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祖宗设计的磨勘制度,对外戚、勋贵,是根据父祖的官位来恩荫的。
父祖地位越高,恩荫起点也就越高,转官速度也就越快,推恩次数也就越多。
反之亦然。
多少勋贵家族,就是因为一代人的错误,直接崩塌、跌落到了谷底,再也不能起来了?
去年昭宪杜皇后的亲弟弟的后人,不就被找到了吗?
百来年的时光,太祖、太宗的生母,主持了金匮之盟的大宋宣祖元后的外家嫡系后人,就已经跌落到了连官身都没有的地步。
还需要两个哥哥,将战功分给弟弟,才能保持家族兄弟都有官身的资格。
实在叫人唏嘘。
开国的皇后,太祖、太宗的生母外家都是如此。
其他人就更不能免俗了。
太祖义社兄弟,太宗从龙功臣们,跌落的也很多。
很多家族都已经完全消失在汴京城了。
就像风吹走树上的落叶一般,他们消失的时候,无人关注。
甚至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何时消失的!
就是很寻常的,父祖不孝,让子孙起点变低,子孙不孝,让子孙变回布衣。
想着这些,周淑妃就叮嘱起自己的女儿来:“为了慎儿(魏国大长公主之子)的将来着想,郭家以后的大事,你要尽量参与。不可再出现今日的事情了,不然连累慎儿,悔之晚矣!”
“儿臣明白。”
“此外,以后官家想要做什么事情,郭家就要尽量支持,不能支持,也不要反对。”
“就安安静静的守着郭家,不犯错,不得罪人。”
“这样慎儿将来才能富贵,郭氏也才能传承下去!”
“儿臣谨记母妃教诲。”魏国大长公主再拜。
……
隔日,壬子(二十四)。
赵煦醒来时,就得到了石得一的报告:“大家,辽使所支取的一百万贯交子,皆已买完。”
“这么快?”赵煦笑了。
还没出汴京呢,辽国人就把钱花光了。
上京城的老皇帝若是知道这个事情,不知道是个什么表情?
石得一继续报告着:“这几日,辽使使团之中,已经有不少人,押送着货物北返了。”
“皆是贵重、精奇之物,光是建盏就足足有数十只,更有胭脂水粉、绫罗绸缎锦绣……”
赵煦听完,点点头:“这些辽使倒也聪明!”
先把好东西送回国,这些东西回国后,拿到东西的权贵,当然是欢喜的。
这样一来,也就无人会关心,他们这些人花钱的速度了。
搞不好,还会被认为是‘勇于任事’。
至于你要说,钱花完了怎么办?
那当然是继续买啦。
等三百万贯全部花完了,那就再想办法呗。
反正,上层的权贵,只要自己爽就完了。
今年,他们可能还会节制一点。
可明年、后年,等到他们习惯了,享用那些名贵的奢侈品后。
等到他们已经沉浸在纸醉金迷中的时候。
等他们适应了每年几百万贯闭着眼睛花后。
赵煦很好奇,他们会怎么做?
会乖乖的把他们在丝路上赚的金银,送来大宋吗?
还是会选择南下打草谷呢?
无论他们怎么选,都在赵煦的陷阱里。
403.请假条
2023-11-10
请假条
今天写了一天,都没有找到状态。
主要是下面的情节,怎么写都感觉不对劲,找不到那个感觉,写出来的东西很散很乱。
我得好好调整一下才行。
404.第383章 春秋决狱
404.
2023-11-11
元祐元年闰二月癸丑,赵煦再次驾临开封府。
先是和经筵官们,对接了一下,店宅务、在京场务和诸官署侵街的整改进度。
进度最快的,自然是在京诸场务。
如今,大部分侵街的建筑,都开始了拆除,或者已经拆除完成。
然后,就是在京官署。
包括三省两府六部和开封府各衙的侵街建筑,也都已经有了拆除的迹象。
店宅务,则有些慢。
有大半官屋,压根就没有动的迹象。
这很正常。在京诸场务,是纯粹的皇室机构,而官署衙门,则是国家机构。
自然一声令下,就会行动起来。
至少会在表面上积极起来。
可店宅务却更像是个国营盈利性机构,而且,其结构复杂、臃肿、庞大。
又因为历史原因,店宅务所有的邸店、商铺、房屋,只是所有权在官府,但经营权在商贾手里。
好多邸店,人家从仁庙时代,就已经在经营了。
几十年都是这个样子。
现在,你来个人说一声,就要拆掉一部分侵街的建筑?
当我傻啊?!
于是,撒泼打滚,横竖不干。
店宅务的人,也没有办法。
强拆吗?他们不敢啊。
因为,没有人知道,这些商贾背后到底是人是鬼?
这里可是汴京!
在马行街丢个石头,都可能砸到一个皇亲国戚的地方。
章縡是急的满头大汗,只能请求帮助和指导。
赵煦笑眯眯的安慰了他一番,回头就让宋用臣过去帮忙。
忙完了这个事情,赵煦就被请到了开封府府衙的公堂。
公堂现在已经被改造了一遍。
原开封府知府所坐的地方,现在已经被改成了一个有着垂帘的坐褥。
而且,蔡京也不敢再在这里办公、审案,而是恭敬的主动退到了原来的偏衙。
至于在偏衙办公的判官李士良?自然只能搬去推官胡及的官衙坐堂。
胡及就只能在开封府的官廨里,和其他官员一样,自辟一室,处理日常事务了。
赵煦被恭请着,坐上坐褥后。
蔡京等人,就毕恭毕敬的,组织着开封府上下官吏,以及随赵煦而来的经筵官、伴读们,大礼参拜。
然后,由蔡京亲自呈递上了一些卷宗。
“陛下,此皆近来开封府查明之历年积案旧弊,臣等无能,不能决断,乞陛下圣裁!”蔡京拱手一拜。
赵煦伸手,拿起其中一本卷宗。
看得出来,这卷宗是被重新誊抄过的。
不仅仅纸张很新,墨迹也很新。
赵煦打开卷宗,慢慢看起了其上的文字。
只看了一会,赵煦就抬起头来,看向坐在府衙大厅的经筵官们。
然后,他就开始点名了:“范先生、吕先生、苏先生……”
范纯仁、吕大防、苏颂三人连忙起身:“臣等在。”
“祖宗以来,父母死家产该当如何分配?”
范纯仁拜道:“奏知陛下《刑统》有户令条文,祖宗明文规定: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
这是大宋户条的进步性所在。
对于父母财产的继承,不分嫡庶,不分长幼,一体均分。
同时,这也是导致了大宋争产诉讼延绵不绝的问题所在。
因为,财产分配,涉及的东西太多了。
就拿一个最简单的土地来说,就有贫瘠、肥沃之分。
但,哪块地肥沃?哪块地贫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