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34节

  下午六点左右,陶家终于吃上了丰盛的年夜饭。

  四喜丸子、野鸡肉炖榛蘑、油焖虾、红烧肉、豆儿酱、春卷、白菜豆腐……

  陶父举起酒杯,“马上就是79年了,去年玉成调回了燕京,今年玉书考上了大学、成了家,明年就轮到玉墨考大学了,我们家一年一个变化。小家是如此,大家也是如此。三中全会刚刚开完,国家百废待兴……”

  说到这里,他的脸色有些激动,朗声吟道:“阴云忽扫尽,朝日吐清光。”

  “未来指日可待,大家满饮此杯!”

  大家被陶父的情绪感染,心中也有些亢奋,共同举杯。

  吃完年夜饭,已经是七点半钟。

  陶玉墨张罗着开电视,过年前几天,中央电视台预报了今天晚上要播“迎新春晚会”。

  后世国人最早印象中的春节电视晚会都是1983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实际上自1956年之后每年都有春节晚会,只有在嗡嗡嗡期间停办过。

  只不过碍于早年间电视保有量少、通讯不发达,能够享受到这种快乐的老百姓并不多,今年的春节晚会名为“迎新春文艺晚会”,节目编排和风格隐约已经有了83年春晚的影子。

  晚会播到一半,电视里响起了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音乐,舞台上的男女演员也换上了紧身服装,表演的却是西班牙斗牛舞。

  “呀!这演员怎么不穿衣服啊!”

  陶玉墨大呼小叫,赵丽赶紧蒙上两个儿子的眼睛,连陶父也蹙起了眉头。

  林朝阳仔细看了看屏幕上的演员,说道:“应该是穿的芭蕾舞服,电视是黑白的,他们的服装不太好看出来。”

  听了林朝阳的话,大家仔细看了看,发现还真是。

  “这个导演考虑的不周全,估计得写检讨!”大舅哥陶玉成调侃道。

  “美酒飘香啊歌声飞

  朋友啊请你干一杯

  请你干一杯

  ……”

  伴随着歌唱家李光曦演唱的《祝酒歌》,1978年走到了尾声。

  (本章完)

第49章 笔来

  大年初一一大早,陶玉墨领着陶希文、陶希武这两个小的见着人就拜年,成功收割了一波压岁钱,林朝阳也跟着出了点血。

  陶、杜两家在燕京亲戚并不多,只有丈母娘杜若慧有个堂哥在燕京,前些年陶家人四散各地,陶玉墨就是寄住在这个堂舅家里。

  因着这段过往,陶家人对堂舅一家都万分感激,大年初二的时候陶父特地带着全家到堂舅家给拜了个年。

  堂舅叫杜若林,这些年一直在部队,因此在嗡嗡嗡中受到的冲击非常小,一家人住在石景山脚下的军区大院。

  堂舅一家四個子女,两男两女,三个都成家了,只有最小的儿子杜峰还没结婚,现在是燕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文艺兵。

  两家人难得聚在一起,肯定要吃顿饭,大家忙碌着午饭的时候,杜峰斜倚在沙发上,捧着一本《沪上文艺》悠哉悠哉的看着。

  陶玉书到厨房帮忙,却被陶母嫌弃笨手笨脚,给赶了出来,无奈只好坐到旁边的沙发,拿起茶几上的《十月》也读了起来。

  “姐,你读的是中文系,什么时候也发表个小说啊!”

  看了一会儿小说,杜峰问陶玉书。

  闻言,陶玉书翻了一个白眼,“大舅说的一点都没错,你就是不学无术。你以为中文系是培养作家的地方?”

  杜峰并不在乎陶玉书的贬低,“不然呢?”

  “中文系的全名叫中国语言文学系,文学只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方向而已,中外文学、古代汉语、古典文献、应用语言这些也是。中文系是培养学者的地方,不是培养作家的。”

  连资讯发达的21世纪都需要张雪峰这样的报考专家存在,七十年代的杜峰问出这样的问题也就不奇怪了。

  “哦,这样啊。”

  听着杜峰的语气带着几分遗憾,陶玉书问道:“怎么?想考大学啊?”

  “没有,我就随便问问。我这水平你又不是不知道,考什么大学啊。”

  陶玉书调侃道:“你这水平很高嘛,我看又是《十月》、又是《沪上文艺》。”

  “在部队闲着无聊啊。诶,你说,我写点东西投稿咋样?”

  陶玉书看了他一眼,表情微妙,“你什么时候这么爱好文学了?”

  杜峰神色突然扭捏起来,“还不让人追求进步了?”

  陶玉书偷偷问道:“要追女孩儿吧?”

  被拆穿了心思,杜峰的脸上露出一丝意外和窘迫,顾左右而言他,“这你就别管了,伱就给我指导指导就行。”

  陶玉书没有回答他的话,拿过他正在看的《沪上文艺》,翻到《秋菊打官司》的部分,问道:“这篇小说看了没?觉得怎么样?”

  “看了,写得好啊!”

  “具体说说,好在哪里。”

  杜峰便秘一般吭哧了好一会儿,只说出了五个字,“秋菊写的好!”

  陶玉书无奈的摇了摇头,“我看你啊,这辈子跟文字工作无缘,吹你的小号去吧。”

  “你别瞧不起人,以前是我不爱看这些东西。”杜峰不服气的说道,但眼下他还得求人,哀求着说道:“姐,你帮帮忙,给我出出主意。”

  “我可帮不上忙。”陶玉书怕被他缠上,赶紧起身,正好林朝阳走过来,她顺势便将他推了出来,“问你姐夫吧,这个他在行。”

  早在半年前,杜家人便得知了陶玉书嫁了个农村丈夫,还把人跟带进了城的消息。

  每每聊起,家里人总会为这个姐姐感到遗憾。

  今天总算是见到了林朝阳的真人,只相处的短短两三个小时,杜家人对林朝阳的观感还算不错,至少在接人待物上是非常知进退、懂分寸的,不是他们想象中乡野村夫。

  “姐夫,你还懂写作?”

  杜峰的语气中包含了充分的不信任,林朝阳笑眯眯的看着他,“略懂,略懂!”

  陶玉书把他推出来当挡箭牌,林朝阳也不好推辞。

  杜峰把他拉到一旁,嘀咕道:“姐夫,就是……那个……给女孩子……嗯……”

  便宜小舅子好歹也是个小军二代,如此作态只能让林朝阳感慨这纯洁的七十年代。

  “写情书是吧?”

  林朝阳一句话总结到位,杜峰迫切的点了点头。

  “情书写了没?拿来我看看。”

  杜峰将他拉到了二楼的房间,在抽屉里掏出一叠被搓磨的不成样子的信纸,递给林朝阳之时又有些扭捏。

  “小萧同志:你好。***教导我们: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相处,我对你产生了强烈的好感,我欣赏你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对文艺工作的热爱……”

  林朝阳看完沉默良久,这玩意能叫情书?

  “杜峰啊,你要追的这位女同志是女教员吗?”

  杜峰摇了摇头,“不是啊,就我们文工团歌舞队的舞蹈演员,她舞跳的特别好,《草原女民兵》姐夫你看过没?她……”

  一说起暗恋对象,杜峰来了精神,林朝阳连忙打断他。

  “不用说那么详细。你就告诉我,她是个什么性格的人,有什么爱好?”

  “她啊……”杜峰回想了一下,“爱说爱笑,爱吃零食,还爱看书。”

  “《十月》《沪上文艺》这些她都看?”

  刚才在客厅,林朝阳注意到了杜峰旁边的杂志。

  “嗯,她很喜欢文学。”

  有点不太好搞哦,林朝阳思忖着,又问道:“自己写吗?投不投稿?”

  “这个……好像倒是没有。”

  那还好点,林朝阳又低头看了看小舅子的“情书”,就听杜峰说道:“姐夫,你帮我好好改改。”

  改?

  改这玩意儿,那不是屎上雕花吗?

  “这玩意就别要了,重新写吧。”

  “重新写?”杜峰一脸不舍得,“我好不容易写的。”

  “你写情书是为了追女孩子用的,不是要搞收藏。”林朝阳忍不住吐槽。

  杜峰心想也是,“姐夫,那怎么写?”

  “笔来!”

  (本章完)

第50章 发现了点什么

  “你姐夫人呢?”

  和妯娌、侄媳妇几个人在厨房忙了快两个小时,快吃饭的时候陶母没发现林朝阳的影子,问陶玉墨。

  “好像跟小哥上楼了。”

  杜峰比陶玉墨大一岁,她管杜峰叫小哥。

  今天来堂哥家拜年,陶母最不放心的就是林朝阳,生怕他出什么洋相,她眉头蹙起,对陶玉墨吩咐道:“叫他下来,就说要吃饭了。”

  “哦。”

  陶玉墨有些不情愿的上楼,要叫你自己叫呗,非得支使我。

  自小寄住在堂舅家,陶玉墨一点也不见外,来到杜峰的房间外推门而入。

  “姐夫!”

  少女突然闯入房间,林朝阳面无波澜,却将正醉心于纸上文字的杜峰吓了一跳,他手忙脚乱的将信纸藏到背后,脸色慌张。

  “干嘛呢,你们?”

  “没干嘛。”

  杜峰这个样子,傻子都能看出来不对劲。

  陶玉墨心思一转,不露声色,“马上要吃饭了,妈叫你们下楼。”

  “知道了,你先出去吧。”杜峰说道。

  “我先下去了。”

  林朝阳说了一声便下楼,陶玉墨也跟着他下了楼。

  杜峰见二人都走了,这才将手中的信纸拿出来,又瞥了一眼纸上的文字,感受着扑面而来的蓬勃的浪漫气息。

  他将信纸折好,小心翼翼的放进床头抽屉,这可是他未来幸福的保障。

首节 上一节 34/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