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科院生活了几十年,人们对我都很好,我走到哪儿,哪儿都有人跟我打招呼。要注意个人修养,和人们和谐相处。哪怕只是几句嘘寒问暖的话,也能让人感到很温暖。
还有友情。我是北京的中学同学会的名誉会长,我曾经也是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的理事,原来还是我们莫斯科水利工程学院校友会的会长。我们这些老年人的生活都很愉快,三天两头都有一个party,生活充实而富有乐趣。
要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时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要多运动、多看书、多参加活动,这样才能让自己朝气蓬勃,活出精气神来。
三、 要学会感恩和知足
我的生活都是被爱所包围,不管是后辈对我的关爱,还是朋友之间相互的关爱,关键是在于相互关心。
要感恩,要知足。人的一生,可能有些经历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其中的许多感受都是有所不同的,那种感觉才是自己发自内心的感动,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其实,幸福并不是你要有很多钱,或者是你要怎么样,其实就是你自己懂得去理解这个幸福是什么,你自己就会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自己幸福,也要让亲人幸福。我的姐姐现在92岁,虽然她跟我不是一母同胞,但和我的亲姐姐别无二致。现在我经常给她寄钱,让她感到我在关心她。她每收到钱就特别高兴,钱不多,但是表示我这个弟弟还记得她。
逢年过节,我都会给我爱人的二哥写信、寄钱,二哥收到我的信以后就高兴的不得了。还有三哥也是一样。
还有妹妹,虽然她的儿女们对她很孝顺,但是我这个做哥哥的还是得关心她。钱很少,但多的是其中的情义和心意。
人与人之间有一条纽带来维系着心与心之间的爱,给别人关爱的同时,自己自然也就得到了快乐。爱是相互的,彼此之间相互关爱,这人世间也便就多了许多温暖。
四、 要活得像一个人
人要活得像一个人,要有喜怒哀乐,要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人生在世,说多了不过就是一个多世纪,这世间说长很长,说短其实也很短。在这一生之中难免有起起伏伏,也免不了喜悲交错。其实,正是这些,才让我们的人生愈发精彩。
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自己这出戏里的主角。而究竟是成为绝唱,引众人鼓掌喝彩,还是在嘘声中仓惶谢幕,这都是人力可以决定的事情。
人要活出味道,要活出精彩。不必说一定要让自己站在万人景仰的位置上受众人膜拜,但至少要做出对得起自己的事情来。
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无非是三种感情和两件事情:爱情、亲情、友情;家庭和事业。一个人至少要做好这几方面,才算是真真正正地活过。
人生总有高潮和低谷,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先认输。
要活得像一个人,更要像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我曾在苏州参观园林时,看到过郑板桥著名的自题联,上联是“曾三颜四”,下联是“禹寸陶分”,这八个字寓意颇深,上联说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人每天都要反思一下,看看自己做得是否有误,此即“曾三”,而“颜四”则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皆为《论语》之语;而下联为古代传说中的大禹惜寸阴,即“禹寸”,又接东晋陶侃有惜分阴之赞,即“陶分”。对联工整,内容颇为典雅。
郑板桥借用了四位古代名人或是历史、或是传说中的典故,用词简练,易记易懂。我将这幅对联写成了条幅的形式,以此希望我的儿孙们铭记。
附录
唁 电
痛闻瑞妹仙逝,悲恸之情追念之心萦绕胸中难以平静。承瑞的一生是光明磊落、奋发向上、勤勤恳恳、卓有成就的一生。毕生含辛茹苦、勤劳节俭。是一位好医生、好妻子、好母亲,承瑞的优秀品德将永远留在后人心中。
哥承凡 嫂汪莉
2007年10月13日
沉痛悼念承瑞
菊之香,兰之馨,
魂去也,上青云。
爱心悬秋月,
医德杏林春。
音容如宛在,
慈祥永留存。
解危扶困济世志,
救死回生通妙音。
美誉常与乾坤永,
嘉言永随日月新。
儿女亲家福长在,
两家结缘万年春。
慎终不忘三更梦,
追远永怀一片心。
魂归天堂承祥瑞,
名留人间佑子孙。
魂去也,上青云,
承瑞音容,永远在我心。
齐绍华 李燕杰
2007年10月14日
完满的人生
——一个儿子对母亲的追思
有一位朋友对我说过,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可能有一个完满的人生 (living a full life)。
我曾经不明白,生活中有如此之多的困难、挫折和失意,一个人怎么可能事事如意,事事完满呢?
妈妈的辞世让我明白了。
妈妈走了。在经过了九年与癌症顽强的抗争之后,她走了。
妈妈走了。在经过数次痛苦的放疗和化疗之后,她走了。
妈妈走了。在她与老爸庆祝他们金婚纪念日的前一年,她走了。
妈妈走了。在儿子没能赶到她的病榻之前,她走了。
这里似乎有着诸多的遗憾和不尽如人意。
但是,我明白,妈妈的生命历程向我展示了一个完满的人生。
凭着她的不懈努力,妈妈从一个小知家庭的不受外公真传(外公的书法只传给了我的几个舅舅)的女儿,成为一个有建树的医生、学者,一个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
凭着她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她让无数的患者得以减轻痛苦和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凭着她的正直和真诚,妈妈赢得了大多数同事,同学真挚的友谊。
凭着她的爱和奉献,她让我们这个家充满凝聚力和爱心。
通过她身体力行的教育,这个家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明白自己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每一个人都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每个人都在为家庭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妈妈的言传身教,每一个孩子都明白在事业上不可止步不前。每一个人都在追求优异(to be the best he/she can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