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人生:校园网红横扫娱乐圈 第130节

  副导演桂明望着天地间一片苍茫,大雪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忍不住凑近陆士宁,低声说:“陆导,雪这么大,路不好走,要不要让个人远远跟着殷小姐?万一……”

  陆士宁笑了笑:“放心,我已经安排了一个剧务悄悄跟在她后面了,离得比较远,不会打扰她。”

  桂明这才松了口气,捧起温暖的保温杯,将热气呵在冻得发僵的脸上,又问道:“那为什么不让她跟我们一起上来呢?”

  陆士宁解释道:“这场戏需要她独自酝酿情绪,我也需要她在这段时间里,体会到苏晚吟的状态。我让她往上走的时候,在脑海里反复思考一件事:如果朝夕相处、最深爱的爱人突然离开了,她该怎么办?以后该怎么办?”

  他顿了顿,看向愈发密集的雪幕,“今天天气恶劣,她徒步上来耗费的时间和体力都会远超平时,这就有足够的时间让情绪沉淀、发酵。等她到了,我们甚至不能给她喘息的机会,必须立刻投入拍摄,要的就是她这种生理和心理都处于临界点的状态。”

  桂明闻言不禁失笑:“也就是陆导您敢这么用演员了。换别的组,让女主角顶风冒雪爬两小时山再来拍情绪这么重的戏,粉丝知道了非得把导演骂上热搜不可。”

  陆士宁哈哈一乐,带着点无所谓的神气:“骂呗。我微博、抖音一概没有,她们想骂我,还得找人转述,麻烦得很。”

  几人躲在临时搭建的防风棚下,厚厚的挡板勉强阻隔了呼啸的寒风,但零下的低温依旧无孔不入,好在剧组准备充分,保暖措施到位,大家虽不自在,尚能坚持。

  趁着等待的间隙,桂明找了个话题:“陆导,那部《鱿鱼游戏》,您怎么不自己掌镜呢?”

  陆士宁看了他一眼:“怎么了?冯导那边是打算把你调过去帮忙?”

  “那倒没有,”桂明摇摇头,“不过我听冯导聊起这项目的语气,异常看重。”

  陆士宁轻轻点头,表示认同:“这部剧我相信有成为现象级的潜力。它不仅会在国内火,我很看好它在国际市场的表现。这次去釜山电影节,除了《姥姥的外孙》,《鱿鱼游戏》的成片我也会带过去。拿成品给奈飞的人看,比光拿剧本更有说服力。”

  他叹了口气,语气略带遗憾:“但因为《情书》的拍摄周期,我实在没办法在电影节前把《鱿鱼游戏》也拍出来,只能辛苦冯导了。”

  桂明听着,心里不禁泛起一丝羡慕。陆士宁和冯语导演的关系远比他想象中更紧密融洽。

  回想最初,冯语在《苦尽柑来遇见你》剧组给予陆士宁极大的信任和空间,让他完整地跟遍了所有重要部门的工作,深入学习了导演的组织与掌控。

  《少年的你》则可看作是陆士宁交出的一份完美毕业答卷。而陆士宁也懂得知恩图报,听说在《天才枪手》的项目中,他和光芒影业一起给冯语让出了相当可观的利润份额。

  可以说,冯语凭借那一部电影的收入,就可能远超她过去几年的总和。因此,当冯语让桂明来配合陆士宁拍摄《情书》时,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作为一名曾经独立执导过作品的导演,桂明太清楚一个好剧本、一个靠谱的制片方对导演意味着什么。

  现今的影视圈,资本当道,从投资、编剧到选角,普通导演往往毫无话语权。这直接导致了一种普遍现象:导演不再精益求精,演员表演差不多就行,一切向效率看齐,而这恰恰也是多数投资人所乐见的,毕竟剧组每多开一天工,燃烧的都是真金白银。

  陆士宁早已看清这一点,所以他决意自己成为投资人,自己掌握最终话语权。即便超支,他也有底气和能力将电影按照自己的意志完成。如果王家卫导演生在当下,而非他已功成名就的现在,以其精雕细琢、一个镜头反复拍N遍的工作方式,恐怕不仅演员会崩溃,投资方也得先崩溃不可。

  因此,桂明由衷地羡慕冯语和陆士宁这样的合作模式,可以完全无视投资方的指手画脚,心无旁骛地打磨作品。

  他现在不是找不到投资,但那样拍出来的,大概率只能是按照流程工业化“生产”出来的合格品。若他敢在某些镜头上追求极致,很可能面临被中途换掉的风险。

  桂明心里很清楚,像陆士宁这样既懂创作又手握资本且充分信任导演的制片人,堪称完美。他此来,也是希望能与陆士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不知过了多久,殷柔柔的身影终于出现在风雪弥漫的步道尽头,缓缓向拍摄点走来。所有工作人员都不由自主地望了过去。

  陆士宁仔细审视着她的状态。长时间的雪中独行显然消耗巨大,殷柔柔脸色苍白,嘴唇甚至有些发紫,身体不受控制地微微发抖,显然已处于失温边缘。

  她的助理见状,立刻拿着厚厚的毛毯想冲过去。陆士宁迅速抬手拦住:“别过去!现在给她毯子,她刚才一路积攒的情绪和状态就全散了,功亏一篑!”

  助理脚步顿住,看着殷柔柔的样子,脸上写满了心疼和不情愿,但还是依言退了回来。

  殷柔柔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近,呼吸带着白雾,显得有些急促。

  陆士宁迎上前两步,注视着她的眼睛,语气平静:“准备好了吗?如果没问题,我们立刻开始。”

  殷柔柔没有说话,只是用力地、重重地点了下头,眼神里透着坚定。

  陆士宁迅速回到监视器后,拿起对讲机,再次确认:“三个机位注意!我再强调一遍:第一声‘你—好—吗’的时候,一号机位,长焦镜头,压缩空间,要人渺小、山宏大压迫的感觉。二号机位继续缓慢推远,展现环境的空旷和苍茫。三号特写机位,尤其是演员低头时,必须精准捕捉到雪花落在她睫毛、发梢的细微瞬间!”

  “各部门最后检查!殷柔柔准备!”

  殷柔脱下厚重的羽绒外套,只穿着一件鲜艳的红色毛衣,独自走向雪线边缘。寒风立刻裹挟着雪粒打在她身上。她双手垂在身侧,指尖已冻得通红。她先深深低下头,闭上眼,似乎在最后一次汇聚所有情感。

  陆士宁一声“走!”之后,她并没有立刻抬头,而是下意识地将左脚往深厚的积雪里陷了半步,靴跟发出“吱嘎”一声轻响。她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肩膀因这个动作向上微提,但并未完全展开。

  接着,她抬头,眼睛并不是一下子看向远山,而是先扫过面前的雪地,她的目光才顺着雪线慢慢抬高,直到对准山脊。

  她的眼神逐渐变得空洞又坚定,仿佛穿透了风雪,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的人。她开始迈步向前,起初缓慢,继而步伐越来越快,最后几乎是在雪地里小跑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地冲向预设的机位点,在纯净的雪野上留下一串孤独而清晰的脚印。

  在陆士宁的示意下,镜头缓缓从雪地上那串脚印上抬升。

  一个极具冲击力的画面瞬间充盈了监视器屏幕:在巍峨肃穆的雪山映衬下,那一抹红衣的身影显得如此渺小、脆弱,却又蕴含着一种倔强的生命力。

  “你——现——在——还——好——吗?”

  殷柔柔将双手聚拢在嘴边,声音仿佛从喉咙深处艰难地挤出。前半句还算稳定,到了“吗”字尾音,声带无法控制地松颤,泄露出一丝哽咽。喊完,她下意识地停顿了两秒,目光依旧死死盯着山脊,瞳孔微微放大,仿佛在屏息凝神,期待着一个永远不可能得到的回应。

  “我——很——好——你——呢?”

  这一句,她换了一口气,肩膀比之前抬高了些许,像是在给自己打气。远处,山谷将她声音的回响幽幽传回:“我——很——好——你——呢?”

  这虚无缥缈的回应似乎给了她某种虚幻的鼓舞。

  她用更大的力气,再次呼唤:“你——现——在——还——好——吗?”

  紧接着又像是自我应答般喊道:“我——很——好!你——呢?”

  陆士宁之前曾交代过她,如果不喊停,就按照这个模式一直重复喊下去,直到十遍,再哭出来。

  殷柔柔在这样的极寒环境下,用尽全力大声呼喊了几遍之后,体力迅速消耗,大脑开始缺氧晕眩,后续的呼喊只能越喊越快,气息也越来越急促。

  一直喊到第十遍结束,她终于支撑不住,剧烈地喘息,大口吸入冰冷的空气。她想起陆士宁要求她哭出来的指令,可极致的疲惫和缺氧让她根本流不出眼泪,只能伴随着急促的呼吸,发出无法控制的、断断续续的抽噎声。那种生理性的反应,反而比嚎啕大哭更令人心碎。

  陆士宁紧盯着监视器,仔细检查了几个机位捕捉到的画面,特别是特写镜头里殷柔柔微微颤抖的睫毛,以及她呼喊时呵出的白气与漫天飞雪融为一体的瞬间。终于,他满意地拿起对讲机:“咔!很好!过了!”

  工作人员立刻冲上前,用厚毯子将几乎冻僵的殷柔柔紧紧裹住。

  她被助理搀扶着走过来,脸上带着些许沮丧和不安,声音还有些发颤:“对不起,陆导……最后,我没能哭出来……”

  陆士宁却露出了笑容,语气带着宽慰和肯定:“其实,在我的设想里,这里恰恰不需要嚎啕大哭。”

  “啊?”殷柔柔愣住了,困惑地看向他。

  陆士宁耐心解释道:“苏晚吟(原渡边博子)在这场戏里,核心是告别,是释怀,是放下。就像沈熙阳(原秋叶茂)鼓励她的那样,把心里积压的话,对着山、对着天空、对着逝去的人大声喊出来,这个过程本身就完成了疗愈。如果真的涕泪横流,反而落了下乘,失去了那种克制下的巨大张力。”

  殷柔柔更疑惑了:“那您为什么之前特意嘱咐我要我哭呢?”

  陆士宁示意助理赶紧给她递上热水暖手,然后才指着剧本说:“因为在昨天的围读会上,我发现你的情绪铺垫是不够的。你理解了角色,心里塞满了东西,但直接表演出来,火候还差一点。”

  他顿了顿,继续解释,“这就是为什么我今天要让你一个人从山下走上来。你需要这段独处的时间,重新梳理思绪,沉浸到苏晚吟的世界里,去体会她那一刻应有的心境。在身体接近极限的时候,凭借本能,一遍又一遍地用尽力气呼喊,把心里所有杂乱无章的情绪一口气倾泻出去,这种状态下呈现出来的,才是最真实、最符合角色的反应。”

  殷柔柔听完,终于明白了陆士宁的言外之意,他判断她直接演可能无法达到最佳效果,所以才用了这么一招“体验派”的狠招,让她爬了两小时雪山,气都没喘匀就对着苍茫天地呐喊十遍,差点晕过去……想到这,她不禁感到一丝委屈,抬眼看向陆士宁,眼神里带着点控诉。

  陆士宁自然读懂了她的眼神,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谁让咱们开机第一场戏就选了最难的情绪戏呢?不用点特殊手段,很难一击即中。”

  他语气放缓,带着鼓励:“等你演的戏多了,对角色的理解自然会更深,到时候我们磨合起来就会越来越顺畅,进度也会越来越快。”

  殷柔柔这才放轻松,慢慢缓解这汹涌而来的疲惫,心里不禁想到别人说的,陆导是最会调教演员的人,今天也确实让她见识到了。

  虽然她刚才那场戏演完没有特别的感觉,但是陆士宁把监视器上的画面给她看了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表现堪称完美,这也让她心中的不满化作灰烬。

第260章 英文专辑

  随着剧组进入正式的拍摄周期,按照事先的约定,米娅不能再进行任何跟拍。她虽有些遗憾,却信守承诺,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剪辑那晚在酒吧录制的视频上。

  视频制作完成,她精心地将陆士宁在国内日出演唱会上演唱的《Yellow》和《Something Just Like This》官方剪辑版作为彩蛋,附在了片尾。这两份高清素材,还是陆士宁的中国粉丝们发给她的。

  视频开头,米娅面对镜头,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与分享的喜悦:

  “还记得我们上一期视频里,在瓦纳卡湖边偶然遇到的那个中国男生吗?”

  画面一侧适时切入上期视频的回顾片段,陆士宁略显迷茫地寻找着那棵“孤树”。

  “当时我天真地以为,他只是影视行业里一位初出茅庐的新人,”米娅的语调上扬,带着揭秘般的激动,“毕竟,他看起来那么年轻,甚至还未满二十岁!”

  她稍稍停顿,仿佛在给观众留出消化这个信息的时间,脸上露出与观众同款的不可思议:“是的,我和你们一样,在得知他真实年龄的那一刻,震惊极了!陆,目前刚刚完成大学一年级的学业。但是,在他的家乡,那个充满魅力的东方国度——中国,他现在已然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超级明星了!”

  “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隆重介绍一下,”米娅如数家珍般说道,“陆,是一位歌手,一位编剧,同时也是一位电影导演。他编剧的第一部作品,便已风靡全亚洲,甚至在IMDB上获得了惊人的9.3分高分!这部剧已被Netflix购入流媒体版权,正在全球范围内上映。而他另外两部编剧的作品,也均获得了7分以上的优秀成绩。”

  “接下来,让我们聊聊他的歌手身份。”米娅的语气充满了赞叹,“就在今年五月,他举办了个人首场演唱会。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这场演唱会足足吸引了十三万名现场观众!这个数字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更浪漫的是,他选择在凌晨时分开唱,与十三万人一同等待并见证了日出时刻!这简直是音乐史上最浪漫的创举之一。”

  “对于他的中文歌曲,我实在无法完全理解其中的意境,”米娅坦诚地说,“那就重点说说他出道以来发行的两首英文单曲,《Yellow》和《Something Just Like This》。我已将这两首歌的官方现场版放在了视频最后。令人惊叹的是,这两首歌的词、曲、编曲均由他一人包办!这也是他创作的一大特点——无论为自己还是为他人创作,他总是全程掌控,展现出全面的音乐才华。”

  米娅的脸上写满了敬佩与感叹:“你可能很难想象,一个如此年轻的灵魂,竟已取得了这般耀眼的成就。我无比渴望能继续跟拍他,但我与陆有过约定,一旦剧组正式开机,我便不能再拍摄任何镜头。”

  “不过,在几天前,我有幸跟随剧组一同去酒吧放松——”她稍作解释,以免产生误会,“陆解释说,这是为了让之前不熟悉的演员们快速破冰,增进默契。”

  “当时,酒吧乐队正在表演。最巧的是,主唱竟然演唱了陆的《Yellow》!剧组成员们纷纷起哄,想让陆点评一下,毕竟这是他的作品。期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一位带有种族歧视倾向的顾客朝陆说了不好的话,但好在酒吧老板迅速、妥善地处理了此事。”

  “接下来的才是重点!”米娅的声音再次激动起来,“主唱在得知原唱本尊就在台下后,热情邀请陆上台表演。于是,陆演唱了一首从未发表过的新歌——《Wonderwall》!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深深吸引,请看现场视频……”

  米娅的拍摄技术相当专业,远比殷柔柔等人用手机录制的效果要好。她没有分心去捕捉酒吧其他顾客的反应,而是将镜头牢牢锁定在陆士宁身上,完整记录下了他沉浸于演唱时的状态:指尖在吉他弦上的游走,演唱时微闭的双眼,以及歌声中蕴含的真诚力量。

  《Wonderwall》的表演结束后,视频紧接着切换至日出演唱会官方版本的那两首英文歌。官方剪辑的宏大场面——台下人山人海的观众、精美绝伦的舞台效果、震撼的灯光音响——无一不在昭示着:这是一位拥有超强号召力的巨星。

  视频制作完成后,米娅不仅将其发布在YouTube频道,同步也上传到了TikTok平台。

  仅仅过了一个晚上,当米娅第二天醒来查看手机时,她被彻底惊呆了。YouTube上的反响已经相当热烈,视频播放量跃升了一个量级。而TikTok平台更是彻底爆炸,引发了现象级的讨论:

  “天呐,这段吉他Riff一听就刻在脑子里了!我循环了一晚上wonderwall,虽然我还不会唱整首!”

  “他唱最后一段副歌时那种投入的状态……我浑身起鸡皮疙瘩!音乐真的无国界,好的作品能瞬间击中任何人。”

  “为什么这只有酒吧现场版?我迫切需要录音室版本!我立刻马上就要把它加进我的‘公路旅行’歌单!”

  “等等,这位歌手是中国人?我从没想过能听到一位中国艺术家创作出这样的音乐!这和我之前听过的K-pop或C-pop完全不同。它更像是我从小听到大的Britpop,但又融入了一种更独特、更柔和的东方韵味。”

  “背景里酒吧观众的反应好真实,能看到大家不自觉跟着点头摇摆。这种真实感比那些过度剪辑的MV更有魅力。我太爱这种在小酒吧里偶然发现宝藏歌手的感觉了!”

  “Lu?他后面那两首歌在Spotify上能找到!这真是巨大的惊喜!”

  “哇,这位歌手在中国已经是巨星了吗?他的演唱会人海太震撼了!”

  “在凌晨开唱,直到日出?只有极致浪漫的灵魂才能想出这样的点子!”

  “我决定了,我要开始学中文!就因为Spotify上Lu的大部分歌都是中文的,我想听懂他唱的故事。”

  与此同时,国内那些专门搬运海外反应视频的博主,第一时间就将陆士宁在TikTok爆火的现象“转播”回了国内,并贴心地翻译了海量外国网友的评论。

  而那些常年将国内内容搬运至外网的博主,也迅速行动了起来。他们为陆士宁的演唱会视频制作了精良的英文字幕,切成多个精彩片段发布到TikTok,并在视频前言部分着重介绍了陆士宁演唱会“从黑夜到日出”的独特理念。一时间,国内网友感到与有荣焉,兴奋不已。

  长期以来,K-pop在欧美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连带让韩国文化获得了极高的国际辨识度。反观国内,大部分歌手虽也举办海外巡演,但常常被调侃为“内部狂欢”——从一个华人社区唱到另一个华人社区,台下观众仍以华人同胞为主,并非真正意义上征服了国际受众。

  如今,亲眼见到自家国家的歌手凭借音乐本身在海外获得如此纯粹的热爱和高度的关注,国内网友感到由衷的兴奋和骄傲。

  星海音乐公司的市场团队反应极其迅速。他们立刻在TikTok、Instagram等主流海外社交平台注册了“Lu Shining Studio”的官方账号,开始有序运营。

  对于陆士宁这位旗下王牌艺人,公司一直以来采取的策略都极为特殊。按经纪人白怡的说法:“陆士宁是天才,我们的角色不是规划他,而是给予他最大的自由创作空间,公司作为后盾,负责帮他擦屁股就好。”

  话虽如此,但陆士宁压根没给公司“擦屁股”的机会。他年纪虽轻,却丝毫没有年少成名的浮躁。尤其在年轻艺人最容易塌房的“感情问题”上,他与女友安甜感情稳定,堪称业内典范。相反,公司一直因他而获益匪浅。如今,越来越多有潜力的新人将星海音乐视为职业起点的首选,公司也因此发掘了不少未来可期的好苗子。

  尤其让公司省心的是,陆士宁和安甜的感情稳定得如同相伴多年的夫妻,粉丝们也对这个“嫂子”满意至极,纷纷送上祝福。

  由于陆士宁退网后没有任何微博或抖音账号,粉丝们便养成了去安甜评论区“许愿”的习惯,想要了解陆士宁的近况。安甜也总是耐心回复,偶尔还会分享一些陆士宁居家下厨、逗弄猫咪、日常开车的的生活片段,让粉丝看到了明星光环之下,陆士宁真实、接地气的一面。

  ···

  新西兰,瓦纳卡。

  陆士宁刚结束当天的拍摄任务,收工返回住处。往常这个时间,小镇街道上行人寥寥,但今天却看到不少举着手机正在进行直播的人。

  他并未多想,只以为这些都是和米娅类似的旅游博主或Vlogger,来此拍摄素材。

  山区信号微弱,直到回到住处,他的手机才接收到信号,显示出一连串的未接来电,其中以经纪人白怡的最多。

  陆士宁有些疑惑地回拨过去:“白姐?找我什么事?今天在山上拍戏,信号很差,现在才看到。”

  电话那头传来白怡带笑的声音:“没什么大事。今天拍摄还顺利吗?”

  “还行,”陆士宁答道,“主要是宋怀勇第一次进组,还有些不适应,状态需要调整。”

首节 上一节 130/1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