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第115节

  一开始余开宏要求工人加班,工人其实很高兴的。但是工人早就被江成他们之前照顾的太好了,晚上那一班不管是来上班的,还是刚下班的,都可以在食堂用加班劵免费吃一顿的。

  免费让工人补充体力和营养,但不代表可以放开肚皮吃,每个人只能免费吃二两米饭和两个菜。

  但因为工人太多,为了防止出现吃完了又去吃一份的。就弄了一个加班劵,有加班劵才能吃到免费的餐补,吃超标了也是要额外加饭票的。

  如果江成不搞这个,可能一开始大部分工人晚上就不吃那一顿,饿了也就抗一抗。

  可现在余开宏担任厂长,他这加班一搞,食堂是开放了晚饭,但没有免费。

  这工人就有意见了,在周厂长担任厂长期间,这些政策是向着工人的。厂里的工会主席在这两年就跟一个传话筒似得的存在。

  工会主席之前都是动不动给大家宣布厂里又有什么福利了,又有什么好政策了。他除了前期提议给工人搞活动室和篮球乒乓球场,后面想的事情还没有江成想的全面。

  有江成这种以公谋私的性子在,他为了自己享受好处,动不动就带领大家一起去享受。因为江成级别高,享受什么都不光是优先,还量大。

  医院那边今年就在扩建,有了妇产科,这也是江成提出来的,老康会不明白他的心思。但是有了妇产科,对于厂里所有的职工来说不是好事嘛。

  电影院也建出来了,江成作为技术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他每个月都有大量的电影票来分发给技术办公楼的人。

  小姨子和江燕她们现在每个月都会去抽空去看个电影,都是江成私下给的电影票。

  浴票,理发票,开水票等等,这些江成都不用花钱。

  江成用车辆跟其他单位互相交易,的确什么好东西他都能享受到,可工人也享受到了。

  工会主席站在工人那一边,自然也不会闹什么幺蛾子。

  而余开宏这样一搞,工会主席王德彪听到了大量的工人抱怨声。偶尔加班可以不给加班劵,这外贸易订单,一接可能就是连续加几个月的班。干活肚子就容易饿,食堂开放不免费,大家就算舍得钱,也没那么多粮票吃。

  所以一直在厂里没多少存在感的工会主席王德彪带领着工人站了出来,要求余厂长给加班的工人同志发加班劵。

  余开宏一开始听到加班劵也是懵的,他没听过这个劵,询问过后才知道是一种加班的餐补劵。

  听到这个后,余开宏立刻找到了康书记,询问这加班劵的事情。厂里现在早就超过一万五千人了,这加班劵一弄,一人二两饭加两个简单的菜。

  一天要两吨左右的粮食和不少菜,而且还不能天天弄素菜。

  然后余开宏询问康书记,以前厂里是怎么弄来这些额外标准配给的。

  老康是思索了一下才告诉余开宏的,说是之前的周厂长问上面要的。汽车厂嘛,特殊情况,接外贸易订单,上面肯定要支持。

  老康见余开宏得到想要的答案离开后,他觉得老周这个挡箭牌听好用的。

  不过老康其他方面也是实话实说,上次外贸易订单,厂里是真的问上面要的物资补助,光粮食就要了上百吨呢。

  但是老康觉得余开宏不一定能要的到那么多,因为之前是江成要的东西,余开宏肯定没有江成那种要东西的嘴脸。

  威胁式要东西法,上面讨价还价想要江成这边克服困难。江成直接是硬顶上去,说这是你们的困难凭什么要我们汽车厂克服。

  跟外贸易部一直说订单不接了,非要他接。这接了之后,上面不解决能解决的困难,让他来克服,江成是真威胁上面呀。

  老康现在还记得被威胁的好像是一个副部级的领导,四九城那边的京官副部级呀。

  关键是江成不光是要粮食,他是想到什么要什么呀。

  ~~

  四九城,国家计划委~。

  “老陈,你这是怎么了,有什么好事这样高兴。”

  “你猜我刚才接到哪里的电话了。”

  “哪里的电话也不能让你这样高兴吧。”

  “昌城那边汽车厂的,要物资来了。”

  “昌城汽车厂那边的,这四月下旬了,广州那边那个展览会开始了吧。你接到汽车厂那边的电话怎么还高兴起来了,你不应该是头疼的嘛。”

  计委陈主任笑了笑,因为今年昌城汽车厂那边换厂长了。不过他有些奇怪,那边只是换厂长了,好像总工程师没有换。

  陈主任真怕那个大帽子一个一个扣上来的总工程师,动不动就拿外贸易订单没完成就要他担责。

  什么影响外交,动摇国家的工业发展,阻止国家的外汇储备增加。就差没说要实名举报,来查他屁股下面到底有没有问题。

  以前下面很多部门找他们要额外的物资,都是你开价,他们这边漫天还价。讲的最多的就是要理解上面的难处,自己尽量想办法也解决困难。

  但在江成面前还价一个试试,外贸易订单就是尚方宝剑,你想商量,人家直接就跟你比划起来。

  可是今天陈主任开心呀,虽然一开始有点提心吊胆,听到是昌城汽车厂那边的。他尽量放低了姿态,然后尝试性的试探。

  但是慢慢试探之后,发现那边竟然‘听劝’,而且还只提粮食不提其他。

  然后陈主任勉强发挥了一下实力,五十吨的粮食就把汽车厂那边打发了。虽然这个还价比例跟其他单位比较不怎么样。

  可陈主任现在很有成就感,昌城汽车厂呀,工业重点企业,有一个特殊人物的存在。竟然也被他轻易打发了。

  在昌城汽车厂这边,余开宏也很高兴。要到了五十吨粮食,起码能维持一个月,可以先跟这边的工会主席交代一下了。

  但是后面的粮食该如何,余开宏想着应该到当地部门去要求支援一下了。

第199章 跟导师住一起

  人口增长,外地人口涌入,郊区青壮年进城务工。

  昌成汽车厂面向市区外,甚至省外招技术工人,其他行业也会是如此。

  外地技术工人进入昌城,很多都会是拖家带口。招一个工人,很可能是招一个家庭。

  这居住问题就会迅速成为很大的一个难题,魔都那边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魔都那边住房人均面积已经低于四平方米,三代同堂挤一室,五六户供用一个厨房和卫生间,每天早晚高峰要排队做饭洗漱。

  单位住房也是优秀解决劳模,技术骨干。在魔都那边,普通职工要分到房子,现在起码要等三五年。

  而昌城这边也开始进入居住‘挤’的局面了,特别是靠近昌城汽车厂这边。

  随着职工不断的增加,职工楼的建设一直跟不上进度。别说普通职工了,就算是一些技术人员,也都没办法立刻分到房子。

  这时候高层领导干部的优势又体现出来了,新的干部楼又建设好了,联排的独门独户带院楼房。

  而江成和老康他们这批现在住的干部楼,需要尽早腾出来,然后会立刻改造一下。三室一厅的房子,客厅不要了,也改成一个房间。这样一下可以住四户人,安排中专毕业生居住。

  大学生还是会优先安排一居室的住房,其他的普通工人只能暂时住工棚。

  又一次搬家,江成迎来了双喜临门。

  乔迁之喜,外加收学生之喜。

  黄文仪来昌城了,母校推荐的水木学校深造名额跟昌城汽车厂总工程师主动邀请,说实话两者差距有些大。绝大部分人会选择后者,而且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也是让黄文仪选择去昌城汽车厂。

  在水木学校和去汽车厂,其实都属于深造。关键是昌城汽车厂有钱,而且跟的导师是汽车厂的总工程师,那么黄文仪要研发项目,只要她导师支持,那助力是不可想象的。

  说实话,黄文仪在得知昌城汽车厂的总工程师邀请他过去的时候,说要当她的导师。她第一反应是这事情是假的吧。

  其实华中工学院一开始得到这消息也认为这事情是不是搞错了,但再三确认这就是真实的事情。

  黄文仪在学校的成绩是的确不错,但在大家看来她一个应届大学生,应该是无法跟昌城汽车厂那边的总工程师有交集才对。

  那边的总工程师江成是怎么知道黄文仪这个人的,这都让大家很奇怪。

  为了这事情,学校还提前给黄文仪办理了毕业证。其实如果不是学校要安排她去深造,大学应届生这时候都会去实习,学校里要教导的东西已经教导完了。

  实习也算是学生最后的一堂课,所以中专和大学都是实习后来领毕业证的。

  出了学校就是要面对社会了,黄文仪告别了老师,告别了学校。一个人带着行李坐上了火车来到了昌城。

  到了昌城后,黄文仪的心情也是忐忑的,她不知道导师江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来了这边后,导师会如何安排她。

  出发的时候,黄文仪是通过学校的电话告诉了导师江成的。按照达到的预计时间,应该是下午五点左右达到昌城的。

  但是这个年代的火车晚点实在太正常了,黄文仪到这边的时候天都黑了。她不知道导师有没有安排汽车厂的人来接她,所以她出火车站后,也是左右徘徊着。

  有时候冥冥之中真的会有感应,黄文仪看到了一个人,那人也在注视着她。一切都那么的自然,她没有想到自己的导师,汽车厂的总工程师会亲自来火车站接她。而且在火车站出口处,一等就是几个小时。

  然后那种很真切的嘘寒问暖,给黄文仪一种很重视她的感觉。

  导师江成很健谈,他谈话的层面让黄文仪感觉很独特。当天晚上导师江成就带她下了馆子,吃了一碗肉丝面,还刻意让饭店的师傅煎了一个荷包蛋给她吃。

  而且当天晚上,导师江成直接把她带到自己家里住。黄文仪也知道了江成家里目前的情况,他目前就跟师母住一起,有一个刚满一岁的儿子。并且师母又大了肚子,第二个孩子也快出生了。

  汽车厂这边目前住房紧张,就算导师江成出面,能给她分的房子也很差。所以导师是邀请她暂时跟他们一起居住。

  等新的一批房子分下来,导师江成说会给她争取一套好点的房子。

  所谓出门靠朋友,有导师安排,那自然是听从导师的。虽然黄文仪对于居住的房子没有什么要求,能分一间普通房子也可以。但是导师为她好,她是知道的。

  黄文仪就在导师家居住了下来,不过导师也告诉她。现在她住的房间里也比较简陋,但不需要怎么布置了,因为过几天就要搬新家了。到那边的时候,会专门给她安排一间房间,到时候有什么需求就尽管跟导师提。

  甚至第二天,导师还因为她的到来,在饭店又摆了两桌席面。邀请了厂里一些领导,还有分厂的领导,甚至还有上任汽车厂的厂长。

  士为知己者死,老师看重学生,学生也会给老师争气。

  五月一号,劳动节。也是在这一天,昌城汽车厂的干部房分配了下来。

  “文仪,你需要什么跟老师或者师母说,别客气。”

  “谢谢老师,真的不需要了,我去帮师母的忙吧。”

  江成又借用了厂里的一辆卡车来搬家,喊了堂弟和老表他们。妹夫一家人和老丈人那边也都过来帮忙了,家里热闹的很。

  江成把二楼前屋让给了黄文仪居住,今天还特意从旧货商店淘了一张不错的桌子给她使用。质量很好的那种,价格并不比普通材料的书桌便宜。

  衣柜和椅子也都替黄文仪准备好了,至于书桌上的台灯,那就没必要买。黄文仪在大学学的就是电机和电气专业,自己花钱买些材料就可以组装一个了。

  虽然江成有钱,但这个年代的人过日子是能省就省,并且动手能力很强。

  谭雅萱挺着一个大肚子在厨房忙碌着,因为跟江成在一起过日子,家里条件好,副食品调料之类的很容易弄到。

  加上江成和谭雅萱又经常下饭店,谭雅萱的厨艺有点无师自通的感觉。反正炒菜的水平很不错了,主要是舍得放油,也舍得放各种配料。

  厨房里有几个人帮忙,但都是给谭雅萱打下手的。

  听到黄文仪没有什么要求,江成也点了点头。厨房那边其实也不需要她去帮忙,今天来的人不少。

  其实现在已经五月份了,天气逐渐变热,江成打算搞两台风扇,给黄文仪一台。

  其实除了风扇的扇叶需要设计,电风扇也可以自己做。这风扇扇叶主要技术在于角度和弧度,这需要空气动力学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设计。

  角度决定送风力度,弧度决定送风效率。

  而且汽车厂其实也要引进一些空气动力学的人才,后世的汽车设计,在造型上人家也都要考虑风力阻力什么的。

  因为江成一直只是一个搬运工,而且造车还没到需要考虑空气阻力的地步,所以汽车厂也没招这方面的人才。

  但是现在汽车厂要造空调,就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所以江成觉得风扇也不急着弄,招几个空气动力专业的,自己先谋私一下弄几个风扇出来。

  (抱歉了,今天家里来客人了,这章更新的少。)

第200章 提出集成电路概念

  困难时期三年,特别是旱灾造成的,一般都不是突然形成的。

  一九五九年如果是困难时期,那么五八年的肯定就已经有征兆了,一个国家不可能一点抵御灾情的能力都没有。

  也就是从今年五月开始,黑龙江,辽宁还有吉林,很多地区老天爷已经不让大家靠天吃饭了。

  北方地区今年的气温明显比往年高一些,降雨量连往年的一半都没有。

首节 上一节 115/1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