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我从苦难中走来--王德禄回忆录 第14节

点击:

9月份总后二十院来学校招工,在挑剩的这批学生里挑选而后分配到工厂,挑选的10人里又有我大女儿,又叫我开会去讲话。这时候我总算工作不忙了,通知开会我赶紧就去了。大女儿这才顺利分到在卢沟桥的总后二十院,那是研制坦克的单位。

这些孩子,当时工作都比较累,也吃不好,再加上面临插队、分配工作这些影响一生的问题,思想负担都特别重。

我二女儿初中毕业后没再上学。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即便上了高中,也得下农村劳动一年,回来又上不了多长时间学,白耽误时间,还不如早点插队,早点分配,到了单位拿工资维持生活就得了。这样,二女儿初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大兴的冬枣林大队插队两年多。

慢慢地孩子们都长大了,毕业以后分配了工作,我和爱人的负担逐步地减轻,不用再累死累活地四处想办法赚钱了。自身而言,我单位福利待遇提高了,每年单位都组织出去旅游。有的时候,单位还发洗澡票、公共汽车月票等。1975年以后,吃穿用各方面比过去好转,钱也不用紧巴巴地算计着花了,孩子们再孝敬我们点钱,生活逐步轻松,生活质量也有了改善。

面向市场走出去

到了“文化大革命”后期,邓小平副主席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时候,生产基本上开始逐步恢复,大家的思想也有普遍改变,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了。1978年以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我们第一设计部不仅仅搞军品,民用设备也开始涉及,全方位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这样就在经济方面搞活了。

如果生产出来的某种产品做成功,获得了人们的一致欢迎,会大批量地生产。还有一些产品原本是从国外进口,但总会受到种种贸易歧视,那么我们会努力搞研发,自己做出来比外国产品更好的产品,再出口到外国赚外汇。

我们工作开始慢慢地市场化了,不光只做原来的工作。原来有时候工作轻松点还能偷懒,后来经济搞活一点,单位的经济效益有了很大提高,大家也都活跃起来了。有的技术员到农村去考察,需要什么样的农机;有的技术员到北大、清华一些重点院校学习,看看学校的科研基地是否出了新成果,把这些科研基地需要的基础机械做出来,或者是把他们没有做成功的产品实验出来,批量生产后以取得效益。

1981年12月,中国航天一部第一设计所评定我为先进工作者

比如火车上的一个重要零件就是我们研制出来的。原来火车到站停车时候,车轮两边各有一块二三十斤重的月牙形粗铁,粗铁后边有个大鼻子形状的拉杆穿在车轴上,火车刹车时这两块大铁块死死地抱住车轮,火车就停住了。但是这粗铁笨重又不耐磨,而且很费钱。我们和技术员在车间做实验,想办法研制出来一个替代品。

我们也做出来一个和火车车轮一般大的轮子,用电动机带着转,转的速度和车轮最快的转速一样,准备好比较合适的替代材料,当然是比那大粗铁块小很多的材料,然后用一个模拟拉杆刹闸,看看这个材料会受到多大的磨损,能用多长时间让轮子停住。一天下来我们要做几百次相同的实验,最后做出来最合适的替代品:长15厘米,宽10厘米,厚度6厘米,内含耐高温耐摩擦的氟塑料,还有一层胶皮和耐磨的紫铜丝,这样一来耗资少了,噪音也小了。这些工作都是我经手的,而且这个零件很多都是我到火车上装的,有了问题也是我负责维修。

还有过去的打字机,打字都是一个一个字打,要印刷出来还得打蜡纸。为了能够批量印刷,后来我们发明了可以印出无数张的机械,而且也不用刻蜡版了。其实原理很简单,我们制作了一个滚筒,把要打印出来的文字卡在滚筒上,滚筒最外边位置有一个电子管通上电路板,电子管上是像圆珠笔笔尖一样的触摸感应点。通电运转起来后,滚筒带动电子管转,转到有文字的地方感应点就会打火,转到空白的地方不打火,这样转不到一分钟,文字就全部打了出来。

打出来要再晒图,有一种有沙砾的墨汁,那个沙砾上边有一些墨粉,用墨粉在纸上通过静电扫一遍,再通过灯光一晒,字就显示出来了。如果字迹显示出来不干的话,再拿烘干机烘干就行了。这和现在的复印机运作道理是一样的。

那段时间,单位的一些职工也动了下海经商的念头,向部里打报告申请停薪留职,不拿原工资但要保留职务,防止下海失败没有了工作,这样还能回单位工作。但是总地来讲这样的人少,我们车间还是更积极于搞建设。

1984年10月,我为发展国防科研事业做出贡献,成绩优异,荣立三等功

搞革新、搞研发,我们为单位增加了收益,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而且也让我们国家科技实力日益强大。

病退航天一部

1985年,我离开了工作三十多年的航天一部。回望曾经的工作场地,似乎一如刚来时的新鲜;回望曾经的工作场地,似乎依旧有和同事们的笑声……而我的心似乎也没有准备闲下来,而是选择自己承包小工程,忙里忙外,挣些外快,也是享受晚年生活的一种方式。

1998年,我69岁,决定让自己彻底闲下来,和老伴享受享受悠闲的老年生活。游山玩水,养鸟,侍弄花草,做保健操,努力让自己的心态保持年轻,努力让自己在有生命力的环境中幸福地生活……

按单位规定,年满60周岁正式退休。由此算来,我本应到1989年才能正式退休。但我在1985年就提前退休了,属于病退,至于缘何病退可谓是说来话长了。

之前我们的工作模式是一直在车间里根据图纸做产品,1985年第一设计部通过中国香港进口了美国制造的几十台计算机,引进的过程也极其曲折。美国公司的要求是:如果用做军事用途的话是不能卖的,只能用做教学用途。我们部就以北航三分院教学需要的名义得以成功进口几十台。进口后,因为美国公司还会派人来检查,我们必须先把计算机放在北航三分院的一个机房。安装完成后,调试、试用,能正常运转,这些金贵的进口货终于开始为我们工作了。为了配合工作的开展,一部分工作人员到那里搞实验,其中就包括我。

这些计算机被看管得极其严格。我们这些工作人员进出北航三分院必须要佩戴校徽,同时持有通行证。后来美国公司派人来检查是否为教学用途时,因为没有通行证,大院的保安都不让进去。最后美国的工作人员只能在大院外边的一个机房里检查调试,得到满意的结果后,那些工作人员都走了。了解到他们只来检查一次,从那以后,我们就把计算机搬到了大院里。

而计算机对于外界环境的要求也很挑剔。在我们实际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发现,只有机房的温度保持在22摄氏度的时候,计算机才能发挥最大功效。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计算机,我们将屋里的空调调至22摄氏度并保持在这个温度。因此,空调这些辅助设备的正常运转也成了重要的问题。当时我就是负责管理维修这些辅助设备。

1985年,整个机房改造,空调这些设备都不需要了。少了这些辅助设备,我也就没有多少维修工作可做了。再加上我当时56了,岁数也大了,体力也跟不上了,我就此向领导反映了具体情况,待批准后办理了病退手续。这样,我从航天一部正式退休了。

从1962年到1985年,这些年我一直在中国航天一部第一设计部工作。我工作兢兢业业,从没为个人的事耽误过工作。这一点从我的身份便可以看出直到退休我仍然是个普通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