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第83节

  其他的时间,卡车还也可以协助县里的一些单位拉货。因为在这个年代,就算有了班车,农村普通人可能也舍不得几分钱坐一趟。

  但有些生病的人,在乡镇的诊所治疗不好,能坐车来县城。

  反正现在县里的领导是把任务交代下去了,下面每个乡里出一些人,这其实不难。又不是要逮到一个人一直去修路,每户出一个劳动力,干几天或者一个星期,就换一批人。

  只要不是出钱,下面的乡镇也没有反对意见。

  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义安县比较小,比较穷。他们分摊的费用虽然也比其他地区少,但他们县里想要有一辆汽车,效仿上面,用分摊法分摊到下面的乡里,谁让上面允许县里出劳动力来抵消修路的费用呢。

  跟义安县有这种想法的地方很多,像宜春和萍乡这种大县城。特别是萍乡那边有炼铁厂,要的就是运输汽车。

  炼铁厂有钱,他们那边还凭借自身的资格已经购买了一辆昌江轻卡,但想买更多就没有资格了。

  现在机会不就来了嘛,炼铁厂建设在萍乡,带动了多少人的就业。炼铁厂的领导是直接找到县领导,要把能买到的车辆名额全部买下来。

  就算是不是全新的车辆,是修理后使用过的车辆,炼铁厂不嫌弃。炼铁厂不敢说加价买车,这是违纪的事情,但他们愿意捐献几千块给县里去修路。

  另外萍乡县也想法比较多,也不想直接拿钱交到上面去。刚好炼铁厂做了一次示范,让劳改局接管炼铁厂在搞建设。

  他娘多,多弄点窝窝头和咸菜的事情,让县里的劳改局安排一些人去修路。下面的乡镇也一样出力,市里修县道,县里修乡道通班车。

  昌城市的领导,其实一开始也考虑到这会不会给下面县城带来财政压力。会不会开会时候答应的好好的,转头就私下来诉苦。

  没想到下面县城的人好像统一了思路一样,每个县城都选择了出劳动力的形式,外加一部分修建费。

  虽然修建道路的资金收不上来多少,但这是市里更愿意看到的。

  就是这样的情况下,给建设局的压力很大,本来是打算先组建四个施工队,分别从四个方向开始修建道路。

  但人家县城那边筹集了民工队,那就得一条路从两头往中间修。派出四个工程小队,去县城那边往市区方向修。

  带人就近取材,捞沙子和开采砂石。

  而在昌城市区,也是到处道路改造,主干道起码车辆要好行驶。

  这次市区里的职工,除了一些困难户,大部分都捐了一点钱。特别是企业和单位里的领导,虽然说是捐款自愿,但领导得起带头作用呀。

  这领导捐款还不能捐太低,因为你捐低了,别人不好捐的比你高。所以汽车厂的领导干部,都弄了一个最低捐款要求。

  江成和周厂长还有康书记,都捐了两块钱。中高层领导是一块五的最低标准,中层领导是一块钱。

  到了谭雅萱这里,她作为一个科室的组长,都被要求捐了五毛钱。作为科室的组长,她的工资其实就比之前多了两块钱而已。而厨房的班长性质一样,主灶担任班长,也就多两三块的工资。

  组长和班长还有保卫科的小队长什么的,其实都不算什么干部。除了工资多两三块钱,福利其实没变动。

  厂里的职工就真的是随意了,五毛一块不嫌多,一毛或者几分的也不嫌少。正式工基本上都捐了一两毛钱以上,学徒工倒是真的有捐五分钱的。

  反正汽车厂全体职工捐的钱,够修一公里的路了。

  而市里道路改造修缮,加上县道的建设。建设局那边可以说是有多少工人来多少工人,大量招聘临时工,城市外郊区很多年轻人,都被招过来了。

  工钱一块钱一天,但不管饭,要自己带饭。后来看见很多女人也想挣工钱,不答应的话,都有人要告到妇联那边去。

  然后建设局连女工也要,六毛钱一天的工钱。男工一块钱,女工六毛钱,可不是搞不平等。

  平等是讲究同工同酬,建设局给女工安排的活不一样,要轻松一些。

  江成是没有想到,搞一个道路建设,这回旋镖还能打到他头上。

  江成二叔和姑姑家的子女也跑到市区来修建道路了,之前他们是在家里种种地。不忙的时候就在乡里或者城里自己找个临时工干,也不需要找江成帮忙。

  因为汽车厂为首的整个产业链发展,城里很多待业青年有了工作。城里的待业青年有了工作,就不需要去找散活干了。

  这让住在城市郊区附近的人,他们来城里找散活干很容易。像木材厂拉木头卸木头的,煤场拿板车装货送煤的,还有各种卖苦力的活。

  以前那些厂招散工,有时候还压价格。行情是一块钱的,有时候压到八毛或者七毛的。现在一块钱一天,散工还得看什么活,太累的还得加个两毛。

  很多产品是季节性的,就是忙几个月的,到了月份就要招散工。现在工钱贵也得找,比如木炭厂,都是快要天冷的时候,在十月份左右开始烧制木炭。

  木炭厂的工人不多,都是在十月份到第二年一月份招不少散工的。

  如今这全城道路修建,那些身体壮实的劳动力,现在竟然敢开口要一块三一天的工钱了。

  江成的堂弟堂妹还有弟媳什么的,姑姑那边的表弟表妹,竟然结伴跑到市里的同一路段修路去了。

  这干活,还喜欢一个喊一个,成群结队的到一起。

  这人多了,觉得带饭不方便,中午还吃冷的,就想到了城里还有一个强大的亲戚。

  倒不是说要吃江成家的,是想带粮食到他家里去做饭。

  人家亲戚只是带粮食到江成家做饭,自然不好拒绝。但是他家里厨房小,做饭的准备工作都是在厨房旁边的偏房准备的。

  另外江成住的房间下面,已经挂了几根竹竿,竹竿上面挂了很多鱼。

  房间里的米面,鸡蛋,猪油,菜籽油,调料,山货,屋外挂着的鱼。要是进正屋,更不得了。糕点,花生瓜子,烟酒,糖果等等。

  借厨房的理由拒绝不了,否则太不近人情了。这厨房都借了,干脆把旁边那间偏房也借了。他们也好有地方做一些准备工作。

  然后就是他们带的吃食太差了,菜的话不是白菜就是萝卜咸菜。江成作为他们的堂哥和表哥,能不照顾一点嘛。

  晒的鱼干,搞里头,猪油也让他们用一些。时不时的,给他们加一个菜。

  其实江云堂那边也赶上这波红利了,儿子儿媳也天天来城里干活挣工钱。只不过他们知道,因为江燕的事情,算是得罪了江成这边。

  一开始江云堂还以为江成会带着人找他们家麻烦,没想到江成这个大侄子也没卵用,也就是让亲戚不跟他们来往。

  不来往就不来往,他们家日子还不是一样过,没有亲戚又不会死。

  这大半年发生的事情,江云堂也知道。也就是用市场价格买了其他人要卖的统购粮,另外过节走动一下,会收到江成给的一点点礼物。

  当然了,过年还能去江成家吃一顿丰盛的年饭。羡慕肯定是有点的,但也就那样了。

  江成是不知道江运堂的想法,也不在意他的想法。他们的好日子最多还有一年多,公社成立后,出远门还有坐火车都要介绍信。

  土地都成为集体的,干活听从大队安排。到时候就会给他好好安排。

  关键是还会弄一个集体食堂,就算在干活上刁难他们,工分挣的少,也能吃集体食堂。得到集体食堂关闭了,就能让他们知道什么叫日子不好过了。

第148章 人口红利

  修路,在五十年代可以算是重体力活,什么都依靠人工。

  比如路面压实,现在除了国家指定的重点道路上有使用压路机,其他道路都是人力用石磙压实路面的。

  其实不用生产专门的压路车,拖拉机拉着石磙都能进行压路。

  江成看了城里的修路情况,没打算再去生产其他类型的车辆了。汽车厂要造一些简单的道路建设工程车,真的不算难。就内燃叉车把前端升降货叉去除,装一个牵引装置,装上石磙或者铁磙,就能成为一辆压路车。

  现在国内其实有压路车,压路车的要求其实是特别低的,能带的动石磙或者铁磙缓慢行驶就可以了。

  这样的要求,别说内燃烧柴油的车了,就算是烧煤的蒸汽车都可以。

  拿内燃叉车改造为压路车,汽车厂最多一个星期就能生产出来。

  另外江成还看到了,昌江轻卡汽车已经在运输砂石和一些材料了。材料运输到达的时候,都是依靠人工在车上卸货。

  江成其实修改一下结构,安装一套液压升举装置。当然了,还要添加操作系统,加强一些部位的结构。昌江轻卡汽车的后车厢能自卸,利用液压缸进行升举,跟千斤顶的原理一样,把后车厢升举到四十五度的斜角就可以了。

  当然了,这只是自卸车的一种。还有侧翻式的自卸车,那结构就复杂多了。

  关键是江成看到车子运输砂石过来,立刻有几个工人去卸货。江成就不想去把车辆升级为自卸车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有大量汽车运输砂石,不光是减少运输成本,还缩短了修路时间,减少了运输方面的人工数量。

  但现在昌城还是有很多人没有工作,工人的成本低廉,这是人口红利时代。

  国内工业落后,后来生产的很多产品能出口,不是质量有多好,技术有多强。是价格便宜,因为国内的人工成本占产品生产成本很低。

  江成可以再建设一些车间,多招点人,生产出压路车和自卸车,但绝对会导致很多人失业。

  这不像拖拉机,拖拉机是可以用于开荒的,开荒种田是不嫌多的。

  还有汽车运输,人力多并不能做到快速的运输和距离远的运输。国内之前没有把资金投入到农业机械上面,是因为人力和畜力足够完成田地的种植。

  后来又选择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可农民却看不到机械设备。其实都用在农场去了,农场是国家的,不是农民只交一部分公粮,而是除了少量储备其他全部归公。

  ~~

  江成二叔家和姑姑家的子女,跑到城里去修路挣工钱。挣的是苦力钱,身体消耗大。建设局那边也没办法提供伙食,毕竟建设局的工人也都是吃定量,哪里有粮食多。

  这一到收工的时候,这堂表弟弟和妹妹就饥肠辘辘的往江成家赶。

  今天谭雅萱调休休息,江成上午也在家里陪着她。谭雅萱是正常调休,她五十块钱不到的工资,就算是加班不休息,也多挣不了两块。

  而江成是不需要请假也能在家里休息,他只要下午去厂里就可以了。没有人会问他上午怎么没来,问的话就是用烂了的借口,在图书馆查资料。

  江成只要不请假,厂里也不可能有人说他不需要加班。每个月都有四天加班费,他的加班费都能有谭雅萱半个月的工资多。

  “老江,我这个嫂子当不了。煮多少能吃多少,一个猪油拌饭,上次吃了我们一斤多的猪油。”谭雅萱笑着对江成说道。

  “吃就吃了,难道还能藏起来呀。他们在城里也干不了多少天活,城里的一些道路修好了也就不来了。”江成也是笑着回应道。

  有一个好亲戚在城里,这能用的上,占一点便宜很正常。江成的那些堂表弟弟妹妹过来,他总要偶尔招待一下。

  上次江成跟谭雅萱中午回来了一趟,看见他们吃的差,还吃不饱。就让谭雅萱给他们煮了一大锅米饭,然后临时也没什么菜招待的。是谭雅萱拿罐子里的猪油让他们拌饭吃的。

  没有菜,就是米饭拌一点猪油,一锅饭加猪油全部吃光了。

  现在混熟悉了,那些人也是一口一个嫂子喊着谭雅萱。江成和谭雅萱只是喜欢显摆,并不是抠门,让他们来这边不用太客气。

  然后堂兄弟也的确是比较亲,人家也没太客气太生分。江成家的盐和一些东西都少了,但鸡蛋之类的不会少。

  他们也不是光拿东西,厨房旁边的围墙角落里堆满了柴火,还有一些比较适合生火的稻杆,都是他们从乡里带过来的。也给谭雅萱在乡下抓了一只老母鸡过来。

  现在谭雅萱也就是跟江成说笑,并没有嫌弃那些乡下的亲戚。

  今天是又买了两斤偏肥的猪肉,用来熬猪油的。猪油渣可以炒辣椒和白菜,上午两人又拿着装备去弄了一次鱼。

  这次准备红烧一锅杂鱼,算是招待那些‘饿死鬼’。

  江成和谭雅萱也喜欢偶尔这样热闹一下,能说说笑笑。

  “这几天厂里就要给你分干部房了嘛。”谭雅萱切着肥肉片询问道。

  “下周就可以去看房,我们先挑。挑好了后,到厂里弄个车子,正好喊强子他们帮忙搬家。”江成回应道,他说的强子就是二叔家的大儿子江强。

  谭雅萱笑着点了点头,等搬过去后,这边的房子要腾出来给江燕他们住。

  不过只是借助,传儿不传女,这边整个院子都是江成家的。虽然江成跟江燕是兄妹,可哪怕江成的父母在,江燕也是没有权利分房子的。

  嫁出去的女儿,江燕生的子女是姓杨,不是姓江。

  谭雅萱肚子还不算很大,就已经想到子子孙孙了,几十年后,她要把房子全部收回来,给儿子和孙子他们住。

  江成是不在意这个,计较这个没意思。真要是几十年后,改革开放了。他随便折腾点东西都能发大财,房子要多少有多少。

  特别是国有企业能私有化的时候,江成都不需要下海,直接承包一个工厂,一代大佬就此诞生。

  “老江,那个郑工结婚这样久了,怎么肚子还不大。”谭雅萱问道。

  “你老关心她的肚子干嘛,也没见你跟她多熟悉呀。她肚子不大我难道还去问她,我也管不了人家肚子大不大呀。”

  江成笑着说道,不过说真的,他跟郑可最近的关系更朋友化了。郑可也时候去他办公室谈产品生产的情况,聊着聊着就会聊一些日常琐事。

  知道江成弄了一个电瓶,老是拿到厂里用充电器充电,隔一些天就带回去用一次。询问了一下江成拿电瓶去干什么,江成也没瞒着她,说是拿去电鱼的。

  这郑可听到后,还说有机会带她去见识见识。

首节 上一节 83/1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