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第89节

  手扶运输拖拉机在操作学生方面比汽车驾驶简单,在缺乏汽车司机的情况下,运输拖拉机的出现,能快速的提高运输能力。

  特别是手扶运输拖拉机在爬坡和跟多不好的道路上,能发挥性能优势。关键是汽车厂生产的这款拖拉机,马力不小,速度并不算慢。周边的城市甚至是跟赣省相邻的省份都可以派人来购买然后开回去。

  对于很多单位来说,有一辆拖拉机来跑短途运输就足够了。关键是价格便宜,‘就’八千块钱,跟进口的耕种拖拉机比,便宜好几千。

  关键也不知道哪个鬼跟省里的领导出的主意,省内单位购买的运输拖拉机,财政补助两千。

  说白了,就是省内卖六千,省外卖八千,挣的就是省外的钱。

  汽车厂挣的钱也留下百分之三十的利润,多卖三千也留不下一千块。省内给财政补助,其实他们又不需要掏出真金白银。批一个条子,其他单位凭借条子就可以花六千买到运输拖拉机了。

  在十二月初的时候,周厂长和工业局那边商议过后,把对外机械配件加工的业务剥离了出去。

  另外选择建了一个新的机械配件厂,推荐副厂长黄建林去担任厂长。

  这不是汽车厂所谓的分厂,是独立的工厂。

  主要是之前机械配件厂是承接很多行业的机械配件加工,产量不大但业务繁琐。

  一个城市肯定需要机械配件加工厂,甚至还不止是一个配件加工厂。汽车厂现在不想对外承接齿轮和一些零件加工,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自身的车辆零配件就有足够的订单了。

  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这个业务存在,经常有些零件采购人员过来,加上其他产品来采购的人员,导致外务人员进出工厂太多,不好管理。

  当然了,也可以说是汽车厂现在看不上这块业务了。一天出货的车辆利润,能比零件加工业务一年的还高。

  少了那些对外的业务,之前加工零件的车间都转向汽车零件的加工,也不需要减少职工。

  汽车厂每天都有新入职的职员,省内甚至省外都有技术人员过来。

  而在苏联进修回来的那批技术干部,都算是工程师了,也都来这边入职了。为此那两室一厅的干部楼还特意留出了一栋,全部安排给工程师入住。

  郑可如果不结婚也是能分到两室一厅的干部楼,这个年代的职工楼和干部楼都是为了解决居住问题。

  不能有房子住,又来领职工住房,优先解决住房紧张的职工。

  郑可结婚,她男人那边有很不错的居住房,除非他们放弃那边的房子,才可以搬的这边来住。

  随着手扶运输拖拉机的造出,汽车厂就没有什么大动作了。厂里的工程师多了,江成也只要布置一些任务就可以,谭雅萱的肚子一天一天的大,他是把精力投向了照顾媳妇上。

  到了十二月下旬,456厂的人学习的差不多了,他们不是单纯的仿造了,而是明白该如何去造一辆全地形指挥车了。

  他们对于江成的理念和见解是深感佩服,认为江成绝对是留学生中的佼佼者,以后的成就不可限量。

  在他们走的时候,对于江成的一句话印象很深,也很尴尬惭愧。

  江成说,人再笨,还学不会汽车结构组合吗,这跟小孩玩积木没区别,就是拼搭。

  江成其实是学钱佬的,钱佬说过,人再笨,还能学不会微积分。江成其他本事没有,就是会装。

  阳历一九五七年一月三十一号过年,而在年前,江成经常郑可带着往发动机厂跑。

  直列四缸发动机的话,发动机厂那边要制造出来不难,因为他们已经累积了技术。而且还可以找一台四缸汽油发动机做参考。

  但江成对他们弄出来的发动机不满意,他弄的是五档变速。虽然设计的大小没有后世BJ212那么大,但样子是一模一样的。

  制造出来就算没有那么大气的感觉,但硬朗的风格肯定是有的。这类车也本来就是体型大一些就感觉大气一些。

  因为要军用,体型大对于道路的要求就高,只能缩小。但江成希望造出来是一辆动力十足的越野车。

  历史上的早期长江46越野车和BJ212,车速都不快,变速箱也是三档速。

  江成要改进发动机的动力,一方面是要让燃油燃烧的充分,另外就是量大一点,再配合涡轮增压。

  在速度上,江成也不会让这款车跑的太快,但在扭矩上,要达到高扭矩。让汽车起步更轻松,加速和爬坡的时候爆发力更强。

  从发动机上调节扭矩,一般就是增加气缸直径改变排气量。但不能为了扭矩去改变转速,那样等于功率下降了,速度减慢了。

  所以又要从气压和燃料输出方面调整,反正就是发动机的参数要根据汽车类型来。

  江成没有办法不去发动机厂,为了弄出符合要求的发动机,体型还不能大,他自己也在研究一下火花塞和油嘴之类的设计。

  最为关键的是,在十二月份的时候,江成看到了国内的某报纸,国内某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生,研究出了第一只锗合金结晶三极管。

  这让江成有点兴奋,他之前就因为点火装置的问题,解决不了一把汽车钥匙直接完成启车点火的问题。

  现在汽车钥匙只能是扭动后让汽车连接电源,然后通过按钮开关启动。这按钮开关装置其实是机械断电器的触点,触点在通电和断电时会产生电弧,是用这个来点火的。

  但是这种方式虽然保护了线圈的高压转换,但触点容易被氧化和损耗。这东西就是消耗品,要定期更换的,而且对于一些大型发动机可能还启动不了。

  江成之前放弃了用一把钥匙直接点火的办法,当看到报纸上的半导体技术突破后,他才突然想起来,好像他自己就能造出三极管。

  如果是在十月份之前,江成肯定没造三极管的想法。但是从四九城回来后,他跟之前不一样了。

  江成可是在四九城那边的秘密基地研发出来了电液压控制系统的,依靠自身的外挂,从没有什么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硬生生依靠反向推理,衍生出了电液伺服阀。

  这电液伺服阀跟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控制原理相似,甚至功能特性也相似。

  电液伺服阀的原理是较小的电控制信号可以转化为大功率液压输出,然后通过液压输出来控制元件位移和速度。

  当初让江成奋斗那么多天,把电液伺服阀搞出来的难点就是接收到电信号了。

  而三极管的控制原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电液伺服阀是小电流控制液压输出,三级管是小电流控制大电流。

  另外就是功能了,都是一种开关加电信号放大功能了,如果不放大也不能精确操控。

  说实话,江成自己都不知道研究出电液伺服阀的时候,其实已经掌握了晶体三极管的控制和操作原理。

  他其实只要有合适的晶体材料,把研究方向转为晶体三极管的研发,可能能比那所谓的物理研究生提前研究出来。

  江成认为汽车厂该建一栋属于技术部的办公楼了,厂里的工程师和实习大学生多了起来,不能让他们有一些人在车间里工作。

  报纸上研究出的三极管是锗晶体三极管,这个不适合用在汽车点火装置上。江成需要的是硅晶体三极管,而硅晶体只有老美和苏联能生产。

  从苏联进口一批硅晶体先投入使用,然后必须自己研制。

  别看汽车上的点火装置,只是把一个按钮开关转移到电启动和发动机启动一起。一个小小的晶体三极管技术,其实是高精密技术。

  如果把三极管技术运用在汽车上,虽然硅晶体三极管已经在两年前被老美弄出来了,苏联也是在今年掌握了制造技术,但都没运用到汽车上。

  这可是高精密技术的运用,一个点火装置,江成能震撼整个国际。

  汽车厂不需要向苏联采购硅晶体三极管,因为他们造的也不行。现在就要进口硅晶体就可以了,他自己组织团队来研发。

  而且江成也不想自己生产出来的奔驰大G,点火装置这样不‘高级’。

  (最近章节时间线会比较快,因为也的确需要时间来完成改良和规模的扩张。章节没有什么对话内容,是一种过渡。上章的意思也是表达在车辆产品上会放缓。)

第159章 一九五七,年货

  一公斤硅晶体进口价格要八百美刀,等于八十万美刀一吨。按照现在的汇率计算,等于二百万人民币一吨。

  但这东西在后世就是‘白菜’价,一些普通的硅晶体材料就五万人民币一吨,等于二十五块钱一斤。

  可江成想搞硅晶体三极管,就必须进口硅,花八万块先买二百斤来再说。

  三极管这东西其实消耗不了多少晶体的,一斤高纯硅二千块钱,能生产二百个以上的硅晶体三极管,成本十块钱一个。

  在后世,汽车用的成品硅晶体三极管,网上就卖一块钱一个,大量要看你就六毛左右。

  反正在这个时代,汽车属于奢侈品,真能研制出硅晶体三极管,十块钱不算什么。关键是江成能把这东西运用在汽车点火装置上,这就是创新。

  以后出口车辆的时候,加个百来块钱随随便便。

  一斤高纯硅能制造出二百多个硅晶体三极管,二百斤的话能生产四五万个。用是能用很久,但国内要是在跟苏联关系破裂之前不能自己提炼硅,那又是麻烦的事情。

  采购订单是申报上去了,这高纯硅在国内知道能怎么用的恐怕没几个。如果是其他单位申请的采购,光一句研发用途,那很大概率不会批准。

  但昌城汽车厂申请的,就算不知道具体用途,也会比较容易的批准。八万块不是个小数目,可汽车厂在组建好机械组装车间后,每月光轻卡汽车的生产就能有两百多辆,这一个产品就能给厂里带来上百万的利润。

  如果不是需要进口才能买到高纯硅,汽车厂自己都能花钱买了。

  在材料还没买到的时候,江成以总工程师兼任副厂长的任命倒是在年前下来了。工资没有增加,但加了个津贴,高到四十五块钱的津贴。

  江成在晋升到五级工程师的时候,就有三十多块钱的技术津贴了,再加这个津贴,光津贴就将近八十。

  一百八十多的工资加八十多津贴,再加奖金和一些补助,江成一个人每月的现金收入就在三百左右了。

  谭雅萱那边四十六块的工资加组长补助两块钱和几块钱的奖金,也能有五十块以上的收入。

  两人加在一起的钱真的不知道怎么去花,大黑拾的票子,都两捆多了。

  没搬家的时候,谭雅萱还想用个铁盒子装好,在房间床底下挖个坑埋起来。现在搬家了,她都想从墙上扣一块出来,把钱藏起来。

  这个年代的人不喜欢把钱存银行,而且大部分人也没什么积蓄拿去存。

  一九五七年,一月二十号。

  还有十天过年,街道上已经有了过年的氛围,厂里也是一样,快要过年了,大家的心情都是乐呵的。

  特别是昌城汽车厂的职工,因为职工人数多,早就开始发年货了,而汽车厂发的年货真的能羡慕死人。

  直接每人发两斤年糕,两斤富强粉,一斤猪肉,花生瓜子,半斤干海带和半斤干带鱼,还有毛巾,陶瓷碗之类的。

  在这个年代能发这样多东西,真是很不错了。这还是普通的职工标准,干部和领导肯定更加多。

  因为运输问题,内陆城市目前就没有海带和带鱼。有也是几年后运输车辆多了,才偶尔出现。

  汽车厂能有这个,完全是供销科那边李主任厚脸皮‘敲诈’来的。当然了,这样多东西,汽车厂是付了钱的。

  带鱼和海带是从福建那边弄过来的,两样东西加起来好几吨,而且是远距离运输。

  现在汽车厂体量大了,到了年底的时候,职工已经突破六千人。卖个汽车,‘敲诈’的东西太少没有意思,不够分。弄多了,又太过分了,那真的会被人举报。

  一开始的时候汽车厂搞‘敲诈’,上面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如景德镇那边的国瓷厂,给人家汽车厂一些陶瓷碗怎么了,汽车厂‘敲诈’的事情做多了,真以为上面不知道。

  但现在汽车厂规模越来越大,再干那些勾搭就显得小家子气了。

  当然了,也别以为汽车厂就会老老实实卖车,现在汽车厂开始搞强买了。

  农场的人来买拖拉机,李主任直接问人家农场有没有花生瓜子卖。厂里需求量大,让他们送百来斤都没意思。

  福建福州那边是来买轻卡汽车的,一下买走五辆。李主任也不管他们怎么弄到汽车票的,暗示的特别明显,不卖掉海产品过来,这车子你们反正一下两下也买不到。

  当然了,汽车厂也有被人家拿捏的。

  本来到了天冷,很多单位都会去采购木炭,除了办公室使用,甚至干部领导还能分点带回家。

  但供销科派人拿着单据去采购木炭,想要人家卖点额外的指标木炭。但人家只能给指定的标准,想多要给不了。

  然后跟采购员说他们运输能力不够,导致今年产量跟不上。

  最后从汽车厂‘混’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运输车,那边第二天就拉一拖拉机的木炭过来了,质量都是很好的那种。

  反正到了过年,很多单位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面粉厂本来都没资格购买车辆的,李安就想搞些面粉和年糕过来。主动去联系人家,然后人家面粉厂多了一辆边三轮摩托车。

  “哥,嫂子。”

  “燕子,你怎么来了,你这样子,有什么好事呀。”

  今天中午刚下班,谭雅萱已经打好了饭菜在江成的办公室这边吃,江燕倒是在下班后过来了。

  江燕在厂里很守规矩,就是怕自己出错,影响她哥哥的名声。平时就算有事,也都是下班找江成谈的。

  现在快过年了,学校早就放假了,江燕中午也不在食堂吃饭了,要回家给小孩弄。因为搬到了院子那边住,江燕上班是近了一些,但妹夫杨枫上班就远了不少。他中午都在厂里食堂吃饭。

  “哥,我过来是跟你说一下,我有了。”江燕笑着跟江成说道。

  “你有了~。”江成没有听明白的念叨了一下,不过马上就回过味来了,站起身子再次确认式的问道:“你有啦。”

  “嗯,我就是过来告诉你一下的,我马上要回去给孩子弄饭了。”江燕说道。

首节 上一节 89/1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