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别说现在约翰牛正在捣鼓他们的“三叉戟”客机,雄心壮志还在,手握即将成型的机型,想要他们放下身段和高卢人合作,无疑是有些困难。
那个男人点了点头,对于那个孤悬海外的三岛之国,他是非常清楚的。
“如果我说的合作对象,不是欧洲,而是在远东呢?”
“远东?”三角总裁并不知道我们向高卢人提出合作客机的要求,此时高卢男人提出来的合作对象,直接就把他干懵了。
“远东?远东地区值得合作的对象,只有白熊,但是这不太可能吧?而且白熊应该是欧洲的国家。其他的……我暂时想不出还有谁……”
“不不不,总裁先生,你是不是忘记了什么事情?”那个男人笑道。
“忘记……难道是东方人?那个醒狮国度?”
“对,你别忘记了,我们刚刚从他们那里引进和交换了一些技术,其中就有和飞机有关的。”
作为引进战斗机技术的实际执行者,三角总裁恍然大悟:“啊,的确是,但是那是战斗机,和客机完全不是一个方向上的。我承认,我们和他们合作工业设计软件的时候,对方的执行非常完美,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对象,但是这和客机没有关系吧?相对战斗机,他们甚至没有任何客机技术来源。”
他们很清楚,虽然战-7是一架优秀的飞机,但是最底层的技术来源还是来自老毛子的米格-19,而客机我们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了。
“先生,也许他们有相关的技术呢?毕竟在这之前,我们并没有考虑和他们正式合作,对相关领域的情况并不了解。而且,就算是没有技术,我们也可以和他们合作。别忘了,那是一个广袤的国度……”
“您的意思,是利用他们填补剩下的50架订单?他们有这么多钱吗?”三角总裁耸了耸肩膀。
他们有没有这么多钱,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们的高技术产品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在我手里赚走了不少钱。
“至少这是个非常好的潜在对象。如果我们和他们开展一定的合作,我相信以东方人的习惯,这个市场别说是花旗人,就算是白熊,也休想抢走。”
东方人想获得技术,那只要他们自己有了相关能力,就不会再考虑别家的飞机,哪怕这种能力在某些方面略有瑕疵,但是只要保证了安全性,那这几乎是一个铁打的市场。
而且那个国家和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同的是——没人能逼着他们放弃自己已经到手的技术,华旗人不行,老毛子也同样不行,在这一点上,全世界不管是哪个阵营的国家,都没有他们来得可靠。
逼着自己的盟友不许生产某些产品这种事情,花旗佬干过,老毛子也同样干过。
“而且就算是东方人再是穷困,我想数十架订单他们总是能拿出来的,就算没有那么多,也不会太少。”
这件事情,高卢男人估计得非常准。
别说日后,就算是70年代那么困难,我们也一样搞了40多架约翰牛的“三叉戟”客机。
三角飞机总裁闻言,终于转过弯来。
对啊,别管他们有没有技术,只要能拿出资金推动支线客机的初始发展,能拿出订单支持支线客机的后续生存,那就足够了。
而且从东方人的军事技术水平来看,要说完全没有相关技术,可能也不见得。
“您说得有道理,如果您能促成这件事情,我们三角飞机公司非常乐意作为具体的执行者去执行这件事。我们甚至已经有一个大致的支线客机的构想,如果能够现在启动,也许我们还能赶上花旗人和约翰牛的脚步。”
高卢人是有属于自己的支线客机的,那就是1967年启动的“水星100”,当然,如果把支线客机的定义定得更加宽松一些的话,那诞生于1958年,初始能力载客80人、航程仅有400公里的“快帆”客机勉强也能算。
“快帆”是世界上第一种尾吊布局的客机,但是不论是载客量还是航程,想要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承担主力支线运输任务,无疑是差点儿意思,实际上,水星100研制的一个初衷,就是想替代“快帆”。
而且对于三角公司来说,“快帆”没有任何意义,因为那是另一家高卢飞机企业的产品,不是自己的崽。
想到这里,三角公司总裁甚至直接抛出了一个很有诚意、可以说是双赢的条件。
“先生,如果您能促成这件事情,我们可以以某种形势,让渡一部分我们即将成功的最新猎鹰-20公务机的利益给对方。”
这件事情初听起来是三角飞机公司在让渡利益,但是三角总裁并不傻。
——对方可能通过猎鹰-20公务机攫取利益的市场,是自己根本进不去的!
“看来贵公司对于这件事情,非常有兴趣?”
“是的,我们很有诚意。”
此时对于三角公司来说,想的就是能尽快启动自己设想中的那架支线客机,他们非常清楚,随着民航业的发展,性能和潜力都极为有限的“快帆”几乎没有任何前景,只要己方能把设想中的支线客机做出来,几乎绝对能至少占领本国的支线客机市场。
不过他们并不知道的是,事情其实根本就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哪怕是世界发展到了70年代,水星100的总销量依然极为惨淡,只有1个订单,总数10架。
第1135章 不止一家动心
“高卢人在支线客机的事情上,松口了?”
防工委和外事部门、外商部、民航管理部门的同志济济一堂,消化着这个最新的消息。
“是的,不过他们提出了一些条件,比如想要和我们在航天领域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以及对于支线客机的研发、销售、订单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要求。”
外商部的同志汇报道。
几个部委的领导闻言大喜,提要求不怕,嫌货才是买货人,什么要求都不提的,那大概率人家实际上没什么真正的兴趣。
虽然还没听到对方具体的要求是什么,但是这种在各方面都提出具体要求的,那只说明一件事,对方是真正考虑过这件事,而且有清晰的诉求的。
这就是工作的基础嘛,至于具体条件,慢慢谈嘛,大门打开了,一切就好办了。
“他们胃口不小嘛,航天技术……”
“也许是我们的卫星的效果太亮眼了,而且我们都知道,高卢人的战略诉求,决定了他们就算是在大洋公约组织里,能获得的支持也有限。”外事部门的同志笑道。
都知道,不论哪个组织里,老二都不好当,而有自己想法不想唯唯诺诺的老二就更难。
“那这件事情,上面是个什么态度?”防工委领导问道。
外事部门的领导笑道:“我也和首长汇报过,首长原话是‘事关国计民生,不妨大度一些,细节你们把握’。”
大家都放松下来,这就好办了。
外商部的同志闻言笑了起来:“你们还别说,我对于他们那个在特定市场合作销售公务机的建议,还是蛮动心的。”
这几年除了传统出口项目,卖高技术产品有些上头的外商部,对于能卖公务机这种高端产品,那是真的动心。虽然这东西不是我们自己的,但是能被我们摆上货架,就是一件好事。
“那这样吧,我们老规矩,召集相关领域的同志,商量商量细节该怎么做。”防工委领导道。
“行,这件事情,就请你们组织一下了,毕竟这里面最主要的那些同志,都是你们防工委的。”外事部门的同志笑道。
他是万万没想到,这一句话反倒是把防工委给干沉默了。
有的是,有的可不是啊,一直都不是……这事儿想起来就憋气。
——
实际上对于我们的卫星系统发展感兴趣的,不止高卢人一家,当然,总体数量也并不多。
毕竟此时有资格坐上航天应用的桌子的,加起来也就那几家。
其中一家,自然就是北方的老大哥——老毛子。
对于老毛子来说,这件事情有点不可思议的感觉。
侦察卫星老毛子不缺,他们的“泽尼特”照相侦察卫星甚至在我们发射第一颗卫星之前就上天了。
但是最重要的是,这玩意儿是个返回式卫星,其技术基础,基于“东方”号飞船。
至于照相或者获得遥感数据后,实时回传的卫星,那日子可就长了,老毛子真正搞定,已经是十年后的事情。
其中最大的问题,不是别的,而是电池!当然,通信系统也是一个问题,但是没有电池来得大。
此时,一群老毛子正聚在一起,讨论着这个来自南方朋友的最新技术动向。
“南方同志居然已经获得了照相实时回传的能力,这太出乎意料了,我们自己都还没有获得这种能力。”一位老毛子的卫星技术专家惊呼。
“还好……”另外一人甚至笑了起来。
“还好?我的达瓦里氏,你是Vodka喝多了么?”其他同志对他的反应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不不不,我的意思是,至少卢比扬卡不用在‘谁泄露了我们的最新技术’这件事情上花费时间和精力了,我们甚至还没有这个技术。”说还好的老毛子笑得很是厉害,从他的反应来看,大约是对卢比扬卡的不满更多一些。
“这个笑话并不好笑,我的达瓦里氏。”终于有人忍不住,制止了他的大笑。
“好了,同志们,南方同志在发展他们的能力,这件事情我们早有所知。我们已经看到了他们在一定的领域走在了我们的前面,而现在,仅仅是他们又有一个领域走到了我们的前面而已。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这能带来什么?”
“总不会是为我们带来技术上的好处吧,虽然我很希望如此,但是这种级别的技术,他们不会共享的。”一位航天技术专家摊摊手。
“不一定,我的达瓦里氏,现在最重要的是,有谁能告诉我,他们到底在哪些方面领先了我们?我们如果想要获取技术,到底要向他们提出什么要求。”这位达瓦里氏看起来不是偏向技术的,而更多负责的是交往流程上的事情。
“电源……电源技术……我第一个能想到的就是这个。”
“电源?也许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使用的是蓄电池技术?”
“不太可能,他们不太可能用返回式卫星的电源,去支撑一个实时传输的系统,这在工程应用上,属于是两头不讨好的行为。”
对于真正搞技术的人来说,事情很容易分辨,有实时传输能力,就不可能是返回式卫星,因为实时传输能力需要一整套代价来支撑,甚至这些代价可能影响到侦察的效果,而返回式卫星又需要一整套代价来支撑返回,同时把这两套都做到同一个卫星上,这在应用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南方同志不是傻子。
“那就是核电池?”
“可能性不大,他们的核工业发展并不是非常的先进,支撑核武器可能已经是极限。”
“你的意思是?”
“他们可能掌握了先进的太阳能技术,当然,也有一种可能,他们是使用的核电池技术,如果是那样的话,至少可以肯定一点,那就是他们的核电池技术比我们的先进。”老毛子的一位卫星专家斩钉截铁的道。
老毛子的太阳能电池技术,在这个年头可不咋滴,哪怕到了70年代中期之后,他们依然没有办法利用太阳能电池为侦察卫星提供足够的电能,不得不厚着脸皮在西方国家的指责下,继续使用核电池。
哪怕他们的卫星重量很大,依然没法满足这个要求。
他们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电子系统比较拉垮,相同的功能,需要更多的重量和功率去实现。
老毛子的侦察卫星个头都挺大,其实不完全是他们的运载火箭技术先进能打上去更重的卫星,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一个电源问题,就让他们提起了相当大的兴趣。
“其他呢?还有什么?”
“照相和传输……达瓦里氏,我们现在依然没有可靠的将图像信息电子化的设备,而很明显,南方同志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甚至电源的重要性都要排到后面,对我们来说,核电池是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是数字化的图像传感器,对我们来说还有很大困难。”
如果说电源只是好不好的话,那数字化图像传感器甚至连有没有的问题都没能彻底解决。
“其他还有什么是我们做不到的?”几位不负责技术工作的老毛子越听心越凉。
其实没什么好凉的,对于老毛子来说,1963年想要解决卫星的在轨实时传输,还是有点太过超前了。
“通信,但这不是主要的问题,我们的泽尼特卫星非常庞大,在它基础上改进在轨实时传输的话,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加大功率的手段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至少不是完全没办法使用。”
“一定程度上解决?我的达瓦里氏,你的意思,实际上是我们并没有彻底解决,对吧?”
“如果一定要严谨的讨论的话,你的看法是对的。”一位技术专家不得已。
此时,来自老毛子军方的人忍不住插了进来。
“同志们,我不知道这到底有多难,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需要这种能力,你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不管,但是我们需要它,这是你们要解决的问题。我想,既然落后于我们的南方同志都能解决,我不认为你们解决不了。”
可是我们暂时真的没法解决,老毛子的技术专家心里非常无奈。
此时,负责军事交流的那位部长举起了手:“同志们,如果需要,我可以和外交部门的同志一起,向南方同志提出技术交流的要求,但是我们不能保证效果。”
从他的心底,是为这件事情而高兴的,在他看来,南方同志有了这种能力,就意味着己方也拥有了这种能力。
也许南方同志并不同意输出技术,但是获得技术和拥有能力是两码事,通过其他方式,想要共享这种能力并不难。
“去做吧,我的部长同志,这对于我们和花旗人之间的竞争,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其实不用别的例子,就在去年的雪茄国导弹危机这件事情上,老毛子吃侦察卫星的亏就不在少数。
第1136章 如何处理?
等到高振东坐到防工委组织的相关工作的论证会场上的时候,这件事情已经从高卢人一家,变成了高卢、老毛子两家,而且还不能混在一起讨论,毕竟两家的性质还是不太一样的。
“同志们呐,我们也没想到,这一下子这个卫星还成了香饽饽了,有这么多股子力量对它感兴趣。这一次召集大家来,就是想讨论一下这个事情。当然,我们也可以先把组织上的大方向先给大家透露一下……”
为了降低同志们在工作中的心理负担,防工委的领导直接就把首长在这件事情上的大政方针对大家做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