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娅这才激动地宣布:“Billboard最新榜单更新了!《In the End》拿了摇滚榜第一!《It's My Life》第二!《It's Not Over》排第四!《Lose Yourself》冲到了全球热榜第三!《Wonderwall》进了英国榜和美国榜的前十!就连《I Just Wanna Live》虽然没那么亮眼,也进了另类榜!”
“这可是首周成绩啊!陆!”作为外国人,米娅比陆士宁更清楚这些榜单数据的含金量有多大。
陆士宁虽然对具体数据不如米娅敏感,但“第一”、“第三”、“前十”这样的字眼也足以让他心潮澎湃。
这时,殷柔柔不知道从哪儿冒了出来,起哄道:“陆导!请客!必须请客!”
她这一喊,周围的演员和工作人也都看了过来,眼里同样充满了兴奋和祝贺。原来,刚才拍戏间隙,米娅早就拿着手机,把这个好消息传遍了整个剧组。
“行!没问题!”陆士宁心情大好,爽快答应,“今天咱们吃顿好的庆祝一下!”说完他转向助理邱玉:“小邱,你去联系安排一下地方,我们现在就出发。”
激动之余,陆士宁第一时间给安睿拨去了电话。
电话刚接通,安睿带笑的声音就传了过来:“我正想给你打电话呢,看来你已经知道成绩出来了?”
陆士宁的声音里带着欣喜和一丝难以置信:“刚知道。但我真没想到成绩会这么好……”
陆士宁有些疑惑:“刚知道,但是我没想到成绩居然这么好。”
安睿笑着解释道:“这就是我之前想跟你说的。Billboard现在的数据收集机制和过去不一样了。以前主要依赖第三方数据公司统计唱片销量、流媒体数据、电台播放量还有一些特定渠道的数据。”
“现在平台整合了新兴传播渠道的影响力,尤其是TikTok的传播效应被纳入了流媒体计算模型,权重从以前的10%大幅提升到了45%。”
“而且,别忘了你背后依托的是多么巨大的一个市场。”
陆士宁恍然大悟:“中国?你的意思是Billboard现在也统计国内的数据?”
“当然,”安睿肯定道,“Billboard全球榜覆盖各个国家和地区,会整合当地主流平台的数据,QQ音乐这些都在统计范围内。”
陆士宁不禁咂舌:“米娅刚才跟我说什么这个榜第几那个榜前几,还有个什么英国前三……”
安睿接话道:“《Wonderwall》有这个成绩很正常。这首歌在TikTok上,尤其是在英国地区的热度非常高。这种带点英伦风的摇滚,他们潜意识里会觉得这是他们音乐文化的一部分。最关键的是英美听众的反馈,这首歌旋律简单上口,简直像是为吉他新手和大众流行度量身打造的。”
“你知道吗?”安睿的语气带着惊喜,“我完全没想到《In the End》和《Lose Yourself》居然是成绩最好的两首。”
陆士宁也笑了,随即反问:“那睿姐你自己最喜欢哪首?”
安睿回答道:“甜甜说她最喜欢《It's Not Over》,我呢,更偏爱《I Just Wanna Live》的旋律。”
陆士宁哈哈大笑:“看来你们都不是很喜欢硬摇滚嘛。行,以后我多写点不同风格的。”
“写点别的好了?”安睿忍不住感叹,这种话也就陆士宁能说得这么轻松了。
“行了,”陆士宁看着车外,目的地快到了,“睿姐,我们准备去庆祝一下,回头再聊。”
安睿最后嘱咐道:“庆祝归庆祝,少喝点酒。还有,现在成绩正式出来了,我估计就这几天,应该就会有人联系你了。”
陆士宁对此并不太担心:“知道了,到时候我会让他们直接联系你。先挂了啊,姐。”
听着手机里传来的忙音,安睿深深地吐了一口气。这小陆,还是和以前一样,心可真大。
第265章 《情书》杀青
就在陆士宁和剧组在新西兰的餐厅里举杯庆祝的同时,国内的互联网世界,因为Billboard榜单的更新,彻底炸开了锅。
最初是一条来自海外留学博主的微博截图,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
“我艹!!!BB榜刚更新!陆哥杀疯了!![截图][截图][截图]”
截图清晰地显示着:
Billboard Global Rock Songs:
#1.《In the End》- Lu Shining
#2.《It's My Life》- Lu Shining
#4.《It's Not Over》- Lu Shining
Billboard Global 200:
#3.《Lose Yourself》- Lu Shining
UK Singles Chart:
#7.《Wonderwall》- Lu Shining
这条微博像被点燃的引线,瞬间引爆了整个中文社交媒体。
#陆士宁Billboard屠榜#这个词条以恐怖的速度空降热搜第一,后面紧跟着一个鲜红的“爆”字。
微博评论区彻底沦陷,每秒都有无数条新评论涌入:
“我他妈没看错吧?!摇滚榜冠亚军都是他?!”
“全球热榜第三?《Lose Yourself》这么猛?”
“这是什么怪物啊!”
“之前那个说歌词是四六级水平的哥们呢?出来走两步?”
“给大佬跪了……这成绩,国内歌手独一份了吧?”
“何止国内!这成绩放在亚洲也是炸裂级别的!”
“哈哈哈哈!黑子们继续黑啊!脸疼不疼?”
“我就问!还!有!谁!”
“之前唱衰‘出口转内销’的,这波‘内销’够不够硬?”
各大娱乐号、音乐号迅速跟进,开始刷屏式报道。粉丝们更是陷入了一场疯狂的狂欢,各种庆祝海报、成绩汇总长图瞬间铺满了各大平台。
然而,在一片沸腾的欢呼声中,一个拥有百万粉丝的专业音乐分析博主@音乐先声发布的一篇长文,却将这场狂欢引向了更深的思考。
他的标题颇为冷静:《拆解陆士宁Billboard战绩:数据背后的“破圈”真相与产业启示》。
文章开头,他先罗列了各项数据,确认了成绩的真实性。随后,他并没有一味地欢呼,而是开始了深入的分析: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陆士宁这次的成功,本质上是一次流行文化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巨大成功,其路径更接近于一部爆款电影或一款爆款游戏,而并非传统意义上华语音乐‘走出去’的模式。”
“为什么这么说?大家注意看他的榜单分布。”
“摇滚榜、另类榜的统治级表现:这说明他的音乐精准切入了一个全球性的、且流量巨大的细分市场。摇滚乐在全球拥有稳定且庞大的基本盘,但近年缺乏现象级的新星或作品,陆士宁用高质量的作品填补了这个‘空白’,瞬间抓住了全球摇滚乐迷的注意力。”
“《Lose Yourself》在全球热榜的卓越排名:这证明了其大众流行度的爆炸性。这首歌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极强的TikTok适配性。副歌的记忆点、节奏的冲击力,非常适合作为短视频BGM进行病毒式传播。Billboard新规将TikTok数据权重提升至45%,陆士宁恰好踩在了这个时代脉搏上。”
“《Wonderwall》在英美地区的强势表现:这堪称一次精彩的文化反哺。英伦摇滚是别人的文化根基,但他用一首质量极高的作品,反而在别人的主场赢得了认可。这比在非英语地区获得成功,其意义要重大得多。”
接着,他话锋一转,指出了关键所在:
“狂欢之后,我们更需要冷静看待几个问题。
一、‘陆士宁模式’是否可复制?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他的成功建立在极致个人化的创作能力(词曲编全包且质量极高)、跨媒介的影响力(作为知名导演自带的关注度)、以及恰到好处的时机(TikTok权重提升、全球摇滚市场空缺)之上。这几乎是一个无法被传统唱片工业流程复制的奇迹。
二、这能否代表华语音乐整体出海?
很遗憾,短期内不能。陆士宁的成功是个例。他的作品是纯英文的,文化符号也是全球化的,这降低了接受门槛,但也意味着这并非华语音乐文化本身的直接输出。真正的华流崛起,依然道阻且长。”
最后,他总结道:
“陆士宁的成绩是历史性的,值得所有人为之振奋。它证明了中国人创作的音乐,完全具备在全球市场登顶的潜力。期待陆士宁能走得更远,也更期待能有更多歌手,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航线,最终汇成真正的华流。”
这篇理性而深入的分析文章,迅速获得了超过十万的转发和点赞。
···
时间依旧定格在南半球冬末春初的午后,但拍摄地点从苍茫的雪原转移到了瓦纳卡镇上。
这是全片的最后一场戏,也是情感升华的顶点。一群活泼的学妹们跑来,神秘地将一本厚厚的书籍交到殷柔柔饰演的陈桉然手中,那本是宋怀勇饰演的男陈桉然临走前最后归还的《假如爱有天意》。
陆士宁没有坐在监视器后,而是亲自站在摄影机旁,声音压得极低,对场内做着最后的调整:
“柔柔,这场戏我要和你说几个点,第一,在看到借书卡背后画像的时候,她的心情不是单纯的感动,也不是遗憾,而是一种迟来的温柔,她终于看见了自己曾被爱过的痕迹,也看见了那个年少、未曾察觉的自己。”
“第二,你还记得前面有一场戏吗?爷爷和女桉然聊到初恋的时候,才告诉她一个秘密,那里有一棵树,是在桉然出生的时候种下的,并且还给那棵树起了和她一样的名字。”
“当时爷爷有一句台词:‘没人知道,这种事偷偷地做才有意义。’”
听到这话,殷柔柔一下就明白了,什么事情偷偷做,其实男桉然和爷爷的想法是一样的,那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最深沉的爱,当被发现的时候才会显得弥足珍贵,这部电影的纯爱就在这里。
之前殷柔柔在看剧本的时候,还没想到这一层。当时她还觉得怎么突然加了一部分和爷爷的戏,现在想来,陆士宁设计的这一切,都在铺垫电影的结尾。
陆士宁之前拍的时候,其实是很犹豫的,原著中的对话其实早已说明了一切。
“……那颗树是在你出生的时候种的,和你取的一样的名字……”
“……什么?”
“你不知道吧?”
“不知道。”
“没人知道,这种事偷偷地做才有意义。”
而在电影里,导演把最后这一句给删了,陆士宁纠结的点就在这里,他一直在想要不要让爷爷说出书里这句话。
后来这一段拍了两版,陆士宁打算等完全成片之后,看完之后再考虑最终选用什么。
“全场安静!”
“最后一场,最后一镜,action!”
随着陆士宁清晰的口令,整个片场瞬间屏息。
镜头对准了殷柔柔。她站在湖畔的坡地上,穿着素雅的大衣,脸上带着一丝困惑和温柔的笑意,看着那群年轻女学生。她低下头,目光落在手中那本纸张泛黄的旧书上。
阳光洒在她的侧脸和书本上,仿佛镀上了一层柔光。她轻轻摩挲着封面,眼中流露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感伤。
按照剧本,她需要翻开书,发现里面那张著名的、画着她少年时期肖像的借书卡。
殷柔柔的手指纤细而稳定,她翻开了扉页,然后,动作自然而然地继续,她不是直接翻到夹着借书卡的那一页,而是像任何一个偶然得到旧书的人一样,带着些许好奇和追溯感,一页一页地轻轻翻动着。
这个细微的、剧本之外的即兴处理,让监视器后的陆士宁眼睛微微一亮,他没有喊停。
这时一旁的女学生有些迫不及待地说道:“看背面!”
殷柔柔照做了,不过却是把整本书翻了过来。
其中一个女学生伸手帮她,打开了夹着借书卡的那一页。
映入眼帘的就是陈桉然三个字,殷柔柔缓缓地将借书卡拿起,无数回忆涌上心头。
女学生们依旧说着:“背面!背面!”
殷柔柔毫无防备地将其翻转过来,就在看到画的那一瞬间,殷柔柔愣住了。
时间在这一刻仿佛被无限拉长。
镜头死死锁定了她的面部特写。
随即,她的瞳孔微微放大,一种巨大的、迟来了整整十年的恍然与震惊,如同潮水般瞬间淹没了她。
原来,那个沉默寡言的少年,曾用这样一种极致含蓄的方式,向她告白。
这就是陆士宁要的效果,和爷爷如出一辙,男陈桉然十年前种下的种子,在这一刻长成了参天大树。
一旁的女学生们也都凑上前看着,殷柔柔这才有些害羞地看着女学生们尴尬地笑了几声。
殷柔柔说不出话来,只能故作镇定,想把那张卡片藏进口袋,却发现裙子上没有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