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烟雨 第64节

  “娘亲怎么会老呢,你会一直这样年轻”

  “小小年纪油嘴滑舌,就会讨为娘欢心,但是啊,不管你说得再好听,这人呐,都会老的……”

  陈宣……

  你们母子俩要不要顾忌一下他人的感受,上演母子情深羡慕谁呢。

  陈宣曾经也有疼爱他的父母,可一场车祸下就只剩他孤零零的一个人了,若是父母在天之灵,得知自己在另一个世界活得好好的,还取得了传说中的科举功名,他们也一定会为自己感到高兴,一定会!

  很快高夫人将目光看向陈宣,赞许道:“阿宣,你与明儿一同上榜,令我高家锦上添花,外人都会说我高家文风大盛,耀我高家门楣,我心甚慰”

  “另外,这些年来,你与明儿一同学习,相互督促进步,明儿如今取得的成绩有你一半的功劳,自当需要好好感谢你一番,说说吧,你想要什么?我做主可以满足你一个尽量能办到的要求”

  陈宣不得不佩服高夫人说话的方式,明明是上位者给下位者的赏赐,但不提赏这个字,而是感谢,个中区别就大了。

  赏是对下人做了让他开心事情的施舍,感谢是将陈宣当做自己人了。

  哎,这样下去,对高家的羁绊越来越深了啊。

  人家没把自己当外人,陈宣自然也不会去腹诽光嘴上说却不来点实际的,仅仅这份不当外人,对很多人来说就值得感激涕零肝脑涂地了。

  话说回来,陈宣想要的自然是获得自有身,最好还保留如今这份旱涝保收的优渥工作,尽管是不是自由身目前并不影响什么,但意义却是不一样的。

  这种事情在脑袋里面想想就行了,说出来只会让大家都难堪,好处都占尽了,天底下哪儿有那么好的事情?

  “夫人抬爱,陈宣不敢居功,主家栽培,感激还来不及,怎敢提要求,本是分内之事,未曾让主家失望便已忐忑得安”,陈宣赶紧拱手行礼道。

  倒不是又把皮球踢回去打太极,是陈宣目前真没什么要求,吃穿不愁,高家对他不错,还有工钱拿,很多时候拿钱都没用处,能有什么要求?

  这番话在高夫人听来又是不同的想法,他说得坦荡,而且也是属实,在她眼中陈宣就是个淳朴善良的孩子,踏实,没有太多不切实际的追求,令人感到放心。

  她点点头笑道:“既然你目前没什么想要的,承诺过你的依旧有效,哪天你真有什么需求尽管提,能办到尽量不让你失望”

  “但如今你取得功名耀我高家门楣,明儿能有如今成绩亦有你一份功劳,都是大喜事,所以不能没有表示,便做主许你些铜臭之物吧,白银百两,你别嫌弃,会支会账房,你随时可以去支取”

  “这如何使得……”陈宣当即诧异有心拒绝,这相当于陪‘太子’读书,有了些许成绩直接给自己常人几十年的收入啊,给得太多了,烫手。

  然而高夫人摆摆手打断道:“就这么定了,走吧,随我一道去门口等那报喜之人,此番我儿与阿宣取得功名,自当与街坊共享这心悦之事……”

第119章 三院

  高府门前,声声笑,声声闹,声声恭贺,喜报喜报,连连到。

  洒得铜钱箩箩筐,叮叮响,音音嚷,共欢享。

  街坊街坊,由心敞,夫人福寿长,少爷少爷,荣华年年涨。

  欢笑里,人群中,此时陈宣,位卑,不晦,句句祝福,同享……

  大门前高家的热闹一直持续到下午,开得正门来,高夫人脸上的笑容就没停下过,不管是谁,前来道一声恭喜,她都会给一些银钱回馈。

  她很喜欢听人们的祝福,不管是邻里街坊,还是乞丐货郎,哪怕是偶经的江湖客,送上一句朴实的好话,皆爱听。

  不是她享受人们的奉承,只因这是她儿子挣来的荣耀,当娘的,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开心的事情呢,怎也听不够呀。

  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人终有散去之时,高家的荣耀,他们只是来沾光讨一份喜钱,过后自是要回到原来的生活。

  人群是散去了,高家的喜悦却并未停下,上下皆有打赏,加餐,比年末祭祖节日过得还要欢实。

  这还不止,晚间高夫人袖子一挥做出决定,自第二天起,高家门前摆流水席,不管是谁,来说上一句好话皆可尽情吃喝,连摆三天!

  儿子考上功名,这可是大喜事,哪怕只是最基础的童生,高夫人也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又不是摆不起。

  得味楼小醉阁的厨子请来,食材酒水一车一车的拉,不够去别的镇县买。

  千金难买心头快,钱不是问题。

  好家伙,陈宣算是见识什么叫豪横了,三天的流水席啊,人来人往胡吃海塞,那银钱就跟流水似的花出去,请来的厨子不停颠勺,过后手估计都要跟断了似的,当然,报酬也定当无比丰厚就是了。

  豪门大概就是这样的吧,反正陈宣之前是没见识过,上辈子也没触及过这等层次的奢靡。

  挥金如土啊,人家只为了心头高兴。

  不过这也得钱多到一定程度才能这么干,打肿脸充胖子纯粹是自作自受。

  三天的流水席,高家可谓宾客盈门,虽然九成九都是来蹭吃蹭喝的,还不止一次,但热闹是真的热闹,一开始陈宣还觉得新鲜,去看看,后面就没什么意思了。

  不管再怎么热闹,过后依旧要归于平静。

  事后陈宣听高家的人提及,高景明考上童生,前前后后的打赏,流水席,至少花了两万两银子!

  看似不多,毕竟门外的流水席自然不可能几两银子一桌那么丰盛,但算算也无比惊人了。

  按照此间收入还不错的店小二计算,每月三钱银子,高家那几天花的,四舍五入相当于常人一万年才能挣到那么多,这是何等恐怖的一笔花销?

  然而就这似乎对高家来说也就毛毛雨的程度!

  如今陈宣还没了解太多高家的进项产业,但依稀知道,有名的阳山玉,也就是阳县的玉矿,似乎就有高家的份额在其中,此外还有纺织产业药材生意书籍出版之类的,反正陈宣暂时还不清楚。

  总之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人家钱花出去了自然能挣回来。

  只要不败家,花不完,根本花不完。

  高家具体有些什么产业,估计也就何管家清楚吧,高夫人都不一定有何管家明白。

  如果就这么按部就班下去,待将来高景明接管家业了,陈宣若是平庸一点,也就是文韬武略方面有所欠缺,无法给高景明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的话,将来顺利接管何管家的职位想来是没跑的。

  管家呢,管一大家子,总揽大小事物,虽然依旧是高家下人,但离了高家主要成员,在外除少数人谁不得恭恭敬敬称一声爷?

  反正陈宣就知道,何管家在外面有个何二爷的称号,他在家里行二,上面似乎还有个姐姐,总之人家何管家在外面黑白两道都会给三分面子,只要不是那些顶级江湖门派,他去了都是座上宾,哪怕是去县里郡里衙门,哪次不是以礼相待?

  别看何管家在高家平时和和气气,高夫人高景明面前就跟背景板似的,人家在外面多么牛逼常人根本想象不到。

  老实说,这样的工作上哪儿找去?

  陈宣有时候想想真心不错,简直美滋滋,可终究还是向往‘自由’,纠结啊,未曾想他居然也有这种‘烦恼’的一天。

  摸着良心说,陈宣觉得在这样的前提下,‘自由’不要也罢,实在是只要按部就班下去,高家能给的太多了。

  好吧,他就是这么个俗气的人。

  这特么谁顶得住,反正他顶不住……

  放榜之后,几家欢喜几家愁,曾经的‘阳县五虎’,却非高景明一人专美于前,周林田雪玉也上榜了,不过名次在十名之后。

  他俩能上榜属实正常,一来家室摆在那里,教育资源丰厚,再则,他们也是在玉山学堂读书的,那里的教学质量毋庸置疑,回阳县科举简直就是欺负人。

  高家摆流水席那几天,周林他们也是上门来道喜的,曾经的五个好哥们,罗泰运邓凌峰落榜,却也并不影响多年的友谊,如今年长些,多少有点分寸,聚在一起都没提影响心情的话题。

  周林田雪玉上榜,他们家里自然也是要摆宴庆祝的,只是没有高家这么大气而已。

  也就罗泰运邓凌峰心头惆怅,得连去三家道喜啊,份子钱都收不回来,谁让自己不争气呢……

  几天后,估计是这届上榜考生各家高兴之余都庆祝过了,然后县里才安排谢师宴邀请全部上榜考生去参加。

  所谓的谢师宴,说白了就是圈子结构,上榜者皆为同年,仅这个关系其实就是一种人脉,将来自己经营得好好处多多。

  而作为一县父母官,任期内的上榜者都算是他的门生,这也是一种裙带关系,不太麻烦的事情都不介意照拂一二,将来门生发达了自然也能给予回报。

  圈子阶层就是这么来的,而功名就是一个敲门砖,没这个身份连走进圈子的资格都没有。

  当然,高景明这样的就另当别论了,投了个好胎,一出生就扎根上层权贵圈子了,顶级暂时还够不着,那些世家门阀压根就不带他玩儿,自有一个圈子。

  谢师宴陈宣自然也去参加了的,但整个过程下来几乎都是背景板。

  不是他十岁的童生不够耀眼,也不是人家排斥他,而是他的身份在其中颇为尴尬,虽是同年上榜,但他作为高家下人,中间就无形隔了一道屏障。

  反正陈宣无所谓,这么多年都是高景明的跟班,早就习惯了,爱咋咋地,又影响不到他舒舒服服的生活。

  谢师宴后,高景明自然不会忘了他的恩师,高夫人作为妇道人家,平时不好抛头露面,却依旧破例亲自带高景明携重礼前去拜访表示感谢。

  三叩恩师栽培,玉山先生自然欣慰无比,徒儿没辜负他的期望。

  这次拜访,不止是感谢玉山先生的栽培,还关系到高景明的未来,童生只是科举的开始,后面还有秀才,举人,进士,难度一次比一次直线上升。

  后面的学习,自然不适合继续在玉山学堂这个蒙学阶段进行。

  有玉山先生这个师父在,高景明接下来其实不用外出求学的,跟着师父学就可以了。

  但经过一番商议后,高夫人和玉山先生都达成一致,接下来让高景明去更好的学府,不是玉山先生没资格教,而是学习需要氛围,况且玉山先生虽是大才,但他自问不是全才,某些方面依旧是不如人的,需要高景明去向他人学习他的不足之处。

  至于去哪里暂时还没做决定,等来年再说,接下来的一年,玉山先生会把他的一身所学,包括武功和学问都尽量传授给高景明。

  武功还好,学问却不是轻易就能教完的,一年时间似乎显得有些仓促,但要明白,学问都在书上,玉山先生只需指导要读哪些书,不懂的书信往来问他就是了,将来科举之前回来他再亲自指点一段时间即可。

  关键接下来高景明去哪个学府深造,其实选择的方向无外乎两三个。

  景国有三大学院,分别是明堂学院,流玉学院,仁锋学院,这三大学院为整个景国多年来源源不断培育了无数人才。

  在那三大学院进修的几乎都有功名在身,秀才举人比比皆是,都在那里深造。

  不出意外高景明接下来要去的就是这三大学院之一了。

  三大学院的侧重点都不一样,明堂学院务实,权贵偏多,流玉学院重政务治理,仁锋学院偏向军事多些。

  高家这样的家庭,高景明接下来自然要安排去着三座景国最好的学院之一,具体去哪里暂时不急,有一年的时间考虑。

  这次拜访玉山先生,来了陈宣他们就没有离去,留在这里跟着他学习剩下的东西,高夫人独自返回。

  也是这次拜访,陈宣得知,这年的童生科举,玉山学堂参考的考生,分布诸县,上榜者多达三十几人,须知全部玉山学堂参加的考生也就一两百,不止呈现他们这一届和进修班,还有一些离开学堂居家自学之人,这上榜率着实惊人,可想而知,往后送来玉山学堂的蒙童必定更多。

  时光匆匆,转眼又是一年,陈宣骨龄十一岁了。

  这一年来,玉山先生能教的都教了,接下来陈宣他们也要去新的环境开始全新的人生了……

第120章 燕归

  “飞起来了,飞起来了,哇,少爷好厉害……”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陈宣他们在乡间踏青游玩。

  清凉山下的溪边草地上,高景明他们正在放纸鸢,欢声笑语不断,就数小彩最欢实,蹦蹦跳跳跟个活泼的小兔子一样,也不嫌累。

  来到这里的不止陈宣高景明他们,高家的几个少爷小姐都来了,周林他们也在。

  不久后高景明就要启程前往流玉学院开始新的学习生涯,此去几千里,不知何时还,再不好好相处,往后机会就不多了。

  这次的郊游踏青,算是临行前和弟弟妹妹朋友们作别吧。

  经过一年的深思熟虑,家人商讨,最终高景明决定去往流玉学院读书,那里的氛围重政务治理,高老爷就是当官的,将来高景明大概也是要‘子承父业’走文官这条路。

  不去明堂学院,是因为那里权贵太多了,虽然高景明有个庆王小舅子的身份,他爹也是当官的,但依旧不喜欢那样的氛围。

  或许是受修炼功法影响的缘故吧,他喜欢更轻松的氛围。

  仁锋学院也没必要,他将来又不想行军打仗搏一搏马上前程。

  流玉学院不在京城,在景国靠北方的辉州地界,那里不是太富足也不是太贫穷,整个景国中游水平,文风气息很重,每年都有个别出众的才子涌现。

  陈宣还记得前几天在玉山先生那里结束学习,离开之时他无比认真的嘱咐,去了外地,让高景明他们不要提及师父是他的事情。

  到底是师徒情深,为何不让提师父名讳,高景明当时很是不解,但玉山先生也没过多解释,只说以后他就会明白的,切记就是……

  暖风吹得游人醉,初春时节万物勃发,山花最是烂漫,田野间的油菜花开得正艳,视野中满是金灿灿的颜色,清风送来了沁人的花香。

  一群半大少年在草地上嬉戏,五颜六色的纸鸢竞相争高,不远处有仆人在准备野餐所需。

  陈宣没有参与他们的娱乐,那是属于他们那个年纪的欢乐时光。

  溪边有一颗粗壮的斜柳,树干都延伸到水面上方了,陈宣斜躺在树干上,一只脚随意耷拉着,脸上盖着一本书。

首节 上一节 64/2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