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部里领导叫我改做职员,职员的意义就是文职,负责管理。但是以我对自己的了解,技术活干起来不在话下,可做起文职始终没有足够的底气。我不想在日后的工作中,因为自己的原因给单位添麻烦,最终我放弃了这个可以提高待遇的机会。到了1980年,领导又给我了一次机会,让我改成干部身份。但当时有重要的工作任务,时间要求紧,非常繁忙。我不愿耽误工作的进度,依然没有回老家改。就这样,我到退休的时候还是工人。
闲不住的我再就业
退下来以后休息了一段时间,但是又闲不住,觉得自己还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其实每个人的一辈子都在奋斗,只是每个人的奋斗方式不同而已。经过考虑和再三选择,我选择了北京永华机械厂,搞点小的承包工程。选择这个,和我之前的工作有很大关联。在第一设计部里工作时曾抽出我们一个实验室来搞三产和民品,以增加部里的收益。而且这样上手会比较快,也会提高我的竞争力。
当时承包是这样的形式:一个人承包了大工程,这个工程其中的一项再继续往下承包,并且告知承包人质量要求以及交工时间等。承包一个小工程后,我再着手安排具体的事项。有些加工是我自己可以完成的,而有些完成不了的,还要选择适合的人和厂子,帮助我完成加工。选择这个肯定是经过我详细的询问和了解,货比三家之后,以长期的发展为目标,确定的合作关系。当工程完成后,我会从发包方拿到报酬,自然也会给承包我业务的厂子报酬。
我开始承包的第一个工程是:负责医院里的供氧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安装到北京各大医院的病房。医院住院的重病人都需要氧气瓶,很多医院不够用,存在很大的供给缺口。特别是三零一陆军医院,病人急需氧气瓶时候,速度最快的也得15分钟才能送过去,最慢的得一个多小时才能送到。这远远不能满足病人需要。
那一阵子,我们跑遍了全北京安装和调试这些设备,为很多医院解决了燃眉之急。装完以后,氧气瓶用途效率等各方面都比以往有所提高,第一步我们算是走得很成功。工程完成后,医院与我们核算价值结账,把所有工程款拿到了手里,然后我们按月拿“工资”,这是我得到的第一笔非工资报酬。
这样干了两年的时间,后来我又单独承包了供氧设备中的一部分零件。比如在医院病房墙上装一个盒子,这盒子里边有几个插头和几个开关,与氧气管路相连。如果病人嗓子有东西影响呼吸需要吸出来的,可以用盒子里的开关控制压缩机抽出。这个盒子就是我自己承包的一种主要零件。
再比如加工部分,由车工、钳工、焊工,最后还有喷漆步骤,还包括标字等细节。每个工程的每个小部分,每个零件,我都要认真地组织人把零件安装好。所以,每个工程都有这样那样的配套工序,而我作为承包方,同时也是发包方,需要注意和把握的事情自然很多。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我六十七八岁的时候,经常会忘了自己需要多少套的配件,甚至有时候多少钱也会忘记。
到了1998年,我已经69岁了。年纪越来越大精力明显不够了,有时候统计报表核算核算就弄混了,脑袋也逐渐地迟钝了,经常会丢三落四。鉴于此,我决定彻底不干了。
正式退休后的生活
打扑克、下棋,这可能是大多数老年人喜欢的娱乐活动,但是我不喜欢。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听听讲座,做一做保健操,出去溜达溜达,让身体保持在一种活动的状态。
每天两遍保健操是我雷打不动的习惯。早晨5点半左右起来,洗漱完毕后开始做操,然后再出去围绕小区走一大圈,大概有一两公里的距离。之后我会到小区花园里的健身器材上锻炼一番,夏天的时候我还能抓着栏杆悠荡几下。
运动完了才回家吃早饭。吃过晚饭后再做一遍我自创的保健操。这样锻炼下来,我每天的运动量和运动时间都很多,直到现在我都保持着这一习惯。这个习惯不止对我本人是保护身体延年益寿的良方,另一方面,我和老伴现在年纪都大了,身体难免会出现问题,如果我们保护好了自己,也是为了能给我们的子女们减轻些负担。
但老年人年岁大了,身体有时候自己也做不了主。同一栋楼四层的老杨一家就是一个例子。老杨的老伴眼睛失明,可以在家里摸索着行动,但上厕所就不能自理了,不过他家大女儿雇了保姆照顾。老杨本来身体挺好,经常下楼下棋、玩扑克,不知怎么突然得了脑血栓,半个身子都不能动了。现在他们的子女都要精心地选择合适的人照顾老两口,也要经常来看望。
这样,无形中给子女增加了很大的负担,虽然照顾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但为人父母都不愿给子女添麻烦,都愿把最好的东西给予子女。毕竟子女们都有各自的家庭,需要照顾和经营。生了病,去医院花钱看病,自己受罪且不提,子女也跟着着急受累,所以保护好我们的身体,不得什么大病,让我和子女们都过安生的日子,岂不是更好!
我现在主要有风湿和皮肤病,这两个对身体的影响都不是很大,只是皮肤病对我的饮食有很多的限制。再有一个是老人咽炎、气管炎,这个在冬天严重些,夏天基本不会受影响。大的病症倒没有,这些小毛病算是我辛苦多年的见证了。我老伴的身体不是很好,她的腿不好,胃也不好,因为患胆结石还把胆摘除了。有时候生病了需要照顾,女儿就会把老伴接走,为的是离医院近方便看病。
年轻时,老伴去孩子家里能帮忙收拾收拾屋子,改一改不适合的衣服,因为老伴原来在被服厂工作过。但现在我们都不会在儿女家长住,到儿女家里都只是换个环境,增加些许的新鲜感。况且老少三代一起生活,多多少少会有些不便,而且在哪里也不如在自己家里随便。
因为老伴的腿不好,不能出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分工合作。我负责出去买一天需要的菜,中午让老伴稍微活动活动,由她做中午饭,当然不会是太费事的。早饭一般都是喝点牛奶,吃热乎乎的馒头,加上小咸菜。午饭则是米饭,再炒两个菜,菜一般都是老伴来做。她站着洗菜切菜,如果累了就坐下休息一会,然后再接着做。不然她一天都没有运动量,反倒对她身体不利了。晚饭则更加简单:中午剩下的米饭添上水,在电饭煲里面热一热,有时加点麦片,有时加点玉米楂;把菜放到微波炉里热好,这就是我们的晚饭了。虽然简单,但我们仍觉得生活得很惬意。
饭罢,我和老伴都会看北京电视台的《养生堂》节目。节目都是关于保健、养生方面的话题,增加一些保健知识对自己有显而易见的好处。偶尔有好看的故事片,我们也会看,但看到一半总会躺在沙发上睡着了,我都会感叹年岁不饶人。我们俩人的生活基本就是这样的。
生活就是这样的,活一天自己安排一天。我老伴有一点不好,被病痛折磨得失去了信心,总觉得活着没意思。吃饭受罪,睡觉也睡不好,晚上得吃安眠药片。即便这样,我老伴起夜的时间还是很多,最多的时候有6次。我经常宽慰她,老年人多数都是这样。像我晚上11点睡觉,睡到快6点才起来,睡的时间其实不短,可睡眠质量也不好,总是做梦,有的时候比白天还累。
我这一辈子命苦,好在晚年生活还挺幸福。我有6个子女,3男3女,现在都各自经营着自己的小家庭,尽管没有大富大贵、位高权重的;但也没有回过头来吃父母的情况。当我和老伴身体不适,不管是哪个孩子都会陪我们去看病,细心照顾……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