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恢是个非常敬业的人,干什么都认真,都有成果。他是留苏学生,俄语自然不错,后来俄语不吃香了,他的英语又说得很棒,固然有环境因素,但和他的努力、好学和敬业精神是分不开的。他在海仪所入了党,做过科技处长、副总,这些都说明了他的能力和水平。从海仪所退休后,他应聘到劳雷公司当高级技术顾问。我一向以为,对于退休老人来说,发挥余热的条件,一是有兴趣,二是身体好,老恢两样条件俱备,所以干得很欢,成绩也很出众。
附录2
永不知愁,乐观豁达,幽默风趣,兴趣广泛,热诚待人,宽以待人,不计前嫌,这就是我眼中的林恢勇。现在功成身退,得以颐养天年,愿老友夫妇长命百岁,笑口常开,全家幸福。
老朋友 吴 项
2011年7月
2007年,与好朋友吴项(右一)夫妇
印象中的酷老头
我与林老先生相识大约在二十多年前,由于我们在一个所里共事,他又是我的领导,我一直对他是很尊敬的;1995年初,我被林老先生亲自推荐,从第三研究室副主任的岗位上,调到机关接替准备退休的林老先生的科技处长职务,所以我对他除了尊敬之外,又多了一分对老领导的心理上的畏惧。
几经斟酌和推敲,我觉得用“印象中的酷老头”做题目比较贴切,用“印象”比较符合我与林老先生之间的关系,因为老先生终归离开岗位17年了;用“老头”这个词比较亲切,在北京方言中,老头是对长辈的一种昵称;酷,我感觉能够比较准确地概括林老先生的特点。
林恢勇老先生这个酷老头在我印象中有很多酷的元素和概念。
一曰,相貌酷。年轻时的林先生我没有见过,但英俊潇洒是可以想象的,不然我想许祖美阿姨是不会嫁给他的。再看年过古稀的林老先生,不胖不瘦,饱满的前额,略显几丝浅显的额纹,挺直的鼻梁,上唇蓄着小胡子,下巴刮得铁青,虽然眼睛花了,但头发还是非常好的,而且白发间还泛出了青丝,虽七十有六,但身体仍然很健康,烟照抽,崩豆照吃,走起路来更是不需要手杖的。有人猜他有贵族血统,我不敢苟同,但确实有点大家风范。
二曰,衣着酷。他可以西装笔挺,一派绅士风度;也可以华服着身,俨似解放前的地主老财;还可以衣着休闲,穿牛仔裤,戴一顶无檐帽,用一棵细金链子将他的一体化近视花镜像项链一样挂在胸前,引导服装新潮流,但仔细琢磨他的审美派头,甭说还真有一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
三曰,语言酷。林老先生可以说是个语言天才,年轻时留学苏联,在基辅工学院电机系学习,讲得一口流利的俄语;改革开放之后又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学习生活多年,可以讲美国的俚语;中国话就更不用说了,能够讲好几种方言,像潮州话、广州话、上海话等等,当然还有普通话,只是略微带一点南方口音。
四曰,知识酷。非常博学多才,是个杂家,这与他的好学和语言天赋分不开。他做翻译,专业面可以涉及气象学、海洋学、物理学、化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结构等等领域,可以说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在所内工作期间,凡是他担当翻译的外宾讲座,都是听众满堂,深得同事好评。所译《海-气相互作用 仪器与方法》一书,今日读来亦受益匪浅。
五曰,精神酷。林老先生1995年退休,但人老心不老,第二天就到劳雷公司上班挣美元了,一直干到前几天,才听说林老先生第二次退休了,这一干就又是十六年。期间上船安装设备、出海、做试验、做培训、当翻译等等,可谓精神劲十足,有些事情确实为我所亲历。这不,第二次退休才几天,就又忙着要出回忆录了,实可谓酷也。
回顾林老先生在我头脑中的印象,除酷之外,尚有一些老顽童的味道,他有北方人的豪爽和义气,又有南方人的精明与幽默,他是一个值得品味的人。
同事 张 鹏
2011年6月
2011年,与张鹏(右)
老爷子,祝您健康长寿
——徒弟心目中的林老师
他是我们公司80后、90后同事口中和蔼可亲的爷爷,是我们知识渊博的老师,是用户心目中有着三十多年丰富海洋经验的老教授,是老板眼中最尽职尽责的员工;他在劳雷公司工作16年,兢兢业业,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劳雷公司的成长与发展奉献力量,以他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们年轻人的社会价值观和工作态度。他不仅是我们尊敬的师长,更是我们亲密无间的朋友。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林恢勇老师。
林老师是从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科技处长位置上退休的,退休后加入劳雷公司。他牺牲自己颐养天年的时间,为中国的海洋事业继续发挥余热。
他极具语言天赋,精通俄语和英语,公司业务很大一部分需要和外国厂家联系,林老师除了担任主要的业务联络人和接待人外,在公司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负责培养新人和兼任我们的语言指导老师。每一个海洋部的员工都是林老师的徒弟,而我更是得到他手把手的教诲。林老师是学电机的,他当过老师,又从事几十年的海洋技术工作,因此不论是设备的电气、机械方面问题,还是海洋专业知识,都难不倒他。他定期给我们培训,理论结合实践,把枯燥的海洋仪器设备讲得生动、形象起来,听他讲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日常工作中一些重要的邮件,我们经常请他帮我们审查后再发出。他从来都是极富耐心,不厌其烦。此外,他还承担着公司产品目录的编写、更新业务,迄今公司先后5个版本的产品目录都是出自林老师之手。
附录2
林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他刚到公司的时候,人员较少,每个人都身兼数职。林老师名义上是“高级海洋技术顾问”,实际上什么活都干,除了负责日常市场推广、销售业务外,还要负责产品的验收、技术培训等售后服务工作,他六十几岁的年纪还要出海安装、验收设备,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他70岁。他和很多用户都成为好朋友,大家尊敬他的学识,也敬佩他的为人。他从来不迟到早退,出去投标经常早早就到现场,这种良好习惯直到现在还影响着我们年轻人。他76岁退休前,一直和我们一起出差,每次都是一马当先,连走路都比我们年轻人快。他事必躬亲,每次连包都不让我们帮忙拎。
林老师喜欢打麻将。人们都说三缺一着急,可是对他来说,最经常发生的场景却是一缺三。他在公司自称为“麻协主席”,下班后他组织打麻将,总是自己把麻将桌摆好,麻将牌码好,然后再把麻友一个个请过来。麻友们喜欢逗他玩,管他叫花老头,一边打牌,一边逗乐,尽情放松一天繁忙工作后的紧张情绪。
林老师热爱旅游,喜欢冒险,他经常超越游乐项目的年龄极限,什么浮潜、出海开摩托艇,他都踊跃参加,他75岁到澳大利亚旅游时,还坐过山车,据说那过山车速度从静止加速到每小时200公里只需要4秒钟时间,他都敢于尝试,连导游都替他捏了一把汗。
林老师76岁了,身体倍儿棒,能吃能睡,吃嘛嘛香,我们经常说他完全是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不具备一点儿老年人的特征。他经常在电话里告诉那些没有见过面的用户他才38“公岁”,正是这种良好的心态让他一直开心,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