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傲骨冬梅--杨淑雯的回忆录 第3节

点击:

杨淑雯:有私塾的时候念过三本小书。《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又念了《六言杂志》。 

主持人:自己感兴趣不? 

杨淑雯:不敢兴趣,那都是一切听从家里的安排。当时村里有一个私塾先生,姓运,他还是我们家亲戚,我们叫二叔。 

主持人:上私塾的时候叫他什么? 

杨淑雯:叫运老师,让他教。 

主持人:那在私塾管的很严吗? 

杨淑雯:对,非常严。比如说今天背四句、五句话也好,第二天都来背,面对墙背,背不下来老师就打。用板子打,可疼了。用力的打,不是闹着玩的,打轻了不记得。说话还打呢,我还记得拿鞭子抽我呢。 

主持人:为什么打你? 

杨淑雯:因为我跟别人说话了。比如说你背个课文没背下来,就打。还有的时候就是下学回家要排队,第二天老师问昨天下学时谁说话,或者怎么样,可能有人告状,叫谁出来,打一下。要是问不出来,就是每人一板子。 

主持人:当时私塾多少人? 

杨淑雯:有几十个人。女孩子不多,大多数是男孩子。 

主持人:一个教室里,女孩子有几个? 

杨淑雯:那记不清了,女孩子很少。不过我们家挺开放的,我爸爸说不管怎么样也得念书。 

主持人:家里是不是对念书挺看重的? 

杨淑雯:对,我爷爷原来就是教私塾的,后来抽大烟就放下了。我爸爸后来到天津还教学去了。他们深知文化对自己的重要性。 

主持人:您还记得当时几岁开始读书?读小书? 

杨淑雯:刚才我说的三本小书?也就七八岁。 

主持人:那时候私塾上了多久? 

杨淑雯:我记得上了三年。后来成立了国立小学了,在平房里。就没有人上私塾,都上国立小学了。小学一到六年级,我直接上四年级。 

主持人:当时在私塾学什么东西? 

杨淑雯:就是天天背书,认字。 

主持人:当时以什么为课本教的? 

杨淑雯:就是跟一般的书本一样的,只不过是竖排版的。 

主持人:当时你对学习的态度怎么样? 

杨淑雯:就当是完成任务,不太爱上学。 

主持人:那弟弟他们很早就上学了? 

杨淑雯:对,他们没念过私塾。 

主持人:当时家里书多吗? 

杨淑雯:挺多。因为我爷爷爱看书,他喜爱看药书,书面是那种发棕色的。 

主持人:当时肯定还是什么绳捆好的。 

杨淑雯:对,里面的字特别小,而且密。 

主持人:现在这些书还留着? 

杨淑雯:文化大革命红卫兵就都给烧了。 

主持人:那大弟弟你不是跟他挺好的,你也不管? 

杨淑雯:不管。不过他怎么懂得三国的东西,他肯定从那里找的。 

主持人:那当时主要是谁翻那些书比较多? 

杨淑雯:就是我爷爷看。 

主持人:爸爸不看吗? 

杨淑雯:我爸爸那时候不种地,不在家。在城里,后来又干大事去了。我在家,喜爱画画,也算是自己消遣玩。家里有一本书,里边全都是鸟,各种各样的,我就照着画鸟。 

主持人:当时是水彩还是铅笔? 

杨淑雯:铅笔画。 

主持人:是拿着纸在旁边,然后看着鸟画? 

杨淑雯:就等于临摹了,写字也挺喜欢。 

主持人:那家里有没有规定的量?一天写多少字? 

杨淑雯:那倒没有。就是家里没有空白的纸。就是有空白的纸就得写满。一张茶叶纸,背面是空的,奶奶不让扔,就让我写字。 

主持人:爸爸、爷爷也很关心学习的? 

杨淑雯:对,很关心的。 

主持人:当时您上学怎么去的? 

杨淑雯:走着去的。村东头就是。 

主持人:那要排队吗? 

杨淑雯:去的时候各自去各自的。回来的时候排队。 

主持人:当时私塾学费贵吗? 

杨淑雯:那时是给粮食,具体给多少我就不知道了。 

主持人:那有没有讨厌上学? 

杨淑雯:有一次我就不想上学了,跟我奶奶说肚子疼,就不上学去了。 

主持人:是真的假的? 

杨淑雯:假的。我奶奶给我冲了红糖水。 

主持人:就是混得不想上学。那妈妈管吗? 

杨淑雯:我妈好像不怎么管,都是奶奶带的。我妈那时候身体不好,头没少拔火罐,嗓子也是红的。现在我才知道,我妈妈肯定是高血压。她是81年死的,死的时候才57岁,高血压,脑中风,后来瘫在床上了。头老疼,头晕。所以她也不怎么干活。没什么活干,就顶多做些针线活。当时给我们家做饭的有两个,都是外面请的。主要是在农活的时间请,记得其中一个姓吴,我们都叫吴妈妈,一般就是做大锅饭。 

主持人:就是有客人来了吗? 

杨淑雯:不是客人,就是打工的,我们家八口人,再请一些人,十好几口人。我奶奶当时处理家里的活,我妈妈身体不好,我爷爷当然不能做,所以就找人做。 

主持人:那奶奶当时精神挺好,身体挺好? 

杨淑雯:奶奶身体挺好。但是夜里我经常听她哭。有时候做梦哭。可能是因为跟我爷爷关系不好。 

主持人:那时候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吗? 

杨淑雯:他们从来不在一起住。我们家有个菜园子,7亩大。 

主持人:远吗? 

杨淑雯:不算太远。那还有两间小房。我爷爷自己上那住。 

主持人:做饭给送去吗? 

杨淑雯:他回来吃。他在那看书方便。 

主持人:那您见爷爷是跑那边去见吗? 

杨淑雯:有时候我也去菜园子玩玩什么的,摘点西红柿吃。 

主持人:当时妈妈身体不好,那有没有心疼妈妈? 

杨淑雯:那时候还不懂,有时候跟我爱人说现在的孩子太聪明了,懂得孝敬父母。我小时候真是太傻了,没想到、也不懂。 

主持人:当时家里人疼你都来不及了? 

杨淑雯:可能有关系。现在独生子也这样。对他太溺爱了,他可能以后就不懂得孝顺。

公立记忆

主持人:那后来有了正式的公立学校,应该有考试什么的了?

杨淑雯:那时候有。那时候科目也多了,数学、语文,地理、历史、美术、音乐体育就这几课。

主持人:您当时最喜欢哪些科目?

杨淑雯:我当时最喜欢语文、美术、体育、音乐。

主持人:成绩怎么样?

杨淑雯:都挺不错的。唯独数学不好。我跟我爸爸妈妈说,就是你们给我吃药吃多了。我小时候特别瘦,让先生看,当时也没有医院,都是土大夫。当时先生把我的手指掰着看,说这孩子有筋了,然后拿碗刺,把筋弄出来。

主持人:碗刺?

杨淑雯:就是把陶瓷碗摔破了,碎片不是特别尖吗?就用那弄开,拿点药抹上。

主持人:小时候都是那样子?

杨淑雯:每个夏天。上了药就这么横着缠上,还吃药呢,吃一些凉药。我记得有一次我感冒了,他们就往我肚子上搁了一个大蛤蟆,拿被子盖上。小孩爬在窗户上看我,我说谁要看我,谁是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