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任科技处长期间,我负责所内大课题的管理工作,其中在海洋浮标研制项目中花了不少力气。
“七五计划”期间,国家海洋局制定了在我国海域布放12台海洋浮标的规划,我所承担其中4台小型浮标研制的任务。我在课题立项、方案制定、课题组人员配置、课题进度管理、出海试验、课题验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多次参加了出海布放浮标的作业。此外,还协助国家海洋局科技处编写了海洋资料浮标网调整及总体规划、海洋资料浮标网管理规定、海洋资料浮标作业规范等文件。
1991年,出海投放浮标(左一是我)
我这个科技处处长任务确实太重,需要管理的方面也太多:第一,纵向的课题,即从国家海洋局下达的课题需要管理;第二,“横向开发”,即社会上的课题我也要联系、开发、管理;第三,课题立项。最要命的是财务也要我管。前三项我都还能管理,财务我又不懂,怎么管?因为我管着四项业务,我退休之后一下子“让”出四个处长位置来,后来有人打趣说:“老林,你占着茅坑不拉屎,一个人占了人家四个窝!”我说:“不是我愿意占人家四个窝,领导就要求我干这些事。”这是后话。
我当海洋技术所科技处处长这么多年,我敢说自己是负责任的,是清白的。
记得有一次,有个客户跟我谈话。我说:“待会儿我要去买灯管。”他问:“怎么了?”我说:“家里的灯管坏了。”他感到很奇怪:“你可是科技处处长,家里灯管坏了还得自己去买?”我说:“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坏了就自己买了换呗。”他说:“我们那可不这样,别说是个处长,就算是个车间调度,家里什么东西坏了,只要随便说一声,回到家里人家就给换好了。”“怎么呢?”“他们权力大啊!肥活儿、瘦活儿都由他分派,谁敢得罪他?一句话的事,自然有人给上门服务。”他的这些话令我沉思良久,这也可以反映当时社会上的一些风气。
有一次,国家海洋局的纪委书记到我们所里检查纪律方面的事情,找我谈话。我当时跟他说了一句话:“书记,我敢拍胸脯告诉你,在我当处长这些年,为自己谋私利的事,哪怕你查出来一分钱来,党纪国法我都接受。”
另一方面,我因为比较严格,得罪了不少人,但我还是坚持原则。任务分配也好,奖金分配也好,经费使用也好,管这些事不可能不得罪人,不执行原则的话,还要我这个处长干什么?但是我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事必躬亲,大小事都想自己管,自己累得要死,还不落好。所长经常教导我:“有些事你就放手让手下的人去干,不能超脱就不能当大领导。”
1994年底,我将满60周岁,眼看就要退休。本指望“功德圆满,功成身退”,没成想临走时还捞了个处分。
事情要回溯到1991年,我所一个财务人员挪用公款被判刑,我作为兼管财务的科技处长,承担了管理不力的责任,作了深刻的检讨,当时没有给予什么处分。
事过三年多,1994年11月7日,所党委给我转达了局纪检部门下达的“处分建议书”,认为我在这件事中,不应以检讨了事,应该受处分。
接到通知我很惊讶,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三年前连考虑处分的想法或建议都没有过,事过三年多,却又旧事重提,而且还需要给我处分!况且此事还是由局纪检部门过问,这对于我这么个小处长来说,是否是“杀鸡用牛刀”了?对此我很不理解,曾经找了有关领导试图沟通。其中不少人,包括我的行政领导,甚至海洋局的某些领导都替我打抱不平;但直到最后,却始终没有给我一个满意的解释。
当时正是我所领导班子换届的前夕,于是有人跟我分析道:“老林,这事恐怕不是冲着你来的吧。如果没有搞错,你的领导中有这次换届的热门候选人吧?”一语点醒了梦中人!考虑到换届的需要,我不想给下一届的领导添麻烦,就把责任全揽到自己身上。
尽管接受了处分,但是我的心里十分不满。1994年12月13日,在所里正式宣布给予我行政警告处分的十分钟后,我把事先准备好的辞职报告呈交给所长,所长当场提笔批准。至此,我就结束了科技处长的工作,变成了自由民。
直至今日,没有人告诉我当时受处分的真正原因。我想真正原因恐怕只有当事人才明白吧。
我在海洋技术研究所从1972年年底工作到1995年的2月,共22年。我刚进所的时候,所里才两百来人,到我离开的时候,已经有六百来人了,所里各个方面发展得比较快,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像模像样的研究所了。总的来讲,我在所里得到的评价还算是可以的,虽然也得罪了一些人,但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这二十多年就这么过来了。
退休后的选择:劳雷公司
退休之后,摆在我面前有几条路:
第一条路,我可以在海洋技术所继续工作一段时间。领导曾希望我再干两年,把新上任的处长扶上马,送一程,帮他一段时间。
第二条路,去大洋协会工作。因为“大洋一号”调查船是我负责引进来的,我对该船很熟悉,大洋协会办公室主任曾希望我在大洋协会干一段时间,帮他们管理这条船,而且承诺让我当这条船的首席科学家。
第三条路,进入劳雷公司工作。劳雷公司的老板方励知道我要退休后,邀请我到他的公司去工作。
我若是在所里继续干下去,按照领导说的去做,扶持新处长,虽也可以,但是对我来讲,将来可能会很尴尬。新处长有他的一些主张和措施,我这个幕后所谓“扶一程”的人,份量有多重?更何况我担心和以前得罪过的人处理不好关系,所以我谢绝了。
大洋协会那条路,我觉得也有困难。因为管理船舶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其次,我没有资格当“首席科学家”。“首席科学家”应该是真正的海洋学家,而我是搞仪器的,对海洋学可以说是外行。所以,我也谢绝了。
最后,我接受了劳雷公司的邀请。劳雷公司邀请我的原因,方励后来曾跟我说起过:“因为声学释放器的事,你跟我打交道。你处理事情的能力以及你的英语水平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觉得你是个人才,希望你加入我的队伍。”1995年2月20号,我加入了劳雷公司。方老板跟我开玩笑说:“老林,这里面可没有处长的职务哦。”我说:“我来这里又不是要当处长,就是干活来了。”最后,他给我的头衔是“高级海洋技术顾问”。
在劳雷公司的16年
当时,劳雷公司的规模还不算大,主要有三方面的业务:海洋、物探和石油。初到公司时,我发现公司几乎没有什么中文资料,所以在头一两个月还没有介入到实际销售活动的时候,我集中精力做了大量的翻译工作,把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产品说明书、教程等翻译成了中文。
当时我对计算机一窍不通,连打字都不会。翻译资料时,我就用手写,然后让公司的秘书帮我打出来。令人欣慰的是,1995年翻译出来的一些重要资料到现在还保留着,而且还在继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