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队员杨喜林
我叫杨喜林,今年49岁,是赛达福“魏勇亲情服务车队”的队员,从事出租车行业已经有12年了。
2006年春节期间,通过电视台和报纸的报道,我知道了魏勇和李大妈之间的故事。最早认识魏勇是1999年,虽然平时也多有接触,但他从不提这事,就一直默默无闻地做着这些好事。直到他的事迹被报道出来,我们才忽然知道自己身边竟然掩藏着这么一位无名英雄,周围的同事都特别佩服他。
都是干出租这一行的,我深知其中的辛苦与不易,了解到魏勇的经历,我下定决心要向他学习。2007年1月公司成立“魏勇亲情服务车队”时,我十分激动,第一批就跑去报名参加车队了。加入车队后,我能够更加近距离地和魏勇接触,也更多地体会到了他的感触。这些都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一定要和魏勇一起把车队搞好!
加入车队以后,我在学习、生活、工作上都积极向魏勇同志学习靠拢。车队参加公益活动的时候会挂上特殊的车牌,有的乘客好奇,就会来问:“师傅,您这牌是?”我耐心地告诉对方这是我们车队的标志,再解释下我们车队的由来,有多少人之类的。有人会下意识地问:“那这牌有什么好处?”我回答:“这是一种精神追求。人有物质追求,也有精神追求。要是光注重物质追求,人就比较危险了。”
我们这个车队,平时是把优质的服务送给每位乘客。每年我们还会搞几次公益活动,有时带着社区老人去香山植物园、八大处郊游、踏青,有时带着太阳村的孩子去监狱探望服刑的父母。我们一直力争找到一个物质和精神的平衡点,把更好的生活带给大家。
加入车队以后,我感觉自己在心态上更积极向上了。平日里,我督促自己向魏勇学习,告诫自己不能给车队抹黑,通过学习、看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在工作中,我热心对待每一位乘客,在乘运过程中争取给他们带来快乐。
美好的愿望需要强大的行动力做支撑。2009年4月,我看朱军和范曾做的那期《艺术人生》,突然开窍了,思路如泉涌。自那以后,我开始写开车日记,把自己平日的所学、所感记录下来。有句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家指路,名家指路不如自己领悟。”这句话和我自己的经历十分贴切。坚持写开车日记不仅记录下了我不同时间的思考和感悟,也让我在日后回味时,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做每一行都要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我对自己工作的特别领悟。
2007年夏天,李大妈住院。上下楼没有电梯,几乎不能行走的李大妈行动十分不便,魏勇一个人处理不了,就找到公司的同事们帮忙。公司为此特意成立了特护小组。小组的6名成员轮流负责,每次早上6点左右到医院把大妈抬下去准备好再离开,中午还要回去再把大妈抬回去。就这样坚持了好几个月。
期间有一次魏哥有事送不了,提前打电话让我中午11点去医院接李大妈,我答应了。当天上午10点,我拉活到了酒仙桥,因为11点要到北大附属医院接人,我也不敢再继续拉活,唯恐耽误了接大妈的事情,就直接开车去医院了。这只是我的一次经历,但魏哥经历了更多这样的事情。他能够不计个人得失,始终如一地坚持下来,我十分佩服他。
后来李大妈出院,我和魏哥两人一起把大妈接回了家,帮着处理大妈住院的各种物品,收拾床铺。看着魏哥熟门熟路地做着各种事情,我都能想象出这些年来他反复做了多少次同样的事情,对魏哥的敬佩之意愈发深刻。
加入车队后,我看到了更多生活中温情的画面,体会到了更多因关爱他人所带来的幸福感,自己在各方面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受到魏哥事迹的感染,我内心也产生了一种想法,想去更多地关心和帮助他人。当自己为帮助他人所做的付出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时,我自己也收获了快乐。
从喜欢帮助别人到养成帮助他人的习惯,这是一个十分自然的过渡。意识上,我都会优先照顾老幼病残孕等弱势群体。如果两个人同时打车,一个是年轻人,一位是推轮椅的老人,我一定直接把车停到老人面前。这不仅是对老人的照顾,我的这种行为也会让老人特别感动,让他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有一次,我在北洼路碰到一位八十多岁的坐着轮椅的老人和他的两个女儿站在路边等车。后来我了解到,他们站在路边等了40分钟也没打着车。遇到两个空车借口说装不了轮椅就拒载了。但我不能这样,我特别痛快地答应乘载他们到北京中医院,还主动把轮椅放到了我的后备箱里。一路上我们聊得十分开心,老人和家属特别受感动。
还有一次,我开车走到清河桥底下,看到路边的灌木丛起火了,二话没说先救火。我车里的灭火器小,不一会儿就喷完了,但火还没灭,我又找来附近小区的保安,一起把火灭了。火刚灭完,有乘客打车,我又开始继续拉活了。
平时看到需要帮助的,我都会极力帮助大家。比如看到路边有井盖丢失的情况,我都会赶紧记下来,再通知有关单位处理。这就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凡事先想想有什么可以帮到大家,可以做到更好的地方。有时候乘客坐我的车,会问:“您这车队要不要编外成员,我也想加入你们这个车队。”这其实就是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像我们车队的口号一样:用爱的理念服务乘客,用爱的声音一呼百应,用爱的精神引领车队,用爱的行动温暖人心,用爱的力量影响社会!
作为一名首都的哥,我每天行驶在首都,也把我们助人为乐、关爱社会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相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因此更加美好!
车队队员焦媛福
结缘车队
我叫焦媛福,是北京赛达福出租汽车公司的,也是魏勇的同事。
魏勇照顾李大妈9年的消息,我是2006年在电视和报纸上的报道上了解到的。知道这件事以后,我对魏勇的印象非常好。在这个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里,向雷锋同志学习听起来都觉得苍白无力,但魏勇真正切切地向我们展示了社会中温暖和真情的存在。当时我正从别的公司退下来,在家择业中。看到报道以后,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个哥们挺不错的,进一步想到,这个公司应该也挺好的。于是,我选择了加入赛达福出租汽车公司。
记得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还四处寻找,想见见魏勇,正巧开会时碰到了他,我走过去问:“你就是魏勇啊!我是新来的,叫焦媛福。我听说你的事迹了,回头有事你就言语。”魏勇大概见我也是挺直爽的一人,就应承下来了。我加入赛达福出租公司的时候“魏勇亲情服务车队”也刚成立,我一听高兴了,太好了!我原来在单位就喜欢过集体生活,大家一起出去做点好事,我心里觉得痛快,就报名参加了。
公司选拔车队队员的要求既简单又严苛。说它简单,是因为不需要过于复杂的程序和考评,但说它难则是因为,虽然不是像考试那样用成绩选人,但它考查的标准是道德品质,这更能说明一个人的素质。我们车队的每一名成员都十分有爱心、奉献心、上进心,我们都是自愿去做好事的,不图任何回报,只求无愧于心。
魏勇对我的影响十分大。我知道自己性格中的缺点,虽然性格爽朗,爱做好事,但个性比较散漫,脾气也比较冲,有时候控制不了自己的火气难免和人发生冲突。但是通过和魏勇的接触,在我们聊天的过程中,他经常开导我,纠正了我很多不好的习惯。成为车队的一员后,我更是严格要求自己,时常在心里告诫自己:我到了赛达福,到了“魏勇亲情服务车队”,我不能给魏勇丢脸,做事处处都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