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贫道专治各种不服 第1节

诸天:贫道专治各种不服

作者:复阳道人

简介:

李道成魂穿倚天,自带系统,别人练武他修仙,练成了天下第一。从此过上行走诸天,专治各种不服的日子。

  张三丰:我这徒儿,天资聪颖,品行端正,老道非常满意,就是一点不好,脾气有些暴躁。

  张无忌、宋青书:咱们要听小师叔的,周芷若这样的腹黑女,咱们把握不住。还是得请小师叔来……

  六大派围武当逼问谢逊下落:大家别慌,如果咱们一起上,三丰真人和小真人在真气耗尽之前,不一定能杀得了咱们。

  射雕:面对道德绑架的瑛姑,李道成一巴掌闪了过去,谁给你的脸,还好意思来求段皇爷?

  面对圣母段皇爷:你也别做皇爷了,这样,你出门租条船,向四川走,那里有个乐山大佛,你把他推了,然后自己坐上去。

  天龙:李道成一巴掌打在乔峰头上,你丫脑袋被驴踢了,三十年前段正淳才十几岁啊,一个十几岁外国友人,带领中原群豪到关外杀你老爹……郭小四也想不出这么脑残的剧情好咩?

  覆雨翻云里,朱元璋,你英明神武,无愧洪武之名,就是经济政策渣了一点,知道你的大明最后咋亡的吗?

  穷死的。

  陆小凤世界,西门吹雪、叶孤城:没有李道长的紫禁之巅,他还是巅么?

  金九龄、霍休:惹了李道成,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

第1章 武当山脚下的童年行为艺术家。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丘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

  元顺帝元统二年,武当山脚下的田野中,一位骑牛童子正在放声高歌。

  这童子年方八九岁,长得唇红齿白,俊俏无比,加上一双墨如点漆,神光粲然的眼瞳,衬得他更加出众,给人的感觉,就像寺庙仙佛壁画里走出来的仙童一般。

  童子后方百余米处,还有一群人三三两两的散落在田间地头,对着童子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一位村老模样的老者,远远看着童子,眉开眼笑,如同一朵盛开的狗尾巴花一般,欣慰无比。

  “咱们李家村出了个金凤凰,带着乡亲们赚了不少啊。”

  小山村里出了一个会唱带仙禅味诗歌的童子,自然是件稀奇事。所以附近十里八乡那些有钱有闲,吃饱了没事做的老爷员外,每天都来看小仙童唱歌。

  老爷们出手大方,李家村的乡亲们也跟着沾光,跟着跑腿侍候这些老爷,引个路,栓个马啥的,也能落下几个铜板的打赏。

  村老身边就有两个专程来看稀奇的书生。书生甲看样子是这位小仙童的老粉了,一边摇头晃脑的听着,一边赞扬小仙童这次唱的道歌,很有仙道意境,深蕴妙理。不愧是谪仙降生、在世仙童!

  边上那位书生乙,许是初次来看热闹,还未曾入坑。则有些质疑,这世上真有谪仙降生,仙童转世的事?莫不是是那些山野村夫少见多怪,以讹传讹。

  书生甲就解释起来,说专门查访过这位小仙童的跟底,确信为谪仙降世无疑。

  这童子姓李,此村人氏,原本也和寻常山野顽童差不多,没什么出奇之处。不料月前却忽无故昏迷,醒来后就心窍大开,无师自通了很多玄门禅家的妙理,谈吐异于常人。还嫌弃以前的小名狗蛋太过粗俗,不好听,自个给自个取了个大号,叫道成。

  乡邻引之为奇,议论纷纷。一来二去的,这桩异事就传到了最擅长仙佛之学的本乡士绅,陈翁的耳中。陈翁将信将疑,又恐是妖孽附体作怪,专程到李家以仙佛之学考校此子,不料一番交谈后,反被这童子李道成折服,称其为谪仙降生,仙童在世。

  一旁的村老出言做证,陈翁陈老爷何等样的人物,那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啊,就连他老人家,都佩服小仙童的学识,临走前还留下五十两白银,以资助小仙童修行。

  陈翁是位致仕官员,十里八乡的体面人,牌子响当当的。有陈翁的招牌背书。

  加上这位李道成,祖上三代都是大字不识一箩筐的贫民,哪懂什么仙佛之学,更别说教他了。再者家贫未曾进学,也从来没学过这些。

  那有没有可能是别人教的呢,前面说过,附近最擅长这些的就是陈翁了,但身为体面人的陈翁不会作假。所以可以确定李道成真是无师自通,生而知之。

  问话的书生乙就是一惊,顿时就信了个十成十,心中打鼓,怕自己方才的质疑,开罪了仙童,招来祸患。

  正患得患失间,忽灵光一闪,抓住了一丝疏漏,便说道:“兄台此言差矣,这十里八乡,最擅长神仙之学的,绝非陈翁。兄台莫不是忘了……”

  一指远处的武当山:“这山上,不就住着一位活生生的老神仙,张三丰张真人么。许是张老神仙暗中教这李家子的仙佛之学。”

  书生甲就呵呵一笑:“兄台真是魔怔了。若此子真是张老神仙教的,不正好证明他非同凡俗吗?”

  书生乙一想,也是,张三丰神仙一样的人物,等闲凡夫俗子,如何能入老神仙的眼帘?

  便说道:“如此说来,这位李道成,还真是谪仙转世喽,又或者是前世修行有成,觉醒宿慧,那确实是怠慢不得。等下还劳烦兄台引荐一二,让小弟为他奉上一二钱财,以资助仙童修行。”

  “好说,好说!”

  这些围观党闲谈之间,李道成早已唱完了今日的好了歌,骑着老黄牛悠闲的返回来。

  几个不差钱又爱看热闹的富贵闲人们,拥了上去,一边夸赞小仙童,一边你三两,他五两的,慷慨解囊,资助小仙童修行。

  得到李道成一声感谢后,一个个像捡到了钱一般,心满意足的告辞而去。

  没错,他们专程前来,就是为了给李道成送钱的。因为他们相信资助仙童成道,乃是莫大的功德,后福无穷。

  而这条传言,就正是李道成自己放出来的。

  一首好了歌,就赚了二三十两银子。在这元末之世,二十两银子,就足够寻常五口之家一年之用,李道成也算是妥妥的高收入群体了。

  一旁的村民们羡慕死了,但李道成却淡然依旧,脸上没有半分喜色。

  别误会,并非他不爱银子,而是搞钱并非他首要目标,他的首要目标是为了钓人。

  他搞这些行为艺术,可不是为了钓那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员外书生,而是为了钓武当山上那位真正的老神仙,张三丰张真人的。

  随意打发走村民,李道成骑牛独行,暗自思索起来。

  没错,李道成是个穿越者,魂穿的那种,月前才觉醒前世记忆,还自带一个穿越者标配,帮助宿主走上人生巅峰的辅助系统。

  只是,这个系统需要他正儿八经的拜师,确定路线之后,才会正式启动。

  简单说,假如拜师高育良,那系统就辅助他当官从政、封侯拜相;拜师马保国,系统就帮他武功盖世、天下无敌。

  拜师九叔呢,系统就帮他得道长生,成佛作祖;拜师蛤蟆,系统就帮他成神证道,拳打小郎君,脚踢乌贼娘。

  总之,路线很重要,是仙是凡,就看他选哪条路了。

  觉醒记忆之后,没用多久,李道成就从家人邻居的话语中,分析出自己来到了武侠侧的倚天世界。

  咋分析出来的呢,简单得很,本村二三十里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当山。山上有个声名远扬的张三丰老神仙,还有武当七侠。

  这倚天世界嘛,最大的最粗的那条大腿,不是,是最牛逼最合适的师父,当然是张三丰张真人喽,还有比这更适合的拜师人选么?

  话说我大天朝儿郎,谁小时候没有一个纵马江湖,快意恩仇的武侠梦,谁小时候没学过李连杰搅水缸?

  谁没有一个御剑九霄,出入青冥的仙侠梦,谁没有舞着棍子学过猴哥打妖怪?

  而拜师张三丰,就可以两者兼得,又练武又修仙,完美兼容李道成自带的辅助系统。

  于是乎,李道成完全清醒过来,搞明白身处的环境之后。就搞起了行为艺术,没事就骑上老黄牛在田间地头转悠几圈,唱一些富有禅意道蕴的歌谣。

  目的,就是为了立一个谪仙转世,在世仙童的人设,把张三丰老神仙钓出来,好拜师老张。

  至于他从哪儿记得这些禅道之歌嘛,生为一个前仙侠写手,这不是基本操作么。有句话咋说来的,网文作家的肚子,都是杂货铺。

  背点禅诗、道歌啥的,那是工作需要,基操勿六。

  李道成盘算得挺好,可现实却没按他盘算那样来,也不知张真人是有事耽误了,还是在暗中继续考察他。

  总之,仙童人设都立了快一个月了,银子都赚了快一千两了,肚子里记得的,那些蕴含禅道意境的诗歌都快唱完了,却还是没等来张三丰老神仙。

  这两天李道成偶尔也在想,反正拜师是为了确定路线,好开启系统。有系统帮助,就算随便拜个会几手庄稼把式的人为师,自家也迟早能练成天下第一,无非比起拜明师多耗费些时日罢了。

  再说了,自家就在武当山脚下,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身为山脚下家世清白的良家子弟,想拜入武当,简直不要太简单,征得父母同意之后,抬腿走上武当山就行。

  只是,那样一来,就是地位低下的三四代弟子了,得遵守各种规矩,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没啥话语权。

  前世读书得幼小初高再大学再读研读博,这不是没办法么,没穿越没系统,可不得按部就班的慢慢来么?

  没穿越没系统要按部就班,穿越了有系统还要按部就班,那踏马不白穿越了么,这系统不踏马白来了么?

  有这条件,为什么不跳过程序,直接拜师张三丰,硕博连读,和武当七侠平起平坐?

  所以,思来想去,李道成最终认为,要么拜师张三丰,要么拜师村头会两手庄稼把式的张三。

  就只走这两条路,绝对没有第三选择,不然,就是白瞎了自家这个系统。

  李道成正在思索,耳边突然传来一阵苍劲的调侃之声。

  “你这小娃娃,一首歌就赚了这么一大把银钱,为啥还愁眉苦脸的,一点也不高兴呢,莫不是嫌弃银子多了咬手不成?”

第2章 夭寿了,李逵变李鬼了。

  “你这小娃娃,赚了这么多钱,为啥还是愁眉苦脸的呢?”

  李道成就是一惊,随即大喜过望,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把张三丰老神仙等来了。

  连忙抬头放眼望去,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转头四下张望,眼光所及之处,依然不见人影。心中愈发笃定,来者必是张三丰,换了他人,断然没有这个隔空传音的功力。

  便冲四下拱手一圈,朗声回道:“回张真人,晚辈所忧虑的是,之前仗宿慧赚得些钱财,但未遇明师,不得真决,不知修持慧命。到百年之后咽气之时,再多的钱财,也留不住自己的生命啊!”

  “哦?”,那声音并未承认自己是否张真人,而是继续问道:“你这娃娃,年方八九岁,正是朝阳初生,冉冉升起之时,为何会忧虑那么久远之后的事呢?”

  李道成冲四下再一拱手,回道:“晚辈不才,也曾听闻前宋张紫阳真人说过,人生纵有百年期,寿夭穷通莫预知。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

  “紫阳真人又说,纵有金山如等岳,买得无常不来无?由此可见,修持慧命,从来只有嫌迟的,没有嫌早的道理。”

  “哦……”,那声音语气变了,带有几分惊奇之意。

  “想不到你这总角童子,既然还有此番见识。原来老道还以为仙童转世之说,是一场闹剧。如今看来,倒也颇有几分奇异之处。小娃娃,介不介意老道再考考你?”

  话说,为什么李道成不过引用了两句北宋丹道南宗祖师张紫阳的话,就引发了暗中疑似为张三丰老道的兴趣,认为此子可能真是具有宿慧的转世修道人呢?

  很简单,古代可没有摆渡的说,知识是很珍贵的,读过四书五经的都占不到十分之一,遑论相对冷门道经丹书呢?

  更何况,这还是崇尚密宗打压道教的野蛮元朝呢。这个时代,识字的,就算是人才了。懂丹经道书的,算稀缺人才。无师自通丹书的童子呢。自然是转/世/灵/童,谪仙降世了。

  当然,某种意义上来说,李道成还真是转/世/灵/童,倒也算不得骗人。

  所以,李.稀缺人才.谪仙.道成,会怕考校吗,当然不怕喽。朗声回道:“晚辈正想请张真人指正。”

  “好,我问你,水火龙虎何解?”

  “性灵如龙,气猛如虎,龙虎者,神气性命是也。水火,坎离心肾是也……”

  不知躲在哪里的老道,一连考了好几个仙家炼丹的相关术语,李道成都是不假思索,对答如流。

  那老道不由大为欣喜,哈哈大笑了起来:“好好好,没想老道今日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既然遇到如此良材……”

  咻的一下,话音落罢,自远处的大树丛中,飞出一个人影,如同一个大鸟一般,凭空滑过十丈距离,落在老黄牛之前。

  一脸满意的看着李道成:“小娃娃,可愿拜老道为师,传承我衣钵。”

  李道成放眼看去,只见这老道身材高大,慈眉善目,虽是须发如雪,但是脸色却如同刚剥壳的鸡蛋一般嫩滑,半点不差自家这九岁童子,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童颜鹤发。

  就这气质,这卖相,没跑了,这就是张三丰本丰无疑。

  李道成大喜过望,毫不犹豫的跳下牛背,呐头便拜:“弟子拜见师尊。”

  “好好好!”,仙风道骨的老道摸着胡须,笑吟吟的看着正跪拜自己的乖徒儿。

  好一副师徒相得,各谐所愿的温馨场面。

  可惜,李道成意识突然中传来“叮”的一声,信息提示音,打破了这种和谐美好的画面。

  “叮,宿主正在拜师百损道人,即将满足系统开启的条件。是否继续拜师,请确认!”

  “继……纳尼?百损道人?不是张三丰么?”

  李道成愣住了,夭寿了,李逵变李鬼了。

首节 1/1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