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锐的听到杂乱人群中高景明的回应,陈宣便寻声灵活的靠近,混乱的人群中游刃有余,如鱼得水般不受阻碍。
高景明一脸春风得意,明显考的不错,放下手正回头和愁眉苦脸的罗泰运说着什么。
陈宣靠近他很快注意到,拍了拍罗泰运肩膀看来问:“阿宣你考得怎么样?”
“考卷上的题目都答完了”,陈宣如实回答,反正他感觉都答对了的,而且卷面也整洁,至于结果如何谁知道呢。
这话说得,谁还能把考题空着不成,纵使乱写也要答完啊,万一蒙对了呢。
“没事,大不了下次来过”,高景明笑着安慰道,他以为陈宣这样的回答是没考好,适可而止,以免说太多陈宣会伤心。
还下次来过,你以为我是你这样的大少爷啊,你若上榜,以后跟着你东奔西走,哪儿还有时间学这些基础的再考一次?以后接触的都是新的东西,人的记忆力会逐渐消退,再回头考童生就难了。
心头腹诽,陈宣倒也不在意,笑道:“少爷你呢,想来定是考的不错”
那可不,否则他岂能笑得出来,还有心情安慰别人,但高景明却摆摆手道:“为时尚早,放榜后才知道结果”
看似低调,实则嘴角比阿卡还难压。
“哎,我没考好,指定上榜无望,这可怎么办啊,难不成重回学堂进修?亦或者干脆放弃回家,慢慢接管偌大的家业”,罗泰运长吁短叹,对未来无比迷茫沮丧。
你这大少爷能不能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没见周围那么多人怒目而视吗,你是考不好还能接管家业,人家考不好一辈子就难翻身了。
高景明化身知心大哥哥道:“泰运别愁眉苦脸了,结果如何还不一定呢,不过万一,我说万一啊,万一你没考好,我觉得你应该回学堂继续努力,有功名和没功名区别还是很大的,你家又不是供不起你读书了”
你还不如不安慰。
“再说吧,也不知道林子他们如何,总不至于我一个人考得差吧”,罗泰运闷闷不乐道,一副好哥们就应该有难同当的样子,并无恶意。
“今天太晚了,我们明天相约一叙问问即可,我娘在那边等着我,就先过去了啊,阿宣,我们走……”
和罗泰运分开,陈宣他们很快和高家众人汇合。
不出意外,首先问的就是他们考得如何,陈宣依旧是之前的回答,而高景明嘛,没有外人在,小声说考得不错,有八成把握能上榜!
“相信我儿不会让为娘失望的”,高夫人的声音都带着如释重负,但结果还没真正出来,不是高兴的时候。
回到高家,考虑到几年来读书来回奔波不易,尤其是近一年的的刻苦学习,高夫人表示接下来可以放松一下,其他事情等放榜后再说,甚至还直接批了一笔百两银子的用度。
这手笔没谁了,相当于儿子高中毕业就给了寻常店小二几十年的工资拿去消遣!
要知道阳县得味楼的店小二,不算日常打赏以及吃住的话,一个月工钱也就三钱银子,一百两可不就人家几十年工资。
话说回来,蒙学阶段相当于陈宣老家那边的高中毕业,算是读书人义务教育这个阶段的结束,因为很多人蒙学后就不会再读书了,犹如面向社会。
但是呢,科举童生试又不能用高考来衡量,比高考要严谨多了,硬要打个比喻的话,分明就是考编那种程度,若是上榜,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半只脚踏足官场了。
这还真不是陈宣瞎猜,因为有童生功名,若是有条件运作一番的话,是有资格去乡镇谋一份差事吃皇粮的,尽管那只是不入品的程度。
对陈宣个人而言,这样的社会制度是有点畸形的,但也不能把他前世那套拿来做比较,毕竟这个时代文化程度都低。
咋说呢,他老家那边,一些老人说过,某些时期能识字就能当官呢。
儿子‘考编’有望,几率还挺大,高家这样的门户,高夫人给那么大一笔钱去消遣也就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了。
你还别说,阶段性的学习生涯结束,科举考试的压力也没有了,一下子轻松起来居然还有点不适应,反正陈宣就有点这样的感觉,心里突然就变得有点空落落起来。
索性这种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以后就能将更多精力放在武功上面了。
科举这种事情,陈宣也只是抱着有一定身份以后做事儿或者外出方便一些,抛开身份原因,内心来说他其实对当官的兴趣并不大,而且也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就不要去祸祸人家本就穷苦的百姓了。
对于伟力加身的武道他更感兴趣,倒不是为了争强好胜,而今内力有成,他已经体会过那种飞檐走壁高来高去的感觉,那么先天,宗师,乃至更高境界呢?他是真心想一窥武道高处的风景。
个人而言,那不比高居庙堂来得有意思?
每个人的追求都是不一样的,有人喜欢大权在握挥斥方遒,有人喜欢挥金如土受人注目,有人喜欢美女美酒,有人喜欢名扬四海,亦有人喜欢无拘无束的自由……
隔天高景明就把几个小伙伴聚集到了一起,还是那家得味楼,甚至还是陈宣当初第一次见到周林他们的那个雅间。
人还是当初的那些人,可聚在一起之后,却再也没有几年前那样的无忧无虑了。
曾经他们想的都是什么东西好玩,什么东西好吃,可如今,相聚在一起,他们谈论更多的则是关于未来这个沉甸甸的话题。
不管愿意不愿意,蒙学结束之后,接下来各自的命运都会发生变化,以后再这样全员到场聚在一起的机会都不多了。
周林田雪玉差不多和陈宣一样,考得好不好他们没把握,但即使这次考不上,他们依旧还是要坚持走读书科举这条路的,大不了是再回玉山学堂‘补习’。
而罗泰运则举棋不定,想继续科举,但自觉机会渺茫,想回家就此平凡一生,可终究有点不甘心,处于一种迷茫的阶段。
邓凌峰就干脆多了,他表示自己就不是读书那块料,这次科举大半的考题他都是蒙的,指定考不上,以后也不打算继续读书了,会回家安心练武,然后慢慢接管家里的武馆镖局,还开玩笑说以后有机会多多照顾他家生意呢。
时间在变,人还是那些人,可终究难以再少年。
这次的小聚依旧开心,可过后却让人心里空落落的,莫名感到惆怅,年龄原因,他们都没喝酒,可一个个都仿佛醉了一样。
或许他们从四年前在这里喝饮料就醉了吧,一直醉到今天,以后都不想醒来。
各自散去之后,迷茫的罗泰运回家感觉没吃饱,让下人送来一桌子吃的继续吃,仿佛怎么也吃不饱。
周林田雪玉回家之后目光变得坚定起来,哪怕科举已经过去,他们依旧把自己关在书房看书,深夜都不曾熄灯。
反倒是最洒脱的邓凌峰,回去后哭了,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捂着被子哭,咬牙才没哭出声,但泪水却将被褥打湿,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想哭,就是控制不住……
接下来的几天就是无比煎熬的等待,等待放榜那天的到来。
当那天来临,高家早就有下人跑放榜之处等着看结果了,整个高家都笼罩在忐忑的气氛之中,下人们甚至都有点不敢喘气。
饶是很有把握的高景明都在小院里打转,根本就没心情坐下来,连带着小叶小彩都跟着他屁股后面打转。
晃得陈宣眼晕,考虑到他们的心情,也正常。
奇怪的是陈宣本身却很平静,或许因为不在意,所以才无所谓?
“大喜,大喜,少爷中啦,名列阳县今科童生试第五,报喜之人随后就到……”
日上三竿,随着一个回来的高家下人激动之声响起,整个高家上下都松了口气,紧随其后的是奔走开怀相告。
不知道的还以为中状元了呢。
这个名次虽未取得头名案首,却也不差了,高夫人当即宣布所有人有赏。
“恭喜少爷”,听到消息,陈宣当即对高景明表示由衷的祝贺,诡异的居然有点老父亲总算望子成龙的心态就很奇怪。
高景明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这才故作沉稳遗憾道:“还行,不是发挥得太好,下次得更加努力了”
你这分明是在炫耀好吧。
然而这还没完呢,紧接着又听那个声音说:“恭喜宣哥儿,名列阳县今科童生试二十”
闻言陈宣都愣了一下,原本没报什么希望,居然上榜了?
虽然二十名是这次取才的吊车尾,但你就说他上没上榜吧,此后亦是有功名在身了呢,已然超过同场考试的几千人!
反应过来陈宣都不自觉笑了一下,开心……
第118章 承诺
自己的高兴劲还没过去呢,高景明就听到陈宣上榜的消息,顿时看向他开怀道:“哈哈,阿宣,你也上榜啦,恭喜恭喜,咱们事先约定过要一同上榜的,这算是相互信守承诺了,谁都没落下,真好”
是啊,两人几年的朝夕相处,同吃同住,虽是主仆,但某种程度上关系胜过亲兄弟,如今还一同榜上有名,可不是人生一大快事,可喜可贺,若非年龄原因,当浮一大白。
“同喜同喜”,陈宣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虽然这个二十名吊车尾属实有点尴尬,就像是凑数的一样,但依旧是正儿八经上榜了的,终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尴尬就尴尬吧,总比那些没上榜的强,多年的努力总算是对自己有份满意的答卷回报。
考场上陈宣可是看到,一些胡子都白了的人还在考呢,仅仅童生而已,功名呐,多少人因此而蹉跎了一生。
“哎不对!”
互相道喜之后,高景明突然表情一怔,看陈宣的目光有点像看怪物。
这一惊一乍的差点给陈宣整不会,愕然问:“少爷,哪里不对?”
深吸口气,高景明上下打量陈宣,还转圈打量,旋即惊叹道:“阿宣,你如今才十岁吧?十岁的童生啊,我的天,咱们阳县就没有出现过十岁的童生,这已经是打破以往记录了,如此一来,名次压根不重要啊,其意义比案首还要非凡!”
说到这里,他忍不住看向反应过来有些不可思议的小彩两人问:“小彩小叶,你们说说,阿宣是不是很厉害?岂止是厉害啊,比我这第五名都厉害,自愧不如,自愧不如”
说着自愧不如,他却没嫉妒,而是真心为陈宣感到高兴。
“对对对,少爷说得对”,她俩下意识点头,也明白这十岁童生的含金量。
啊这,还能这么算的吗?
陈宣都没想到这点,一直以来他都没把自己和高景明他们当做同龄人,骨龄甚至还比他们小几岁,但终究抱着成年人的心态。
先入为主的观念下,也就忽略了实际外在因素,如此一来,和他们学习之时总有些感到尴尬,因为平时成绩还不如他们啊。
可其他人不知道这点,以如今陈宣十岁年龄获得童生功名的成绩,这简直惊人,不夸张的说可以用神童来形容了。
难怪高景明突然之间会是那样的反应,相较于陈宣的年龄,他那二十名的成绩不但不会尴尬,反而上榜就是光环加身,比案首更加耀眼。
想想也能理解,你一十多二十乃至几十岁的人,成绩超过人家十岁的娃娃,这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而且啊,当年玉山先生取得童生功名也才十岁而已,他可是传言有着连中三元机会的大才,只是后来遭到变故才被迫停下了科举之路。
如此算来,陈宣如今都取得了和当初玉山先生一样的成就,别管以后如何,就说当下是不是吧。
转念想清楚前因后果,陈宣自家人知自家事,心头尴尬不已,嘴上赶紧道:“怎能跟少爷比,我这只是运气而已,而且先生教得好,少爷你们对我也好,否则别说考上童生,我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呢,我这点微不足道的成就,全靠主家栽培,不敢倨傲”
他这是主动淡化自身成绩,并非是担心风头盖过高景明这个少爷,而是对陈宣本身而言是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上榜后开心的心情。
不待高景明说什么,月亮门外传来一个温婉的声音带着欣慰道:“明儿,你没让为娘失望,一朝上榜,娘亲很高兴,为你感到骄傲,阿宣你也很好,很不错,以后继续保持,将来和明儿一起走得更远”
她这是闻讯就赶来看望自己的宝贝儿子了,是由衷的高兴。
外人或许不知道,其实高家一些人的压力都很大,很多人都以为高家是凭借女儿才发达的,这就像一根刺横在心头,难以反驳。
可如今高景明一朝上榜就意义大不一样了,他家亦是有真才实学的,不是靠女儿,尽管区区童生功名算不得什么,但也足够堵住一些人的嘴巴了。
如今背后谁还说闲话就得掂量着点,他家高景明也是靠自身本事考上童生的,不是借助裙带关系,谁敢质疑这点无疑是在质疑科举的公平性,往大了说岂不是在质疑朝廷?
与此同时,高夫人心中也在暗自点头,对陈宣的印象再度拔高。
刚才陈宣的那番话她也是听到了的,内心无比欣慰,陈宣能首先想到高家栽培,而不是自身那点成就就高兴得找不到北,这点就难能可贵了。
事实也是如此,若是没有高家,他陈宣有机会读书吗?
关键陈宣自己能清楚的明白这点,这份心性就让人心头舒畅了。
这样的欣慰情绪,高夫人自然不会直接向陈宣表达,但并不妨碍她没看错人,证明在陈宣身上的投入是值得的,虽然暂时还没有回报,但仅仅这份首先想到的感恩之心就足以令人感到慰藉。
现在陈宣还小,若是一直保持这样懂的自身所得并非全靠个人的清楚心态,将来渐渐的需得给他加加担子了……
陈宣此时不知道高夫人心中所想,若是知道的话定会心头纠结,可别啊,你们高家对我已经足够好了,再好我以后怎么好意思辞职?
“娘,你怎么来了?”高景明闻言回头高兴道。
高夫人迈步而来打趣道:“怎么,我儿如今考上功名了,翅膀硬了,为娘就不能来看看你了?”
“才不是呢,娘,我不是那个意思……”
打断高景明的急着解释,高夫人拍拍他的脑袋道:“不用说,娘明白,在和你开玩笑,我儿长大了呢,和娘亲都生分起来了,不是当初那个抱着娘亲撒娇的小孩啦,开个玩笑还较真”
这句话高夫人说得颇为感慨,不知不觉她儿子都有她高了呢,现在拍儿子脑袋都得伸手够着了。
“娘,我永远都是你的儿子,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小时候你陪我牙牙学语,等你老了,我也认真听你唠唠叨叨”高景明突然就有感而发道。
一句话说得高夫人神色动容,眼中一丝晶莹一瞬即逝,心头如饮琼浆,心都差点化了,多年为儿女的操劳这一刻得到了最大的回报。
但她却瞬间收敛情绪,看似生气实则开怀道:“我儿可是觉得娘亲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