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故土家族探秘 第28节

一勾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

灵秀聚钟人莫识,石桥如锁几重关。

韶峰撑起半边天,一峰如断一峰连。廉贞竹祖钟灵秀,抽颖横飞塔岭烟。矗起太乙燃藜杖,纵横呵护拥蝉联。连排十八芙蓉幕,卷帘钩角月灯悬。盘旋楠木峰头落,珍珠一络蛛丝穿。别开生面张堂局,寝庙于斯亿万年。四围罗列千官仗,一水回环玉带缠。湖堤南岸重关锁,虎踞龙盘气灏然。馨香俎豆河山寿,人物风土三代前。食德服畴先泽厚,家有藏书郭有田。这首七言长诗,附在毛氏宗祠图后,既描绘了韶山冲自然风光之雄壮,又寄寓了儒的意识。其情调是激越的,充满着奋发向上的精神。在这里,韶峰如柱,韶水钟灵;湖堤南岸,虎踞龙盘,写尽了韶山的阳刚雄奇之气和阴柔秀逸之美。我们读毛泽东的若干写山写水之诗,能看到他早年从这首诗中得到过影响。虽然毛泽东的诗意境更开阔,场面更壮大,但前后相承的关系还是明显的。可以肯定,超早期的毛泽东,在吟诵唐诗宋词等中国优秀传统诗歌的同时,也研读过由他本族中诗人们写的关于韶山的诗歌——而后者比前者更使他感到接近和亲切。七二芙蓉族南岳,庆源南岳峰头落。磅礴苍苍数百里,万水千山隐隐跃。湘乡上踞鲤鱼峰,矗兀空中耸楼阁。度峡飞来书堂山,玉笋联班尖似削。

黄田坳断帐大开,祖山胎息出帐角。

灵钟倒地木呈祥,亿万斯年祖墓托。

灵源涌出蕊珠泉,古木参天胜岳麓。

螽斯蛰蛰瓜绵绵,福泽无边天地阔。

桑麻卷轴甲楚南,雍肃一堂征亲睦。

这是《毛氏二修族谱》中另一首七言长侍,排除它的风

水迷信色彩和儒家伦理观念不说,艺术上也颇有可称道处,最

佳者为其气势磅礴,大开大合——毛泽东的诗词,是与此相

通的。

毛氏家族中可曾出过优秀的诗人?

从全国毛姓来说,诗人学者的确不少:大小毛公,毛直方,浙中三毛……韶山毛姓,自明初迁来,数百年中,主要精力用于开荒种地,而随着基本生活条件的解决,他们开始注意继承这个家族乃至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清咸丰以后,毛姓中除出现了好些湘军将领外,还产生了几位颇通诗词书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即被光绪七年(1881)修的《毛氏族谱》保存下来。

超早期的毛泽东,凡韶山能找到的书,他都拿来读了,《毛氏族谱》当然也在其内。

《毛氏族谱》中的大量诗词,其主要作者,乃是毛泽东的堂曾祖父毛兰芳。

韶山有八景,即韶峰耸翠,仙女茅庵,胭脂古井,石屋清风,顿石成门,塔岭晴霞,凤仪亭址,石壁流泉。每景皆有一词,词因景生,景因词名:

韶峰耸翠

峭壁插霄间,扑压群山,箾韶流响白云关。绝顶才宽三五尺,秀挹天颜。

仙女去尘衰,石上苔斑,风梳雨沐绿云鬟。万古头颅新色相,月挂金环。

凤仪亭址乐奏九成期,瑞应于斯,亭空凤去几多时?破瓦颓垣天爱惜,烟幕云帷。远翥欲何之,琴瑟维持,高冈又长绿桐枝。圣德巍巍天地永,正好来仪。

仙女茅庵山深别有天,草木皆仙,茅庵丹灶筑当年。道成女子今何在?一座金莲。晨钟暮鼓边,惊醒尘缘,高僧无事抱云眠。何必普陀观自在?面壁依然。

胭脂古井仙迹寄高冈,古井流香,胭脂笑问为谁妆?色即是空空即色,春雨斜阳。一派玉琼浆,寒碧冰芒,无纤尘染影岚光。参透神仙中妇艳,红粉何妨?

石屋清风砖瓦莫为功,栋宇凌空,神工鬼斧石琼宫。九转丹成仙去后,剩得清风。云雾卷帘栊,彩挂晴虹。月明灯火澈宵红。金屋几多沉草径,笑倒仙翁。

顿石成门门户别开奇,两石为之,一关不许野云驰。春色满林关不住,摇曳生姿。雨过碧玻璃,雾锁烟司,闲花野鸟各支持。若得当年由也宿,夫复何疑?

石壁流泉素练影空悬,瀑布飞泉,佛幡高挂五云边。半

点红尘飞不到,石上因缘。撑起半边天,清洁澄鲜,水晶帘卷万家烟。说与王维难着笔,此景才仙。

塔岭晴霞峰峦泼翠鲜,岭断云连,横中一塔插空天。晴光暮色霞烘里,玉烛摇烟。风雨自年年,破补苔钱,春风无主鹤高眠。好欲招来询甲子,沧海桑

田。八景之名,最初得自于韶山土生土长的一位诗人——毛兰芳。毛兰芳的诗、词、文,由《毛氏族谱》保存下来的有数十首(篇),除八景词外,还有仙女庵四绝诗:

六朝松

亭亭特立势凌霄,万古清风万古涛。

沾得圣朝新雨露,怕人问说六朝豪。

飞来船

飞来此地几经秋,舵卷帆收也去不?

料得苔钱难满载,一船消尽古今愁。

四方竹

问篁何事异寻常,志欲圆兮行欲方。

耻与闲花争色相,留真面目寄仙乡。

白石泉

白石嶙嶙一派泉,空山涵印月中天。

红尘不许丝毫染,流向人间洗劫缘。总的说来,八景词与四绝诗,带有浓厚的佛教意味。从艺术上看,用词遣句极精细,足见作者的古典文学根底之深——毛兰芳可称得上韶山冲在毛泽东出现以前一位最了不得的诗人了。那么,毛泽东与毛兰芳有前后相因的关系吗?《毛氏族谱》四修卷九载:“毛祖基……清从九县丞,字兰芳,号春谷,一名过顺,别号韶山懒道人。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正月十二寅时生,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二月二十八寅时没……”毛兰芳一头连着19世纪中后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他参加过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当过湘军的下级军官,并立了军功,与大部分遣散回乡

的湘军将士一样,他回到韶山冲极感失望,看破红尘,知原先怀了报国之志外出,不过是一场空梦,与其他许多人参加哥老会不同的是,他晚年循入空门,终日浪迹“韶山千亩之间”(“韶山千亩之间”是他作的一幅折幅长画,这是历史上韶山冲第一次上画面),或与僧人厮混,或独自吟诗作画,终于坐化升天。他的另一头,却连着一条重要的人材链:他回乡后在东茅塘首创面山楼私塾,培育出了好几位人才,一个是他的长孙毛福生,为清国子监监生,一个是他的次孙毛麓钟(原名禄生),为韶山冲自古以来唯一的一名秀才。

毛福生、毛麓钟都是毛泽东的堂伯父(毛福生与毛泽东有合影,即毛泽东、毛泽覃与父合影照中另一位老人),毛麓钟则是毛泽东毕生里最好的一位私塾老师。

毛兰芳对毛泽东的影响还在于:他亲手培育出来的孙子,是毛泽东的老师!

毛兰芳用过的大量书籍和他自己的作品使毛泽东受益殊深,因为1909年,毛泽东在停学两三年之后,来到了祖居地东茅塘,在他堂曾祖父创办的面山楼读了将近一年的书。虽然兰芳公在毛泽东出生前一年就去世了,但他的为人、他的治学精神,乃至诗词艺术技巧,很自然地通过毛麓钟而熏陶了毛泽东。

八、从工整的正楷到洒脱的狂草,从严谨的对子到气势磅礴的诗词,印

证着他极富个性化的艺术轨迹

作为一个诗人、书法家的毛泽东,终生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故土无疑是他的艺术之源。当他在外婆、母亲怀里荡漾,当他被舅舅举过头顶,他呀呀学语的“课本”,便是那些哼唱了千百年,代代为人口传,却不曾见于书本的儿歌。这虽然是一种初级与朴素的艺术,但它也的确称得上艺术——毛泽东在这种纯净的韵律中起步了。

稍稍年长,他开始接受内容更为深广的艺术形式:婆婆姥姥们,给他讲关于女仙的神话,关于舜帝的悠悠韶乐和湘妃泪……应该说,当时的每一个韶山人,都浸泡在淳朴天然的艺术的氛围里,但,老天对毛泽东却是格外地垂青:在1902年以前,他不受任何管束,与他活泼的性格和强壮的身体一样,他的艺术思维也在外婆家获得自由发展;

而1902年他回到韶山,虽增加了严厉的父亲,但他得到了十分珍贵的受教育的机会——这样,毛泽东便得以从口头艺术(儿歌、民谣……)的海岸,游向书面艺术——中国文化的海洋。这是当时韶山绝大多数孩童所得不到的机会,这也就成了毛泽东迈向艺术之路关键性的一步。在私塾里,他受到了正宗中国传统文化的陶冶——对于先生来说,他们授以课读,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识字,其次是儒家礼法,最高一步才是艺术导引。

6年的私塾生涯,毛泽东完成了这3个方面的任务——他以他资质的聪慧,从他此前业已打下的基础,以超过了他同窗共室的人的速度和效率,从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中汲取着营养,并开始开出最初的艺术花朵。从南岸的诗对:“修身——濯足”;“牛皮菜——马齿苋”到井湾里的《赞井》诗,他于此开始起步。书法,也由填红到临摹欧阳询、钱南园,从这一时期他留在《诗经》《论语》封皮上的墨迹,可看出毛泽东最早的书法,是非常工整秀穆的。毛泽东在私塾练出的背功,写功,不但使他记住了大量诗、词、散文和书法范本,而且使他受益终身——他毕生喜爱并不断创作的诗歌艺术,散文艺术,书法艺术,口头语言

艺术无一不是与故土6年的“孔夫子”密切相关的。自然,与毛泽东的个性和思想同步,他的艺术之路,在他的超早期里还只是刚刚开始,以后的路途更加迢遥。以诗词而言,超早期中,还是较为简单的言志,艺术形式也还稚嫩,到东山高等小学堂,《咏蛙》诗已显出走向成熟的趋势。这一时期毛泽东的诗,具有民歌式的朴素明朗;毛泽东到长沙后,他的诗艺更趋为成熟,但拟古的痕迹较浓,书卷气与学究味也增加了,如:

七古o送纵宇—郎东行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首节 上一节 28/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