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1979! 第426节

  而且他对“梅长苏”这个名字也不太满意,觉得有一股子小资味儿,不符合他们军人世家的硬派作风。

  其实他也想了好几个,“梅军舰”“梅东风”还有“梅原子”,多霸气啊。

  可惜势单力孤,就连两个儿子都站在自己对立面,只能听这个青年文豪的。

  母子需要休息,暂时留下婆婆妈妈照顾,小梅也跟着出来了。

  然后魏明递给他一个红包。

  “大哥你这是干啥?”

  魏明:“我还能真靠起名赚钱啊,小外甥出生了我这个当舅的肯定要表示表示的。”

  “哎呀,这多不好意思啊。”小梅接过之后看了一下,惊喜不已,竟然是一沓美钞,一张一百,起码上千了!

  这么多外汇他都拿不出来,这笔钱足够去友谊商店给云云买很多高档补品了。

  “大哥,你这~”梅文化非常不好意思,“我之前给你的红包你给我吧,我再给你包个大的。”

  魏明摆摆手,另一只手掏出那个红包:“还得多大啊,这厚度应该不到一百张,我猜是八百八十八对吧。”

  然而当他打开红包,看到里面整整齐齐的一分钱时,魏明:“靠,八块八毛八啊!这一分钱现在都停发了吧~”

  “什么,八块八毛八!”彪子在一旁煽风点火道,“你起码塞点毛票啊,小梅你可太不当人了,哪找这么好的大舅哥啊!”

  “哥,亲哥,我就是开个小玩笑,我错了。”小梅赶紧诚恳认错。

  魏明其实都已经原谅他了,不过彪子不依不饶:“认错有用的话还要公安干什么,小梅你简直太过分了,兄弟对你很失望!”

  梅文化忙道:“这样,下周末法国有个艺术家来咱们这里开演唱会,内场票,大哥你开口,要多少我弄多少!”

  彪子:“啥艺术家啊?别是什么混子吧。”

  小梅跑掉了,过了一会儿他回来道:“我问了问我妈,那人叫让·米歇尔·雅尔,据她说在国外很有名,跟明哥一样,是个大音乐家。”

  一听这个名字,魏明来了兴趣:“行,到时候你安排吧,我朋友可多。”

  彪子也开心地笑了,这个朋友肯定包括自己吧。

  因为是顺产,而且没有其他症状,云云第三天就出院了,就这还是梅家走了些关系,要不然第二天就得出来。

  龚樰等云云出院后特意去看望了一下,也是巧了,燕子和云云生孩子都是龚樰在京城,朱霖不在。

  这天魏明大舅和大姨也到了燕京,龙小洋这次没来,跟他爸看着家里的饲料厂呢。

  魏明还说让大舅住自己那里呢,让他们在北池子四合院凑合凑合。

  结果小梅说不用:“我也买了一套四合院,虽然还没拾掇,但住着也不赖。”

  彪子急了:“多大的四合院啊?”

  “就两百多平的一进院子。”

  见明哥和小梅都积极置产,手里有些闲钱的彪子也动了这个心思,这年头没两套房子都不好意思跟他们打招呼了。

  时间进入11月份,在法国人来之前,一篇来自英国人的报道引起了新华社的注意。

  新华社不仅自己外派记者,同时也会关注全球其他媒体的最新动态,无论是电视媒体还是纸媒,有时候也会转载国外热门文章。

  《泰晤士报》是英国数一数二的大报,和《卫报》《每日电讯报》并称“英国三大报”,也是三大里面创刊最早的,1785年创刊面世。

  1785年,乾隆还硬朗着呢。

  这篇被《泰晤士报》放在头版头条,标题加粗加大的文章叫《光辉岁月——记一个斗士的六十年!》,讲的是南非民族斗士纳尔逊·曼德拉的人生经历。

  为了反抗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曼德拉被当局关在一座孤岛监狱里,过着非人般的生活。

  这个人,这个事新华社也知道,国际上很多官方的民间的媒体都知道,此前也有过报道,所以并不稀奇。

  顶多就是这篇文章写得比较好一些,资料详尽一些,极具煽动性。

  真正让新华社对这条新闻特别关注的是文章的作者——Mr.Why。

  要说魏明老师如今在国际上也是有一号的,而且他这个笔名这么独特,应该没人会故意跟他取相同的笔名吧?

  而且从文章内容来看,这个作者刚刚参加了法兰克福书展,经历也对得上。

  可要说这是魏明本人写的,可为什么作者后面没有译者名字呢。

  像《泰晤士报》这种大报,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啊。

  除非,除非这篇文章就没有译者!

  不少熟悉魏明的人都知道魏明英语说的还不错,但听说和读写还差着一些难度呢,更何况还能把文章写得这么有力量。

  尤其那句“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在肤色斗争中”,哪怕不相干的其他肤色人种看到了都对这个叫“曼德拉”的家伙肃然起敬。

  新华社立即去了电报询问这个“Mr.Why”是他们中国的那位吗,另外还想问一下转载的问题。

  当他们注意到的时候,这篇文章在英国已经发布三天了,而且在欧美世界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很多英属国家和地区看到老大这个态度,纷纷转载,或者发文支持曼德拉,抨击南非当局。

  一时间国际上对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讨论声越来越大,“曼德拉”这个名字也名声大涨。

  选择英国媒体算是选对了,英国跟南非白人统治阶级是世仇,有国际著名作家带头为黑人兄弟发声,他们当然乐得多多推广。

  甚至就连香港的《明报》都转载了这篇文章,名字那里写的是“魏明(Mr.Why)”,他们还问了一下香港的新华分社,有没有魏明的中文原稿,如果有的话省得翻译了。

  结果被告知没有“我们都没有,自己翻吧~”

  《明报》老老实实自己翻了,而新华社机灵,直接联系上魏明,请他自己翻,翻好了《人民日报》的版面给他留着~

  ……

  (今天保底~)

首节 上一节 426/4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