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64节

  终于可以量大管饱,肆意更新了!

  兄弟们,首订可就看你们的了!

第84章 上架感言

  大家好,我是血……

  啊不,煌未央。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想必很多读者都猜到了,不过也有一些读者猜得有些偏。

  有说我是要离大神的,有说我是外站来证道的,还有说我这是唐门进军历史板块开的马甲?

  这倒也罢了,居然还有人说我是女频转过来,专门写宫斗的……

  我只能说,这届书友捧人捧的是真高,骂人骂的也是真脏……

  对于上一本书被封的原因,我只能说:年轻人还是不能太年轻,写到了一些不该写的东西,也算咎由自取,长了教训。

  对于不认识我的读者,也没必要去深究我曾经的身份——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昔,我们抬头往前看就是。

  嗯,我是煌未央,《朕这一生,如履薄冰》的作者,未来两到三年的时间里,请诸位看官老爷、衣食父母多多指教。

  熟悉我的读者朋友们也都知道,我是老牌西汉专业户了,揪著开国到汉武这一段就是硬啃。

  手是越写越熟,笔是越写越辣,但也难免会在某些时候,本能的产生‘读者肯定知道,我都写了好几次了’的想法,漏掉一些时代社会背景方面的东西。

  在这里,也就读者朋友们不理解的几个问题,简单做一下解析或者说阐述,各位看官老爷听个乐呵就是。

  关于‘王世子’还是‘王太子’这个称谓问题,有相当一部分读者朋友抱有疑惑,但实际上,这本身就是本书所要讲到的点。

  从春秋战国开始,王公的储君,其实都是被称为‘太子’的。

  皇太子,王太子,甚至于某些历史特定时期,还出现过‘公太子’‘侯太子’。

  那这乱七八糟的‘太子’,尤其是‘王太子’,是从什么时候变成王世子的呢?

  答案是:吴楚之乱平定之后,汉景帝刘启为了全方位、无死角的降低诸侯藩王的权力和逼格,做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改制。

  其中相当不起眼的一项就是:改王太子为王世子。

  再有就是相当一部分读者感到疑惑:汉武帝的推恩令那么牛逼,主角为啥不拾人牙慧?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多读者就已经给出了答案——时机不对。

  推恩令,本质上就是遍封诸侯王的儿子们为王,瓜分诸侯国土,以分其土而弱其力。

  这个办法,不是在武帝朝才第一次出现,而是早在汉文帝时期,就已经被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及。

  为什么不用,是因为《推恩令》和《削藩策》,在景帝朝的本质是一样的:中央强行推动明显不利于诸侯藩王的政策制度。

  这会引发什么后果,吴楚之乱已经给出了答案:藩王不服,所以要打;

  把藩王打服(死)了,那别说是《削藩策》《推恩令》了,哪怕是要求藩王跳肚皮舞,藩王也只能专心去精进舞蹈技巧。

  关于读者朋友们不解的疑惑,就捡这两个典型的讲一下,后续如果还有,我也会酌情集中讲解,或者尽可能融入进正文内容里去体现。

  呼~

  眨眼就已经过去了四年。

  曾经那个只有九个读者,月稿费高达二十四块七毛一的大学生,如今也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

  但这个词,我一向是反著读的:业立家成。

  相比起我上一本书,以及更早的几本扑街书,这本书的成绩很好,甚至应该说是非常非常非常好,这离不开每一位看官老爷的支持和捧场。

  打赏也好,投票也罢,坚持追读也好,哪怕完全不打算看这本书,只是点了个收藏也好——这都是对我的鼎力支持,我铭记于心。

  自上一本书被封禁过了整整半年,这半年的时间里,我经历了多少人情冷暖,见识了怎样灰暗的世界,或许也只有我最清楚。

  生病吃不起药,饥寒吃不起饭,断网交不起网费,失联交不起话费……

  时至今日,我也依旧在过著曾经,我绝不会想到‘我居然会沦落到这一天’的贫苦生活。

  但好在雨过天晴,《朕这一生,如履薄冰》,将从下个月开始,让我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不必再如履薄冰的生活。

  我深怀感恩,并将此视为我悲惨生活中最后的救命稻草。

  扯远了。

  我不是个卖惨求关注的性子,还是将话题拉回读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上。

  明天,也就是3月5日中午12:00正式上架,由于网络延迟等原因,应该会在12:05左右发布第一个vip章节。

  上架后的章节,统一为五千字至五千四百字不等,上架暴更六章三万字,同时挂帐四章——之前答应暴更十章,共五万字,但最近实在是忙于温饱、生计,存稿速度实在有些堪忧。

  上架之后,日更两章一万字,间歇性不定时加更。

  首订目标7000,每高出500加一更,达到一万另外加十更。

  盟主加一更。

  首订加更、盟主加更,以及上架暴更欠的四章,都在3月内补完。

  大概就是这些了~

  对于喜欢本书的朋友,未央再三感谢,并请求各位继续支持。

  对于不喜欢本书的朋友,也感谢各位书友或友好、或暴戾的指点。

  明天就要上架了,就不和各位看官老爷多聊了,我去码字攒稿,争取早日把欠的补齐。

  书友群:企鹅361932529,群名为本书书名,进群验证我的笔名:煌未央即可。

  ···

  再推几本前辈的书。

  《穿越汉献帝:丞相,朕真不会法术》

  大罗罗正在连载的书,也是老牌历史大手子,人品笔力都是很有保障的,感兴趣的看官老爷可以去看看。

  ·

  《拯救大明朝:我能与崇祯交换身体》

  崇祯十年,重生大明宗藩,眼见大明将倾,朱常淦发现自己可以和崇祯交换身体。

  炖烂的肉汤正在连载的书,也是个历史分类的老牌作者,主角的名字很有意思,很值得一看。

  ·

  《不当谋士的我汉末求生》

  爱喝甜辣酱的连载书,也同样是老牌lv5,主角土著,穿越者是反派,设定非常有趣,要不是要忙著码字,我都想去瞅一眼了。

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订)

  “如此,岂不乱了陛下的谋算?”

  未央宫,凤凰殿。

  太子詹事窦婴同皇长子刘荣,恰好也在聊这个问题。

  当刘荣提及‘朝堂可以早做筹谋’,甚至可以早一步排兵布阵,以做针对性预防时,窦婴那温润如玉的随和面容,只立时涌上一抹诧异。

  “陛下推动《削藩策》,本就是为了尽早逼反刘濞,以免吴国继续积蓄力量。”

  “——丞相‘抱病修养’,朝堂帝-相不合,也同样是为了让刘濞放心大胆的起兵。”

  “如此状况下,若朝堂先一步调兵遣将,万一吓的刘濞不敢起兵……”

  对于窦婴的这个疑问,悠闲躺靠在摇椅上的刘荣,只满是面带轻松的含笑一摇头。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朝堂削藩是如此,刘濞举兵,亦是如此。”

  “——齐系、淮南系诸王,当已多半答应刘濞一同举兵。”

  “楚王、赵王,更是已经开始著手,为日后真正举兵的那一天做准备。”

  “都已经到了这个份儿上——都到了非反不可的这一步,若吴王刘濞当真临阵退缩,那日后,也就别想再纠集关东诸侯了。”

  ···

  “刘濞此时退缩,基本就是放弃举兵作乱,自绝于关东诸宗亲藩王,并洗干净了脖子,将脖颈伸到了廷尉的屠刀之下。”

  “其他宗亲诸侯,就算没有被长安朝堂秋后算帐,也会从此不再听信刘濞的任何一句话。”

  “所以,哪怕是到了九死一生的地步,刘濞也肯定会举兵,去争那微乎其微的可能。”

  “因为举兵,尚有一线希望;”

  “退缩,则是十死无生。”

  淡然道出词语,见表叔窦婴若有所思的点下头,刘荣含笑拿起身边的茶碗,假做低头抿茶之态,余光却也暗暗打量起这位太子詹事。

  早先,对于窦婴‘早晚都会是君臣,不必太过疏离’的态度,作为皇长子的刘荣,是有些敬谢不敏的。

  不单是因为担心犯忌讳,也同样是出于一些其他方面的考量。

  但现在,情况却有所不同了。

  刘荣自闭太庙一事,等同于向天下人摊牌:皇长子刘荣,就是要做储君!

  无论是谁挡在皇长子面前,都无法让皇长子退却丝毫!!

  哪怕是当朝太后,皇长子也敢拼著豁出命去,从老太太头顶上,揪几根枯发下来!!!

  或许这样的说法夸张了些,但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太庙一事,已经将刘荣的个人立场,毫无遮掩的摆在了天下人的面前。

  既然都已经明牌告诉天下人:我就是要做储君太子,刘荣自也就没必要继续‘避嫌’,与太子詹事窦婴保持距离了。

  虽然也还是要稍微注意一点,不能真的把自己当成窦婴的‘君’,但私下里的正常交流、往来,却是不用再刻意避讳。

  便如今日,窦婴照常派了人,试探性的询问刘荣:要不要请表叔我,到你凤凰殿去坐坐?

  刘荣当即答复:侄儿这便动身,于宫门外相迎……

  “朝野内外都在说,表叔这个太子詹事,当是做不了几天了?”

  在窦婴身上打量片刻,见窦婴终于从思绪中回过身,面带赞同的点下头,刘荣只含笑道出一语。

  便见窦婴顿时眉开眼笑起来,虽满脸喜意,嘴上却也没忘自谦道:“不过是沾了太后的光,占了外戚之身的便宜罢了。”

  “最终结果如何,也还是要看陛下的决断……”

  看著窦婴口是心非,明明乐得龇牙咧嘴,嘴上也还是要说‘具体还要等通知’,刘荣不由也一阵摇头失笑。

  静坐片刻,方自顾自道:“早自宗周之时,以外戚掌兵、治军,便已是列国君主习以为常的事。”

  “——有时,是将功臣幸为外戚,也有时,是助外戚挣取武勋。”

  “至我汉家,太祖高皇帝有吕泽,孝惠皇帝有张敖;”

  “吕太后有诸吕子侄,先帝,则有轵侯薄昭。”

首节 上一节 64/4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