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明的五星天皇 第416节

eb3d0a3f

fe7a8ef58ec.jpg">

">

第七百二十章 一千万两

二月初一。

二国都司的收税大将,脑回路一向清奇的胡熙带着去年的全年账册,来到郑诛和这里汇报工作。

“果真要增兵十万?”他劈头盖脸第一句,问的是税司最担忧的事,传闻今年要大扩军,然而税司和会计司主掌的财政支出,才刚刚跨过了狂暴亏空的状态,将将好收支平衡。

“放心,新增的兵额花费,大部分从各公司上交的分红里面扣除。税司只要支撑住正常的税务支出、建设投资和士兵薪俸就行。”郑诛和瞧瞧旁边的桌案,让胡熙坐下,然后分别观察胡熙带来的税册,查看里面的数字是否有问题。

当然,绝大多数情况下,郑诛和手里集结各路收税精英的税册不会被发现问题。如果郑诛和都能看穿里面的数字游戏,那么胡熙和税司同仁最好赶紧上吊,以避免贻笑大方。

而胡熙则思考着公司分红的事。

那是一笔不向外公布的超巨额资金。据说去年一整年的财政消耗、建设投资、战争支出都在从那笔钱里出,所支出多达三百多万两,并且到现在犹有剩余。按照胡熙自己的统计,郑诛和这笔不对外公开的私人资金,剩余的数量应该不在百万两之下,再加上多年搜集的黄金矿石,二国都司的经济潜力依然雄厚。

实际上,这份钱的数额比胡熙想的还要多一点,剩余多达三百余万,被郑诛和作为北伐资金封桩起来。之前李海月问起缺钱的事,郑诛和差点忘了这茬。

其实这反倒逐渐成为二国都司前进的一个绊脚石。

郑诛和和几家大型公司拿了太多的钱,则市场上的各家公司都会缺钱投资,缺钱兴建新产业。分红里也有一大笔本该是由二国都司扣除的个人税,但郑诛和的态度暧昧,大家也没人敢把税收到大将军头上。

幸运的是,郑诛和自己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从去年开始就把这笔钱不断向都司中央财政里拨款,充实中央财政。

各家大公司也在不断的花钱投入,建立自己的研发部门,按照固定的规章制度去进行技术储备,把资金转回民间。

然后问题又回到税司这边,如何确保境内的黄金贵金属不会外流。

至少就胡熙自己知道的,有相当一部分的黄金,一直在持续流失向江南地区。毕竟丝绸、茶叶和瓷器,真的是所向无敌的法宝。他的对策,则是禁止黄金离境,而将付款的贵金属修改为白银,借助从美洲获得的廉价白银降低进口的消耗。

这种天才般的创想,通过截留美洲白银,解决了日本黄金外流的问题,而且还维持住了美洲白银输入的入超状态,避免国内出现经济波动。郑诛和认为这个思路,值得奖励十万金。

可惜朝廷那边能看懂其中变化的金融人才还不存在。

“你很焦虑?”郑诛和正在算数字,抬起头发现胡熙满脸阴云,就差戴上面具扮演鬼差了。

胡熙坐下来感叹:

“倒也不是。现在人都说,会计司是阴曹地府,凡被捉进去的人,轻则掉层皮,重则断了头。而入我税司,更说是进了大内天牢,那是天罗地网、插翅难逃。只要进来就别想出去。我就想啊,再这么下去,我怕不是要被戳脊梁骨了。”

郑诛和手微微停顿,嘴却不停:

“要不给你换到教育司?那边清闲,我再找个人管理税司。”

“不,不用了。这份大任还是劳累我吧。”胡熙的矫情病马上就治好了。

税司总司长,人称计相,比拟于宋朝的三司使。位高权重,胡熙还没有发病到想去教育司带娃娃。

过了一会,郑诛和算完,站起来向胡熙行礼:“我这一关过了。胡司长多多勉

励,二国都司的未来不能没有你。”

胡熙急忙站起,拱手弯腰,以正式礼节回应:“君侯大恩,使我如沐春雨。定会多加勉励。”

目前重新调整,以应征尽征为理念的二国都司的税收总额,终于在胡熙率领的税司督促下,实现了去年一年370万两金判的征收记录。

平均下来,接近人均半两的收税标准,追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的水平了。

就份额而言,第一大份肯定是大小公司、工坊的税款,税司有专门的税捕部门,明里暗里驻扎在各大公司、各上市公司、各大型工坊中,时刻监督他们的生产与销售,以确保收税到位。

第二大份额则是土地房屋税,城市居民人均缴纳的土地税要超过乡村,但乡村农民提供了大量粮食,是二国都司经济的压舱石。

第三大税,就是二国都司的特色关税了。

虽然名义上叫关税,但实际运行上,则以垄断国企的方式控制大阪等海关,分地域的进行保护性贸易,平衡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同带来的不稳定。

尽管如此,税司的收税能力仍然还有很大强化的空间。

目前还是主收直接税。

大量的间接税仅仅刚开始从头梳理,尚未进入大规模征收的状态。

胡熙谈起了今年即将入列的税收计划:

“从今年开始,税司将酌情开征更多的税款项目。第一目标是针对各家公司、作坊,要实现有效控制监控其财产收入的手段,确认从源头起开始征税,这便是生产税。与之前不同的是,生产税改制后,将在生产时直接扣税,税先于卖。细则还要考虑,避免伤害小微工坊。其次则收于买卖之前,在百姓买到货物前就掐住金银,是为先前所说的消费税。然后还有关税的改革方案,放开管控......”

郑诛和与胡熙在税务问题上讨论了很久。

虽然不可能像英国那样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一人刮出四五两,但二国都司的预期目标,是做到人均一两的税务负担。虽然看起来更重,但在尽量消灭苛捐杂税与腐败贿赂的情况下,人们身上的负担反而有减轻。

胡熙的汇报结束后,下午的时候,李二娘带着一大群会计来了。

慕华会会议因为战事临时取消,各家公司都收到了稳健运营的命令,李二娘就代表大家,来给郑诛和做汇报。

如今的李二娘,一身珠光宝气璀璨,显得雍容华贵。

作为家臣,李二娘简短汇报:“今年江户织造的生意扩张的不多。收棉花为七千万斤,现有织工还是十万人,各方面的支出都有所增长,今年能分到您这里的约三百万两。我自己分走的还是四十万两。”

整体上和去年相差不大。虽然棉花收的多了,然而由于战乱、江户繁荣以及经济不稳的因素,利润反而在下降。

李二娘又提起室兰冶铁:“除此之外,像室兰冶铁那边,说他们去年产铁是三千六百万斤,营业额为...一千五百万两左右,利润则在四百万出头,各方面分红扣除完后,到您这里还是三百万。”

这两家传统大公司的利润同步下降了。还是因为经济不稳,郑诛和人工干预了经济危机。

除去这两家,其余企业的利润就变化很大了。

像室兰水泥、南洋糖业联盟、冷风河堡玻璃、磐城煤田、武江烟草、古河烟草、秩父硝石、吾妻硫磺等,都因为战争或者寒冷而大赚特赚。尤其是武江烟草公司,光是分红利润就逼近两家大公司的一半。

而像公共车马公司、造纸公司等几家,则出现了亏损,希望获得财政补贴。

本来像公共交通这种服务,高度依赖于和平,去年关东打的稀巴烂,确实很难盈利起来。

郑诛和放下报表,用幼儿园数学也算得出,今年光是各家国营大公司合计汇报的分红,就已经逼近一千万两。

而整个二国都司的财政支出,哪怕是算上扩军后的军费、拉高建设投资,也不过是六百万两,亏空只在两百多万。

这里面有七百多万两的超额利润盈余,来自于向江南、日本其他区域、朝鲜、外东北、各沿海省份、各海外区域销售铁锅、蔗糖、大米等大宗商品。这充分证明,二国都司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经济优势,能和江南抗衡。

“这么多钱压在我这里不行。降低分红比例,增加给员工的工资,如果有必要,削减我的股份,多给员工分红。”

郑诛和算了算,按照惯例预备出四百万两要返还给各企业的投资创业和研究基金,又将两百万两的资金原路返还,作为员工的年度分红。剩下的钱,可以累积补充到二国都司的中央财政里,形成良性循环。

除去储存资金,其他的钱都要流动起来。唯有钱的流动,才能建设再建设、投资再投资,最后完成资本积累。

第七百二十一章 不

许结婚

事实证明,一个由一人意志支撑建立的国营商业体系,终究还是有些畸形的。

主要受益者是郑诛和与围绕在他身边的这群人,未免垄断的太紧密。

目前私营单位里盈利的,以宁生肥皂这样的日化手工业、泉州钱庄这样服务于进出口的部门为主。虽然并不是不挣钱,但普遍没有什么创新能力。现在还不存在一家能挑战国企矩阵的私营部门。

郑诛和开始考虑,调整他的投资基金,多资助一下小型工业部门。如雁行阵一般,丰满起二国都司的经济羽翼。

也许等蒸汽机得到应用的时候,各路发明家们会趁着科技革命而站出来,改变目前的工业格局。

嗯,雁行模式也是日本人提出的。

就在郑诛和满脑袋产业结构,对蒸汽机有无限预期的时候,李二娘伸出手在他面前晃了晃,问道:“我的大将军啊,李桂也算你的半个儿子,你看他...”

很显然,李二娘还是对李桂进军队有所不悦。

李二娘担忧的说:“李桂到结婚年龄了,我想着怎么不得赶紧结个婚?现在看来看去,室兰冶铁的李光书家里有个妹妹,我们觉得不错。你看...或者张贵妃那里,她还有几个侄女颇有姿色才学,也可以考虑。”

那是当然不行的。

李光书已经是室兰冶铁的经理,张玉贞更是郑诛和的身边人。

这种亲上加亲可太恐怖了。你侬我侬融为一体,无形之间会造成极大的问题。

眼看这几个公司颇有财阀联合的架势,郑诛和咳嗽两下,否决了这个婚约:“不必,让李桂娶个寻常民家、书香门第的女儿不行吗?你们要是成儿女亲家,我就得头疼很多事了。”

“那也行。”李二娘不无意外的点头。

其实无所谓,只要郑诛和开口允许李桂结婚,她给李桂找个良家妻子不是问题。

“你最近挺闲?都闲的催李桂结婚了。怎么不去找找刘贵?他在南总州任知州,现在已经把千叶县建起来了。”郑诛和自己敲着算盘,计算今年的战争资金储备,顺口问起李二娘的家事。

“他都再婚了,我顾着这儿子就行。”李二娘无语的提醒。

郑诛和一拍头,猛然想起来,由于李二娘的婉拒,刘贵已经再婚,婚后幸福美满,老婆都怀孕了。男人的忘性大都体现在这里。

但由此推想,当年跟着他一起打拼的人,大都到了结婚的年龄。

“我不会只限制你家,显得不公平。这样吧,我随后发个口令,我不想看到他们互相约为婚姻,从民间书香门第娶妻更好。”郑诛和提了一嘴。

虽然不是正式的禁锢,但口令却比正式禁锢更加无法捉摸。

自李桂开始,往后的官员、将军,不能互相之间娶亲,只能向民间寻找合适的对象去结婚。许多一时显赫的新贵,因为这个禁令而后劲不足,只能含泪止步。

虽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至少分割开了各个家族间的联系,避免了出现两晋门阀那种情况。

......

内城的联合军令部,龙保保和秦昭义正在谈另外的事。

作为军方的第一负责人,龙保保对秦昭义的请愿战书有些焦虑:“你想好了吗?大将军那边已经在凑钱了。等钱凑齐,海参崴大战就要开打,而你这个时候过去,谁来负责侍卫亲军的整合与扩军呢?”

在申请越后征服未果后,秦昭义思考良久,申请前往海参崴,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大战前的战备和先期战斗。

“我去。此次不去,下次再有独立领军的机会就不多了。”秦昭义面色沉稳,给自己分析道:“我已经三十有几,不再是年轻人。我的部下也都分散开,一直以来,我都担任大将军的侍卫亲军统领,可要是长期如此,以后别人岂不是要嘲笑我是个门卫?”

龙保保根本不认可这样的思想。

但他承认,秦昭义的确请战心切,郑诛和那边已经同意,但龙保保觉得秦昭义留在江户统合扩军更好。

可大概人的心是最难琢磨的部分吧,出身高贵的龙保保,从一出生就获得了一切。而秦昭义只是个臭大头兵的老婆,顶起丈夫的家业艰难扛到今天,还需要证明自己的独立能力。

“行。这是大将军给你的任命书,去海参崴吧。给你两个总兵镇,再加上海参崴旧有的戍军与日本武士。在五月之前,你的任务是安静的摸透那边的情况,把收集信息工作做好。”龙保保无奈的交出任命书。

但实际上,秦昭义和郑诛和在之前已经谈过了。

郑诛和一开始也不理解秦昭义的执念,但同意她去试试。

秦昭义提出了一个和李海月十分类似的设想。

她觉得既然本次大战,以朝鲜大战为诱饵,以海参崴为核心,那不如颠倒过来,先在三月时动手,以海参崴为诱饵,诱

惑清军靠近海参崴,再让李海月五月时在朝鲜发动进攻,把清军骗去朝鲜,然后郑诛和在六月于海参崴登陆,发起真正的会战。

围绕这场核心大战,每个人都想表现自己。

秦昭义的提议合格,因此得以通过。

然后,她获得的分舰队,是儿子秦复炯驾驶的美洲舰所率领的一支小型舰队。

“妈,我被任命为新潟留后,负责建立越后国的根据地。”秦复炯有些踌躇的看着母亲。

这是他自己去申请的。

秦昭义没有骂他,而是摸摸儿子的头,欣慰的夸赞:

“行,你我母子同心,一定能有所斩获。”

舰队启程,两个总兵镇六千人,跟随秦昭义母子绕过津轻海峡,抵达租借来的越后新潟,在这边将本地的代官暴打一顿,强行占领后,舰队再北上去往海参崴。

海参崴其实已经被明军实际掌控许久了。

首节 上一节 416/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