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怡切入正题:“今天找你,主要是想听听你的意见。你小子,现在在国外可是火了,你看是不是要……”
“等一下,”陆士宁打断道,语气里带着困惑,“我在国外火了?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白怡在电话那头忍不住想翻白眼,这陆士宁还是一如既往,对圈内外的风吹草动毫不关心,在国外拍戏也改不了这性子。
“你当然不知道!”她解释道,“有人把你之前在酒吧唱新歌的视频发到TikTok上了,就是那首《Wonderwall》,反响非常非常好!连带着你之前那两首英文歌也再次被带火了。公司这边开会讨论,想让我问问你,要不要趁热打铁,筹备发行一张英文专辑?就算暂时没有足够的灵感也没关系,公司已经联系了几位国际上比较出名的音乐制作人,可以邀请他们为你量身打造……”
陆士宁几乎没等白怡说完,便直接拒绝了:“白姐,暂时恐怕抽不出时间。电影拍摄正在关键阶段,我……”
“小陆,你听我说,”白怡语重心长地打断他,“现在的情况和过去不一样了。尤其你现在着眼于在国际上冲击奖项,拥有广泛的国际知名度与否,待遇和关注度会是天壤之别。眼下正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它就像一张递到欧美市场眼前的金色名片,能让你在那些评委、片商和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让他们记住你的名字。”
这番话让陆士宁陷入了沉思。他不得不承认,白怡的分析切中要害,极具道理。然而,想要真正被海外市场所接纳和认可,后续推出的作品质量至关重要,至少不能逊于之前的那三首英文单曲吧。
权衡再三后,陆士宁做出了决定:“白姐,这样吧。我这边会尽快准备一张EP,就先定6首歌。我自己还有一些以前写好但从未公开的英文歌作品,质量我认为可以。我尽快利用拍戏间隙把它们录制出来发给你。”
白怡仍有些顾虑:“小陆,你要不要再考虑一下借助国际制作人的力量?毕竟东西方的音乐审美和市场口味存在差异。”
陆士宁笑了笑,语气却充满自信:“白姐,之前那三首歌,从词曲编曲到制作,都是我自己主导的,你看海外市场的反响不是也挺好的吗?”
白怡一愣,随即恍然,自己确实是关心则乱,“说得对!是我多虑了。行,那你尽快把歌录好发我。我这边马上和公司汇报,立刻开始制定详细的宣传推广方案!”
通话结束,陆士宁握着手机,踱步至窗前。窗外,冬雪正纷纷扬扬,愈下愈大,将瓦纳卡小镇笼罩在一片静谧的纯白之中。他望着这片冰天雪地,心神却已沉浸在前一世的地球,开始认真思索,挑选哪几首曾经风靡全球的英文金曲,来构成这张冲击国际市场的首张EP。
并非他看不上星海音乐为他联络的国际顶级制作人,而是他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知道那一首首经过市场严苛验证过的金曲。与其冒险尝试未知的合作,不如将这些注定会成功的经典,在这个世界再次完美重现。
随后陆士宁开始重新定日程,他打算等过几天拍摄转场地的时候,给大家放一天假,自己去录音室把歌录出来,皇后镇那边就有这样的专业录音室,也不用跑太远。
第261章 In the End
“今天的戏就到这里,大家辛苦了,回去好好休息。”陆士宁对着收工的工作人员说道,“明天我们整体转场,拍摄重心会移到小镇上,有几场重要的街景戏要完成。”
说完,他走回监视器前,习惯性地坐下,回放检查今天拍摄的镜头。屏幕的光映在他的脸上,指尖无意识地轻敲着桌面。
“陆哥!我来了!”邱玉略带喘息,她小跑着来到陆士宁身边,脸颊因为匆忙赶路而泛着红晕。
陆士宁抬眼,看她气喘吁吁的样子不由笑道:“怎么跑这么急?又不是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
邱玉悄悄吐了下舌头,把“爬山实在太累”的吐槽咽回肚子里——她可不敢抱怨这个。“没事没事,就是怕您等急了,走得快了点。”
“白姐应该跟你说了吧?”陆士宁关掉监视器,站起身,“明天我得抽空去一趟皇后镇,那边约了录音室。”
邱玉立刻进入工作状态,流畅地汇报:“已经安排好了,行程表我都整理好了。一会儿我就再和录音室那边最终确认一下。明天一早我们准时出发。不过因为最近持续下雪,路况可能不太理想,从瓦纳卡到皇后镇预计车程要一个半小时左右。”
她稍作停顿,继续补充道,“等您开始录音的时段,我会和桂明副导演详细沟通下一场戏的准备情况,确保转场拍摄顺利衔接。”
陆士宁满意地点点头:“行,交给你了。”有个助理确实省心太多,之前他一直觉得没多少事,自己顺带着就处理了。
其实邱玉跟着陆士宁以来,时常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成就感略低。因为这个年轻的老板能力太强,凡事亲力亲为,习惯了自己搞定一切,使得她这个助理有时显得有些“英雄无用武之地”。
这次出发来瓦纳卡之前,白怡特意私下交代她:“小玉,你要更主动些,把他没想到的、没顾上的琐事都担起来,得让他慢慢适应并且依赖这种有助理协助的工作节奏。”
···
次日清晨,一辆车碾过积雪的道路,载着陆士宁和邱玉驶向皇后镇。米娅已经帮他们联系好了当地唯一一家专业录音工作室。这家工作室虽规模不大,但提供的服务相当全面,涵盖人声录制、混音、母带处理等全流程。
米娅早已等在录音室门口,鼻尖冻得微红,却掩不住满脸的兴奋。一见到陆士宁下车,她就雀跃地迎了上来。
“等很久了吧?”陆士宁笑着问她。
“没,我也刚到一会儿。”米娅摆摆手,眼神发亮。自从得知陆士宁要录制新专辑,她就无比期待能来现场感受一下。
三人推开录音室厚重的隔音门走了进去。然而,在这间皇后镇唯一的专业录音棚里,氛围却并非全然热情。
录音工程师戴伦和他的搭档杰拉德早已在控制室等候。杰拉德瞥了一眼墙上的时钟,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烦躁:“这帮中国人应该快到了吧?唉,又是浪费时间的活儿。”
戴伦相比起来则更有职业素养,他并未附和,只是继续专注地调试着面前的设备参数。“伙计,待会儿客人到了你可不能这个态度。”他头也不抬地提醒道。
杰拉德把双手枕在脑后,椅背向后倾斜,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我实在搞不懂,为什么现在的中文歌也开始学韩国那套,非要往里加英文,不伦不类的,听着都别扭。”
戴伦调试完一个参数,深深吐了口气,试图缓和气氛:“放轻松点,也许今天这位会不一样呢?”
杰拉德从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充满了怀疑。
就在这时,录音室的门被推开,陆士宁走了进来。他保持着礼貌,先主动和两位工程师握手打招呼。然而,杰拉德那副勉强且带着明显不情愿的表情,让陆士宁略微诧异,他甚至下意识地回想了一下自己刚才是否有什么失礼的举动。
戴伦挂着专业性的微笑询问道:“陆先生,您好。请问您今天打算录制什么风格的作品?我们需要提前做一些准备。”
陆士宁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一个U盘递给了戴伦:“戴伦先生,具体Demo和编曲小样都在里面,我已经全部完成了。剩下的录音和后期制作,就麻烦你们了。”
戴伦点点头,接过U盘插入电脑。但当他的目光扫过曲目列表,看到《Wonderwall》这个歌名时,他猛地愣了一下,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突然抬起头,脸上瞬间充满了难以置信的兴奋:“等等……您,您就是那个‘Lu’?瓦纳卡酒吧那个Lu?”
杰拉德也被搭档这突如其来的激动弄得莫名其妙,扭过头好奇地打量着陆士宁,心想这个中国人难道还真是什么名人不成?
陆士宁笑了笑,坦然承认:“如果你问的是《Wonderwall》那首歌的作者,那确实是我。”
“Oh My God!”戴伦脸上的职业性微笑立刻被一种粉丝见到偶像的惊喜所取代,“太荣幸了!我……我能和您合个影吗?我妻子特别喜欢那首歌,我们看了那个酒吧视频无数遍!”
这个请求让陆士宁稍感意外,但他很快笑着点头:“当然可以。”
看着戴伦激动地掏出手机,杰拉德在一旁彻底收起了之前的轻慢态度,他终于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恐怕真是一位大明星。
合影之后,戴伦的情绪依然高涨:“陆先生,太感谢您选择我们来为您录制新专辑!我相信所有喜欢《Wonderwall》的乐迷都会欣喜若狂,他们终于不用再循环那个嘈杂的酒吧现场版了!”
陆士宁也被他的热情感染:“谢谢,那我们就抓紧时间,尽快开始吧。”
“没问题!”戴伦连连点头,专业态度也回来了,“陆先生,您准备先试音找找状态?我们是按专辑顺序录制,还是您想先录《Wonderwall》?”
陆士宁本想说按顺序就好,但看到戴伦眼中那掩藏不住的期待,便从善如流地笑道:“那就先录《Wonderwall》吧,热热身。”
当前奏那熟悉而充满感染力的吉他旋律在监听音箱中响起时,原本抱臂旁观的杰拉德眼神骤然一亮。这纯正又带点慵懒洒脱的英伦摇滚味道,让他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体,对这个年轻的中国歌手刮目相看。
随着陆士宁进入状态,歌声充盈了整个控制室,杰拉德脸上的表情从惊讶逐渐转变为彻底的震惊。这旋律……这不就是前段时间在TikTok上爆火的那首歌吗?他立刻扭头看向戴伦,用眼神寻求确认。
戴伦对他用力地点点头,随即就转回身,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工作中,一边紧盯着频谱仪,一边通过麦克风给棚内的陆士宁提供专业的指导:“Lu,这一句离麦太近,有喷麦声……”“副歌部分音量稍微收一点,稳住气息……”
一曲录毕,戴伦忍不住摘下耳机,由衷地鼓起掌来:“太完美了!情绪和技术都无可挑剔!”
杰拉德的态度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之前的偏见一扫而空,他带着歉意和钦佩的语气说道:“难以置信……我竟然能在现场听到这首歌的正式录制!太棒了,刚才真是失敬了!”
陆士宁隔着玻璃对控制室笑了笑,表示没关系。他趁着状态正佳,接着说道:“戴伦,我们抓紧时间,接下来录下一首吧,《In the End》。”
“没问题,Lu!”戴伦立刻响应,“这首歌我们先从说唱部分开始切入吗?那段节奏和flow非常带感,可以先找找感觉。”
“没错,先从说唱部分开始。”陆士宁在录音棚内对着话筒说道,同时调整了一下耳机。
戴伦在控制台前点了点头,熟练地调出《In the End》的伴奏轨。一阵融合了电子音效和低沉钢琴旋律的前奏响起,瞬间营造出一种冰冷而略带压抑的氛围。
杰拉德眼睛一亮:“这段钢琴loop很有古典味啊?”
戴伦没理他,而是看着正在酝酿状态的陆士宁,提醒道:“陆,你先听我说,这首歌的说唱部分和副歌部分,咱们要把它理解成两个极端,说唱部分你要表现出来的状态是冷静、自省,像脑子里逻辑的那一半。而副歌则是歇斯底里,像情绪失控的那一半。”
“两者交替,才能让副歌每一次爆发都更具冲击力,所以说唱部分就要控制好,保持那种叙述感。”
陆士宁点点头,迅速调整状态,深吸一口气,对着话筒微微低头,再抬起眼时,眼神已变得锐利而专注,仿佛变了一个人。
“It starts with one thing, I don't know why”
“It doesn't even matter how hard you try...”
他的吐字极其清晰,节奏感稳如磐石,没有丝毫晃动。声音情绪被刻意压平,不带过多的波动,呈现出一种近乎冷酷的叙述感,呼吸控制得近乎完美,在乐句间隙快速换气,丝毫不断绝流畅性。
控制室里的杰拉德嘴巴微微张开,只剩下惊叹。他对着戴伦无声地做了个“WOW”的口型。这种纯正、地道且充满力量的英文说唱,从一个中国歌手口中如此流畅地展现,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
戴伦则全神贯注,一边监听,一边极小幅度地调整着人声音轨的压缩参数,确保这种冷静的诉说既能保持清晰度,又能拥有足够的冲击力。“完美,陆,保持这个状态!节奏棒极了!”戴伦通过话筒轻声鼓励道。
说唱部分一气呵成。录制暂停,陆士宁在棚内稍微活动了一下脖颈。
“非常棒,陆!”戴伦说道,“情绪和技巧都无可挑剔。我们保这一条已经非常好了。接下来是副歌,你需要的情绪转换会很大,需要调整一下吗?”
陆士宁摇摇头,喝了口水:“不用,直接接上,情绪更容易连贯。”
“好的。准备,我们从副歌进入前一小节开始。”戴伦说着,将伴奏倒回合适的位置。
钢琴和吉他构建的旋律线逐渐增强,铺垫着情绪的爆发点。
突然,陆士宁的声音撕裂了之前的冷静!
“I tried so hard,and got so far! But in the end,it doesn't even matter!”
声音充满了原始的撕裂感和竭斯底里的力量,与之前说唱部分的冷静形成极端对比。不再是精准的控制,而是情感的彻底宣泄和爆发。
为了达到这种撕裂的效果,陆士宁的唱腔中甚至带上了刻意为之的、失真般的沙哑嘶吼,但奇妙的是,音准依然保持在极高的水准上。能够清晰地听到他用力时气息冲击麦克风振膜的声音,以及那种源于胸腔深处的共鸣。
这种极致的情感投入和强大的演唱功力,让隔音玻璃外的两位工程师都感同身受,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天啊……这对比……”杰拉德喃喃自语,完全被这强大的表现力征服了。
一曲终了,录音棚内短暂地安静下来,只能听到陆士宁略微急促的呼吸声通过麦克风隐约传来。他刚刚投入了极大的情感和体力。
控制室里,短暂的沉默后,戴伦和杰拉德几乎同时鼓起掌来。
“太震撼了,Lu!”戴伦激动地说,声音通过话筒传进录音棚,“这种情绪的极端对比……从冰冷的说唱到彻底爆发的副歌……处理得太专业了!尤其是副歌部分,那种嘶吼中的控制力,音准完全没有跑调,这太难得了!”
米娅也是满脸兴奋,不过戴伦交代过,不让她乱说话,她只能在一旁看着,她甚至在想,要是能把录歌的过程拍下来就好了。
陆士宁松了口气,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谢谢。那我们保这条?还是需要再补录一些细节?”
戴伦快速检查了一下音轨:“主轨非常棒,情绪是连贯的、一次性的爆发,这很难复制。我们可以保这条主轨,或许只需要额外录制一两条副歌的力量轨,用来叠加增强一下厚度,或者在个别句子上做一点点修补,但主体已经完全成立了!”
“好的,”陆士宁点点头,“那我们就接着录下一首。”
第262章 专辑上线
“陆,你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刚从录音室走出来,米娅就忍不住惊叹道,脸上写满了毫不掩饰的崇拜。一整天的录制给她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她从未想过陆士宁创作的这些歌曲,竟然每一首都如此出色,完全超出了她的预期。“我已经能预感到,这张专辑发行后将会引起多大的轰动!”
陆士宁被她夸张的表情逗笑了,谦逊地回应道:“你觉得不错就好。说实话,我之前还一直担心,别人知道是中国歌手,就不喜欢了。”
“怎么会不喜欢?”米娅立刻激动地反驳,但随即语气又变得有些不好意思,声音也低了几分。
尽管新西兰,尤其是奥克兰,对华人文化并不陌生,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中秋节的汉服走秀、热闹的舞龙舞狮都颇有名气。但若真要问一个本地人能说出哪首印象深刻的中文歌,结果往往是尴尬的沉默。
欧美乃至大洋洲市场大抵如此。它们更倾向于将华语音乐与日韩音乐一同归类于宽泛的“东亚音乐”标签下,而非给予其独特的辨识度的窗口。
简而言之,华语音乐在国际乐坛常常面临“存在感不低,但辨识度不高”的窘境。这几年,K-pop通过成熟的偶像工业体系和高强度的输出成功突围,偶像团体在欧美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这也正是星海音乐一直试图在国内布局偶像团体赛道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时,助理邱玉适时地上前一步,汇报下一步安排:“陆哥,桂明副导演那边传来消息,明天的拍摄场地已经基本布置妥当了。您需要现在过去看一下效果吗?”
陆士宁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疲惫:“不了,今天大家都辛苦了。直接回住处吧,早点休息,养足精神。”
···
时间飞逝,转眼到了八月十日。
这段时间,陆士宁如同陀螺般连轴转。白天,他全身心投入《情书》的拍摄。一有间隙,就得前往皇后镇的录音室,与戴伦合作,反复打磨、补录专辑歌曲的各个细节部分。
国内,电影市场则意外地爆出冷门。鲸音互娱出品的一部小成本温情片《风寄秋声》,竟成了整个暑期档最大的一匹黑马。它不仅口碑发酵,网络评分一路上扬,更在票房上展现出惊人的韧性,接连将几部投资规模远大于它的国产大片挑落马下。
光芒影业的姚宏在电话里激动地与陆士宁分享这个消息,“真没想到啊!这种注重情感和故事的温情片,现在在真金白银的院线市场也这么能打!我现在对咱们的《姥姥的外孙》更有信心了!”
陆士宁笑着回应:“这说明市场的风向确实在变。我们的观众,尤其是主流观影群体,已经不再像前几年那样盲目追逐流量明星了。好的故事、能引发共鸣的情感内核,才是真正能吸引他们走进电影院的关键。”
姚宏表示赞同,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认真起来:“对了,小陆,你看我们要不要学学中影他们前段时间搞的那套玩法?”
陆士宁一时没反应过来:“学他们什么?”
姚宏详细解释:“就是上次他们推广《破晓之前》时用的策略。在抖音上注册官方账号,把电影里最精彩的片段剪成几十秒的切片大量投放。甚至在做点映的时候,安排专人拍摄观众的反应,看到搞笑片段就大笑,看到感人处就抹眼泪。我看现在这招对网友特别管用,传播效果惊人。”
陆士宁几乎没怎么犹豫,直接否定了这个提议:“姚总,我明白这种营销方式短期内确实能快速炒热话题,甚至可能直接拉动前期票房。但这终究不是一种健康、可持续的生态。您想过没有,一旦有一次,只要有一次,观众因为被那些高光切片或夸张反应吊高了胃口,走进电影院后发现全片的整体质量或风格与预期落差巨大,下一次他们很可能就不会再轻易选择我们了。透支信任的代价太大了。”
姚宏并非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他仍有顾虑:“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抖音这个平台的宣发能力现在是现象级的,数据不会骗人。我们市场部做过详细分析,这种碎片化、强情绪引导的预热方式,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观众的观影选择。我是在担心,万一……万一到时候我们的电影和哪部大片撞了档期,对方用了这种手段,我们却按兵不动,会不会在起跑线上就吃了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