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了半天,江成决定暂时不在名字上纠缠了,他对起名字没什么天赋。如果不是这个时代有奔驰这个汽车品牌了,他就用上了。
其他品牌的名字,要不就是不响亮,要不就是外国名字。这是在五十年代,要是起一个不伦不类的名字可能会不允许。
否则江成肯定先随便造一款汽车,把兰博基尼这个名字给用上。
画了一个大G的轮廓,江成就把图纸放到了一边。设计东西也是会上瘾的,他打算放松无聊的时候再设计大G。
江成得思考如何解决手扶拖拉机跟拖车连接后的平衡问题,解决这问题,农业运输和机械耕种就能一起解决了。
(今天白天出门有事,更新字数比较少,见谅一下。)
第156章 内部会议变公开
十一月十五号,昌城汽车厂会议厅。
今天算是汽车厂对外召开的第一次重大会议了,江成本来只邀请了产业链的合作伙伴。这也算是内部会议了,内部会议自然也会安排一些内部福利。
召集大家来开一个会,也就提前了一周的时间,江成是让李主任帮忙联系的。
但是昌城汽车厂在昌城影响力太大了,大家都知道是要生产一款汽车。其他的不说,产业链上的工厂企业,起码都有了优先购买一辆卡车的权利。
哪怕买不起,还有转让购买资格的权利。
不过这次可能没那个购买资格了,因为是乘务车,乘务车就是坐人的车,不是运输物品成车辆。
乘务车得按照级别来‘分配’,发动机厂和橡胶厂可能有资格购买的到,其他一些厂,级别太低,厂长和厂书记都没资格乘坐。
这会议不请自来的有不少,主要是地方单位领导。也不知道消息怎么传出去的,好几个部门的领导跑来参加了。
还有机械工业技术学校的朱校长也跑过来了,说是提前熟悉新车辆结构,以后挂靠在学校旗下的汽修厂也能尽快学会修理。
汽配厂已经没有了,改成了一个小型的修理厂,就在学校旁边。准确点说是修理厂旁边建了一所大学校。
另外又弄出了一个场地,搞了一个车辆驾驶的科目,这个是跟交通局一同搞的。之前交通局就举办过几期驾驶员培训,但不能稳定,因为一个省一年都没有多少辆汽车分配。但不培训驾驶员又不行,经常是举办一期停一期的。
现在机械工业技术学校,有了汽车修理的专业,又培养驾驶员。交通局那边直接把培训驾驶员的任务转交给这边学校了。
但是培训驾驶,没有把这专业跟学校的整体课程融入到一起。就是说想开车,不能直接学开车,得学一年理论知识,学一年修车,然后再申报学校汽车驾驶。
属于中专二加一学年制,学了两年修车,其实就可以毕业了。分配到修理厂去,工资是按照修理工算的。
当然了,车辆修理专业毕业后,也不只是分配到修理厂。还可以分配到汽车厂的组装厂里去,分配到汽车厂后,其实还会按照技术干部来培养,因为他们懂修理的话就懂整体结构。
现在汽车厂的组装工人,除了一开始的那一批人,很多人只能算是操作工了。组装汽车门的,可能也就只会组装汽车门。
以前从汽配厂那边挖来的技术工人,现在基本上都担任车间组长了。组装的时候出现问题,他们才出手解决,平时只要检测检测就可以了。
另外就是汽车厂现在也算不小的工厂了,也要组建自己的运输车队了。汽车司机就从那些会修车的人当中培养,甚至本来就有不少人会简单的驾驶汽车。
现在来会议厅的还有交通局的,这交通局对这汽车制造会议感兴趣可以理解。还有工业局的,汽车属于工业产品,赵局长其实也知道汽车厂要造什么车了,但还是来参加了,算是来撑场子。
但邮政局的领导跑过来干什么,虽然江成也知道,邮政局在这个年代很牛,在后世依然特别厉害。
现在边三轮还没生产多少,但已经能在昌城市内一大早的时候,就看见给各单位送报纸的邮政员骑这边三轮到处跑。
可以说公安部门在边三轮摩托车上面都没抢过邮政局,当然了,这个年代的执法部门都是清水衙门。
没有罚款,没有收入,完全依靠财政拨款。退伍人员要是选择转业到公安系统,他们宁愿去工厂的保卫科,也不愿意去地方上的执法所。
工厂的保卫科是属于公安系统的,要是出现什么犯罪事情,是可以跟地方部门联合执法的。保卫科的负责人要是立功了,是能往公安部门高升的。
地方执法部门没钱,邮政部门在这个年代的重要性又不用多少,信息就靠这个部门传递。
执法部门买个边三轮还要财政拨款,人家邮政部门自己掏钱,争不过很正常。
所以这次邮政部门的人过来看看这造车会议是造什么车,其实那打的算盘响的很,车辆造出来,这单位的领导还真有资格乘坐。
另外还有电力局的领导,这个部门的领导被江成看到后,也只能摇摇头。常年要打交道的部门,互相照应。
但林业局的领导跑来干嘛,这就让江成很难理解了。虽然轻卡汽车跟解放卡车那边一样,为了节省钢材,后车厢用的是木头做的。
可木材的采购,是汽车厂直接在木材厂那边采购的,又不是从林业局那边购买的。林业局只是一个管理部门。
不过已经来了这样多部门的领导,也就不管那么多了。只不过这次本来准备的福利活动,要加点码了。
“同志们,还有各位领导,感谢大家来参加这次会议。”江成站在会议厅上面,看到时间差不多了,对着大家说起了开场的客套话。
“我相信各位都拿到了一份新车的造型图纸了,这车型跟我们国内进口的吉普车很像。但汽车很多造型都会比较类似,何况就算一模一样也没关系,起码我们汽车厂有技术能生产出这车,这是重点。”
江成先简短的说了一下,汽车哪怕再发展八十年,牌子不同样式相同的车很多。造型方面能做到创新的也就是一些局部线条的改变。
特别是货车和卡车,都只讲米数,造型方面有多少年能有改动的。
但这个年代的人不懂车,跟他们讲参数就是对牛弹琴。就跟电脑配置一样,不懂的人,一万块的电脑和一千块的,在他们眼里都差不多。最多一万块的机箱可能弄的漂亮一点。
江成跟大家讲造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要第一款某类型的车,不是你设计出来的,那都能说有造型仿造的身影。
硬要说现在要造的这款车,造型完全是凭空设计出来的,那江成也没那个脸皮。BJ212本来也是仿造某款车造出来的,江成也只能是设计的更硬朗大气一点。
只能说有自己的自主设计,但后面的江成说能造出来,大家真的不需要你讲解那些配置,这就足够了。
说明这款类型的车,以后不用进口了。不进口的话,其他省份的领导要什么级别能配到不清楚,但汽车生产的本土省份,基本上都能比外省的第一级。
而这款车好呀,有参考。市里的一二把手专车也就这类型的车,省里的领导才是轿车。汽车厂只要不是生产的轿车,那很多部门都有资格分配到这车了。
当然了,教育局,民政局之类的局长级别比其他局的局长低,他们哪怕是在昌城的。要是没有关系的话,短期内是别想拿到乘务车了。
介绍完能造这吉普车,江成开始讲军民两用的性能。这不单纯是一款乘务车,还可以是军用车辆。
不讲这个也没有用,江成本来是想召集大家,然后主要是给一些工厂交代任务的。就比如发动机厂,这款车的发动机是汽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好在北方使用。
昌城柴油机厂,一开始只是生产柴油发动机的。因为生产边三轮摩托车发动机的原因,已经开始生产双缸发动机了。
但这次是汽车要四缸汽油发动机,在控制体积的同事马力尽量大一些。将成要加载涡轮增压,并且用的是五速变速箱。
其实后世的BJ212其实已经换成了柴油发动机,可以更省钱,而且扭矩为225牛米。但是后世的BJ212能更换成柴油,一方面是它不需要为军用考虑,另外一方面后世的柴油和汽油纯度都不是现在可以比的。
第157章 不理想的会议
这次的汽车制造会议,开的算是成功。但对于江成来说不那么理想,主要是来的外人有点多,他一开始的思路其实是想着跟产业链上的企业来一场技术互动的。
这个时代的人,习惯了计划生产,计划创新,什么都等着计划来。
什么都按照计划来,本质上就是大部分人是没有计划的,下面的人依靠着上面的人布置任务。
江成本来还想说一些老马语录的,学他说银行不作出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当然了,他只敢说改变汽车什么的。
在这个时代要敢乱说改变什么,那真不是豪情壮志,是严重的~~。这个年代,只能说突破和超越。
江成希望发动机厂能主动去研发和生产一些类型的发动机,而不是等着有任务有需要了,才开始去搞研发。
其实别说发动机厂了,就算是第一汽车厂那边,在历史上基本都是接到需求任务后,才开始研发其他车型的。
第一汽车厂总投入高达六亿多资金,三万多职工。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就生产解放牌卡车,东风牌轿车和红旗轿车。
另外就是东风牌轿车,只是仿造试制成功,根本就没有量产出来。可以说就是给红旗轿车的试制提供了经验和基础。
这等于就是二十多年里,第一汽车厂就制造了一个解放卡车,一个红旗轿车。而且都是接到上面的任务才开始制造的。
当然了,第一汽车厂在红旗轿车上的基础上衍生了很多轿车车型,比如双排三排的,还有防弹的。
可不管如何,在江成看来第一汽车厂那么大的规模,自主性的确太差了。当然了,也可以说国内汽车行业起步晚,缺乏创造型人才。
不过江成自己也只是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他作为一个穿越者,其实也就只能在民用车这个领域里稍微折腾一下。
要是真让江成回自己时代,让他去搞一个创新试试,并且创新后得成为主流车型之一。不能弄一个花里胡哨的车型,一点实用性都没有就说创新。
很多汽车厂,都是搞一款类型的汽车,然后在这一款类型车内进行深耕,增加产量,适当的研发一些同类型局部构造不同的汽车。
就像解放卡车,也是有六轮越野型的。轿车弄双排和三排,改变底盘设计,也其实都是改良。
只不过不像江成这样,动不动是跨类型的产品设计。这样发展当然快了,弄出一个产品,就要增加很多个车间,起码要搞一个生产线出来吧。
而局部改造,可能是底盘和车身有所不同,零部件都还是一样的,很多车间最多是增加一些订单,并不一定要建设新的车间。
江成现在要生产的汽车,要量产就必须又要投入上百万建设一个机械车间。如果只是昌江轻卡汽车衍生出来的车型,那车门车头方面可能就不需要弄什么车间了。甚至现在的组装车间也可以顺带组装一批新款式的轻卡汽车。
江成其实也想跟第一汽车厂那样,专注提升产量就行了。二十年内,也就搞两款车,然后挤牙膏一样,隔几年来个局部提升。
涡轮增压,液压减震器,变速箱升级,发动机性能提升等等。一个造型的车,增加一样东西或者升级一样东西,就能算是新款式了。
但江成现在搞这样多跨领域的车辆,其实是有他自己的想法。在五六年之前,国内进口车辆每年要花上亿,这说明国内有需求。
江成把很多车型制造出来,国家能把进口投入的费用转到这边来,然后集中到昌城这边。
先富带动后富,这其实可以不是指人,让有钱的人带动没有钱的人。产业集中其实也是一种财富集中,然后带动了其他产业的诞生和发展。
赣省这边要建设钢铁厂的事情已经申请下来了,就因为汽车厂的大量需求,为了减少运输成本,上面都得支持。甚至还派了一个勘测队,来赣省勘测铁矿煤矿。
还有道路建设,昌城专区这边只是一个开始。当昌城这边的道路修好后,从城市到县城再到下面的乡镇,内部物资运输速度变快,成本变低。
甚至因为有了道路,又有汽车厂的存在,班车的数量肯定是要剧增的。而且道路修好后,之前因为洪灾,一百多公里的救援都要开车大半天的,可能两三个小时就可以把救援物资和人员送达过去了。
特别是昌城离萍乡那边两百多公里,以前就算开车过去都要一天,道路修好后一天能跑一个来回了。
有了道路和运输汽车,公路运输才能发展起来。公路运输发展起来了,能带动很多方面的经济,经济好了,又可以修建更多更好的道路。
江成现在只想以国内车辆需求,来带动车辆领域里的经济集中在昌城。不去搞轿车,是费事费力,因为搞出来了,也是高层先分配。按照国内情况,‘需求’量是不高的。
上面不会让你把资源浪费在干部的‘享受’上面,到了某一级别后,就不会配汽车了。
康书记带过来的那批兵工厂的工人,现在还保留了不少人在造枪造子弹呢。在康书记看来,留一些人做一个样子就行,保留兵工行业的属性。
当枪和子弹要是不造了的话,第二机械工业部就没权利对汽车厂这边下达任务了,那时候汽车厂就是单纯的民用工业厂了。
本来康书记是想留一点人做样子就行的,但偏偏江成不愿意,让他把人员都留在了制造枪支弹药的车间。
当全民皆兵的时代来临,气枪产业就要起来了,汽车厂有这样多的机械设备,还有即将到来的工程师队伍。
到时候肯定不能错过那波风口,光造气枪都能给昌城提供上前岗位。
现在江成对于产业链上的企业工厂,让他们有自主的研发性,感觉比较难。
西方的封锁是全方面的,别说技术了,就算是普通的信息都很难获取。国内想了解国外的一些情况,都只能间接的了解,从苏联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中了解。
没有渠道去了解西方,这间接的方式了解,还有可能是苏联或者其他国家把信息筛选后,才给我们看的。
要是能出口,不是以苏联为主的联盟国家。江成早就不管国内的形式了,管你什么内需分配,直接一声呐喊,在汽车领域里,什么好卖他造什么。
比如皮卡,老美那边的农场主最爱了。还有很多殖民地的地方,也能把皮卡卖爆来。
国内的人工成本都可以忽略不计,同样的质量,拼价格都可以。
但在国内,农民连手扶拖拉机都买不起。你让大家自主去研发什么,研发出来的东西要是用不上,人力物力的消耗,人家厂长也是有责任。
第158章 三极管
要制造军民两用的吉普车事情,来参加会议的人算是都很开心。因为结束的时候江成搞了一个边三轮摩托车购买票证抽奖活动,这购买票证只是可以凭借票证购买还是要花钱的。
但这足够让大家兴奋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也算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了。
会议结束后,汽车厂回归了平静,江成也沉寂了起来。
来到这个时代也快一年了,一年的时间已经让江成快走上巅峰了。现在是其他产业跟不上,让江成也感觉有心无力了,他现在也需要厚积薄发。
先是搬家到职工干部楼那边,然后又收了一批粮食。这次除了两百斤大米,其他都是晾晒好的稻谷。
汽车厂在十一月二十号的时候,生产出了一体式的手扶运输拖拉机。先是当地报社报道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