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第82节

  在休闲的时候,看到连其他城市都没去过的人,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分析老美,苏联,小鬼子什么的。动不动就是指点江山,大夸奇谈。

  主要还是这个时代可娱乐的东西太少了,关注时事也成为了一种爱好。特别是几十年后,大家条件稍微富裕了点,很多人能买的起也买的到电视机了。

  普通老百姓有电视机的时代,就有特别多的人喜欢看新闻联播,看到一些事情后,就成了讨论的谈资。

  所以会出现那个年代,一到新闻联播的时间,就是小孩烦的时间。小孩不觉得新闻联播有什么好看的,但他们的父亲都要霸占电视机去看新闻联播。

  江成现在喜欢看报纸,是因为到了他这个位置,报纸上的有些内容的确是需要他关注的。他看报纸可不是为了跟谁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

  就在江成刚走到二楼的时候,看到了一个老熟人,让他感觉惊喜。

  “张工。”江成站在走廊里喊到。

  “江工~江总工。”被喊的人回应道。

  张良,曾经机械配件厂里唯一的工程师回来了。江成初来乍到的时候,张工没少关照他。

  “老张,到办公室里坐坐,见到你真是太好了。”江成从上衣右口袋摸出香烟说道。

  江成身上可不光是右口袋有香烟,左口袋里也有,不过牌子不一样。

  右口袋里装的是华子,四九城那边弄来的,抽一根少一根。左口袋是甲级香烟大前门。

  当然了,裤子口袋里还有没烟嘴的乙级香烟。在跟老周和老康一起瞎聊的时候,江成就掏裤子口袋里的烟。

  这没有烟嘴的烟,其实抽的更来劲。跟老周和老康他们在一起,一包香烟抗不住多久的。不过江成最近偶尔会被严刑逼供,把华子拿出来大家抽一抽。

  面对江成的邀请,张工也没有客气。之前在一起共事,虽然江成技术干部等级高两级,但依然都是初级工程师范围,两人其实没有明确的上下级之分。

  张良这次出现在汽车厂,是因为从飞机制造厂调回来了。现在江成是汽车厂的总工程师了,等于是他的上级领导。

  就算现在江成不邀请他去办公室坐坐,他今天也要找江成的。

  来到办公室,江成先摸了一下热水瓶。办公室的热水瓶已经有人帮忙打好了开水,而且茶几上也有清洗好的搪瓷杯。

  作为重点企业工厂的上层领导,办公室是有人专门做这些服务的。别说周厂长和康书记那边,就算是厂里的副厂长,也经常要接待人。

  这些热水,干净的水杯总不可能让领导自己来准备吧,都是有专门的人准备。只有那些小厂,一年到头都没有什么厂外人员去视察的,才不会专门安排人干这个。这也是一个工作岗位,要发工资的。

  “老张,你看我,厉害吧。你离开半年不到,我就让厂里大变样了。”江成客气的给张工倒着开水说道。

  “的确是厉害。真是想不到呀,曾经的机械配件厂,这样短的时间就天翻地覆大变样了。”

  江成的自我显摆,一下就让张良放松了心态,回到了当初跟他相处的融洽关系当中。

  “老张,你这次是调回厂里来了吧,前些天我听周厂长说过你要调回来。”江成说道。

  “对,刚才在人事部就是在办理手续。这以后呀,我就要听从你的安排了。”张工回应道。

  江成听到这话,点了点头。这没有什么客套的,除非是有特殊技术的人,上面指定来负责什么项目的。否则汽车厂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都要听从江成的安排。

  作为汽车厂总工程师,是把控工厂的技术发展方向的。要是工程师都单打独斗,力量不往一个方向使,那江成还不如跟以前一样,要研发什么,都去其他厂找人配合。

  “老张,现在厂里可是有好几个工程师了,你知不知道。”江成询问道。

  “不知道,但我猜想过应该会有。毕竟现在这里都成汽车厂了,省里的重点企业单位,有几个工程师根本不算什么。”张良回应道。

  现在汽车厂里才几个工程师,要知道这年代的工程师都喜欢扎堆。国内的工程师缺乏创新能力,在大型项目上,也缺乏整体性技术能力。

  只要是涉及到大一点的项目,就是成堆的工程师在一起研发改进。不说其他地方,就第一汽车厂那边,最少好几百个工程师。

  当然了,也不能说昌城汽车厂就这几个工程师。因为这边是产业链模式,整个产业链加在一起,工程师也还算可以。

  因为工业发展集中在北方,南方很多工程师都被抽调过去了。昌城汽车厂想要发展,想直接招到大量工程师很难,只能一边招人一边培养。

  江成跟张工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工程科那边的工程师情况,现在工程师人少,也只能统一规划到一个科室。

  等以后工程师多了,一个研究方向可能就要成立一个科室。那时候江成也不是拥有所谓的单独办公室了,而是要单独建设一个科研楼了。把技术和行政分开,自成一系。

  张工听到江成介绍了厂里的几个工程师后,算是无奈的笑了一下。

  这个年代如果工程师要划分的话,可以分为本土派和学术派。本土派就是张工这种,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系统化教学,年轻的时候在工业行业里当学徒工或者修理工。

  技术都是依靠在工作中长年累月的积累出来的,遇到一些事情,土法子和正规法子都会使用。实践能力很强,但能力上限也很有限。

  让张工去搞研发,对于他来说太吃力了。比如工程师李金生的专业是锻压技术,能按照实物或者图纸,设计出配套的冲压模具。

  陆振华是机械制造,可以根据需求,去设计和制造一些简单的机械动力设备。如果要生产气动或者液压机械设备,往往需要不同专业领域里的工程师配合。

  但是张工这边不行,他的能力主要是在设备运用方面,加上四十多岁了,学新东西也慢。他回来了,只能负责一些设备的调试工作。

  一些张工熟悉的设备在运行,他能凭借机械设备发出的声音,就能听出有没有故障和问题。

  所以对于张工的安排,江成打算让他先熟悉厂里新添加的一些设备,然后进行局部改良就行了。

  江成要生产很多交通方面的产品,肯定要用到各种新的零件。张工负责零件方面的生产,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两人在办公室闲聊了一会,江成看时间差不多了,就带张工去工程科了。现在张工回来,在地位方面肯定要比以前差很多,特别是江成没来这边的时候,他可是厂里唯一的工程师。

  不过大家虽然都是在一间办公室,但负责的方向不一样。除了放松的时候聊聊天,工作的时候都没有什么交流的。

  李金生在设计模具,天天带着学生在车间对着车门画图纸研究和讨论。陆振华也是天天跑车间,跑的是机械组装车间。

  现在组装车间的起重机设备上都加装了很多铁钩,需要一些工人专门去手动挂上一些零配件,然后让组装工去组装。

  这机械爪钩,初步功能只需要抓取和放开,技术不难。但机械爪子多大,得根据抓取的零部件来制造。

  一辆汽车的生产,可能需要好几种型号的爪钩。

  甚至在以后有了新的产品,还要设计更多的型号。到后面可能就要生产可调节大小的爪钩了。但现在先满足最基础的工作要求就可以。

  江成带张工来带工程科办公室,向大家介绍了厂里的‘元老’工程师张良。大家都鼓掌表示欢迎,工程科又多了一个有能力的同事。

  在办公室里,江成也简单的询问了一下李工和陆工的项目进度。

  技术部门,如果研发的项目没有完成或者出现什么不好解决的问题,一般都不汇报的。江成也只是借着给大家介绍张工,顺带问一下。

  李工负责的模具制造,难度在于设计方面。只要设计图纸和方案弄好后,模具制造反而简单,所以他们还是停留在图纸设计的推进过程中。

  不过也快设计好了,只不过是一个车门而已,有弯弧和凹凸的地方不多。其实他们已经开始兼带设计车顶板材冲压模具了。

  至于陆工这边,设计简单,制造生产也不算难,属于边设计边制造合适大小爪钩的情况。

  而郑可这边,她在负责手扶拖拉机的零部件制造,主要是拖拉机的扶手架子和组装装置。

  拖拉机的运输装置,也就是拖车部分,郑可也分身乏术,得一步一步来。

  江成也明白,饭得一口一口的吃,事情得一件一件的干。这摊子现在铺大了,只有几个工程师是不够用的。

  前期发展的快,动不动搞出一件产品,但那只是试制出来。现在不光要考虑到产品的研发,还要兼顾产品的产量。

  来的两个工程师,负责的项目都是提升产量的,就郑可在帮江成跑腿。

  江成也不像刚来这边的时候那样,任何一个零部件的生产,都是他忙前忙后。

  就在江成想着自己要不要去生产车间,把拖拉机的拖车部分自己搞定的时候,办公室来人了,来的人通知江成去趟厂长办公室那边,厂长找他有事情。

  “老周,找我有什么事。今天张工回来了,我刚才带他去工程科跟同事熟悉一下呢。”江成来到周厂长就直接询问道。

  “张工回来了,我倒是要找个时间跟他叙叙旧。找你过来自然是有重要的事情说了,计划要落实了。下午我们去一趟市ZF,那边想听听我们有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周厂长说道。

  周厂长也是早上刚到厂里,就收到了那边的消息,省里是同意了这个计划。赣省现在一年的财政收入是三个多亿,就算这个年代的物价低,翻个一百倍,也没后世十分之一多。

  而这三个多亿不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不能光看收入,还得看支出。

  用在道路上面的建设支出每年都有,但这次昌城的领导看好这个计划,等于是让上面提前预支一年多的道路建设开支,然后通过各种办法,让整个市区共同出力,全面建设昌城城市和县城之间的道路。

  道路修建目前计划只是到县城,而且城市到县城,本来就是有道路的,只不过路况不好。有宽有窄,土路比较多。但不管如何,比凭空修一条路出来方便。

  昌城专区下面现在有十七个城镇,如果按照距离来算,差不多要两千公里了。将近一条川藏公路的距离。

  川藏公路修了二千四百公里,也是这个年代修的,花了两个亿。但川藏公路主要是架设了四百多桥梁,几千个涵洞。

  另外这道路的统计,其实是粗略统计的。只是按照每个城镇到昌城的距离来统计。其实真实要修建的道路,一半都没有。

  因为很多城镇是一个方向的,比如去萍乡,二百多公里,但途中会路过几个城镇。

  这其实就是在修县道,围绕着县城修建。

  总共不超过一千公里,一公里按照两千块的成本修建,总费用两百万。省里拨款五十万,昌城市里咬咬牙也拨款五十万。

  剩余的每个城镇按照人口比例分摊一下,财政紧张的城镇还可以出人力去修建。再加上组织一场捐赠活动,前期购车款都来了。

  所以省里同意了这个项目,五十万对于省里来说,其实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光五十万就能修好整个省里四分之一的道路,那是很值得的。

  让上面思考了这样久才批下这项目的原因,其实是出在汽车厂这边。搞这个,汽车厂生产的汽车,可能就要大部分投入到项目当中了。

  如果卖到外省去,实际上每一辆都能给省里带来最少八千多的收入。要是一百辆轻卡汽车投入到当中,对于省里来说,实际上就是额外支付了八十万的利润投入到这里面来了。

  预计挣八十万的,但没有挣到,就等于亏了八十万。

  但考虑到长期的发展,省里还是同意了这方案。让市里的领导牵头,跟下面的城镇一起完成这个计划。

第147章 全城修路

  汽车下县。全昌城市专区管辖范围内,国营企业昌城汽车厂带头捐赠汽车,带动公私合营企业商人捐献物资或者金钱。

  并且发起全民自愿捐款,为昌城的交通事业作出一份贡献。

  三个活动同时展开,掀起了全民修路热潮。

  交通厅先是立刻在全省召集一百名汽车司机,从五个市区中先各抽调五名汽车司机,现在赣省总共也就五个市区。

  另外交通部门其实每年也会培训一些驾驶员的,培训出来的安排在各单位,现在也开始抽调。

  反正本来就紧缺的汽车驾驶员,直接开始抢手起来。

  那些师傅带徒弟,讲究理论学习,什么汽车的基础结构,工作原理,发动机,底盘等各种设备结构都懂,也就是很多零部件出现问题和故障的时候要懂一定的维修。

  然后就是半年跟车,半年专门负责给车加水,摇摇杆钥匙启动,再半年空闲的时候偶尔摸摸方向盘,最后才有机会单独驾驶汽车慢慢出徒。

  师傅带徒弟,没个三五年是出不了徒的,父子之类的关系除外。徒弟逢年过节都要带东西去师傅家里孝敬一下。

  另外就是徒弟就算学会了开车,要转正也得等机会。司机少,汽车更少,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城市每年能分配到多少辆汽车,没有汽车,总不能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吧。

  但现在要修路,要大量会开汽车的人,那些会开车的徒弟瞬间出师不说。很多正在学习的徒弟也直接开始上手了。

  历史上在一九五六年是没有昌城汽车厂的,现在昌城汽车厂的出现,每生产一辆轻卡汽车,国内就会多培养1.5个汽车司机。一辆汽车1.5个司机是这个年代标配。汽车司机也是人,也有休息和有事情的时候,人停车不停,所以需要这个配给比例。

  ~~

  义安县,地方单位会议室。

  县里的三把手跟下面乡镇召开着会议。

  “我把话放在这里,我们县财政收入不够。这次市里的汽车下县,政策非常的好。”

  “不要以为这次修路的事情跟你们乡镇没有关系,我跟你们说,这次修路,按照乡镇的人口比例,给我凑齐五百人。”

  “在工程队还没有来之前,我们自己先把乡道修好了。修宽修平,因为这次汽车下县,道路修好后,我们县里就会有一辆班车。”

  “有了班车,不管是我们县里的人下乡镇,还是你们来县里,都要方便的很。而我们的财政收入,是很难支撑买车又修路的。”

  “不光是你们乡镇要出人,我们县里也要出人,要以工抵修路款项。”

  义安县三把手对着来开会的各乡镇领导说道,这里很多乡镇领导,不少都是走路过来的。这个年头,乡镇领导有自行车的都不多。

  这以后有了班车,大家就方便多了。

  当然了,县城里还不需要太正式的班车。只要一辆昌江卡车就足够了,在后车厢弄一个遮雨的架子,弄上一块帆布,摆上两条长板凳就可以了。

  每天卡车就上午围绕着乡镇跑一圈,下午再跑一圈。一天两趟班车,来县里和去乡下的上午坐班车,回县里和回乡下的下午坐班车。

首节 上一节 82/1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