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傲骨冬梅--杨淑雯的回忆录 第13节

点击:

杨淑雯:生的时候,什么时候给家里去信就不记得了。

主持人:当时家里有人来照顾您吗?

杨淑雯:我妈来了,在我月子里,然后老伴请几天假。那时候我们都比较皮实,不是说特别娇气。

主持人:那当时您就在家坐月子,您爱人照常上班?

杨淑雯:他请了一星期假,我妈来几天,这就半个月了。后几天基本上就我自己了,而且休息了八周之后就上班了。

主持人:那时候产假没有那么长?

杨淑雯:我后来生双胞胎就休息了70天。国家规定双胞胎休息70天。

主持人:您当时还小,又做母亲,照顾小孩有没有手足无措的感觉。

杨淑雯:都是街坊帮忙。那时候我们在铁匠营工作,那街坊都是纺织品公司的,那些人都比我大,人家帮忙告诉我们怎么弄,这个说这样,那个说那样。

主持人:那时候儿子闹吗?

杨淑雯:不怎么闹。他性格不是那么暴,不是那么急。

主持人:就是挺温和的?

杨淑雯:对,就是哭也是小声的叫“妈妈、妈妈”。

主持人:那时候的话,孩子一哭起来,您有烦的感觉吗?

杨淑雯:没有烦的时候,有着急的时候。姜安平着急的时候不多。因为我上班以后,我也得带着,可是那时候还没有收那么小孩子的托儿所。我就在我单位的附近找了一个老太太,就帮我看着。完了以后,他有一个喂奶时间,一天有一个小时喂奶时间,喂奶时间我就去看看。

主持人:那时候工作离家多远?

杨淑雯:还是在铁匠营。后来我就不回家了,就住在单位的宿舍里。有三四个人,家远的,像我这种情况,晚上抱着孩子回家不方便,就住在单位。那老太太离单位,还挺近的。

我白天上班,喂奶时间去看看。我的奶就不多了,一上班就不多了。那时候打一些高干粉,后来叫代乳粉,6个月以后,就喂点稀粥。

主持人:就一直由老太太带着吗?

杨淑雯:不是,后来到一岁半以后,单位就有托儿所了,所以就送到托儿所了,送托儿所以后也是整托。就是我们单位的托儿所,我还是在宿舍待着。

主持人:那时候您就一直在宿舍待着?您爱人在铁匠营的家?

杨淑雯:他回家。

主持人:那时候你们分开。多久见一次?

杨淑雯:就礼拜六。礼拜六我们休息,他来接孩子,我们就回家了。第二年,也就是59年12月我又生了一对双胞胎。那时候,我们单位已经有哺乳室了。就是一岁半以下的孩子就可以送去了。这样等我生第二胎的时候,姜安平一岁半,就送到我们公司的芳草地幼儿园,到那去整托,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我就不管了,只有礼拜六我接过来。这边我的两个女儿在我单位的幼儿园,我仍然在职工宿舍。等我下班了以后,我去照顾他们。

主持人:那是幼儿园还是?

杨淑雯:当时叫哺乳室。一般都是一岁半以下的。因为当时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那时候孩子也受苦,我也挺着急的。双胞胎出生以后,当时国家的牛奶,供应就特别困难。不好订,而且要开证明,很困难的。开始这两个孩子共给一磅奶,也就两小瓶,是一天的量。小孩一天吃那么点哪够啊,而且还是两个孩子。后来我又继续跟他们申请,最后增加到够吃为止。

家庭【一儿两女】

有时候送奶的来了,家家门口都有奶箱子,当时我们单位门口有一个箱子,反正有我的奶放那里边。有一次,在我脑子里记得挺清楚的,也是难以抹掉的,我去取奶的时候没有了,丢了,被人偷了。孩子哭,我就坐在单位院子里哭。给孩子喂奶什么都没有了,着急啊,半小时的喂奶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后来好像跟单位买点奶粉吧,奶粉都很困难。后来因为我在商店工作,肯定也有这机会,比一般的好点。我就买,买也不能多买,还得跟组长说好了,多卖我两袋,孩子两个。然后拿这个奶,弄点面,弄咱们的普通白面还不行,弄了以后太硬,孩子容易拉稀,我就把面都给蒸了,蒸三回。一回是坨,我给它擀碎了,弄三回。

主持人:就让它彻底熟了?

杨淑雯:就没火了,这时候调点牛奶给他喝。

主持人:后来还有被偷吗?

杨淑雯:就丢了那么一次。就是赶快去拿,别到最后又没了。那时候小偷还是比较少的,尽管那种情况,当时国家三年自然灾害,都吃不饱肚子。当时国家粮食就是欠收,每个人都有定量。最多像体力工作者就是32、33斤,我们是28斤。女的一般我记得是28、29斤。

主持人:当时您和您爱人加起来有58斤了吧,大人够吃吗?

杨淑雯:他比我多一斤二斤的。那时候也吃不饱,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菜都是定量的,是发菜票的。

主持人:当时买粮食什么的,有票还是什么?

杨淑雯:给你发一些纸票,当时还有购货本。有票没钱不行,有钱没票也不行。像芝麻酱什么的,都是定量的。像花生、瓜子,一年到春节的时候才有半斤。瓜子可能是二两。票都是拿户口本去领,票不要钱,拿上票去买东西要钱。

那时候有高级蛋糕的,咱们一般工资水平的就达不到那种水平,就是有多少吃多少。有一次我回家,我奶奶跟我说,梅子我都不认识你了,那么瘦。

主持人:当时家里不是有自留地吗?

杨淑雯:他们都不够吃,那时候都没有自留地了。因为我们家这边两个弟弟,他们正是长个儿的时候,我怎么再回家去吃呢?

主持人:那你们当时吃什么,粮食那么紧缺的时候?

杨淑雯:那时候粗粮和细粮国家都给一定比例的。不是说想买什么买什么。

主持人:那您自己怎么安排?每天吃什么?吃多少都有定量的?

杨淑雯:一般家里比如说一碗米,都量好了,一碗看看是多少,咱们家三口人,一顿饭,每人每月28斤,平均一天还不到一斤,一顿饭也就是三四两。比如说咱们三个人需要九两,我这个碗弄出来,到这是一斤,到这是九两,我每天就得弄九两那么多。

主持人:那时候那么点米,煮的干饭肯定也不够吃。

杨淑雯:所以就是喝粥的时候多,然后弄点菜。我们家没有,有的人家去捡菜疙瘩,有的菜站扔的烂菜叶子,回去洗干净吃。我们单位跟酱油厂认识,去那拉酱油渣子,然后把那个弄碎了,跟玉米面什么的搅在一起蒸窝头。起码在量上多一些。

主持人:有肉吃吗?

杨淑雯:肉也是定量的,一个月一个人二两肉票。

主持人:那这么过来,大人不够吃,小孩还有定量的奶粉?

杨淑雯:小孩就在托儿所,幼儿园。我为什么也住在单位宿舍,孩子都在托儿所幼儿园了,我就不放心。所以我也住在单位里。下班的时候我就上幼儿园看看,我的两个孩子喂饱没有。因为那个阿姨,他们的孩子也在幼儿园,他很有私心的。本来每个孩子都一杯奶,很可能他就给你孩子半杯,给他孩子一杯。所以每次下班的时候,我就都去。

主持人:那时候管两个双胞胎比较多,大儿子呢?

杨淑雯:大的就在芳草地幼儿园,也是我们公司的幼儿园。那时候有一个所长,叫刘俊德,一个老太太,这个老太太特别善良,而且特别喜欢我们家姜安平,而且姜安平特别能吃。他出生的时候,能把奶瓶的奶嘴都能吞进去。

到了幼儿园也能吃。这个所长,他后来跟我说,每次到晚上吃完饭了以后,再给姜安平点吃的。他就知道姜安平吃不饱,等着都完了没事了,他在单给点吃的。那时候我就特别傻,也不知道怎么感谢人家。

主持人:那还挺好的,有人关顾一下。

杨淑雯:我跟人家老师说了,我们孩子确实能吃,您多照顾照顾。

主持人:反正照顾得都能吃上。那后来一直待在托儿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