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762节

  塌陷的屋顶修好了,换上了崭新的油毡纸,并且边缘用沥青仔细给封好了。

  她家老头钻到阁楼上一看,屋顶的檩条用榫卯工艺给整合了起来,另外还加了几根粗壮的侧枝檩条进行加固!

  开裂的墙壁被包了皮,如今又直又结实,还刮了一层腻子,雪白且滑溜。

  屋里刮腻子,屋外刷石灰水,内外粉刷一新,虽然还是低矮的小破楼,却显得亮堂干净了许多!

  老大娘当场抹眼泪:“咱这劳动突击队,真是活菩萨兵啊!你说说、你说说,小众,以后你长大了也去劳动突击队上班!”

  她孙子顿时摇头:“我不,你以前骂劳动突击队的都是盲流子……”

  邻居们的笑容凝滞了。

  王大娘给赶紧解释:“以前我是老糊涂了,我瞎说,现在我才知道谁是真的对咱好!”

  “实话实说,钱总队带的这个劳动突击队啊确实不一样,带出了子弟兵的水平。”热心邻里工作的张大爷慨叹道。

  秉持类似态度的人很多。

  全市差不多所有街道这次都有受到劳动突击队恩惠的人家。

  于是,赞誉与大拇指齐飞。

  大寒节气刚过,腊月十五的寒风裹挟着细碎的雪花,吹过海滨市的大街小巷。

  然而,劳动光荣建筑大队的指挥部也就是泰山路劳动突击总队办公室里,却洋溢着一种足以驱散严寒的炽热暖流。

  主要是炉子烧的确实很旺。

  傍晚钱进过来,发现原本空荡荡的墙壁,此刻已被一面面鲜艳夺目的大红锦旗挂得满满当当。

  庞工兵看他回来,还献宝一样送上来一摞信封:“都是感谢信!”

  钱进打开看,确实都是感谢信。

  红纸书写的信纸上盖着各个居委会公章,另外他看到角落里成筐的苹果、成袋的花生、成箱的肥皂毛巾之类的东西,嗯,还有火腿香肠乃至白酒啤酒。

  他诧异的问:“怎么回事?”

  “各街道办事处还有一些人家送过来的。”庞工兵开心的说。

  “咱劳动光荣建筑大队这次可是真的光荣了,咱出名了,今天各条街道居委会约好了过来送锦旗,那家伙一面接一面啊……”

  钱进浏览锦旗。

  自家的泰山路居委会估计是发起方,反正魏香米送的锦旗最大,怕是得有两个平米了,挂墙上几乎落到墙根,这是钱进见过最大的锦旗:

  “赠:劳动光荣建筑大队——雪灾无情人有情,危房修缮暖民心!”

  落款是泰山路街道全体居民。

  旁边是五台山路居委会送来的锦旗。

  “赠:海滨市劳动光荣建筑大队——技术精湛作风硬,为民解忧显真情!”

  再看一面锦旗,则是嵩山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送来的。

  “赠:钱进同志及全体建筑大队队员——心系百姓办实事,旧貌换新功勋卓著!”

  另外还有乌龙山路的‘泰山压顶不弯腰,攻坚克难建奇功!’

  华山路居委会则送了个‘新时代的鲁班,老百姓的贴心人!’

  钱进看到后挺高兴。

  群众送锦旗,这是好事呢。

  特别是他们马上就要搬迁了。

  之前劳动光荣建筑大队成立的时候,韩兆新答应给劳动突击总队安排新的办公室。

  这新办公室位置很好,也在昆仑山路,是一栋民国时期的小别墅改建而成,距离钱进的祖宅、如今的银滩招待所很近。

  钱进已经做好搬迁准备了,只是还想在搬迁前简单装修一下。

  如今最好的装修材料送到了。

  锦旗!

  到时候把这些锦旗往一楼大厅一挂,多有面子、多带劲!

  钱进这人不好虚名,但他需要这些锦旗,或者说是刚成立的建筑大队需要。

  建筑大队的工人们确实累了大半个月。

  他们不分昼夜、顶风冒雪、奋战在危房修缮第一线,当然需要人民的感激和认证。

  钱进当晚就把队伍给叫来了:“来来来,拍照片,一个中队一个中队的挤进来拍照片。”

  建筑队的工人们嘻嘻哈哈,起初有些不好意思,毕竟农民们很少有面对镜头的时候。

  但当一面面锦旗摘下来送他们手里的时候,他们还是情不自禁的挺起胸膛开始排队。

  庞工兵在旁边鼓掌,声情并茂的说:“同志们,你们不是普通的劳动突击总队队员,更不是默默无闻的知青或城里人瞧不起的农村匠人。”

  “从今天开始,你们是劳动光荣的战士!是这座城市旧貌换新颜的建设者!是老百姓口中交口称赞的贴心人!”

  他去指了指华山路送来的锦旗:“这可不是我哄你们,瞧,你们是得到了人家华山路全体人民认证的!”

  一行人挠着头笑。

  开心。

  满足。

第362章 鸟枪换大炮,别墅办公楼

  今年冬天雪不停,像是要把去年冬天欠下的积雪全给送还回来。

  大寒傍晚开始飘雪花,飘了一晚上又飘了一个白天,然后还是阴云密布。

  不过这次下的不是大雪,就是雪花一直在飘洒。

  钱进估计这次用不着除雪车了,到时候各个街道组织着简单扫扫雪就行了。

  腊月十六星期三,钱进还是在下班后去筒子楼办公室。

  结果一进门,一群中队长和副中队长挤在里面烤手取暖。

  他们也烤了地瓜花生。

  都是昨天各街道居委会送来的慰问品,钱进没拒绝,这是各街道的心意。

  反正他们不是解放军,纪律没必要那么严格。

  另外他反而不收这些慰问品,各街道才会不愿意。

  因为随着劳动光荣建筑大队的成立,劳动突击队的价值越发显现。

  各街道都清楚,必须得跟他们搞好关系,以后有点什么泥瓦匠木匠活,找他们可能随手就办了。

  钱进进门,汪小意递给他一个烤地瓜。

  徐卫东说:“还吃什么烤地瓜,看报纸啊。”

  “咱们上省报了!”庞工兵兴奋地举着一份报纸给钱进看。

  《大地日报》。

  这是全省最有分量的几份报纸之一。

  钱进打开看,结果头版头条就是关于他们的长篇通讯报道:

  《风雪中的脊梁——记海滨市劳动光荣建筑大队对海滨市各街道危房修缮攻坚战》

  报道详细描述了建筑大队在钱进、陈井底带领下,克服严寒、运力不足、技术难题等重重困难,在不到一个月内完成全市三百余户危房修缮任务的事迹。

  文章高度赞扬了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心系群众、无私奉献”、“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精神,称他们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是“海滨市旧城改造的先锋队”。

  报道还配发了多张照片:

  队员们冒雪砌墙、陈井底带人扛着松木做檩条、钱进在工地与居民交谈、以及修缮一新的房屋对比图。

  照片挺多的。

  大家伙很激动:

  “钱总队,咱这次可是真出名了,上省报啊,我草,咱们真上省报了!”

  “快看,这张照片是我,我在砌墙,娘的当时拍照的人说一声,我摆个架势,结果我正蹲在地上,这姿势看起来太埋汰了……”

  “还有陈大队长和钱总队呢,钱总队这张照片牛啊,登高望远……”

  钱进的照片是特拍的。

  他站在一栋刚修缮完的楼顶上查看工作,那姿势跟苏联红军登上德国国会大厦插战旗似的。

  《大地日报》是中午送到市内的,一行人早就看过了,可如今跟钱进聊起来,一个个的依然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们都是些什么人?

  就像昨晚庞工兵说的,默默无闻的知青、土里刨食的农民,这两类人以前都是城里市民看不起的。

  知青们没工作,农民们是土老帽。

  如今不光各条街道的居委会肯定了他们的功绩,省报更是做出了肯定。

  如果说居委会和市民的肯定是一块布,那省报的肯定就如同给这块布镀上了一层金边。

  这意味着,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全省最高层面的认可!

  甚至稍微夸张的说一声,现在他们这个劳动光荣建筑大队的名字响彻了全省!

  钱进也很高兴。

  建筑大队打响了开门炮,拿了个开门红,这太好了,比他们之前办的流动食堂和服装厂都要牛。

  外面天气更冷了,雪下得更大了,可是钱进心里却火热。

  他看大小干部们都兴趣高昂、情绪激动,便挥手一拍桌子:“今晚会餐!”

  “好!”一行人拼命鼓掌。

  工人们出大力,太喜欢吃点好的了。

  庞工兵作为总秘书开始忙活:“钱总,去哪里会餐?还是去培训学校吗?”

  钱进说道:“不,不过也是去昆仑山路,咱们去看看市府给咱安排的新办公楼,这是建筑大队的同志们给咱总队挣来的办公楼!”

  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

  将建筑稀少、风景秀丽的昆仑山覆盖成一片静谧的银白。

  只有偶尔飞鸟扑棱翅膀从树林里掠出,才会制造出点动静。

  一辆公交车困难的行驶在道路上,最终在站牌停下。

  车门打开,一群粗壮结实的工人跟着钱进下车,他们浑身都是热量,说话声音粗野狂放,顿时,这条街道的静谧被打破,变得热火朝天起来。

  钱进不了解037号别墅的情况,但八中队的第二副队长云波涛恰好是昆仑山路居民,他大概听说过这栋别墅的情况。

  他说这别墅是一栋带着传奇色彩的老建筑。

首节 上一节 762/7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