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防工委领导可就不困了:“比如?”
“比如我们正在搞的预警机、我曾经提出过的加油机,以及一些特殊的电子战飞机,用这东西来做,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就好像花旗佬的707,本来就和KC-135加油机同宗同源。”
还有E-3“望楼”预警机,高振东在心里道,只是此时E-3还没问世,也只能在心里说说。
至于此时我们自己的预警机的发展情况,那是另外一个有趣的故事,高振东并没有展开说。
对啊!还有这个作用!别看这是个民用飞机,可振东同志还是没忘记部队的装备啊,不忘初心了属于是。
想到这个,防工委领导就豁然开朗,还别说,有了这些用途,加上民航的用量,如果这架飞机真的搞出来,短时间吃下60架的订单还真不是什么问题。
“游总工,你们在和对方谈判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件事情,那就是不能限制我方飞机的用途,如果对方没提这件事,那就当不知道,如果对方提出,一定要坚决拒绝。”防工委领导乐呵呵的转头对民航委的同志道。
游总工郑重的点点头:“嗯,明白了,这件事情我们一定注意。”
在这个年头,在不影响群众利益的前提下,尽量从部队需求出发,满足部队的需求,也是正常操作,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
此时,高振东已经翻到了文件的后半部分,看得出来,高卢人,或者直说是三角飞机公司,对此次的合作意向很强,他们甚至都在文件里提出了准备搞的飞机的总体方案和参数。
总体方案和参数非常重要,对于民航机来说,在确定这些指标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这架飞机的一生。
三角公司在文件里提出这些东西,说明他们是真的对这次合作很有想法。
只可惜,在规划飞机指标这方面,至少三角飞机公司自身的能力非常拉垮。
“振东同志,我知道你也是飞机方面的专家,你看看从你的角度出发,高卢人的这些想法是否合理?”
第1138章 问题老大了(今日两章,十二点前还有一章)
说到这个,高振东可就有话说了,这玩意三角飞机公司也是个弱鸡,也许还是没有从老牌殖民帝国的虚幻中走出来,简单来说就是服务意识不到位,他们在考虑水星100的相关指标的时候,只考虑老欧洲这帮即将破落的破落户,却完全没考虑到其他国家的需求。
简单来说就是,从距离上来说,被人吹爆的“老欧洲六国混血”之类的东西,在我们看来也就是晋冀鲁豫陕甘宁串亲戚,要说地域的话,连打小鬼子时的解放区都还没走出去的程度。
混血了么?如混。
所以高卢人觉得够用的飞行距离,在欧洲之外其他国家看来根本不够用!
这就是水星100最大的软肋,也是它失败最根本的原因。
别说亚洲这种陆地广阔,还包含了大量群岛的洲,就算是放到非洲南美,水星100的航程也是捉襟见肘。
要不然这飞机也不至于只有高卢人自己的10架订单,连非洲都一架没卖出去,要知道60~70年代,高卢人在非洲的影响力如日中天,如果不是货烂到一定程度,非洲再穷也不至于一架都卖不出去。
现在出现在高振东眼里的,就是一架水星100的早期规划型号,都出自三角飞机公司,在同一个历史阶段,能有多大区别。
不过高振东对于三角公司的水星100还是挺满意的,这飞机除了航程问题,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别看就生产了10架,这个数量甚至都来不及让生产线成熟,但是这10架服役期间,从来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安全性这一块还是相当之到位的。
总飞行时间360000小时,飞行440000架次,运送乘客4400万人,没出过大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还是不错的。
有了这个基础,加上这架飞机一开始就为了经济性做了多种考虑,在高振东看来剩下的问题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众所周知,飞机飞得安不安全,有一大半在维护和规则上面,在这方面,高振东还是相信国内的能力的。
同样服役年限、相似里程的飞机和舰船,我们的看起来就是要比别人的干净不少,别管是不是马粪蛋儿外面光,至少比连外面光都不光一下子的要强不少嘛。
小道消息传闻,我们的航司退役的二手飞机,在国际二手机市场上是抢手货,没别的,就是状态好。
有了这些基础,在高振东看来,水星100这东西吧,其实也没那么差,只要能扭转它最大的问题就行。
“嗯,我看看……”高振东装模作样的在翻三角公司对于支线客机的规划。
良久之后,高振东放下了文件。
“对于高卢人规划的这架飞机,我有三点核心意见。”
“核心意见”,防工委领导也好,民航委的游总工也好,听见这个词都都注意力提到了顶点。
防工委领导是因为很少听见高振东如此措辞。
而游总工则是因为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走路,一般把高度都提升到“核心”的,那事儿就小不了。
“您请说。”游总工再次抓起了笔。
“首先,这个飞机的航程太短……”
“短,1700公里,已经足够从京城飞到松江了……”游总工道。
京城到松江,几乎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交通路线,在考虑相关问题的时候,难免会要用这个距离作为评判标准。
高振东笑道:“可是我们不止需要从京城飞到松江,还需要考虑从京城飞到东北、西疆、高原、西南、东南,1700公里这个航程,这么说吧,不够我们从任何一个城市出发,飞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甚至再加一个起落都不够。这对飞机的经济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们都知道,飞机在中低空的飞行过程,相比在高空飞行是更加耗油的。”
见同志们若有所思的样子,高振东补充道:“至少这架飞机应该具有从我国各个片区规划的交通中心起飞,能基本飞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例如,从双庆、榕城出发,到东北、西疆都是两千多公里,这远远超出了这个规划的1700公里航程的能力范围。甚至连从京城到松江,这个航程都嫌不大够。”
防工委领导对这个感到有些不解:“京城到松江,也就1000来公里吧?”
对这个,游总工倒是心里有数:“的确不一定够,除了飞行油量之外,民航客机还要带上降落操作过程,以及备降等油量,1700公里这个数字,够用是够用,但是要说有多够用,还真不见得。”
说到这里,他还真为高振东的见多识广和博闻强识感到佩服,毕竟熟悉空军飞机、熟悉飞机的气动布局等等,都不能和熟悉民航飞机的操作规程之间画等号。
空军飞机回基地不需要太多的等待,但是民航飞机不一样,在繁忙的机场、天气条件受限等情况下,哪怕是正常降落的飞机,都需要带一定的油量应对在空中等待、盘旋、调度的飞行过程,如果碰见要备降,那需要的油就更多,知道这些细节的行外人,在这年头还真不多。
但是高总工刚才的话,却表明他对民航飞机的基本运用方式很熟悉,否则断然说不出1700公里航程应对1000公里距离,居然还不太够这种话。
这种话不是内行说不出来。
对于游总工的补枪,高振东连连点头:“是的,不论是高卢还是欧洲,他们在以国家为单位规划航线的时候,他们考虑得……有点小。”
这话阴阳的味道颇重,同志们都笑了起来。
“那你觉得多少合适?”
高振东想了想:“3000公里以上吧,关键是,有了这个指标,才能卖到除欧洲以外的地方去。我敢说,如果坚持1700公里指标的话,这架飞机连在欧洲卖都够呛。”
“欧洲国家不是都不大么?”
“可是欧洲国家也要考虑国际航线,而且需要考虑得更多,毕竟不是在自己国内,在航线、机场的规划安排上,并不存在全国一盘棋的考虑,可能遇到的麻烦会更多。”
“嗯……有道理……那高总工,你觉得多大航程合适?”
高振东不假思索:“这一块我不熟悉,还是民航的同志更清楚一些,不过如果是按照我自己的想法的话,3200公里以上吧,至少这么多。”
这个指标,高振东自己倒是没有算,他是抄的,没错,就是抄的737-100,这架飞机的航程比3200公里略少一点点。
这年头的波音,还没有被麦道夺舍,他们的决策还是值得信赖的,至少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几位同志都在心里计算,算了半天,觉得这个数字还真不错,还真能实现刚才高振东说的计划从任何一片地域的规划交通中心直飞全国各主要城市。
这哪儿是“不怎么懂”,谦虚过头了啊。
“嗯,高总工,这件事情,我们会作为核心诉求向高卢人反映,如果他们不改,我们就不答应。”
高振东笑道:“倒也不一定非要这样,这和我要说的第二个问题有关。”
“能有解决办法?”游总工很是高兴,毕竟多条路,就多一分成功的可能性。
“可能有吧,我要说的第二点,就是关于结构方面的,他们在方案里,对结构扣得太死了,导致这架飞机失去了所有的潜力和修改余地。这么说吧,这架飞机如果按照现在这个规划建议做出来,那到时候想要修改成3000公里以上的机型,代价会非常大,大到在一个型号内小修小改无法承受的程度。”
这是水星100的第二个问题,结构抠得太死。
有传言说水星100因为结构抠得太死,导致没法修改为大航程型号,这种说法其实不太准确。
准确的说法是,三角飞机公司后来意识到了水星100的最大问题,想要改型出航程达到3000公里以上的水星200C,结果发现因为结构抠太死,加油箱就要动结构,而且是大手术,他们甚至连研究的钱都拿不出来,最终作罢。
也就是说改不是不能改,但是忒花钱。
这方面,游总工就不熟悉了,毕竟国内对客机真正的经验就一架不成熟的“京城1号”,还是个载客量还没猎鹰-20大的小飞机,所以对这些技术上的细节他是不太懂的。
问对人了!这是此时游总工脑袋里唯一的想法。
换一个其他人,绝对没法从这么简单的一个规划文件里,就找到这架飞机的这种重大不足,说得难听点,现在国内能把飞机的结构这一块弄明白的,本来就扒拉不出来几个。
特别是一架陌生飞机。
“那您的建议是?”
“我建议哪怕放弃一点经济性,也要在结构上留足一定的余量,为改进和扩展留出空间。经济性很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如果连加长一点机身,或者加大一点油箱都要对飞机的结构动大手术,那这架飞机的上限也就被决定死了。如果对方坚持要做1700公里,不接受任何改变,那么我们就要坚持在结构上留足余量!”
第1139章 要不你问问他们缺啥?
仅仅是加长一下机身、多塞个油箱什么的,其实不一定会对飞机的总体承力结构造成影响,但是水星100就这么扯淡,它的余量被抠得几乎干干净净。
而高振东这个意见,也为高卢人在航程上彻底不合作留下了一条路,要么加航程,要么加余量,这样一来,高卢人在某方面达成妥协的可能性就要大得多。
当然,高振东并没有对具体怎么加强提出任何具体意见,一来,他不熟,二来,这个阶段也提不出来。他抓的是大方向,细节上是真正进入设计之后才能决定的,这个阶段为时尚早。
游总工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只是将高振东的意见牢牢记下。
“高总工,那你的第三个意见是什么?”
“第三个意见,这飞机腿太短了。”高振东笑了起来。
“腿太短?刚才你不是说过这件事了么?”腿短,顾名思义,就是航程太短跑不远,这个事情刚才已经说过了,而且还说得很详细。
高振东笑得更厉害了,他摇了摇头:“我说的腿短,不是形容词,而是物理意义上的腿短,这架飞机的起落架太短了!”
——腿短(物理)。
还真是说飞机的三条腿太短了?这架飞机是典型的三点式起落架,的确是三条腿。
“高总工,起落架短一些,对于飞机结构的布置,还有材料方面,不是都有好处嘛。”游总工对于这一点还是清楚的。
高振东摇摇头:“话是这么说,但是对于飞机来说,还有更为重要的事情需要兼顾。飞机的起落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它有个特点,一旦长短、位置、收放方式固定,在日后几乎没有任何修改的可能性,会影响到很多东西。”
经过高振东这么一提醒,游总工才想起来,还别说,你还真别说,这东西的确是看起来不起眼,但是根本没法改。
“那这会导致什么问题?”虚心请教。
“最大的问题,就是这飞机没法换发动机了。你们注意到没有,这架飞机的离地高度,几乎处于刚好够装现有发动机的程度。”
这也是水星100的一个大问题,只是还没等到这个问题爆发,水星100已经死得梆硬,后世的人根本没意识到而已。
至于另外一个活得挺久的机型,就在这个问题上吃了大亏整了大活儿。
说的就是你,737。
737就是因为离地高度无法适应直径越来越庞大的大涵道比涡扇,在后来的改型中不得已采用了前伸发动机吊架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又极大的改变了飞机的气动构型,导致天生爱抬头。
天生爱抬头怎么办?737采用了一个堪称抽象的解决办法——检测到非正常的抬头,自动向下压机头。
要说类似的办法,其实我们老早就在最原始的“空警”上面用过,只是我们是用操纵杆固定偏置来解决因为螺旋桨带来的偏航力矩问题,而且那是一架专业飞机,上面除了专业工作人员不带人的。
而在客机上用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多多少少是有些过于拟人。
然后更为不幸的是,737又碰到了脏三的飞控外包程序员,脏三嘛,懂的都懂,写PPT的确牛逼,但也仅限于此,写程序那是真的拉垮,全靠补丁过日子的那种。
此事在巨硬的Bug10操作系统里亦有记载,“一个bug是bug,一堆bug能work”的含金量,在脏三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终,737就载在了那些离谱的补丁和bug上。
但是这种几十年后的事情,在当前所有同志心里,几乎都是无法想象的,这有什么问题么?能装得下就行了啊。
“振东同志,这有什么问题?”
“这会让这架飞机在日后,没法使用更加先进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这也几乎宣判了它在改进潜力上的死刑。”高振东道。
“大涵道比涡扇?”游总工有点懵,涡扇他知道,大涵道比涡扇……他对这方面是真的不熟。
“这么说吧,大涵道比涡扇,是未来几十年内,主流客机的唯一动力,而且涵道比的趋势是越来越大,在核心机固定的情况下,涵道比越大,推力越大,经济性越好,这样会让涵道比越来越大。现在这架飞机的起落架高度,几乎没有任何增大涵道比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