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763节

  在旧社会的民国时期,这地方曾经是比利时的领事馆,后来新中国成立就变成了一些协会的办公场所。

  比如海滨市文学工作者协会、海滨市音乐家协会、农业协会等单位都在这里集中办公。

  但随着混乱年头的到来,这些协会被赶走了,这地方又成了一支乱七八糟青年队伍的办公地点。

  几年之前这些办公点被取缔,里面的人又被赶走了,从那之后一直空置,如今落到了他们手里。

  钱进一听,这地方经历了不少组织啊。

  那不行,以后他得想办法站稳了!

  要是有机会,就以劳动突击总队的身份给买下来。

  昆仑山路这地方以后房子价值很高,它依山傍海,环境清幽。

  就拿他们下车后来说,道路两旁栽种着高大的法国梧桐,彼此间距离都是一样的。

  只是此刻枝桠光秃,落满了积雪。

  037号院坐落在道路旁一处微微隆起的小坡上,背靠苍翠的松林,面朝波涛起伏的蔚蓝大海,只要是这别墅任何朝南的房间,都可以看到大海。

  这地方隔着公交站牌很近,所以韩兆新交给他们办公确实是考虑周到。

  公交方便,以后队员们来办公就方便。

  别墅被一道高大的围墙包围,围墙外面爬满枯藤,顶上则拉着一圈铁丝网。

  围墙是青砖墙,队伍里有泥瓦匠和石匠行家,他们过去看了看后比划着说:

  “这墙壁是后来加高的,本来应该就这么高,比人高一点吧?”

  “什么手艺啊?准是一帮臭小子胡乱搞的,要不然这泥瓦匠的手艺是师娘教的,多好的地角,结果把外面这道墙搞成这个熊样子!”

  “这围墙确实不行……”

  但这高大的围墙确实将里面圈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天地。

  围墙中间是沉重的黑色铁艺大门。

  门锁已经被打开了,钱进推开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栋规模颇大的独栋别墅。

  风雪渐密,雪花如同鹅毛般簌簌落下,给眼前的景象蒙上了一层静谧而沧桑的薄纱。

  他眯着眼看向别墅。

  这应该是一栋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的老别墅,砖木混合结构,主体地上有四层,局部有五层或者六层——这些地方带阁楼。

  别墅屋顶是陡峭的坡屋顶,在白雪的覆盖下,看不清覆盖的是什么瓦片,只能显露出起伏的轮廓。

  屋顶中央矗立着一个方形的砖砌烟囱,这东西一出现,就把别墅的规格给提起来了。

  别墅的壁炉就像富豪的长腿秘书,别管用不用,你得有。

  工匠们呼啦啦的进来,然后还是用专业眼光来分析这建筑:

  “诶,这楼真牛啊,你们看它外墙,底层是不是花岗岩砌筑的基座?真是沉稳坚固啊。”

  “是花岗岩,俺那里都叫它蘑菇石,还有你们来看,这石头上面还有开凿时候的痕迹咧,够野蛮的。”

  “嘿,往上看都往上看,它上层是什么料子?”

  钱进也看不懂,只看出上面墙壁是暖黄色的,不过保养很差,部分已经剥落了,露出了里面的红砖。

  马棚子瞥了一眼,淡定的说:“这叫拉毛水泥墙面,以前旧社会那些军阀呀、富商呀,他们家里就爱捣鼓这样的东西,中看不中用。”

  暖黄色的墙面上点缀着简洁的几何线条装饰,门窗是高大宽敞的上拱形、下方形,镶嵌着带有繁复花纹的深棕色木质窗框。

  钱进仔细看了看,竟然没怎么更换过:“看来以前那些人,对这别墅保护还挺好的啊。”

  “它用的材料好。”张厚德一语中的。

  看玻璃情况能证明老匠人的判断,多数玻璃已经坏了,后面劳动突击总队要入住,难免得换玻璃了。

  一楼主入口是一个带有雨棚的门廊,由两根罗马柱支撑。

  门是厚重的实木门,铜质的门环已生锈,挂着绿色铜锈。

  屋檐下有简洁的木质挑檐和排水沟,看墙角、窗台等部位,能看到精美的砖雕和水泥抹灰的线脚装饰,虽经岁月侵蚀,仍能窥见昔日的精致。

  别墅前是一个不算大的前院,铺着青石板,角落里有一棵虬枝盘曲的老槐树,枝干遒劲,挂满了冰凌和积雪。

  院子中央应该还有一个用石头砌成的圆形喷水池,不过早就不能用了,全是厚厚的积雪。

  雪花簌簌落下,整个建筑在风雪中静静伫立,散发着一种沉静优雅而又略带破败的历史感,像一位饱经沧桑、却风骨犹存的旧式文人。

  “这、这房子真气派!”王东仰着头,看着那高耸的屋顶和烟囱,忍不住惊叹。

  “是啊,比咱们以前那破仓库、筒子楼强一百倍!”徐卫东搓着手,哈着白气,“都别愣着了,赶紧进去暖和吧。”

  钱进哑然失笑:“里面估计比外面还冷——我估计没有木头木炭什么的。”

  陈井底从后面挤过来,将电子喉放到咽喉下用机械音说道:“带了,你说新单位空了好几年,我就带着副队长们,从办公室带了煤块过来。”

  钱进回头看去。

  果然看到匠人们都挎着沉甸甸的包或者拎着结实的布袋子。

  他顿时心花怒放:“行啊,陈大队,你够细心,我就知道选你当大队长准没错!”

  一行人赶紧去开门。

  朱韬打量着剥落的墙皮说:“这房子太旧了,真可惜,要是新的就好了。”

  “旧怕啥?咱们是干啥的?就是修房子的!”汪小意豪气地说,“这房子骨架好,收拾出来绝对漂亮,是不是啊,马师傅、张师傅?”

  经过这些日子里的接触,他们已经看出来了,所有匠人里就马棚子和张厚德最厉害。

  马棚子点头。

  张厚德说:“收拾起来准简单,就是一中队长说的那样,它的骨架好,没什么坏的地方,比咱修的房子简单。”

  然后他又不充了一句:“希望没有硬伤,否则咱的水平,还真够呛能收拾的了这样的好房子。”

  木门还上着大铜锁。

  钱进掏出市府给的钥匙,费力地打开了铜锁,又推开了那扇厚重的木门。

  “吱呀……”

  伴随着悠长尖锐的门轴转动声,一股混合着灰尘、霉味的清冷空气扑面而来。

  今天下雪,室内光线昏暗。

  钱进摸索着找到墙上的开关,不知道电路还能不能用。

  结果“啪嗒”一声,灯光亮了!

  几盏蒙着蛛网的白炽灯泡亮了起来,发出昏黄的光晕,倒也能完全照亮内部空间。

  首先映入众人眼帘的是一个宽敞的门厅。

  地面铺着图案依然精美的彩色水磨石地砖,上面是花卉图案。

  历经多年,地砖磨损的竟然不怎么厉害。

  考虑到上一批主人是一群不知道天高地厚的青年,那只能说这些地砖质量很好。

  高高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个已经没了水晶吊坠、只剩下铁艺骨架的枝形吊灯。

  墙壁下半部分贴着深棕色的木质护墙板,很多地方开裂了,漆皮剥落的厉害,然后上半部分刷着淡黄色的石灰墙,但有许多裂纹和污渍。

  一道宽大的石质台阶通往二楼,两边带有精美雕花栏杆,主打一个精美。

  门厅两侧是高大的拱门,通向不同的房间。

  一行人闹哄哄的去看。

  钱进也去看,重点去找厨房。

  但先找到了壁炉。

  壁炉在门厅左侧的客厅里,或者说是个宴会厅,空间极其开阔,层高足有六七米之高。

  它南面是一整排高大的拱形窗户,采光极好,如果不是院墙太高,那么站在这里应该能欣赏到海景。

  木匠们去生火。

  今天是北风,火焰很容易燃烧起来,恰好房间里有不少的碎木板,木匠们选了一些好生火的木头塞进去,熊熊火势开始辐射热量。

  徐卫东一伙人欢呼一声,纷纷凑上去烤手。

  此时又有一队人冒着雪赶来。

  后面还有队伍源源不断,负责管理工作的副队长们刚才没有与他们同行,而是去负责通知工人们来037号别墅会餐了。

  钱进正要烤火,第十二中队的中队长宋铁柱在外面喊道:“钱总,你要的厨房在这里。”

  呼啦啦,又是好几个人闻声而去。

  别墅的厨房相当大,占地面积得有五六十个平方米,地面铺着粗糙但厚实的红砖,靠墙砌着一个用青砖和水泥垒成的老式灶台。

  这灶台很长,里面有多个灶眼,显然以前在这里吃饭的人不少。

  钱进很高兴,这东西有用啊,有了这种成熟的灶台,以后不用麻烦泥瓦匠们来忙活了。

  更让他高兴的是,灶眼上的铁锅还在,当然此时锈迹斑斑了。

  后面来的一队人恰好是十二中队的,宋铁柱便招呼他们过来收拾铁锅。

  灶台旁边还有一个用瓷砖贴面的洗菜池,这很讲究了,现在很少有集体灶的洗菜池用瓷砖贴面,可惜瓷砖破损严重。

  众人一边看,一边啧啧称奇,也一边摇头叹息:

  “里面这大客厅真好,开大会都够用了。”

  “多好的厨房,东西都准备齐全了,可惜这铁锅了,还能涮洗出来吗?”

  “是,这厨房够大,就是太脏了,这灶台得好好收拾,跟俺大队的张埋汰家有的一比。”

  “卫生间,唉,没法看了,得重做!”

  “地板是好木头,就是烂了几块,张师傅你来看一看,咱能想办法给补上吗……”

  钱进让中队长们带队负责大厅和厨房的卫生,今晚得先把这两个地方搞出来,然后他们要在这里会餐的。

  他自己在开始上楼,仔细察看着每一个角落。

  一圈走下来,他心中已经有了盘算。

  这栋楼虽然老旧,但主体结构坚固,空间布局合理,特别是办公、会议、后勤分区清晰,这是突击队从没有接触过的好房子。

  至于位置更是绝佳,稍加修缮改造,绝对是理想的办公场所。

  别墅面积很大,他看完一圈后,更多的队员来了。

  而且住泰山路和五台山路的队员们推着车,从人民食堂带来了粮食肉菜。

  今天一直下雪,傍晚开始雪势还变大了,所以人民食堂没什么人,楼小光索性亲自带队过来操刀准备这顿大餐晚宴。

  建筑大队五百多号人呢,一般人可做不了这样的大席。

  众人聚集在空旷的大客厅里。

  这个别墅以前一直是办公场所,对他们这个继任者来说也有好处。

首节 上一节 763/7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