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点好。”杨劲松点头,随即压低声音,“对了,顾导,柏林电影节,嫂子去不去?”
他想起蒋雯丽掌掴事件,心有余悸,万一在柏林也整这么一出,岂不是闹国际笑话了。
作为宣传负责人,他必须把风险给控制住了。
“她不去。”
“那怪可惜的!”
“.”
时间一天天过去,吴宸没有浪费时间,思考良久,终于开写新剧本《黑天鹅》。
这部作品与《黑暗面》、《活埋》风格相近,表面是惊悚题材,实则内涵深厚,是一部剧情片。
这部电影实际上是从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剧本《替身》中衍生出来的故事。
这两个故事最终拍成了两部电影,《黑天鹅》剧本则是在2008年左右才正式诞生。
他提前动笔,不存在撞车的可能。
而且若是他把这电影拍出来,说不定达伦·阿伦诺夫斯基都得找上门,奉他为知己好友。
只是唯一麻烦点便是,这部电影投资虽然算不上大制作,但是几百万美金还是要的。
吴宸脑一边写着,一边思索着这钱要怎么来,一边苦恼资金来源。
“果然还是太穷了!”吴宸忍不住自嘲一番。
11月17日京城时间早上9点,第62届金球奖颁奖典礼正式举行。
随着金球奖连续多少年了尽心竭力地讨好奥斯卡,尽管预测的业绩却越来越差,甚至不比年仅10岁的广播影评人协会奖脉把得准。
但是凭这份持之以恒,收视率逐年飙升,关注度越来越广,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创出的这块金字招牌,越做越大,吸引来了全球各大媒体。
张艺某带着《十面埋伏》出席,央视记者还为此做了专访。
京城电影学院内,吴宸和朴松日几人在路上都能听到同学们对于这一次张艺某拿奖的期盼。
然而中午时分,消息传回。
【金球奖莱昂纳多称帝,《十面埋伏》惜败劲敌.】
业内哗然,争论两极分化。
【人民需要金球奖吗?】
【评奖有偶然性,落选很正常!】
【张艺谋落败金球心情沮丧,全力“埋伏”奥斯卡!】
无论如何,业内只能将希望寄托于一周后的奥斯卡提名。
作为国内导演的领军人物,张艺某屡次折戟,让业内对于金球奖和奥斯卡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过张艺某金球的失利,倒是让陈凯哥松了一口气。
京城胡同深处,一座祖传四合院内,陈凯哥翻阅国内报道,心中既遗憾又庆幸。
《霸王别姬》是内地唯一一座金球奖最佳外语片,这个记录尘封已经十一年了。
“张导这电影倒是可惜了.”
陈虹在一旁,瞅着陈凯哥眼里复杂之色闪过,不禁笑了笑。
她知道陈凯哥和张艺某的关系,两人既是朋友,又是相互之间最大的竞争对手。
对于爱面子的陈凯哥而言,他是不希望输给张艺某的,否则就不会在《英雄》之后,《无极》的剧本仓促上马。
“嗯,老谋子这片子,差了点人文关怀,导致输给了西班牙的《深海长眠》,我得吸取他的教训,《无极》要多加点.”
陈凯哥默默点头,脑海中已开始勾勒更完善的《无极》。
第83章 热议的好莱坞,赌局胜负
柏林,冬日的寒风在波茨坦广场上空呼啸而过。
波茨坦广场,这个柏林的文化与商业心脏,此刻正因即将到来的电影节而变得格外热闹。
电影节的巨幅海报高悬在柏林电影宫的正门,预示着这场电影盛宴的临近。
在电影节的办公大楼内,一间灯光柔和的放映室里,选片委员会的成员们正围坐在一张长桌前,桌上摆放着咖啡壶和一盘精致的点心,墙上挂满了历届获奖影片的海报。
柏林的选片委员会由多位资深影评人和电影人组成,其中包括首席选片人玛丽·皮埃尔·杜克和德国影评人彼得·克劳斯等人。
他们正在紧张地筛选最后一批送审影片,屏幕上的光影映照在他们专注的脸上,时而点头,时而低语。
屏幕此时播放着《活埋》的送审版本。
起初,几位评委只是随意观看,但随着剧情展开,他们的表情逐渐凝重。
玛丽·皮埃尔·杜克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低声道:
“这部电影来自哪里?哪个导演?”
彼得·克劳斯查看了一下资料后,才应声道:“好像是好莱坞那边送来的,导演,我看看,Chen Wu”
只是说出名字的时候,众人对视一眼。
“这就是那部十五天拍成的电影?”
“看起来是的,单人独角戏,封闭空间,却拍得这么紧张,太有创意了。”一位评委点头称赞。
“你们别说,我前些日子从中国的朋友那里听来一件趣事。
吴,就是这个《活埋》的导演和他们国家一个有名气的导演打赌,打赌内容就是这部电影能不能进入柏林主竞赛单元”
屋子里顿时炸开一阵笑声。
“确实很有趣,赌注是什么?赌钱?”
“当然不是,他们赌的是客串角色。”那人摊手道。
玛丽提议:“好吧,举手表决,同意让《活埋》进入主竞赛单元的举手.”
众人纷纷举起了手,《活埋》的独特魅力几乎让他们一致通过。
几天后,柏林电影节官网更新了最终入围名单。
21部影片角逐最终的“金熊”,欧洲占据了半壁江山,达12部之多,美洲(主要是美国)占据4部,非洲和亚洲总共有5部作品。
在亚洲迅速崛起的韩国电影今年销声匿迹,中国代表作则是顾长未的《孔雀》以及台湾的导演蔡明亮的新片《天边一朵云》。
当年张艺某《红高粱》一举拿下了柏林“金熊”,轰动世界影坛。
而当时作为《红高粱》摄影师的顾长未,时隔十五年以导演的身份参加金熊奖的角逐,这仿佛是轮回,业内对此热议不断。
当主竞赛单元名单滚动时,吴宸的《活埋》赫然在列。
而且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特·考斯里克面对记者采访,特意谈及了对于《活埋》的看法:
“对吴宸的新作我极为震撼,这是本届电影节竞赛片中相当突出的作品!至于能否得奖,那是由本届评审团主席罗兰-艾默瑞奇带领成员决定的事情.”
消息一出不仅国内电影圈瞬间沸腾,就连好莱坞的媒体圈也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迅速炸开了锅。
吴宸的《活埋》以15天成片的惊人速度和独特的单人独角戏形式,强势入围,虽然不算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电影制作的传统认知,但确实让人目瞪口呆。
当初参与《活埋》杀青发布会的媒体们更是兴奋异常,纷纷推出头条报道:
《好莱坞报道者》:【15天成片的《活埋》入围柏林主竞赛,吴宸用实力证明天才无国界!】
《综艺》:【吴宸的《活埋》:从好莱坞到柏林,一部低成本电影的逆袭之路!】
《洛杉矶时报》:【21岁中国导演吴宸,用《活埋》征服柏林,用实践证明,质量和拍摄时间无关,和人有关!】
这些报道不仅聚焦于《活埋》的本身,还将吴宸的年龄,拍摄时间,成本等作为引人入胜的亮点,吸引了无数眼球。
网友们的讨论如潮水般涌来:
“15天拍的电影就能进柏林?世界确实越来越疯狂了!”
“《活埋》到底拍了什么内容?我真想去去看看,什么时候上映?”
“听说他跟中国一个大导演打赌,赌赢了对方要客串,太酷啦!”
“.”
与此同时,杰森·布朗姆正在致电祝贺吴宸:“吴,如你所愿。”
“谢谢!”吴宸笑了笑,“记得通知贝尔!”
“当然,他已经知道了,兴奋地喊你下次过来喝酒!”
“就不能在柏林开庆功宴?”吴宸反问一句,顿时让杰森·布朗姆愣了一下,随后大笑起来。
“吴,我真的很喜欢你的风格!”
消息在国内,反应比好莱坞更加激烈。
吴宸与冯小钢的赌局早已是圈内外津津乐道的话题,如今《活埋》入围柏林主竞赛单元,直接将这一事件推向高潮。
各大媒体争先恐后地发布报道,标题一个比一个抓人眼球:
《娱乐现场》:【吴宸《活埋》入围柏林,冯小刚赌局落败,客串成定局!】
《南方都市报》:【佛山导演吴宸,用15天拍出柏林主竞赛片,刷新中国电影史!】
《新浪娱乐》:【从《黑暗面》到《活埋》,21岁的吴宸上演天才之路!】
媒体不仅报道了《活埋》的成就,还频频提及赌局的细节。
这场赌局的戏剧性让报道充满了看点。
网友们则在天涯、BBS等平台上掀起讨论热潮。
“我擦,吴宸牛逼!15天拍出柏林主竞赛片,尼玛,两周多一天.”
“乖乖,这电影究竟讲了啥啊,这也行?”
“尼玛,吴宸整的我也想去试试,一个月我拍不来,十五天,我感觉我好像也行啊。”
“滚犊子吧,一天你都拍不了,真以为吴宸菜啊,你看他第一部作品就知道了,那构图和画面一点都不输那些老导演!”
“.”
京城电影学院的校园里,吴宸的成就如同春风吹过,激起了一片热烈的讨论声,冲淡了张艺谋金球失利的阴霾。
不远处,北电会议室内,几大院系的正副院长,独立系的正副主任坐在一起开会,张会军在台上春风满面,聊着吴宸的事。
穆德远就干听着,后面讨论的时候也不多说,一两句带过,干脆利落,简洁明了。
无形装逼,最为致命。
此时李伟就深切的感受到了这一点,不禁深深叹了一口气:“还是老穆功力深啊,自愧不如.”
表演系、管理系、文学系、导演系一个个都在向穆德远祝贺,后者淡笑着应了应,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看的主位上的张会军嘴角直抽.
第84章 两岸媒体交锋,刘伊菲的小肥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