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760节

  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要舍得花钱,剥蚀不是最麻烦的,因为可以换螺旋桨啊。当然,剧烈的剥蚀会带来严重的桨叶损坏,甚至可能产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那就乐子大了,而且给船换螺旋桨可不是个小活儿。

  所以剥蚀这个问题,能尽量解决还是要尽量解决的,至少把螺旋桨的寿命拉到足够长才行。

  听见高振东的话,祝工恍然大悟,得,这不又回到高委员的老本行上去了嘛,材料!

  “那您有这种材料?”他满心希望的看着高振东。

  高振东点点头:“不是我有,实际上是三线那边有。这种材料就是钛合金!你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往螺旋桨表面涂钛,一种是直接用钛合金造螺旋桨。”

  “钛合金?这东西可以?”在材料这件事情上,祝工就更是要听高振东的话了。

  “嗯,可以,钛合金耐腐蚀性好,力学性能足够,强度什么的都很好,而且足够轻,虽然每样都不是最顶尖,但是在这个事情上综合下来是当前最合适的材料之一。”高振东把钛合金在这件事情上的好处一一阐明。

  “可是我们国内钛材料比较缺吧?而且听说这东西不好加工?”对于钛,祝工还是多少有些了解的。

  “这个你不用担心,钛材料的生产和加工技术,三线那边,蜀省的红棉钢铁厂正在弄,已经有成果了。”高振东早有准备,胸有成竹。

  “真的?那太好了,回头我就找红棉厂那边去。”祝工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说实话,钛合金这东西的综合成本还是很高的,像老毛子那样拿来整一整条潜艇的确是用不起,但是单独一个螺旋桨,就好办得多。

  而高振东接下来的话,让祝工深深的意识到,这位不止是一位材料学专家,还是一位流体力学的顶级研究者。

  “当然,利用材料解决剥蚀问题,毕竟是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我们还是要从螺旋桨本身入手,尽量降低空泡的产生,从而多角度的解决问题。毕竟只是解决剥蚀,不解决噪音,那对于你们来说也意义不是很大。”

  你想多了高委员,我们其实一开始就只是想解决一下剥蚀问题的。

  “那您有什么建议?”

  “我建议是从几个角度入手,一个,是增加螺旋桨的数量,这样可以降低螺旋桨单位面积上的推力,能延缓空泡的产生。噢,我忘记了,对于你们来说,这个建议意义不大。”

  随着潜艇的发展,绝大部分潜艇都是单桨,这个建议对祝工来说的确是意义不大。

  祝工苦笑着点点头,您知道就好啊。

  “那你们可以换一个思路,在直径一定时,增加桨叶数量,以增大盘面比,降低螺旋桨单位面积上的推力。或者说倒过来,在盘面比一定时,增加螺旋桨的直径,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祝工点点头,这方面他刚才也有一定的考虑,看来高委员绝不只是他说的仅仅是“了解”。

  “二来,你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桨叶剖面,减小剖面的最大压降系数,用较小的相对厚度,让叶背压降分布更均匀。”

  最大压降系数小了,那叶背某点压强降低到产生空化的概率也就小了,能降低空泡的产生,空泡危害的一个首要的点,就是压强降低导致的空化。

  “嗯,这方面我们会尽量向着您的这个要求靠拢。”

  “第三,尽量避免伴流不均匀和斜流,这种不均匀流场是云空泡产生的首要原因,这对降低噪音和剥蚀非常重要。”

  说完,高振东笑道:“所以,我倒是有个桨型可以推荐给你。”

第1182章 噪声(5k)

  螺旋桨的桨型非常重要,在保密最严格的时候,潜艇下水时外形几乎都是不怎么遮挡的,但是有一个地方例外,那就是尾巴,大部分潜艇的尾巴都被遮得严严实实,甚至为了不泄漏螺旋桨的样子,会造一个大笼子把螺旋桨笼起来,然后外面再罩上布,让人完全看不出螺旋桨到底长啥样。

  上辈子作为资深军迷,高振东恰好知道一个很完美的现成答案,毕竟在泵喷出来之前,这货就是先进的代表。

  而泵喷那玩意,实在是有点超出当前的能力范围,步子迈太大了肯定扯蛋。

  高振东的话,让祝工喜出望外:“真的?那太好了!”

  他现在完全不担心高振东作为“外行”,会提出什么不靠谱的建议来。从高振东刚才的表现来看,人家是真正的内行,而且是走得很远的内行。

  他提出来的建议,至少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高振东摸出笔记本就开始画,这玩意光靠嘴说说不清楚。

  这个桨型,就是后世军迷耳熟能详的那个。

  ——七叶大倾斜螺旋桨。

  而且这个螺旋桨还有个名字上看不出来的隐藏属性——大直径。

  看着一个有些古怪,完全料想不到的形状在高振东笔下诞生,祝工眼睛都瞪大了。

  还别说,这玩意看着还真上头,第一眼看上去很怪,但是细细想下来,根据理论分析,还真是能很好的解决前面说的那些问题,至少能很大程度上缓解。

  至于说让空泡彻底消失,那是不可能的。

  这么个古怪的玩意,高委员到底怎么琢磨出来的?

  不过别看这玩意看起来怪,但却不丑,多看看还能看出一种别样的美感来。

  虽然很多细节在这个图里看不出来,但是至少这张图已经足够祝工他们琢磨出一个合适的七叶大倾斜螺旋桨来了,细节高振东在这里也没法弄,那和潜艇本身是挂钩的。

  而我们搞潜艇的同志,是有靠着模型整核潜艇的本事的,想来靠着这张图,整个正经的七叶大倾斜螺旋桨出来不是问题。

  高振东将图画好,从笔记本上撕下来,递给了祝工。

  祝工一边接过,一边对高振东道:“高委员,不好意思啊,那啥,你这张纸下面的几张纸,也麻烦撕给我一下。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实在是这东西太过重要,我不得不小心一点。”

  他知道这东西在高振东这里估计是不怎么受重视的,可是对他来说,下面那几张纸因为笔尖用力而留下的痕迹,都是万万不可有一丝流出去的风险。

  但是要高振东整个笔记本都给自己,祝工自己都知道那绝不可能,人家的笔记本上别的东西,也不见得就比自己怀里这张级别差到哪里去,只好退而求其次,就把下面垫的几张弄走得了。

  高振东一愣,笑了起来:“啊,对对对,是我考虑不周。”

  说完,他将笔记本下面几张纸也撕下来,递给对方。

  祝工小心翼翼的将这些纸叠起来包好,放到上衣的内口袋里,又按了按,这才放心。

  “高委员,这种大直径的螺旋桨,我们国内可能很难加工吧?”

  这已经不是钛合金加工的问题了,而是大尺寸高精度加工能力就没有。

  螺旋桨的加工精度要求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如果螺旋桨不对称,会引起流动不均匀,而根据刚才高委员的理论,流场不均匀,则会加剧噪声的主要来源——云空泡的产生。

  而且根据他的理论和总结,这个螺旋桨必定是大尺寸的,这就更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高振东笑道:“机床方面,我们那边正在搞三轴以上的数控铣床,进度比较乐观,对于这个东西的加工,想来还是有好处的。而且我们在搞的这个机床,具备根据工业辅助设计软件的三维设计成果,直接进行数控加工的能力,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加工精度。”

  三轴以上的数控铣床?如果尺寸够大的话,真的是能解决螺旋桨的高精度加工问题的。

  其实螺旋桨的加工精度要求,相比精密小零件来说,还是要粗一些,但是又要大,又要精度相对高,麻烦就来了。

  当年小鬼子卖给老毛子的MBP-110S九轴五联动数控铣床,一个重要配件就是22米*10米的超大工作台。而老毛子用这个九轴五联动获得了螺旋桨加工能力的飞跃,并不意味着加工螺旋桨必须要用到9轴5联动。

  实际上,如果是普通水轮机叶片这类精度要求不高,也并不复杂的类螺旋桨,双轴铣床都能干。

  对于祝工来说,高振东的话简直是超出他的预期。这份惊喜已经大到可能是惊吓的程度了。

  三轴以上的数控机床?这位高委员那边到底是干啥的?怎么什么东西都在弄啊。

  铣床这种东西,不应该是十一机部的地盘嘛?

  而且还能根据工业设计软件的设计成果直接进行数控加工?这一点让祝工很是惊喜,这种最新型的软件他们也拿到了,利用这东西进行设计工作简直不要太方便,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结构、力学方面的分析能力,简直就是工作的利器。

  没想到他们居然能根据这个软件的设计成果直接加工?要是这是真的,那简直是如虎添翼。

  “高委员,这个铣床什么时候能弄好?”

  高振东笑道:“我会要求同志们给你们弄一个大尺寸的,进度估计不会很快,但是我想,赶上你们使用,应该问题不大。”

  不知道他们是哪一种潜艇,但是不论哪一种,高振东知道距离它的建造,必定还有好几年。

  毕竟仿制R级的那一型潜艇现在已经定型,而现在开始考虑或者预研的,只要是真正的自研潜艇,开工都还早得很,不论它是采用什么动力。

  祝工笑着点了点头,要不是受限于纪律,他其实都想给高振东摆明了说了。

  “那我就先谢谢您,高委员,您对我们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祝工笑道。

  高振东闻言,心里一动,趁着他在这里,不妨多透一点底啊,潜艇自己懂得不多,但是多多少少也是懂一点点皮毛的。

  “祝工,你们是不是对潜艇的噪音很困扰?”高振东笑道。

  什么十字舵X舵、围壳舵艇首舵之类的区别,高振东没兴趣,这些东西都是和艇本身的情况密切相关的,脱离艇体讨论这些没有任何意义,就和脱离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一样。

  反倒是噪声这些东西,他兴趣比较大。

  这肯定啊,随着声呐的普及,在满足速度条件下的静音性几乎是潜艇的最核心性能甚至没有之一。

  祝工点点头:“对,这毋庸置疑。”

  潜水艇最大的噪音来源之一,就是那个螺旋桨,而除了螺旋桨,也不是没有别的噪声源。

  高振东笑道:“那祝工你有没有想过,消除这些噪声?”

  “消除?很多噪声是没法消除的。而且还有一些是敌人主动发出来探测的,例如主动声呐。”

  “我知道,我的意思,是吸收,用柔性材料吸收声音,不一定是噪声,甚至是主动声呐发出的声波。”高振东笑道。

  他的话,在祝工的心里掀起了一阵巨浪。

  还能这样?这简直是一条从未设想的道路!

  “高委员,说具体一点。”祝工又抄起了笔。

  “我的想法,是在艇体表面铺满参数合适的橡胶板,利用橡胶吸收振动,达到消音的目的。不论是内部发出的还是外部传来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被这层橡胶瓦片大大的削弱,所以我起名叫做‘消声瓦’。”

  高振东毫不犹豫就把消声瓦给撬了。这东西其实就类似隐身飞机的吸波涂料,只是消声瓦吸收的是声波,而吸波涂料吸收的是雷达波。

  这东西对于主动和被动声呐,都有不错的效果。

  祝工下笔如飞,情不自禁的道:“好!好主意!”

  他的声音有些大,旁边在讨论反潜的同志们都忍不住转头过来,会场上其他声音一下子消失了。

  仿佛是感受到会场的寂静,祝工抬起头,看了看四周,才笑道:“不好意思不好意思,高兴过头了。同志们继续,同志们继续。”

  防工委领导看见他这样子,知道他在高振东这里不知道又搞到了什么好货,才会高兴成这样。

  领导笑着摇了摇手:“没关系没关系,我们继续,你们也继续。”

  看来祝同志回去的时候,保卫力量得再加强一下咯。

  等祝工回过神来,把高振东刚才的话写完,高振东又道:“潜艇的声音,很多来自动力、传动系统的振动,在这方面,我觉得也可以考虑想想办法的。”

  动力系统的振动,是潜艇噪声的又一大来源,能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再加上螺旋桨空泡噪声的削弱,那潜艇的静音性能必定将提升一大步!

  “你有什么办法?”祝工现在是明白了,高委员只要是他提出来的问题,后面多半都跟着一个解决办法。

  高振东笑道:“浮阀隔震!”

  “浮阀隔震?这是什么技术?”

  高振东道:“汽车的避震器祝工您见过吧?浮阀隔震,其实也差不多,就是用弹性、柔性材料或者结构来固定连接振动剧烈的设备,利用其弹性阻尼隔绝或者吸收掉部分振动。”

  “啊,我明白了!弹簧避震!原理很简单,但是应该真的有效果!那为什么要提到浮阀?”

  “我是这么考虑的,直接用弹簧、气动之类的隔振器将设备和基体连接的话,其隔震效果有,但因为振动源和基体是直接连接的,效果不是最好,我们测试过,大概会有10~20dB的效果。”

  10~20dB?已经很高了,祝工在心里惊叹,至于高委员为什么会测这玩意,一时间他还真想不到。

  “所以,我就考虑用隔振器将一个大的平台和基体连接,然后振动的那些设备再用隔振器和这个平台连接,这样这个平台本身的惯性能大大的削弱设备的振动,传递到基体的振动就很小了。这个平台,我称之为浮阀。而这种方式的话,大概能削弱40dB。”

  40dB?祝工差点跳了起来,分贝这个单位的特性大家懂的都懂。

  其实浮阀隔震原理和高楼顶端吊的那个防风阻尼器一样,都是利用弹性或柔性连接,依靠惯性来削弱位移。

  这个原理只要一说,就非常容易懂,祝工仔细想了想,高兴得不得了。

  “嗯,高委员,你这个方案真的是太好了!甚至可以这样,低成本的,就用单层减振,高成本的,就考虑用浮阀隔震。我回去就组织同志们把研究搞起来!太绝了,您是怎么想到的?”

  说到这里,祝工非常好奇,到底这东西是怎么被他给想出来的,这位高委员脑袋里到底都在想些什么,简直是五花八门啊,但是偏偏还都挺有用,原理简单,效果显著。

首节 上一节 760/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