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明的五星天皇 第446节

“因为我知道理学的缺点啊。”郑诛和微笑的回答。

为啥总是用理学呢?

根源秘诀不在于理学自身,而在于理学作为正统思想时,以中华为正统,对于越南君臣人民的思想束缚,天

然会压制民族主义的勃起。

在农业时代,随着理学而产生的对君臣道德的束缚当然是合理的,甚至包括董仲舒开创的天人感应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今已经不是农业时代了。

如今是资本运转,商业贸易不息的全新时代。

如果越南君臣继续固守理学,自然会逐渐演变成明朝末年的状况。愚昧无能的国君、混乱失衡的秩序、一群眼高手低的理学儒生混杂在一起,郑诛和只需要给自己保留贸易特权,用自己的商业能力虹吸走它的财政,整个国家就会贫困而失能。

正因如此,郑诛和才要给黎维祫与大越国戴上嘴套,变成被蒙住眼睛,生活在幻想里的驴。

等一朝之间,他们醒悟到自己落后的现状时,再跪在地上求郑诛和,希望能回归天朝时,郑诛和都不一定允许他们撤国划省,毕竟旁边的广南、占婆、扶南都已经内化,不差越南这一个穷鬼回来。

......

次日的隔壁,交趾国世子黎维禟正在哭泣。

旁边的太监正在给他换世子衣物,并叮嘱道:

“以后就不要自称皇太子了,您要自称世子。见到大天王,您也要跪拜磕头。”

黎维禟大哭:“我可是中国太子,怎么能跪拜他一个北朝将军?”

太监大惊:“也不敢自称中国!可不能让郑大王听见。若是让天朝大兵知道我们自称中国,祸事可就大了。”

“这个郑,和那个郑又差多少?还不如那个郑呢。”小王子啜泣着,哀怨的站着。

太监着急了:

“哭?哭也算时间的啊,快快换衣服,该朝拜大天王了。”

第七百七十五章 越南的王道乐土

在与黎维祫等人正式见面之前,郑诛和还要准备一件事。

“你们岭南,有没有天天喊着归政于儒,驱逐军阀的?”郑诛和拉着李建捷凑到一边,聊起广东的事。

李建捷点点头:

“有啊,满大街都是,我家门口一天能抓一百个。”

郑诛和扶额叹息。

这老头的脑筋大概停留在年轻时代了,要不是李元胤果敢又有智谋,指不定广东李家都要被人给推翻了。

“我是说,很有名的。”

这次李建捷沉思了起来。

反对李元胤、李建捷兄弟的广东人如过江之鲫,数之不清,要他从中挑选有印象的还真有点难。毕竟满大街都是想杀你的人,广州城五十万人家家户户与李家都不和,广州人对李家兄弟与河南老营的态度就是不接触、不承认、只反对。

等你死了去你坟头唾骂你。

老营兵与李家兄弟就住在过去的广州满城,也就是北城,城门向北,与南城都不相连。

这还只是在广东。

这要是回了江南,李元胤和李建捷得被当街打死。谁让李成栋参与过江南屠杀多次。

当然,李成栋这混世魔王末期突然又变成大明忠臣,为国赴死的事情大家都没搞懂。

尽管李元胤、李建捷和他们的养父李成栋相比正常得不像一个世界的人,可谁让那是你爹呢,他是杀人魔王,你是圣人也不行。儒家讲究父债子偿。广州人和他们家的仇恨这辈子估计也没法解开。

所以在这一层关系上来讲,郑诛和需要广东儒家子弟到越南来传播朱熹大神的理论,也是在帮李家兄弟泄压,避免他们成为天下军阀体系里最先被推倒的那一块多米诺骨牌。

军头们虽然互相之间天天掐架,但如果广东李氏兄弟垮台,军头们就要人人自危了。

“有了!屈大均、屈明洪父子。”李建捷提起了一对令人头疼的老头父子。

屈大均,这位爷是郑诛和也有印象的复国主义英雄,原本应该和杨冠玉一样,成为步入高堂的勋贵,以酬谢他为国家付出的血泪。他的著名作品是《广东新语》。

但屈大均和屈明洪父子也是执拗的不行,坚决拒绝与李元胤兄弟同处于一个官场。而且屈大均讲的很清楚了‘尚书有言:父父子子,无相及也。然广东百姓岂可与杀父之仇家同处于一世乎?’

简单来说,老头就是不乐意和李元胤共存。那朝廷当然只能选择李元胤了,谁让人家在两广力量第一,更有统战价值。

屈大均还是第一个将‘岭南’变成‘广东’的读书人。以前人们都叫这里岭南,是他改的广东。

“行,你写一封信,告诉那俩老头,我这边的交趾国辅政平章、广南宣抚司同知这俩坑还缺些人,请他们过来。我把他们拉过来,广东理儒肯定蜂拥而至,那么你们就轻松了。”郑诛和马上说,并暗示李建捷,这俩人到我这里,你么兄弟俩的压力就小许多了。

不过李建捷好像仍然没听懂,老头快乐的哼着歌走了。

郑诛和怀疑他这次听懂了,但其实在假装没懂。

随后,郑诛和与黎维祫君臣举行了会

谈。

但实际上,郑家管实事的臣子已经被黎维祫尽皆诛灭,所以现在是一个废物皇帝带着一群废物读书人,试图和郑诛和在会议上夺回国土与权力。

这显然有些过于扯淡。

所以对于黎维祫等君臣不断提议,要将广南还给大越国的提议,郑诛和只是冷漠的警告他们:“广南之事,我意已决。但倘若你们想要补偿,我则也有意为你们请来中国巨儒治理国家。若你们不愿意,那就算了。”

如果是正常的理政大臣,肯定想要广南国土而非中国巨儒。

但奈何这些人都是些没管过事,只知道写诗言志的废物儒生,所以黎维祫还没说话,他们就已经急忙请求郑诛和赶紧派人来。

于是,郑诛和欣然应允,表示要派遣不小于五百人的广东儒者,到交趾国来支援建设,组成新的参政辅政团体。

而后的条款则反而比较好说话了。

交趾国要向大明二国都司租借国家东北角的下龙湾及以东领土,作为南洋分舰队的镇守府。

说是租借,实则割让。

而这么着急割走下龙湾,则是因为这里丰富的露天超大煤矿,要拿走作为蒸汽机时代的煤矿储备。

除此之外,交趾国还租借了位于海边的安兴社,作为贸易港口。二国都司在交趾国享有专有的贸易特权,其他国家的货物船只不得擅自入内。这不只是针对越南,所有加入到二国都司体系的国家都是一样的。

当然了,该交的贸易税还是交的,只是国王不应该与民争利,而商人和他们背后的士大夫也是民,所有国王不应该与士大夫争利,就象征性的收一点吧。

这个安兴社,其实就是日后的越南海防市。

众人其乐融融的接受了郑诛和的条件,签署了《中交朝贡条约》。

条约里非常明白的写清楚了:交趾国系中华故土,今虽为王国,仍世受中国敕封,同于内省。法理在中国。

在黎维祫等人的认知里,只要等天朝大兵撤了,他们仍然可以在家里关起门来当皇帝。割让两个港口,不算什么问题。

“此乃建设交趾国王道乐土是也。”郑诛和为这场和和美美的商谈画上句号。

王道乐土,在没有被军国主义扭曲之前,还是个正常的褒义词来着。

......

没几天,屈大均与屈明洪父子欣然应允,前来交趾国建设理学中的王道乐土。

屈大均以67岁的高龄担任交趾国平章,屈明洪以贡生的学历,担任广南宣抚司的宣抚使,但实际上常驻在清化一代,辅助其父亲。两人分别驻扎越南的东京和西京,负责向越南人洗脑朱熹的学问。

郑诛和非常热情的欢迎两位与他们带来的数以百计的广东儒生团,夸赞他们:“诸君真乃天下大才,能远跨重洋来交趾传播儒学,何其仁也。”

屈大均则不为所动,只是反问郑诛和:“郑王遣使遥我等来交趾,有何用意?老儿实不知之。”

郑诛和双手一振袖,坦然道:

“我欲在交趾重建我华夏道统,使其民深谙程朱理学之说,最后回归我华夏。屈先生虽然已经年过耳顺之年,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焉知屈先生不能使交趾为儒国乎?”

屈大均看郑诛和不像说假话,内心一腔热血突然重燃,不禁感动的行礼:

“郑王之意入我肺腑,吾其共勉之。”

于是郑诛和再次赏赐这些广东儒者,让他们组成政府去辅助黎维祫。

其实郑诛和内心是有点羞愧的。

请屈大均等人来交趾,看中的就是理学诸儒说话好听,但做事拉胯的天性。屈大均不需要辅助的多好,只要天天传播儒学,好好念经,让交趾的士大夫们逐渐掌权就行。

士大夫们掌权后,就会与垄断、官僚资本有所牵扯,最后变成二国都司的经济俘虏。不太正常的类比,就是民众一般意识里的东林党(当然实际历史更加复杂)。

众所周知,二国都司禁止奴隶。

那就可以将奴隶庄园的生意转移到交趾。

二国都司还缺大米,也可以让交趾国生产大米。

但屈大均估计也早猜到郑诛和心怀不轨了。

所以他也以怨报怨,给郑诛和请来了儒学大异端,号称当代王安石的广东儒者廖燕。

廖燕人到中年,秃顶而衣衫褴褛,他一见到郑诛和就提出了灵魂一问:“郑王何日擎共和之旗,灭独夫民贼于一举?”

第七百七十六章 香港

廖燕,广东秀才。

虽然是一介布衣,但却思想异端,宣扬布衣与天子平等。批判皇帝的君主专制就是‘以梦愚弄天下后世’,又批判科举制度是君主控制民间思想的工具。虽然看的很清楚,但奈何没有人会赏识这么一个大异端。所以他生前身后都没有得到重视。寂寂无名死去,还是日本人把他的著述挖出来

,研究他的思想,称赞他是今之清初八大家、今之王安石。

他嘴里的‘共和’,与现代意义上的共和不是一回事。

他借用的是周召共和时的贵族轮流执政,但实际想说的是,让布衣儒者与铁衣军士共治天下,把皇帝扔进垃圾桶。

但即便如此,这个思想之激进,也让郑诛和流汗黄豆,怀疑屈大均把这位大爷带过来就是捣乱的。

“郑王之著述,早已遍流于四海,为何又不敢承认呢?”廖燕更进一步,追问郑诛和。

郑诛和本以为东洲有个拿自己的文章辑录成书的徐树谷已经够离谱了,这边广东还有个廖燕,已经看穿了郑诛和思想里的内核,铲除专制皇权。

这比徐树谷还要牛逼。

可见思想的传播,无论怎么虚伪狡饰,里面的内核仍然是很难藏得住的。

“非不认也,实暂时不可为。”郑诛和微微摇头,表示时候不到。

“那何时可到?”廖燕进一步追问,“为何我总觉得仿佛间看透,却又捉摸不透?”

廖燕只看到了虚君权的内容,这与他的学术研究《二十七堂文集》是相符的。但落实到经济,他就不行了。

“那我先请廖先生读两篇雄文吧。汉书·货殖论,以及元史·货殖论,你所想探寻的我的思想,皆在货殖论之中了。哦对,既然先生来了,不如先在南洋都督府担任幕僚,看一看二国都司的实际运作。如果先生研究出如何让民人共和,则大事可成。”

郑诛和一拍脑袋,把廖燕留在南洋。

这位老头的思想,在某些层面上,已经跨越君主立宪,而快进到共和体制了。

既然如此,让廖燕给李洮当幕僚,研究如何实现共和吧。

廖燕对这个待遇很满意, 所以欣然应允。

在帮助交趾国建立儒者辅国体系后,郑诛和就走了,把剩下的事情扔给李洮、施世骠处理。

......

郑诛和送李建捷归来,再次驾临广州城的时候,虎头关的临时驻泊地已经被拜帖塞满。

拜帖都非常的诚心实意,因为不是用金箔银箔装裱,就是在里面很俗气的塞满金银珠宝,只求郑大将军能回看一眼。

“拿去玩。”郑诛和都划拉给节姬玩。

“咋回事,不怕被都察院弹劾吗?”小节姬别的没记住,对多次弹劾郑诛和的都察院可谓是印象深刻。

首节 上一节 446/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