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希望。明天,就是昨天的今天。有目标,有追求,才不会辜负每一个宝贵的“明天”。一路风光无限,一路泥泞坎坷,每一次见到的风景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在成长中,人们看到了明天,看到了希望。
1987年,正处在创业阶段的魏勇结识了他的妻子刘玉平。
最初开始创业的时候,魏勇和朋友们特意配了一辆车,但因为外出跑业务的时候太劳累,开车怕有危险,就想要雇人来帮忙开车。刘玉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朋友介绍给魏勇的。刘玉平和魏勇结缘于工作,在工作中从相识到互相了解,两人之间情愫渐生。虽然当时的魏勇是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但刘玉平依然一心一意地待他,后来更曾两次帮助魏勇度过难关。这位难得的红颜知己就如此陪伴魏勇走过了半生沉浮。
最初从内燃机厂离开,选择自己创业,经验不多的魏勇很快失败了。在这万分迷茫,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刘玉平不仅对他不离不弃,还为他找到了重新前进的方向。林业局的朋友提出帮忙找工作的时候,刘玉平本可以自己离开,但她特意提出让魏勇和她一起过去工作,这算是把魏勇带出了当时迷茫的境地。
第一次帮忙,刘玉平对魏勇的生活还没有太大的影响,只是帮他度过了一个难关,第二次则是从精神上为魏勇打气、加油,使他走出了事业失败的阴霾。
自从1987年承包林苑商社后,魏勇的事业可以说是蒸蒸日上。魏勇为人豪爽、热情,不仅真心为店员的利益打算,还特别照顾店里的店员。开商社时期虽然赚了不少钱,但魏勇的开销也大,整日挥金如土。每天晚上结账后,店里的营业员们都不许走,魏勇坚持请大家吃饭,天天晚上下馆子。如此一来,魏勇虽然赚得多,但也没有攒下多少钱。及至1989年,当时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一下衰败了,魏勇和他经营的商社也一下跌到了低谷。
从事业最辉煌的老板突然变成了一无所有的穷光蛋,魏勇真正感受到了从云端跌落的感觉。林苑商社不能继续经营了,魏勇也没有多余的存款,甚至交不起每年8万元的房租。而那时,因为他擅自离开内燃机厂而和父亲引发的父子冲突还没有解冻,魏勇可真正沦落到无家可归了。在最落魄的时候,刘玉平再次向魏勇伸出了援助之手,不只是生活上,更从精神上将悲观的魏勇拉出失败的泥淖。
刘玉平通过自己的同学,给魏勇找了一处房子,给了他安生立命之所。此外,刘玉平还要面对来自家庭的阻力。为人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儿女过得幸福、安稳,不求大富大贵,哪怕日子过得不宽裕,只要能有个安稳的生活就好。可此时的魏勇无一符合刘家父母的要求,刘父刘母对刘玉平与魏勇来往颇有微词。面对这些,刘玉平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对危难中的魏勇不离不弃。
1989年10月13日,魏勇夫妇结婚照
决心厮守在一起的两人终于在1989年结婚了。正处于人生低谷的魏勇与刘玉平的婚礼并未大肆操办,只简单地领了结婚证,就算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新的生活,一切从零开始。
共患难,真情现
曾经日日山珍海味,落魄后却连棒子面粥都喝不上。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魏勇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他率先要思考的是如何挣钱,要让妻子和他一起吃饱饭。
挫折是人类最好的老师。面对事业的急速破败、生活的窘困,魏勇没有失去信心,小本经营,重新开始。日后再回想时,这也是魏勇心中珍藏的一份难得的人生经历。
2011年中国十大孝子颁奖盛典现场,魏勇夫妇合影
林苑商社结束在1989年的夏天,为了维持生活,魏勇和刘玉平开始小本经营,在路边卖西瓜。魏勇从前学过画画,为了能够更吸引来往路人的眼球,他自己找了一块小黑板,在上面画上了切开口的半个西瓜,旁边还写着“我的西瓜甜不甜,请您品尝”。许多行人看到这独树一帜的小黑板都难免驻足,想要品尝一番。魏勇夫妇为人和气,对待顾客从来都是笑脸迎人。此外,魏勇也懂得商人的诚信。凡是在他那里买瓜的人都可以选择当场切开,遇到不甜的瓜可以换另外一个,绝不强迫顾客购买。如此一来,魏勇在附近地区有了一些长期客户,大约两天可以卖出一车西瓜,生活也有了些好转。
炎炎夏日,树上的知了都仿佛被晒晕了,叫声显得不那么活跃。灼热的日头照在干燥的大地上,热气自路面窜到路人的脚底,整个天地像是一个大蒸笼一般。道路旁,魏勇和刘玉平站在瓜车旁等待顾客的光顾。头顶的草帽挡不住火热的阳光,汗水浸湿了后背的衣裳。车上那绿皮红瓤的诱人西瓜令人垂涎欲滴,可魏勇夫妇只偶尔在瓜车附近找块空地,席地而坐,偶尔一阵微风拂过也解不了夏天的闷热,连空气都像是被蒸过一样。
魏勇和刘玉平夫妇就这样顶着大太阳热情地招呼买瓜的顾客。一次,魏父乘坐专车经过魏勇的西瓜摊。许久不曾联系儿子的父亲以为魏勇是要买瓜,定睛一看,儿媳妇刘玉平也在。父亲这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儿子、儿媳竟然是那卖瓜的人。车窗虽然挡住了灼热的阳光,但却掩不住父亲内心的辛酸。后知后觉的父亲终于知道魏勇在生意失败后就在路边摆西瓜摊赚钱,心里十分不舍,在车中痛哭流涕。本想给生活艰难的儿子送去一些钱,但最终也只是远远地望了一会儿,就让司机开车离开了。这只是魏勇卖瓜过程中的一段小插曲,纵使魏勇与父亲争执已久,但其中的父子天性、血脉至亲之情是无论如何都割舍不断的。
父子真情浓于水。许多年以后,父亲在海南病重,虽然仍和父亲没有完全和好,但是孝顺的魏勇仍然将老父亲接到了北京看病疗养。他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病中的父亲,好像彼此之间从未产生过矛盾,好像父亲还是曾经那个需要他仰望,拥有宽厚温暖大手的男人。过往的争执与气愤都显得不再那么重要,魏勇心里只想父亲可以重新恢复健康,神采奕奕地面对幸福的生活,哪怕只是看到他憋红了脸斥责自己的样子,只要老父亲一切安好,这就是魏勇最大的心愿了。
再说卖西瓜的事情,西瓜是时令性水果,到冬天时已基本没有了。不能卖瓜,那还能干什么呢?魏勇心里又犯了愁。当时魏勇和刘玉平住在刘玉平同学介绍的房子里,在大屯的一个农村。房子旁边住的是刘玉平同学的一个亲戚,那人是搞个体运输的。魏勇和他平日聊天时想到,弄个车搞运输应该是个不错的出路!
想到就做,魏勇去那人常拉活的市场考察了一番,觉得挺不错。回家后,夫妻一商量,就决定搞运输了。搞运输要买车,但当时魏勇并没有那么多钱,全靠亲戚朋友们倾囊相助,东拼西凑才凑齐了买车的钱。那会儿,魏勇还偷偷回了趟家,从母亲那里磨到了3000元钱,加上他手中的余款和向朋友们借的钱,总共花费了6700元买了一辆二手130。
1994年夏,魏勇抱着刚两个月的儿子在搞运输的车前
买完车后,魏勇夫妇把车仔细收拾了一番,开始干起了个体运输。那时候,魏勇两天就跑一趟石家庄,去一次500元,除去油费等开销还能剩下350元钱,但苦真是吃大了。要出活的话,魏勇夫妇晚上7点半就要装好车,在家吃完晚饭就开车上路了。第二日早上9点半左右到达卸货的地方,他们才能休息一会儿,睡会儿觉。
开夜车是件十分辛苦的事情。夜间容易疲劳,但为了及时把货送到又整夜不能停,魏勇和刘玉平就两个人交替着开车。特别是刘玉平,作为一个女同志,面对这些艰难能够咬牙坚持下来,十分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