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秋,与“半身人”彭水林、康复中心假肢专家曹学军主任合影
此外,我还参与了“希望工程”,帮助西北地区贫困孩子上学;参与保护母亲河——交100元,认领一亩地的树林养护,以保护黄流流域的植被;在欧美同学会参加“为西北母亲修一个水窖”的活动,捐出100元;在欧美同学会参加“赞助高等学校贫困大学生基金”,捐1500元 ……
今后,我还将继续参与各种扶贫济困的活动。
后记
人生总是太匆匆。当我写下我所经历的历史,那些遥远的故事与如今的生活融合在一起,散发出了别样的芬芳。我发现,我的人生一直处于一种马不停蹄的奔波之中。从永川老家去重庆上大学,又随院系老师来到北京,留苏又回国,及奔赴边疆参与核试验,再加上旅游的奔波,我总是生活在旅程之中。
在这样一段流动着的人生途中,整体的故事是模糊的。例如:年少时的我,迷恋于游玩和看小说;长大一些了,懵懂的心常常倾向于某人;成人了,开始为生计发愁;又过了一些年,各种各样的繁琐事缠绕在我心间。而其间的某一个故事、某一个回忆的片断、某一个眼神、某一瞬的温暖却是清晰的,正是这样点点滴滴耐人回味的瞬间,构成了我记忆的精髓。
记忆是常常需要人去整理的,如若不然,它便会被时光的烟尘所掩盖,使人看不清原先的颜色。这本回忆录,便是我对人生记忆的一次扫描。它是实实在在的,我的所见所闻所想都真实地呈现在里边。因为真实,所以它具有一种别样的质感,我想,当我于闲暇之中审视它时,会听到自己内心的倾诉吧。
这萦绕心间的往事,是需要同他人共享的。让别人也坠入你的故事之中去寻找他(她)自己所需要的泪与笑,也算是一种人生的乐趣。于匆匆人生中回忆萦绕于心间的往事,我写下了这些,希望这些故事所带给你的不仅仅是故事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