛的煎熬不仅让她失去了往日的欢乐,更让她萌生了自杀的想法。

为了更好地照顾李大妈,也为了满足老人的心愿(李大妈不吃医院的饭,坚持要吃刘玉平做的饭菜),刘玉平天天上午10点多做好饭送到医院去。刘玉平自己动手汆小丸子,肉馅打得细嫩,做成香喷喷的丸子汤,用保温桶装好送去。李大妈患的是尿毒症,不能过多地喝汤,喝水。刘玉平就细心地把丸子捞出来,热热乎乎地喂老人吃下。如此反复,她每日都骑着自行车两头跑,风雨无阻。

可似乎越是这样,李大妈心里越难过,不愿再带给身边的人更多苦痛和折磨。一日做完透析后,李大妈的精神比较好,说话也清楚了,便主动和魏勇说话:“魏先生,你坐下,我求你个事儿。”

“您说,什么事儿?只要我能做到就一定为您办成。”难得见到李大妈精神好,魏勇心里高兴,更是有求必应。

可不成想,李大妈的请求让魏勇更加难过:“你能不能帮助我从楼上跳下去?”李大妈已经不能独立行走了,希望魏勇可以帮她。这话说得魏勇心里一阵阵酸痛。

“您这是什么意思?是嫌我们没照顾好您,还是对我有意见?”魏勇心里难过,但也强忍着改变李大妈的想法。

“不是那意思。”李大妈急忙解释,“你不知道我有多难受啊!我太难受了,真是生不如死啊,我不想再这么熬着了。”

魏勇本身也有骨痛病的毛病,每天晚上都要吃两片止痛片,才能勉强睡一会儿安稳觉,平日更是每分每秒都针刺般疼,李大妈透析时的痛苦比此有过之而无不及。魏勇很理解李大妈的这种想法,但他仍然耐心地开导她,希望老太太可以重新拾回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