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84节

  在1949—1957年之间,国内的稿酬制度发展的很健康,基本是借鉴了苏联的按印数定额支付稿酬的办法。对作家而言,这种稿酬制度能获得相当可观的金额。

  这一时期文坛诞生了如“为三万元奋斗”“万元户”这一类的说法,可见当时作家的收入之丰厚。

  到了58之后之间,国内的稿酬制度开始倒退。稿酬数额被一再削减,国内的稿酬制度基本名存实亡,写作正式进入零稿酬时代,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76年才迎来了改变。

  不过这几年的稿酬标准和之前比仍旧有一定差距,只相当于是50年代的三分之一,并且还是一次性支付,没有印数稿酬。

  许多人发表一部小说动辄百十块钱,甚至是几百块看起来很多,但这里面涉及到一個单位时间和创作效率的问题。

  很多的稿件修修改改、投来投去,可能一年也不见得能发表一两篇作品,大量的邮寄时间和修改成本无形之中摊薄了稿费的真实收益。

  再加上物价上涨的压力,近一年多来文学界对于稿酬上涨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于是才有了这次稿酬标准的调整。

  好编辑!好编辑啊!

  李小琳的这个消息顿时让林朝阳心生喜悦,这可真是急作者之所急,想作者之所想。

  稿费的上涨,让林朝阳连带着看到信最后李小琳的催稿语都觉得顺眼了很多。

  本来他是没打算在收信当天就给李小琳回信,可看完了信,他觉得自己不立即回信都是对小琳姐的不尊重。

  又过了两天,陶玉书回到家跟他说起了话剧的筹备情况。

  有了黄会琳的支持,陶玉书她们几个骨干分子充分发挥出了当代大学生那恐怖的执行力,仅花了三四天的时间就把《天下第一楼》剧组搭建了起来。

  虽然剧组成员百分之百业余,但大家的热情却也是百分之百的。

  陶玉书她们动员了包括哲学系、历史系、教育学系等院系在内的几十号学生,而她们之所以能够这么顺利的把学生们招聚起来,也与《天下第一楼》的关系密不可分。

  这帮人招人都是靠熟人拉人头,去了也不废话,直接把剧本掏出来,这玩意但凡是有点文学和戏剧鉴赏水平的都能看出牛逼之处。

  能参与到这样一部优秀话剧剧本的创作当中,在如今这个话剧热的年代,没有大学生可以拒绝。

  甚至到了最后,已经有学生慕名而来,主动报名参与到剧组当中,可陶玉书他们却不得不拒绝,因为剧组的人员已经太过庞大了,甚至比剧院的专业剧组人数还要多。

  听完陶玉书的描述,林朝阳既为她们高兴,也佩服这个年代大学生的执行力,不管是燕大的学生,还是燕师大的学生,大家似乎都能为了一个目标而快速拧成一股绳。

  “朝阳,明天周日,你去给我们讲讲剧本吧。”

  陶玉书的请求林朝阳没办法拒绝,不仅是因为两人的关系,也因为话剧的成功离不开导演、编剧和演员的现场共同打磨。

  翌日早上,林朝阳和陶玉书冒着寒风一起来到燕师大。

  她把林朝阳领进了教二楼,两人走进一间大教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的学生。

  林朝阳吓了一跳,问陶玉书:“怎么这么多人?”

  “我们招人的时候没少让大家看剧本,大家听说你要过来讲讲剧本,都要来听听。”

  讲台下几十双眼睛盯着林朝阳,其中不乏羡慕、敬仰、崇拜之色,既让林朝阳感到一股成就感,也让他感到很大的压力。

  他现在已经逐渐习惯了在外人面前讲述创作心得和感受,这种事与事后诸葛亮大差不差,反正作品你先写出来了,怎么说都是你对。

  除了一些钻牛角尖的杠精,不会有人反驳的。即便是有人反驳,那些清醒的人也会替你驳斥对方。

  “前段时间玉书说师大的同学们要效仿燕大也搞个话剧,她这人写评论很擅长,但对剧本没什么心得,就央求我写个剧本,这是我写《天下第一楼》这个剧本的由来。

  但要说关于这个剧本出现的起心动念,可能还要把时间拨回到几个月之前。

  那会儿我刚写完《小鞋子》,就给《燕京文艺》编辑部送了过去。大家也知道燕大那个位置,我们乡下人进一次城不容易……”

  林朝阳讲到这里,底下的学生们为他的自嘲而发出了一阵善意的哄笑。

  “我就想着给家里人买点东西,在燕京城里左逛右逛,跑到了前门。看到全聚德的门脸,大家伙都知道,全聚德可是百年老店,烤鸭那是一绝,都是给领导人们接待外国政要用的。

  我心想着,正好可以买给家里人尝尝。进门一看,烤鸭十块一只,我摸了摸兜里的钱,觉得这烤鸭味道也一般……”

  林朝阳讲话的语气轻松幽默,特别是讲起他在全聚德遇到的窘迫时,丝毫没有难堪之色,反而充满自嘲。

  底下的学生们听着觉得可乐的同时,心中也不禁佩服起他这种苦中作乐的心态,不愧是能写出《小鞋子》那样作品的作家。

  林朝阳今天来燕师大,不仅是要给大家讲剧本的创作过程,更是要帮助大家捋顺话剧创作中的各种问题。

  这些学生没有话剧创作的经验,就公推了黄会琳这个教戏剧研究的老师当导演,现在林朝阳这个编剧也来了,两人自然要好好交流一番。

  舞台设计、场景变换、角色的演员选择、造型和服装设计……

  林朝阳在燕师大待了一上午的时间,跟黄会琳把剧组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探讨了一遍。

  林朝阳虽然是个话剧的门外汉,但因为有后世的观剧经验,所以在沟通之时,往往会描述的非常具体,让黄会琳听完之后深感钦佩。

  心想难怪林朝阳能写出这样好的剧本来,原来人家在脑子里已经勾勒出了一个如此生动清晰的戏剧世界来。

  聊到最后,林朝阳担忧的问道:“我在写的时候考虑的不太周全,其实《天下第一楼》的规模已经超出了学生们能够掌控的范畴,多亏了有黄老师您帮着掌舵。不过舞台布景、道具、服装这些都是需要花钱的,这……”

  黄会琳明白他的意思,说道:“我昨天刚给学校打了一份报告,要了2000块经费。有你这么大力的支持和学生们的热忱,学校方面一定会支持的。”

  要经费这种事不是林朝阳能操心的,他见黄会琳说的很有底气,点了点头。

  钱没到位,不过演员已经就位了,都是燕师大各系的一些文艺活跃分子。

  《天下第一楼》是部三幕剧,卢孟实、罗大头、常贵这些有名有姓的角色就有十五个,另有警察、包哈局执事、总统府侍卫副官等龙套角色,光是演员人数就多达近三十人。

  这几天里几乎所有参与到话剧里的学生们都把剧本熟悉的差不多了,很多人对剧里的台词几乎张口就来。

  在黄会琳和林朝阳的见证下,学生们开始了第一次不是排练的排练。

  之所以说“不是排练”,是因为这帮学生几乎没有什么表演经验,念台词突出一个大力出奇迹,尽力的模仿他们看过的话剧演出,肢体动作更是僵硬,连表情都因为紧张而变得扭曲。

  不过好在有黄会琳在,她虽然不是专业话剧编导出身,但多年的戏剧研究让她对指导话剧表演驾轻就熟。

  一群人把教室当成排练场,一排就是一下午的时间。

  学生们没有表演技巧,也没有表演经验,但有热忱、有信念,这年头能考上大学的都是聪明人,很多事一点就通。

  晚上吃完饭再来,很多人就慢慢找到了表演的节奏,虽然肢体依旧僵硬和不知所措,但至少台词顺了,表情也慢慢到位了。

  忙了一整天,到晚上八点多众人才散去。

  (本章完)

第109章 这不巧了吗

  看着学生们的背影,黄会琳突然发出了感慨。

  “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坚持着鲁郭茅巴老曹式的文学教学环境,前些年还看不出来,但这两年我感觉我们的教学好像陷入了困境。

  他们这一届学生底子虽然薄,但社会经验丰富,学东西很快。

  可入学一年多了,大家学了很多东西,在实践上却完全跟不上。

  林朝阳笑着说道:“学习和实践中间,还有一个消化的过程,如果无法理解并融会贯通,学的再多也是填鸭教育,过后就忘了。”

  黄会琳点了点头,“没错。这次的话剧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可以将知识真正的化为己用。”

  她脸上带着欣赏之色,说道:“朝阳,你在创作上的才能毋庸置疑,如果来教学生恐怕也不会差。”

  林朝阳谦逊的笑了笑,“您说笑了,我哪教得了大学生啊。”

  聊了几句,临分别前黄会琳说道:“过两天我争取把学校礼堂要过来,给大家彩排。”

  《天下第一楼》场面大、演员多,今天在教室排练的半天,场地局限性很大。

  “期待您的好消息。”

  《天下第一楼》的剧本是林朝阳写的,他自然得负责到底,他跟黄会琳定好了彩排这段时间每天晚上都过来指导。

  回家的路上,陶玉书坐在自行车后座上。

  “你靠着我点,省得吹风。”林朝阳说。

  陶玉书双手紧了紧,箍住他的腰,把脸贴在他的后背上。

  “朝阳!”

  “嗯?”

  “你怎么突然之间懂的这么多?”陶玉书发出了疑问。

  林朝阳迎着风用力的踹脚蹬子,喘着气说:“多吗?可能是在图书馆看书看得多吧。”

  转过弯,风小了,他又说道:“之前你不是还让我向金克莯教授学习吗?我这可都是完全遵从您老人家的指示啊!”

  “我是觉得你进步的太快了,连我都觉得意外。”

  陶玉书说的是她内心的真实感受,从得知丈夫写小说开始,大半年时间里林朝阳蜕变的速度快的超乎她的想象。

  有时候她甚至认为,是不是丈夫本身就天赋异禀,只不过是之前一直窝在小山村里……

  “这就叫——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林朝阳迎着凛冽的北风,用中二气十足的语气大喊着。

  陶玉书的思绪被丈夫的狂放打断,她望着男人宽厚的背影,明明是那么孩子气的行为,可看在她眼里却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时间一晃已经是11月下旬,天气越来越冷,未名湖开始结冰。

  每天都有南方来的学生路过观察湖面的冰层厚度,奢望着什么时候可以下湖滑冰。

  这些天,林朝阳每天白天上班,晚上就往燕师大那边跑。

  有黄会琳这个副教授出面协调,再加上学生们找来了林朝阳这个近两年蜚声文坛的当红作家,燕师大给予了这帮学生们最大力度的支持。

  不仅将学校礼堂开放给了《天下第一楼》剧组排练使用,更是特批了2000块钱的经费,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一個普通职工五六年的工资收入。

  有了燕师大校方的支持,所有参与到《天下第一楼》剧组的学生们干劲十足,满腔热忱。

  不过心情归心情,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

  因为都是业余演员,大家最开始连台词都说不利索,三幕话剧的台词量和演出强度让很多人光是念台词就已经耗尽了体力,到第三场的时候,台词声已经是有气无力了。

  连续适应了一个星期,在黄会琳的不断调教之下,这帮人才做到了撑下全场,但距离真正可以对外演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又过了几天,这天阴天,北风呼啸,可燕大校园里却涌动着一股热潮。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饭厅前的大海报栏前围了一群学生,海报栏上写的是由中文系学生筹备的独幕话剧《良心》将于今日傍晚6点半正式在办公楼礼堂首演的消息。

  自一个多月之前《美丽的爱情》演出带动了燕大和周边多所大学的话剧热,陈健功张罗的《良心》最近这段时间也成了许多学生闲聊时的话题,大家对于这部话剧关注颇多。

  今天终于要上演了,许多学生都打算去一探究竟。

  到了傍晚,学校办公楼礼堂门口学生们进进出出,天气的寒冷丝毫没有阻拦学生们的热情。

  不光是学生们来捧场,今天中文系的大多数老师也都来了。

  杨晖、袁行霈、孙玉拾、谢勉、洪子成……

  除了几个年纪比较大的老教授没到场,该来的都来了,可谓给足了这帮学生面子。

  作为《良心》这部话剧的绝对主创和灵魂人物,今天晚上的陈健功格外激动,为了这部话剧他不仅请了林朝阳帮忙,连人艺的熟人也给请了过来,除了那天的蓝田野,之后他还请了一次蓝荫海,可谓用心良苦。

  因为是独幕剧,演出时间并不长,半个小时左右。

  谢幕之际台下掌声不断,主创们激动的在台上不断鞠躬。

  下了台,谢勉还特地把主创们都叫了过来,把他们一一介绍给系主任杨晖。

  “戏排的不错,我看有点人艺的味儿!”

  杨晖的评价让陈健功几人激动不已。

  今天看《良心》,林朝阳还是坐在洪子成旁边。杨晖跟几个学生说完了话,洪子成把林朝阳拽到了杨晖面前。

首节 上一节 84/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