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134节

朱载圳又道:“王国光。皇家镖局收入的五成是归国库的。这笔银子要专款专用,全部用来组建新军。你们户部要管好这笔银子。”

王国光拱手:“遵太子谕令。”

张居正是一个不显山不露水,从不在大庭广众下拍马屁的人。可是此刻他却脱口而出两个字:“绝了!”

朱载圳问:“什么绝了?”

张居正道:“太子爷的理政之才绝了!世人都知道,裁撤旧军是为了编练新军。

历朝历代裁撤旧军,都要花费巨额国帑,安抚被裁撤的兵丁。否则就会酿成兵变。

太子爷裁军,不仅不花一两银子国帑,反而能以裁撤旧军赚银子反哺新军。

朝廷裁军没花银子,白得了组建新军的军饷。旧军的将士呢?有了更好的生路,双手赞成被裁。

试问历朝历代的理政者,谁能做到以旧军养新军?

太子爷当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八个字!”

张居正不拍马屁则已,一拍就拍的噼啪响。

一众文官们纷纷附和,齐声赞扬朱载圳。

高拱道:“禀太子爷,古来裁军之事,不酿出兵变就算是好的。裁军能让被裁者乐意、朝廷受益,更是前所未闻。

皇家镖局如果办的好,镖师们赚到了钱。其余各省卫所军恐怕争着抢着上书朝廷要求被裁。”

徐阶道:“诸位。卫所军羸弱是众所周知的事。从宣德朝之后,卫所军就成了朝廷的一块心病。

可是没人愿意,又或者说没人敢大刀阔斧的治这块心病。

因为治病的唯一办法就是裁军。大规模的裁军,容易酿成兵变。

太子爷此番在北直隶搞裁军。给出了解决朝廷心病的药方。

用不了几年,这块心病就能被彻底治好。

下医医病,中医医人,上医医国。太子爷堪称上医!”

第216章 内阁、监国太子共同负责拟旨

十日之后,永寿宫。

朱载圳兴冲冲的进了大殿:“父皇。”

嘉靖帝正在青纱帷帐内看《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国志通俗演义》一直都是禁书。因为《水浒》后八十回之后是罗贯中写的。歌颂造反者是大逆不道。

作者上了朝廷的黑名单,他所写的其他书自然也成了禁书。

嘉靖帝手里的这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朱载圳送他的。

嘉靖帝笑道:“圳儿,这真是一本奇书啊。怪不得你说倭国的那些将军、大名拿它当兵书看呢。”

朱载圳道:“父皇。当初成祖爷与姚广孝讨论何为盛世。姚广孝言,所谓盛世,军事上要开疆拓土,四夷臣服;

民事上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外事上要万国来朝;文事上要海纳百川,兼容并包。

于是成祖爷听从姚广孝的建议,修著了《永乐大典》。

儿臣以为,像《三国志通俗演义》这样的书,实乃我华夏文坛之瑰宝。应予以解禁。”

嘉靖帝微微点头:“好。就依你所言。你拟一道圣旨,让司礼监批红,将这本奇书解禁。”

朱载圳一愣:“父皇,您说由儿臣拟旨?”

大明自宣德朝三杨辅政以来,形成了“皇帝授意,内阁拟旨,司礼监批红”的规矩。

这就给了内阁对皇帝意愿的否决权。

皇帝绕过内阁下的旨是“中旨”。文官们若觉得“中旨”不合规矩,不但可以拒绝执行,还可以原旨封回。并不算抗旨。

嘉靖帝对朱载圳说:“没错。这道旨由你拟。拟旨权被内阁窃夺了一百多年。是时候逐步收回皇家了。

自今日起,拟旨之事由监国太子和内阁共同负责。内阁拟的旨是圣旨。太子拟的旨亦是圣旨!”

朱载圳拱手:“多谢父皇对儿臣的信任。”

嘉靖帝笑骂道:“大殿里又没外人。不用搞那套虚礼。”

朱载圳道:“对了父皇。儿臣觉得您整日在永寿宫闷着没意思。应该多出宫走走。

今日是皇家镖局开张,第一天收镖单的日子。有意委托皇家镖局运送货物的京城商人,今天都会去。

儿臣陪父皇过去瞧个热闹如何?”

嘉靖帝欣然应允:“好,咱们出宫走走,散散心。”

父子二人换上了便装,在锦衣卫的暗中保护下出了宫,来到了城南织锦街。

距离镖局开门收镖单还有半个时辰。大小商人们排队已经排到了街尾。可谓是盛况空前。

嘉靖帝身边经过几个商人。他们兴奋的交谈着:“嘿,我手里的那五千件皮货,这下可以顺顺当当运到江南了。”

“镖师们都是以前的卫所军。运货都是带着刀枪的。哪个土匪山贼敢招惹?”

“就算不带刀枪,就凭镖旗上的‘皇家’二字,借土匪山贼五百个胆子也不敢打主意。”

“走官道可快多了。皇上和太子这回真真切切给咱们这些经商的办了一件大好事啊!”

听到商人们夸赞自己,嘉靖帝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镖局门口有不少的小摊子。本来大明有制,官衙附近是不准有小贩摆摊的。

皇家镖局虽不是官衙,毕竟带了“皇家”二字,且管事的还是宫里的太监陈炬。五城兵马司的指挥前几日带人来清摊子。恰好让陈炬碰见了。

陈炬把那指挥臭骂了一顿:“你清了这些摊子,小贩们不得费劲巴力的另寻他处谋生计?

太子爷创立皇家镖局的初衷是造福百姓,不是给老百姓添堵的。

这些摊子一个不准抄!那些商人们来送镖单,累了还可以在摊子上歇歇脚,喝口茶,吃些东西。”

陈炬是个好太监,也是个好人。

朱载圳领着嘉靖帝,在一个卖炸豆腐的摊位上坐下。

嘉靖帝有些迟疑:“圳儿,朕,哦不,爹好久没吃过宫外,哦不,府外的吃食了。这些吃食干净么?吃了不能闹肚子吧?”

朱载圳笑道:“爹,这摊子前几日我来办事时吃过一回。没拉肚子。东西美味的很,保准您吃上三大碗。

老板,先来四碗炸豆腐!”

京城里卖的炸豆腐属于“粗食细做”,颇为讲究。豆腐切块,炸至六面金黄,放进碗里浇上羊骨头熬制的老汤。

桌上放着几个装调料的小碗,依次放入卤虾油、酱豆腐汁、韭菜花、芝麻酱。

嘉靖帝指了指卤虾油:“这是什么?”

朱载圳笑道:“爹,这叫卤虾油。是用塘沽口捞上来的海虾,取其头在锅里熬出的油。比酱油鲜十倍百倍。”

说完朱载圳把调料拌匀,将碗放在了嘉靖帝面前:“爹,您趁热尝尝。”

嘉靖帝夹起一块炸豆腐,先是咬了一小口。咀嚼细品了这一小口便一发不可收拾。“呼噜呼噜”大吃起来。

正值年根,京城天气酷寒。一碗热气腾腾的炸豆腐连着汤进肚,嘉靖帝顿时感觉一股热气直冲四肢,浑身畅快,头上也冒出了汗。

“好吃好吃。再来一碗。”

嘉靖帝化身吃货,大快朵颐。这个炸豆腐小摊生意不错。不多时就坐满了客人。

一个客人没了地方坐,只能到嘉靖帝父子这边拼桌。

随行侍立的锦衣卫千户正想拦住那商人。朱载圳却给千户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不要阻拦。

商人坐到了桌边。嘉靖帝跟他攀谈起来:“老弟是做什么生意的?”

商人很健谈,他道:“我是城北福寿德参茸行的掌柜。奴儿干都司产的人参、鹿茸,都是辽东的参茸商先收购,再运进京卖给我们福寿德。

我们呐,再转手销往江南。”

朱载圳在一旁问:“这么说你是个做大买卖的人啊。送镖单这种小事儿,交给下面伙计办就是。何苦亲自跑一趟?”

商人笑道:“你没看这一期的《大明时报》?这皇家镖局是皇上和太子爷创建的。所得的镖红银,全部充作新军军饷。说白了就是对付鞑靼人用。

就冲这一条,咱就该来给皇上他老人家还有太子爷捧场!”

商人美滋滋的喝了一口炸豆腐汤,又道:“要说皇上和太子爷真是英明啊!让以前的卫所军当镖师,走官道、停驿站运货。

这可解决了我们这些做外省生意的商人最大的难题——运货难。

以前有些王八蛋说皇上是昏君。我呸!

就凭他老人家能重用上马能平倭、抗鞑,下马能造福百姓的太子爷,他就是个明君!”

嘉靖帝听了这话龙颜大悦,脸上浮现出笑容:“是啊。我也觉得咱们的皇上昏不到哪儿去。”

商人赞不绝口:“皇上爷俩打跑了鞑靼人,保了咱们京城百姓的平安。又弄了这么一个利国利民的皇家镖局。

真希望皇上他老人家长命百岁。我们这些小民百姓也能跟着多沾几十年光。”

这句话让嘉靖帝大为受用:“对对。皇上他会长命百岁的。”

第217章 趁热

商人吃完炸豆腐走后,嘉靖帝小声对朱载圳说:“儿啊,爹跟着你沾了光,落了个好名声。

皇家镖局的事是你一手操持的。爹这回成了贪天之功。”

朱载圳笑道:“爹,没您老的支持。儿子什么事都做不成。”

这时老板又端来两碗炸豆腐。

朱载圳端起碗:“爹,儿这回也不客气了,这东西趁热吃香。”

说完朱载圳大吃起来。

嘉靖帝心情不错,跟儿子打起了哈哈:“你一说趁热。我想起黄锦给我讲的一个笑话。

你还记不记得你两年前刚回京,吃了仙丹拉肚子,严嵩亲口为你尝粪。

严嵩一进恭房。御医就朝着他做了个请的手势,说‘阁老别客气,趁热’!”

“噗!”朱载圳连汤代豆腐全喷了出来。

“哈哈哈,爹,那御医......蔫坏蔫坏的啊。”

父子二人相视大笑。自从进了宫,四十多年来嘉靖帝第一次笑得这么痛快。

“当当当”。镖局敲响了铜锣,正式开张收镖单。

商人们太多,踏破门槛往镖局里挤。急得陈炬大喊:“都挨个来!皇家镖局有三万镖师呢!今日不管有多少镖单我们都照单全收!”

镖局大院内摆好了几十张桌子。每个桌子后都坐着一个管账先生,负责收镖单登记。

商人们一窝蜂似的涌向各张桌子。眼见场面就要失控。

“砰!”院里一声铳响。一众商人们立马安静了下来。

鸣铳的是总镖头蒋光太。他道:“没听陈公公说嘛。挨个来!排好队!你们所有人的货,我们镖局都会平平安安运到!”

首节 上一节 134/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