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贫道专治各种不服 第7节

  就着这些元兵们还热烫着的鲜血,在青石上写了一行杀气腾腾的大字……杀鞑子者,明教光明左使杨逍是也。

  字迹入石三分,显示了自家深厚的内功修为之余,同时也是佐证和警告,以免贪官污吏借此敛财,牵连无辜。

  话说他为什么偏要打明教杨逍的招牌嘛?

  一来,反正明教以反元为己任,作为知名抗元反抗组织,早就上了元庭黑名单。用明教的牌子,也不算祸水东引,反而白给明教一笔业绩,帮他们宣扬了名气。

  第二,就是李道成看杨逍这坚强犯和装逼犯很不顺眼,如果衙门要追究,肯定会派高手去对付他。所以这是给杨逍找点事做做,免得他没事四处沾花惹草。

  留下名号后,李道成回摊洗了洗手,吃完鸡蛋面,方才洒脱上路。

  这正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走过十里,就是武关,因打了明教的招牌,李道成就没有惊动守关的元兵,寻了一个偏僻的角落,运起轻功,轻易越了武关,朝关中而去。

  过了关中,长安就不远了,长安附近就是终南山,全真教祖庭所在。

  双雕时期的第一大派全真教,在元宪宗时,佛道大辩论失利之后,失去官方扶持,势力有所衰落。

  但烂船尚有三分钉,整体来说,在顺帝之前,全真教在江湖上还是剩下些影响力的。

  真正在江湖上影响力衰弱,还得从第十七代掌教,完颜德明说起。

  完颜德明本是金国完颜阿骨打的贵胄苗裔。元朝灭金之后,完颜家族投降元庭。

  为向元朝统治者表示恭顺,完颜家后人的精英子弟,皆用出家来表现不问世事的态度。以示永无复国之念,打消元庭的猜忌,保住性命。

  这位完颜德明就出家到全真教,被上代掌教收为弟子,赐道号重玄子。在老掌教羽化后,做了第十七代掌教。

  王重阳在原著中是反金义士,百年后却让一位金国皇族后裔做了全真掌教,这无疑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

  这个完颜德明,对元庭非常忠心,很得元庭信任。元顺帝在元统三年,封其为神仙玄门演道大宗师,掌管元朝诸路道教事宜。

  为了表示对朝廷的感谢和忠心,完颜德明减轻了全真教练武的权重,在其掌权期间,全真教开始从武林大派向单一的宗教派系转换。

  更讽刺的是,后来朱元璋起兵推翻元朝之时,这位完颜德明还带着全真教,大力支持元朝,对抗朱元璋呢。

  所以朱元璋对此很是不喜,上位之后,大势提高武当的地位,让武当取代全真教,成为道教领袖,玄门正宗。

  李道成记得以前有很多人奇怪,倚天里金老为何不写全真教,原因很简单,因为元代的全真教,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写的。

第8章 终南山后,古墓传人。

  过了武关就是关中,距离长安不过数百里。

  李道成因见一路民生多艰,豪强劣绅层出不穷,自己除非有传说中化身千万,无所不在的金仙手段。不然,凭自己一之力,纵是有心除恶,也是杀之不尽。

  反正红巾大起义也没多少年了,到时候自己相助一番,多杀几个元庭高手,帮义军推翻这野蛮暴戾的元朝就是。

  所谓眼不见心不烦,为免气闷,李道成索性就舍了官道,认准方向,翻山越岭的走直线,去往长安。

  也是他有先天真气护体,不怕深山老林,毒虫猛兽,才能走直线抄近路,不然,以现在的荒野环境,纵是贝爷来了也要扑街。

  因是走直线,节约了大半时间,不过一个时辰,李道成就来到了六朝古都长安。

  他真气质量虽高,但数量却不多,一连跑了百余里,心理上也略觉疲乏,见天色已晚,便找了家收拾得颇为清洁利索的客栈,要了间上房,歇息一宿。

  次日,洗漱用饭之后,到古都长安转悠了几圈。

  关中千里沃土,乃是王霸之基,周秦汉唐,据之以成王业。

  长安作为六朝古都,本该民富物丰,百业兴旺才是。在元庭治下,却是民生疲敝,百业凋零。

  李道成不由对元庭厌恶透顶,只想红巾起义早点到来,介时元朝顾此失彼,四处灭火。自己也无需顾忌连累武当,可以放心杀贼了。

  李道成无意久逛,转了几圈,记住几处元兵驻守要地后,就出了城门,没用多久,就来到此行的目的地,重阳宫之前。

  重阳宫位于秦岭北麓,甘水之泮,为全真教三大祖庭之首,亦是祖师爷王重阳羽化之后的遗蜕之所。

  当年丘处机西行朝见成吉思汗之后,全真教受到元庭扶持,为之大兴。巅峰之时,有殿堂建筑四千余所,数万徒众,风光了几十年。

  到宪宗时与佛教辩论失利,发展受挫,但毕竟树大根深,元气未损。直到完颜德明继任掌门位后,把发展重心向大都白云观转移。

  重阳宫慢慢就衰落了,很多宫观,只有廖廖数人值守。还有些偏远处的房舍,无人看管,在风雨侵蚀之下,只余下断壁残垣。再不复丘处机时代的风光。

  一时间,李道成不由心生感叹,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天下没有永久兴旺的势力。

  叹罢,李道成收视心情,暗中转悠几圈,发现全真祖庭留守的道人,多住在重阳宫主殿及周围十余座宫殿之中。看这些道士的身形步伐,多是粗通些拳脚之辈,少见高手。

  转念一想,倒也正常,当代掌教完颜德明,乃是元庭忠犬,许是把门内真正的高手,大多带去了大都。

  以李道成如今的身手修为,瞒过这些武功浅薄的道士,简直是易如反掌。观察一番后,轻易就锁定了藏经阁的位置。

  他躲在藏经阁十丈之外一颗大柏树上,寻了个守阁弟子的防守空挡,提气纵身,如同一只大鸟一般,越过十丈,无声无息的落到三楼。

  李道成五感敏锐,早就查觉到藏经阁中有两道气息绵长,具备不俗内功修为的呼吸声,证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全真教还是有几个高手的。

  按李道成的估计,比现在的殷梨亭和莫声谷,还要略强出一些。虽是不入他的眼帘,但放在江湖上,也算得上一方高手了。

  像海砂帮、神拳门之类的地方帮会,帮主长老之流,还没这水平呢。

  这号的,李道成虽说让一只手都能打两三个。但真要算起来,武当派也算是全真系的,有些香火情。倒也不好大打出手,免得伤了情面。

  一念至此,李道成就默忆平时入定时与自然相合的感觉,气机浑圆不漏,轻易瞒过两个守阁高手的感知。

  无声无息的潜入阁内,四下看了一圈后,却是暗自摇头不已。

  原来藏书多是道德南华,四书五经,法华楞严之类的三教经典,并没有多少武功秘籍。

  纵有,也是些铁布衫、八仙剑,七十二擒拿手之类的寻常武功,最好的一本,就是全真剑法,特么还是残本。

  他真正想看的北斗七星剑阵,空明拳,先天功之类,一概不见。

  李道成略有些失望,不过,他也算是早有所预料,毕竟,金系神功绝技,就惯以容易失传而著称。除了少林寺传承还算稳定外,其他的绝学,总是爱莫名其妙的失传。

  再说,他有真正的仙家秘籍在身,武功绝学,于他没多少用处,此行不过为增长见识,顺便给武当派留些底蕴而已。

  所以,对他来说,武功秘籍这东西,随缘就好。得固欣然,没有也不用太过在意。

  李道成收拾心情,出了重阳宫,在终南山上转悠起来。

  不料这一逛,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世有位天生神力、爱打来福的常威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高人,不会到名利场上打滚,都是躲山上修道的。

  常威先生没有说假话。在这终南山上,李道成就时不时遇到些潜修的隐修道人。

  感觉不在宋远桥、俞岱岩几人之下的,就有好几位。

  其中有两个出挑的,功力和境界,感觉和卢秋云、周真得那四个老师兄差不多。

  在终南山上轻易就遇见六七个顶尖高手,李道成不由感叹不已,当今武林中所谓的名家高手,除了张三丰、阳顶天、少林三渡等寥寥几人,是真正的绝顶高手之外。余者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比如名声极大的明教左右二使,四大法王,灭绝师太,少林三空,武当七侠后几个,崆峒五老之辈,皆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真实修为只在一二流之间,尚算不得绝顶。

  有此发现,李道成倒也不着急找古墓派所在了。遇见看得入眼的便现身出来,与其谈玄论道,交流一番。他乐此不疲,一连逛了几天,过得甚是悠闲。

  这一日,无意间从一位隐修道人的口中,得知古墓派所在。

  李道成方才恍然,原来却是被固有印象误导了。古墓派不在山中,而是在山下,离重阳宫主殿就几里路。只是地形较为隐秘,不易发觉罢了。

  知晓准确地址,李道成下山向古墓派而去。离目的地大概两三里之时,突然听到前方不远处传来阵阵劲气交击,出招呼喝之声。

  听这架势,不像切磋,而是真打。并且,不在宋远桥练功时发出的动静之下。

  怪了,哪来的高手,在古墓派前火拼?李道成心生好奇,收敛气息,悄然无声的循声摸了过去。

  很快,李道成就见到了打得正起劲的两人。

  一人颇有点古早网红犀利哥的意思。披头散发,衣衫破烂,头发胡须纠缠在一起,把面容都遮住了,不大看得清年纪。

  这种类型李道成这两天在山上见多了。一看就知道这人是懒得打理仪表,一意清修的苦行之士。

  与之交手的,却是一个五官端正,浓眉大眼,相貌堂堂的黄袍中年僧人。看着颇有点朱时茂剃光头的意思。

  李道成因为有错把冯京当马凉,把百损道人认成张三丰的教训,所以他不以貌取人。

  骑白马不一定是王子,也可能是唐僧。相貌堂堂的未必是大侠,相貌平平的未必是反派。

  所以李道成决定观望一二,让子弹先飞上一会儿。

  只见那中年和尚招法简单朴实,出招势大力沉,一拳一脚,带起罡风阵阵。走的大摔碑手、大力金刚掌之类阳刚威猛,一力降十会的路数。

  修道人步若游龙,手似灵蛇,出手不似中原的路数,双拳往往以旁人意想不到的角度,任意发出。或拨或化,让和尚出招落空。或攻其必救,让和尚回防。

  见了两人的武功路数,李道成心中略有猜测,那道人的手法看起来有点灵蛇拳的意思。

  这道人要么是杨过的后人,要么和古墓派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和尚的招法带着浓浓的少林系的味道,搞不好就是成昆那厮。

  李道成冷眼旁观。

  一僧一道斗了数十回合,仍是难分高下。

  中年和尚见久攻不下,暗中使了阴招,右掌一招刚猛霸道的力劈华山,暂逼退对手后。迅捷的在左袖口操作了一下,袖中就伸出一根管子,喷出一股黄色烟雾,笼罩前方数米的范围。

  道人反应敏捷,连忙伸手捂住口鼻,纵身急退二丈距离,却依旧中了招,脸色立马就涨红起来,脚步有些踉跄。

  和尚也不追击,得意一笑:“饶你如奸似鬼,最后还是得喝老子的洗脚水。现在中了迷仙散,看你能支撑多久?”

  “卑鄙!”

  那道人连忙从怀里摸出一个小瓷瓶,顾不及打开瓶塞,直接捏碎瓶口,连碎瓷片和药物,一起倒入口中。

  随即脸色就好看了些,提声喝道:“我尽力缠住他,丫头,你放机灵点,瞅准时机,就放蜂儿咬他。”

  李道成确定了。这和尚阴险卑鄙,全无半点高手风范,十有八九,就是成昆那货了。

  便提声喝道:“这位道友,可是古墓传人?算起来,在下的师门与神雕大侠杨过也颇有些香火情,不算外人。道友若是需要帮忙,就吱一声。”

  和尚和道士都是大吃一惊,竟然有人潜到眼前,自己却毫无知觉,来人武功之高,可见一斑。

  那道人连忙喊道:“客人来得不巧,遇上这恶僧上门来谋古墓派传承。客人若真与古墓派有旧,袖手旁观就好,就算是帮忙了!”

  那和尚也叫道:“这位道友请了。这古墓传人性格孤僻怪异,都在坟里呆傻了,不通人情世故,就算你帮他,他也未必感激。不如你我联手,宰了这厮,古墓派的东西自然任由你我取拿。”

  那道人心里一紧,来人武功高强,若是真听了这恶僧的提议,联起手来,古墓派就真是大祸临头了。

  连忙喊道:“道友别听这恶僧挑拨,古墓一派传承都是口传心授,并无什么秘籍流传。”,解释之余,暗自提高警惕,但凡事有不谐,立马就叫丫头放蜂到山上去搬救兵。

  李道成跃身下树,哈哈笑道:“你这秃驴,以己度人。道爷我神功盖世,除了稍逊张三丰之外,认了第三,就没人敢认第二。又何须觊觎他派传承?”

  这话说得有点大,和尚冷哼一声:“哼,大言不惭!毛头小子,初出茅庐,不知天高地厚!”

  就连道人,也觉得客人此言太过狂妄了。

  江湖中卧虎藏龙,天下高手何其多也。他自认一身武功不逊任何大派名宿,但终南山上,就有几位胜过自己的大高手,他们却也不敢说自己就是天下第二。

  李道成喝道:“是否大言不惭,你试试不就知道了么?”

  说罢,信步一跨,如同缩地一般,瞬间越过三丈,来到疑似成昆的和尚身前,轻飘飘的一掌印出,直其取胸口。

  道人旁观者清,不禁有些摇头,这客人轻功出众,出手却没甚出奇的。便是大街上卖艺的寻常江湖汉,出招也比他精准有力。

  那和尚却是为之大骇。只觉这看似轻飘飘的一掌,却是大道至简,如同日光照耀,清风拂面一般,让人无从躲闪,简直就有一种自己就该当被这掌打中一般的感觉。

  他却不知,这是李道成见此世法则不支持道法显圣,便想到黄易系中意境交锋,精神压制的桥段,捣鼓出来的一种精神攻击手段,算是对法武合一的探索。

  现在陡然施展出来,对手不查之下,果然中招。

  不过这厮不愧为原著中最难缠的反派,意志颇为坚定。察觉不对,猛然咬破舌尖,利用痛感从幻觉中挣脱出来。全力催动一气混元功,一掌奋力向李道成右胸打来,以攻代守,意图逼李道成躲闪退后。

  面对这来势汹汹,意图两败俱伤的一掌,李道成左脚一踏,身形向左一闪,骗得对手跟着转向。李道成再身子一晃,瞬间归回原位,掌势不变,依然打向和尚胸口。

首节 上一节 7/1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