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人生:校园网红横扫娱乐圈 第176节

  之前陆士宁为了宣传《无间道》设计的那期节目,这节目的形式被节目组保留下来,而且听陆士宁的建议,加入了很多真实素人之间的互动,这些互动都不是刻意安排的,是节目成员在街边、在小店、在广场偶然遇到的素人,节目效果甚至出奇的好,收视率也节节攀升。

  就在这时,节目突然就开始调整了形式,当时陆士宁听安甜说的时候,还以为是某期节目有问题,没想到后面的风格就开始大变,甚至比之前还无聊,基本都是在室内互动的游戏。

  赵小飞和他聊的时候,说现在拍一期节目特别累,为了保证能出效果,某些地方还得反复拍,像是剧组一样。

  对此陆士宁不知道说什么,只能说《奔跑吧》现在太火了,国民节目都毫不为过,还是要起到一个带头作用的。

  万启文带着团队离去的背影,在直播夜后台激起了层层涟漪,久久无法平息。陆士宁站在原地,看着那空出来的、原本属于万启文团队的化妆间,心里隐隐升起一丝不祥的预感。

  万启文,这个名字对于直播夜来说,早已超越了一个普通小品演员的范畴。他几乎是过去十几年里,除夕夜欢声笑语的标志性符号,是许多家庭围炉夜话时必不可少的“年夜饭硬菜”。他的作品,以针砭时弊、接地气的幽默著称,往往能在笑声中戳中大家的痒处和痛处。

  如今,这根台柱子在最后一次联排时轰然倒下,这消息一旦传开……

  陆士宁心里有点沉甸甸的,万老师的小品陪了大家这么多年,突然换了样,观众怕是得有个适应过程。

  联排结束当晚,关于万启文小品没被选上的消息,就开始在一些影视从业者聚集的论坛和小圈子里流传开来。最初只是含糊的“语言类节目重大调整”、“某老艺术家节目憾别直播夜”等模糊爆料。

  几个小时后,一位自称是工作人员的微博小号,发布了一条更为详细的爆料:

  “最后一次联排,万启文和团队商量后,还是决定尊重自己的创作初心,主动退出了联排,临走时还跟导演组道了谢#万启文退出#”

  这条微博配了一张模糊的、似乎是万启文离开时背影照片,虽然看不清正脸,但那熟悉的体型和走路姿态,让爆料的可信度急剧攀升。

  #万启文退出直播夜#这个词条,以惊人的速度空降微博热搜榜,并且在短短一小时内,后面就跟上了一个深红色的“爆”字。

  点进话题,里面评论已然一片火热:

  “什么?我每年就等着他呢!”

  “我爸妈要是知道这个消息,可不得伤心坏了。”

  “所以到底为啥?”

  “应该是创作理念不合吧,毕竟今年换导演了”

  “不过现在的小品确实没以前看着有意思了”

  网友纷纷留言惋惜,不少人说‘每年就盼着万老师的小品’,官博下满是‘希望能有转机’的留言,大家都舍不得这份熟悉感。”

  各大媒体和自媒体纷纷下场发视频,从各个角度剖析这件事:

  “万启文离开,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小品”——这类文章回顾了万启文的直播夜生涯,并直言万启文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参加直播夜了。

  这场舆论风暴的强度和范围,远远超出了导演组的预料。

  陆士宁回家后听着安甜和他说网上的事情,轻轻叹了口气。他的预感成真了。万启文的离开,如同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就在网络舆论因为万启文事件而沸沸扬扬之时,陆士宁的手机响了,屏幕上跳动的正是总导演陈健的名字。陆士宁看着来电显示,眉头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心中已隐约猜到了这通电话的来意。

第321章 节目单公布

  陆士宁按下接听键,语气如常:“陈导,您好。”

  电话那头,陈健的声音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疲惫和急切,但努力维持着热情:“士宁啊,没打扰你吧?有个事想跟你商量一下。”

  “您说。”

  “你看,现在春晚的预热宣传已经进入最关键阶段了,我们策划了一个系列访谈,想邀请一些重量级的嘉宾,聊聊他们与春晚的故事,以及对今年春晚的期待。”陈健铺垫了一下,随即切入正题,“你可是我们今年最重要的‘秘密武器’之一,我们想请你来接受一个专访,正式向观众公布你加盟的消息,也算是给晚会提前预热,造造势!”

  果然如此。陆士宁心中了然,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

  导演组这步棋,意图再明显不过。如今王瀚离开的风波愈演愈烈,急需一个更具爆炸性的、正面的热点来转移公众视线,平息众怒。

  而纵观整个娱乐圈,还有谁比他陆士宁更适合充当这个“救火队员”?

  他加盟春晚的消息一旦公布,以其今时今日的地位和恐怖号召力,绝对能瞬间抢占所有热搜,将王瀚事件的热度强行压下去。

  这算盘打得,陆士宁几乎没有犹豫,用一种略带歉意却十分坚定的语气婉拒了:“陈导,非常感谢您和节目组的看重。不过……实在抱歉,最近恐怕抽不出时间。”

  他给出了一个让对方无法强求,且合情合理的理由:“《白日梦想家》的后期制作正在最吃紧的关头,特效渲染、声音混录,每一个环节都卡着时间点,我必须亲自盯着。您也知道,电影后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实在不敢分心。这次采访,恐怕只能心领了。”

  电话那头的陈健显然没料到陆士宁会拒绝得如此干脆,沉默了两秒,才不甘心地试图劝说:“士宁,这个访谈不会占用你太多时间,我们可以尽量配合你的日程……”

  “陈导,真的不是时间问题。”陆士宁温和地打断他,语气却不容置疑,“是精力问题。电影是我的根本,春晚的舞台同样重要,本来我工作也很忙,当初答应来春晚的时候,也是把所有工作安排到位才能抽出时间,采访的事情实在没办法,希望您能理解。”

  话已至此,陈健也知道强扭的瓜不甜,更何况陆士宁根本不是他能强扭的人。他只能悻悻地又客套了几句,带着难以掩饰的失望挂了电话。

  放下手机,陆士宁走到窗边,看着窗外京城的夜景,轻笑着摇了摇头。

  他怎么会不明白导演组的困境和算计?但他陆士宁,从不是任何人的工具,更不会在别人需要“挡箭牌”的时候主动凑上去。用他的热度去掩盖风波,这本身就显得可笑且不尊重。

  王瀚的离开,是自身问题的爆发,理应自己去面对和反思,而不是寻找一个更耀眼的“遮羞布”。

  “想用我来转移视线?”陆士宁低声自语,眼神平静而深邃,“还是各自安好吧。”

  ···

  翌日清晨,陆士宁是被安睿的电话吵醒的。电话那头,安睿的语气带着一丝无奈:“士宁,看新闻了吗?你参加春晚的消息,被人捅出去了。”

  陆士宁瞬间清醒,打开平板电脑,都不用特意搜索,几条赫然醒目的热搜就挂在榜单前列:

  #陆士宁现身春晚联排#

  #陆士宁加盟春晚#

  #陆士宁将带来什么节目#

  点开第一条,是一家颇具影响力的娱乐媒体发布的独家新闻,配上了几张略显模糊但能清晰辨认出是他那辆座驾驶入央视大楼、以及他本人下车时被长焦镜头捕捉到的侧影照片。

  报道内容写得言之凿凿,分析了他此次回归春晚可能带来的惊喜,并成功引爆了粉丝和路人的期待。

  评论区一片欢腾:

  “终于等到了!陆导终于又上春晚了!”

  “啊啊啊!惊喜!今年春晚必须守岁!”

  “我就说今年春晚不能没有陆士宁!期待!”

  “这是要唱歌?不会是去当观众吧?(狗头)”

  热度确实如预期般爆炸,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昨日王瀚事件引发的负面舆论。许多原本在声讨导演组的网友,也被这条突如其来的好消息吸引了注意力。

  陆士宁看着那几张照片,眼神微冷。拍摄角度很专业,时机抓得也准,明显是早有准备的蹲守。但更让他心绪难平的是,这个消息泄露的时机,未免太过“恰到好处”。

  他几乎没有任何怀疑,脑海中瞬间就浮现出昨天陈健打来的那通电话,以及被自己明确拒绝后,对方那难掩失望的语气。

  “呵……”陆士宁嗤笑一声,将平板丢在一旁。

  他几乎可以肯定,这所谓的“独家爆料”,背后必然有导演组的默许,甚至可能是主动授意。他们需要他的热度来转移视线、稳定军心,在他拒绝配合官方采访的情况下,便选择了这种意外泄露的方式,仿佛只是不小心被记者拍到而已。

  这种被算计、被当作棋子和工具利用的感觉,让他非常不舒服。

  一种熟悉的、令人厌烦的即视感扑面而来。他瞬间想起了多年前,参加《我们的歌》那个音乐综艺时的情形。

  虽然境遇不同,节目性质也天差地别,但那种身不由己、被置于舆论中心作为他人筹码的核心感受,却是如此相似。

  陆士宁厌恶这种被操控的感觉。他陆士宁走到今天,是为了更自由地创作,而不是一次次成为别人危机公关的“灵丹妙药”或者吸引流量的“金字招牌”。

  “怎么了?”安甜被他这边的动静吸引,揉着眼睛从卧室出来。

  陆士宁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翻涌的不快,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没什么,只是……又被当了一次灭火器。”

  安甜看了眼平板上的新闻,瞬间明白了过来,她走到陆士宁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导演组……这也太不地道了。”

  “意料之中。”陆士宁淡淡道,眼神却锐利如刀,“他们现在焦头烂额,抓住任何一根稻草都会拼命往上爬。我只是没想到,他们会用这种近乎绑架的方式。”

  距离除夕还有一个星期,消息提前泄露,从宣传节奏上看本无大碍。但这种被强行推出去“挡枪”的方式,彻底破坏了他对这次春晚合作所剩无几的期待和好感。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原本只是想着送个人情,安静地完成一个环节,如今却被卷入了更大的漩涡之中。

  那股被算计、被利用的郁气并未完全消散,反而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心头,让他呼吸都有些不畅。他知道,此刻任何情绪化的回应都是不智的,冲动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落入更被动的局面。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再缓缓吐出,仿佛要将胸中的浊气尽数排空。随后,他转身,步履沉稳地走向书房。

  书房是他特意布置的静心之地。室内色调沉静,一整面墙的书柜直抵天花板,另一面则是占据整个墙面的智能白板和项目进度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和旧书的味道。

  他没有立刻坐到电脑前,而是先走到靠窗的茶台旁,用一套繁复而专注的流程开始烧水、温杯、洗茶、冲泡。

  每一个动作都极慢,极稳,目光聚焦在氤氲的水汽和舒展的茶叶上,强迫自己将注意力从外界的纷扰中抽离出来。当清亮的茶汤注入杯中,他端起来,小口啜饮,滚烫的茶水和清冽的香气仿佛熨帖了有些焦躁的神经。

  一杯茶尽,心绪稍平。

  他这才走到那张宽大的红木书桌后坐下,打开了三块并排的显示器。他没有先去浏览任何关于春晚的新闻或评论,而是直接点开了零号影视内部的项目管理系统。

  第一步,梳理全局。

  他调出了集团旗下所有项目的“作战地图”总览。密密麻麻的项目节点、进度条、负责人姓名、风险提示色块……如同星辰般罗列在屏幕上。他没有急于深入细节,而是像一位统帅审视沙盘一般,静静地看了足足十分钟,让宏观的布局在脑中重新清晰起来。

  第二步,逐项复盘,沉浸细节。

  他首先点开了《星际穿越》的文件夹。里面是极光影业发来的最新技术评估报告、幻影视效崔河允团队提交的黑洞奇观视觉预演V3版、以及与北美保险公司关于完片担保的冗长邮件往来。

  他开始逐字逐句地阅读,用红色的批注功能写下疑问和要求,将意识完全沉浸到那些关于物理定律、视觉奇观和巨额预算的冰冷数字与专业术语中。外界的喧嚣,在这一刻被光年尺度的宇宙难题所取代。

  接着是《无间道2》。他审阅着曾毅导演发来的分镜脚本初稿,对照着自己写的剧本,仔细推敲每一个镜头的情感表达和节奏把控。

  然后是《鱿鱼游戏》第二季的庞大文件夹。冯语导演已经进入了前期概念设计阶段,大量的场景概念图、服装设计草图、新的游戏规则设定文档……信息量巨大。陆士宁一份份点开,审阅,批注。

  还有《漫长的季节》的选角报告,《疯狂的石头》的堪景照片……

  他像一个最严谨的工匠,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手中每一件“作品”的进度和成色。键盘敲击声和鼠标点击声在安静的书房里规律地响着,成了唯一的主旋律。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春晚,忘记了那些令人不快的算计。他的世界里,只剩下这些由他亲手点燃、并正在稳步推进的项目。

  在全面复盘之后,他新建了一个文档,标题为【Q1关键节点与资源调配】。他开始敲击键盘,针对每个项目下一阶段的关键任务、潜在风险、所需资源支持,列出清晰明确的行动计划。他的思维高速运转,逻辑严密,将因外界干扰而略微散乱的注意力,重新牢牢地锚定在这些具体而实在的工作上。

  当最后一份行动纲要撰写完毕,窗外已是华灯初上。

  陆士宁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之前那股烦躁和憋闷,早已在长达数小时高强度、高专注度的脑力劳动中,被消耗、被转化、被沉淀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平静和一种重新掌握自身节奏的踏实感。

  他清楚,自己现在的确还没这个资格或者说没必要以激烈的方式去叫板,还是踏踏实实地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个过程,从某种程度上算是修心,以前的他确实容易着急,但接触了太多优秀的人,他也潜移默化地开始压住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考虑接下来的事情。

  ···

  二月十六日,除夕下午。

  在亿万观众对年夜饭和除夕夜的翘首以盼中,央视春晚官方终于压轴公布了今晚的完整节目单。无数双眼睛迅速扫过名单,寻找着那个备受关注的名字——陆士宁。

  当目光锁定在他的节目信息上时,几乎所有看到的人都微微一愣,随即露出了“果然如此”和“蓄势待哭”的复杂表情。

  节目名称:《时间都去哪了》

  表演形式:独唱

  表演者:陆士宁

  简单的几行字,却在瞬间点燃了社交媒体。

  “《时间都去哪了》???光是听这歌名,我的鼻子就已经开始酸了!”

  “果然!我就知道!陆士宁一出手,必定是‘催泪弹’!这是看我们过年太开心,非要让我们抱着爸妈哭一场是吧?”

  “还记得上次唱的《无名的人》,给我看的鼻酸”

  “还是少了点什么”

  “对,除了陆士宁,好像没什么亮点了”

  “而且夸张的是,这节目表,怎么这么多演员唱歌?”

  “我靠,我才发现,这……会唱吗?”

  “不知道,好多人我都只知道他们演戏”

首节 上一节 176/1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