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735节

  莱克星顿的枪声高振东是没法听见了,但是小牛城的两枪……

  不,好像是三枪?

  也不对,好像是四枪?

  这件事情,连花旗佬自己都说不清楚,外人就更不清楚了,总之,打到人身上的,反正是两枪就对了,而且这两枪中的第一枪,还打中了两个人。

  至于为什么第一枪先击中后座再击中前座,第二枪却从车前方袭来掀开了后脑盖骨,而与此同时,车的行驶方向是往前行驶的。这个时间、空间关系为何如此神奇,这就不得而知,毕竟他们的枪斗术能拐弯!大约是甩出来的吧。

  总之一句话,脑洞大开了兄弟们!

  高振东的蝴蝶翅膀再怎么扇,也依然没有扇动这件事情分毫,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过程。

  1963年11月22日,高振东甚至都能提前把花旗佬的调查报告背出来。

  这件事情毫无疑问,在国际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但是在我们国内,却是毫无所觉。

  什么?花旗人的大统领死了?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或者极端一点,花旗大统领是谁?

  更极端一点,花旗是哪个?

  反正对于普通人来说,大约就是呸两口,很是朴素的表达一声“死得好”,也就没有什么多的表示了。

  倒不是此时的人们,对这位脑洞大开的人有什么不满,而是不论是谁,只要坐在花旗大统领的位置上,在我们的普通群众看来,大约都是同样朴素的“死得好”。

  高级领导干部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但是普通人民,要考虑的就很简单。

  然而,不论我们的普通群众有没有感觉,但在实际上,随着这件事情的发生,很多事情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的是直接的,更多的却是间接的。

第1143章 往东部看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对于远东地区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南交趾的花旗军行动,明显更加频繁,而且原有的底线开始突破。

  和普通人根据历史时间线获得的感受不同的是,其实这位脑洞大开的花旗统领,在略微扩大在南交趾的军事行动规模和深度之后,是倾向于尽快结束在南交趾的行动的。

  而在他脑洞大开之后,继任者明显改变了他的想法。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句话有很多种解读方式。

  京城,首长们正在听取关于交趾事务的汇报。

  “……情况就是这样,总体来说,交趾的同志们反映,最近花旗人明显更加活跃,他们这种活跃,甚至有些反常规。”负责交趾事务的同志汇报道。

  “反常规?”有首长有些不解。

  “对,他们仿佛是在寻找突破口,又或者说,感觉他们在找一个理由。”汇报的同志觉得这话说得很是拗口。

  “哈哈哈,太阳下面,莫得啥子新鲜事,他们呐,在给自己深度介入交趾事务找借口唻。”首长哈哈大笑起来,这些小动作,在他眼里看来,有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那我们是不是要加大对交趾同志的援助力度?”一位首长建议道。

  “我觉得啊,莫急莫急,还不到时候。我们其实只要一句话,就是对交趾同志最大滴援助喽。”

  “什么话?”

  “划条线嘛,十年前,我们画了一条线,但是有人啊,就是不相信,结果嘛,大家都看到喽。这一次,我们再划一条线,我们再看看敌人会怎么办,大不了,十年前旧事重演就是咯。不过我看呐,他们怕是不敢哟。”

  这句话大家就都懂了,类似的操作不新鲜,几百年前的《西游记》里亦有记载。

  这种操作最重要的是,你得有那本事,就好像在西游记里唐僧只要不作死,不走出那条线,其实屁事没有,因为猴哥是真有那本事。

  当然,金蝉子自己作死那没办法,但凡江流儿听劝,也没那么多破事儿。

  “嗯,想来这一次,我们划线别人是真的能听进去的。”有同志笑道。

  “那就对咯,搞革命,最重要滴是什么?是要有基本盘、有基地,只要基地在,那就是活生生拖,也能把敌人拖死嘛。”在首长看来,这多大个事儿啊,传檄而定不能这么说,但是说句话掷地有声,那还是没问题的。

  说实话,这件事情在后世的人看来,花旗佬简直就是脑壳有包,你硬生生留了一半不敢打过去,没法占领、改造,而且那一半是具备基本完整的行政职能、工农业生产能力,而且那一半还和一个庞大有力的支持者直接接壤,那这个仗你还打个屁,趁早收拾铺盖回家得了。

  但是花旗佬就是不,就是头铁,硬生生打了十多年,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是因为国家利益,有多少是专员的利益,还真不好说。

  “除了交趾的事情之外,最近根据我们的巡逻机和卫星评估,在吕颂岛,吕宋岛本地土著和花旗人,动作也开始频繁起来。”负责相关工作的同志汇报道。

  “看来敌人就那几板斧嘛,都一样,都一样。我们在南部海域的布局怎么样了?”

  “南部海域三大群岛,中礁群岛、西礁群岛,已经完全回归,只有南礁群岛,距离有些远,力量还投射不过去。”

  “嗯,那没关系,当归省那边守着的就行,不管我们他们,守着的都算嘛。但是你们要注意一件事情,多股敌人同流合污,意图在法理乃至事实上改变现状。”

  有句话说得好,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宝物,比如当归省那边,放到南礁这个事情上,迄今为止还真是宝贝。

  “好的,我们会密切监视一切动向的。”汇报的同志很有信心,现在侦察手段多种多样,足够我们及时的发现各方动向,做出有效应对。

  至于有什么天气条件能让我们所有手段都无法发现的话,那这种天气条件下,那所有各方也没有能力行动。

  “但是有一个地方比较特殊……”三礁群岛不用说,但是南部海域不只是有三礁群岛。

  “你说的是靠近吕颂的那个岛?”

  “对,那个岛面积够大,但是从条件上来说反而不合适布置大量人员和装备,机场就更不合适,而且和三礁群岛距离比较远,离别人又比较近。”

  他们说的这个岛的确是比较特殊,和三礁距离远,无法在日常形成支持,而且比较巧合,离吕颂群岛距离非常近,对方想搞小动作相对比较容易,更不巧的是,这个岛的大小相对南部海域的各岛来说不算小,但是地形特殊,很难布置机场和大量的营地。

  当然,这个岛在一个大型礁盘上,如果大自然能发动“鬼斧神工”技能,那倒还好说,可是现在大自然还没积蓄起那个力量嘛。

  “等一下吧,等西礁群岛的力量形成了,这个也就不是问题了。我倒是觉得,还有一个地方,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喽。”首长道。

  “首长,您说的是哪里?”负责相关工作的同志,对此有些惊讶,难道是我们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南部海域还有遗漏?

  不可能啊,根据卫星多次拍照拼出来的南部海域图,同志们已经多次比对,南部海域没有未知岛屿,甚至连未知礁盘都没有。

  首长笑了起来:“你们呐,既然在说海上滴事,那就不要把眼光只放在南部海域嘛,海上所有滴领土,都要重视。”

  “您说的是……东部海域,乃至浑海?”

  “嗯,对咯,浑海那边更复杂,我们先看东部海域嘛。”

  “您指的,是国公岛?”

  国公岛,传说中有皇帝给自己的弄臣封了个开玩笑的国公,然后再开玩笑似的封了块地,就封在那个岛上,最后以讹传讹,这个岛就被命名为国公岛了。

  “嗯,我看呐,倭人一直对这里虎视眈眈呐,现在他们还有历史包袱,还不敢大张旗鼓,但是呐,事物是在发展滴,以后滴事情,谁也不好说。我们相信后人滴智慧,但是不能以此为理由给后人加包袱嘛,事情呐,还是要在我们手上解决唻。”

  “那里以前靠当归比较近……”

  这事儿说起来话就长了,但凡当归省的逆子给力一点,也不会在后来造成那么多麻烦。

  “我知道,当归那边呐,现在看来是认贼作父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我们就不要把希望放在他们头上咯,我们自己解决。”

  “好的首长,我们明白了。”

  “这件事情,你们和海军、还有科技口滴同志多商量,我们还是要讲究先礼后兵滴。”

  ——

  这些事情暂时对高振东没什么影响,反倒是“脑洞大开”对他的震撼比较大。

  这让他感觉到,自己的翅膀威力并没有那么大,对国外的影响,除了像脏三这种直接挨打的、高卢这种直接交流的之外,其他的该发生的依然会发生,并不以自己的出现而改变。

  这对他来说,反而是放得更开了,这是好消息啊!

  那就意味着,毛熊该千古依然千古,花旗该衰落依然衰落,自己无论做什么,影响的范围都是有限的。

  在高振东看来,无论如何,毛熊千古是件好事情,要是因为自己毛熊不千古了,那乐子可就大了。

  心情愉快的他,甚至都已经想开始造脑洞大开的梗了,只可惜现在互联网基本等于0,造出来也传播不开,算了,还是如法就好,这个老梗有悠久的历史,受众够广。

  话虽如此,他看着报纸上对脑洞事件的进展报道,还是惊讶于枪手的牛逼,特别是他看见像上辈子所知一样,枪手也被枪了之后。

  要论玩得花,还得是花旗佬。

  不过这些事情,现在对他来说都是浮云,他现在最感兴趣的还是面前这东西,上辈子的情怀,可算是实现了。

  在他面前的,是一辆车,一辆和上辈子的拉达尼瓦长得几乎差不多的车。

  不得不说,我们的同志因为各种原因,在早期可能原创是乏力一点,但是在仿制这件事情上,那是绝对的牛逼。

  可别小瞧这件事,像是米格-21、苏-27、施基利之类仿制之后还能玩出花的,全世界加起来都找不出几家来,甚至绝大部分连跌跌撞撞仿制成功都很难。

  而现在在高振东面前这辆车,就再次证明这件事。

  拉达尼瓦的性能如何先不说,也不用说,毕竟拉达尼瓦的发动机性能其实也就那鸟样,老毛子的车,凡是民用的,都是一坨屎。

  但是拉达尼瓦的那个外形,还是被京汽厂的同志仿了个十有八九。

  这辆车是京城汽车厂在仿制……也不能这么说,应该是按照高振东同志的概念原创进行落地之后的第一批车,现在哪怕拉达尼瓦再如上辈子一般出现,也是老毛子仿制我们。

  京汽厂在造出第一批量产车之后,马上就给高振东送来了一台,作为外形原创设计者,请他测试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第1144章 手痒的高振东

  这个车子,是送到三分厂来的,主要是胡同那边进出也不太方便。

  高振东兴奋的蹦上车子,这儿摸摸,那儿摸摸。

  他是会开车的,上辈子高考完了之后,就去考了个驾照,断断续续花了两年时间,而且还是C1照,能开手动挡的那种。

  然后,驾照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扣分,除了和学姐啥的出去旅游开一开车之外,其他时间就很少动车了,大概属于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一年两箱油”。

  看见高振东这样子,京汽厂的同志心里很是高兴,但是其他同志的心却是提到了嗓子眼儿,这位该不是想自己溜两圈吧?

  有句老话说得好——怕啥来啥!

  高振东在车上摸来摸去,觉得不过瘾,他决定老子自己上!

  这种定位就是入门国民车的车子,在这年头是不可能都是自动档,甚至高振东建议搞的AMT半自动都不可能,但是高振东这里这台,毫无疑问是配置拉满的顶配,AMT什么的自然不缺。

  这对高振东是个好消息,如果是那种还要拉阻风门的车型,以他那点儿技术,自然是玩不转,但是这是个半自动!正好基本上处在高振东开车的舒适区,C1?什么C1?我实际上是个C2司机懂不懂?

  看见高振东的神情,三分厂内保的同志就知道情况不好。

  只见高振东一伸手:“钥匙给我!”

  京汽厂的同志正在乐呵呵的往外掏的时候,被三分厂内保的同志一把按住了。

  “高总工,您没驾驶证吧?这可是犯纪律的。”同志们都知道,高总工这人对纪律还是很看重的,也只有用这办法了。

  高振东一听傻眼了,诶哟卧槽,我还真没这东西。

  “那啥,我在战场上的时候,也开过车的,难道还要那东西?”高振东决定耍赖,至于在战场上他到底有没有开过车,天知道。

  “高总工,您这不已经回地方上了嘛,纪律不一样了。”要不说搞内保的同志脑瓜子活呢,马上就把理由找到了。至于高总工在部队上开没开过车,开得好不好,那都无所谓,反正地方上你没驾驶证。

  高振东很是失望,摸了摸脑袋,一屁股跨到副驾上去了,以这个车的身胚,这动作还真有些吃力。

  “来,带着我在厂里逛两圈。”

  现在的三轧厂作为规模数得着的大厂,厂区道路还是足够溜达溜达的。

  这个要求那就没问题了,给高振东开嘎斯-69的那位同志一步跨上了驾驶座,在京汽厂的同志们的指导下迅速发动了汽车,向前跑去。

  这一跑不但高振东高兴,就连驾驶员同志自己,也觉得无比舒畅,毕竟嘎斯-69和一辆实际上技术已经是80到90年代水平的轿车相比,除了越野能力之外,其他的简直被完爆。

  驾驶员同志开起车来,感觉比高振东还高兴。

  “这车感觉怎么样?”高振东笑问道。

  “好开,舒服,动力也比嘎斯-69强。”

首节 上一节 735/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