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我从苦难中走来--王德禄回忆录 第6节

点击:

赶走了“豺狼”,又来了“虎豹”

日本部队在前面追俄国人,还雇中国老百姓背粮食,以保障军队的供给。一直追到海拉尔,把俄国人打回了国。就这样,日本占领了东北部分城市。当时,中国人以为日本赶走俄国人,便能恢复天下太平。没想到,却是引狼入室!

市民被迫欢迎日本入城

在日本人侵略到辽宁旅顺时,在旅顺口有一个村,叫火龙村,就为这种错误的认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日本刚打进旅顺的时候,火龙村村会的会长说:“为了防止日本人欺负我们,我们得去迎接日本部队,给他们留个好印象。”让村里家家户户做日本国旗,然后站在村口迎接,把日本部队迎接到村里了。

之后要请日本人吃中午饭,正吃饭的时候,不知道哪里传来了像一个手榴弹炸了似的爆炸声,日本人一下生气了。日本司令说:“你们表面上欢迎我们,来迎接我们,实际上你们的良心都坏透了。”

吃完饭日本人佯装要在村头开会,把村里的老老少少都赶在村口的空地上,还到村里挨家挨户搜查,一个人都不许遗漏。他们把村里所有的房子都点火烧了,然后用机枪把村里的人都打死了,死尸遍地。

过了一个多小时,有三个出去办事的村里人回来,也未能逃过日本人的魔掌。他们把这三个人用铁丝背靠背地绑在树上,把玉米秸秆堆到树下点着,活活地烧死了这三个人。这三个人活活烧了一个多小时,日本人听着他们三个撕心裂肺的喊声,反而以此为乐。

那时我听到这件事,更对日本人恨之入骨。在食堂干活的那几个师傅,大部分是山东的,他们都有亲戚在干游击队,也会给我讲一些打日本鬼子的故事,让我一直非常向往。我从小就想参加游击队打日本鬼子,可是没想到,等我长大了日本人已经被打跑了。

学织袜子养家

时间走到了1944年,眼看日本将要被打败了,伯父让我离开了那个日本机关食堂。随后,伯父让我去一个小家庭作坊里学织袜子,其实就是给人家当学徒,要求当三年学徒才能成师傅。实际上,织袜子一天就学会了,之后就是熟练过程。每次师傅买一些线,我们一起织出袜子,再染颜色,染完颜色以后晒干,再熨烫一遍,熨完后一双双地贴上商标,做好一打(即12双)系在一起卖。后来我又学会了织丝袜子。织丝袜有个难点,丝袜子在后腿肚上有一趟线,那趟线得织出来,要求下针特别细、特别密,只有小孩眼睛好才能织出来。

我每天至少织12双丝袜。早晨7点钟吃过早饭后开始织,织到晚上6点钟,织24只,每天都得加班加点的,不然到下班的时候织不完。一天织好了十二双袜子,然后第二天早晨师傅拿早市去卖,卖好了就可以赚点钱。

去那里学织袜子不收钱,不过也不挣钱,学徒工只管饭。当时打算主要是为了学会以后,自己开一个作坊。学了不到两年,生意越来越不景气,做好的袜子卖不出去,最后我自己的作坊也没开成。

做小买卖糊口

袜子生意不景气,我自己没攒下钱做自己的买卖,为了维持生活,我跟着别人在市内想办法弄几件破旧衣服,拿到四五百里外的农村去卖,或者换点玉米、小麦之类的粮食,用这样的方式维持我和伯父的生活。在偏远的农村,一点衣服就可以换好几斤玉米,到家里再把它加工成玉米面吃,就这样填肚子。

每次背着衣服去农村换粮食,我都是和几个朋友一块去。我们都是各自想办法搞来旧衣服,去了再各卖各的,回来的时候如果换来的粮食少就背着上火车,多了的话就搭伙雇个车拉到车站,装到火车上运回去。就这样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一点保障都没有。

到后来用衣服换不来粮食了,我们又倒腾卖咸盐、苇席。几个朋友一起凑钱买一车苇席,或者买上几口袋咸盐,把这些拉到辽宁本溪农村卖了。卖了之后手头有点钱,我们再一起上沈阳,买一大堆织布用的线,一人背三四口袋,背回丹东再卖了,就这样来回倒腾挣点其中的差价钱。

有一次到了沈阳买不到线,我下决心不能空手回去,否则就要饿肚子了。我买了50斤白糖,回去以后把白糖卖了,刚好也能赚3块钱,正好是来回的车票钱,即便是车票钱挣回来了,我也很知足。到了沈阳,没钱住旅店,我们就到沈阳火车站外边的广场,几个人在地上挤一块将就睡一晚,第二天再坐火车回来。

这段时间我和伯父住在租的一个大杂院的小房子里,屋里可以生炉子做点小米粥,也可以烙玉米饼子。每天就着玉米饼子喝点开水,吃点咸菜,就过这样的生活。想烙贴饼子连锅没有,我们就烧一壶水,把玉米面烫一烫,基本上烫熟了,把它拍到锅底下让它更干点,再放到炉子上烤,都焦了就可以吃了。有的时候买几斤萝卜,切成筷子粗的条,搁点咸盐腌了,能吃好几天。

那时候的生活真是太苦了,现在想起来都不知道那时候是怎么过来的。我跑出去自己卖点衣服或是倒腾卖咸盐,我伯父就一个人在家,走之前我给他留点吃的。如果粮食吃完了,再到邻居家借一碗玉米面,等我回来以后再还人家。

日本签署投降协议

在这样倒买倒卖的日子里,我们走到了1945年。那一年,日本人投降了,他们滚回了老家。记得当时得知这个消息,人们都高兴得难以言表,苦难的日子终于要结束了。我和伯父也都很高兴,但我心里还惦记那个要置我于死地的日本人。在他们统一撤出中国的那天,我和一个本家哥哥跑到港口,想找到那个人报仇,无奈落荒而逃的人实在太多了,没有找到,让我心里多少有些遗憾。

一顿午饭,纸币贬值三分之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日本人走了,老百姓以为可以过上安稳日子,却未能如愿。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家的大部分资源也都是由国民党接手。国民党不顾天下百姓的统一和平要求,执意为了一党的利益,又挑起了内战,大动干戈。而因为战事的紧张,老百姓的生活也随之变得很紧张。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解放军为了国家的统一,为了百姓能得到安定的生活,进入东北和国民党军队打仗。当时国民党是国内的执政党,大城市都控制在蒋介石手里,解放军实行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一点一点地解放全国。

1945年10月份,丹东第一次解放,当时是山东的共产党部队进驻的。因为武器装备悬殊,大概是1946年10月国民党又占领了丹东。但国民党在我们那里待了不到8个月,就被解放军打跑了。这些日子里,工厂不恢复生产,商店里随意变卖物品,国民党当官的买东西也不给钱。国民党只是不停地印钱,然后拿着自己印的钱去买粮食,抬高物价,使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当时老百姓都恨透了国民党,都说国民党太腐败,根本不在乎老百姓的死活。

争相兑换银圆的人们

那个年代,能装50斤白面的面口袋的钱,能买回来不到三分之一面口袋的高粱米。钱多得都没法数了,只能用秤称。称一斤是多少万,称两斤是多少万,一称就知道了。印刷厂里印钱的机器时刻开着,一没钱了就来印。我记得有一次去粮店买粮食,早晨四五点钟我就起来,拿着小面口袋去买小米,另一个大口袋里装满了国民党印的钱,排了一上午队也没有买到。

到了中午粮店要休息不卖了,我也没敢去吃饭,还在那排队等着,结果下午卖了没10分钟,传来消息:物价又涨了!钱又不值钱了,店员让我们再去拿钱,便把我们都轰走了。一上午时间,钱就贬值了三分之一。没有办法,我只好买点豆饼,就是大豆做油剩下的那种饼。买豆饼回去拿刀削了,削完了泡在水里,泡很长时间等软和了,加点咸盐放到锅里煮,煮热乎后就把这个当饭吃。那段时间我和伯父,靠着吃豆饼才没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