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人文社出版了《梵高之死》,小说一上市就受到了读者们的热烈追捧,一个半月销量直逼50万册。
到现在已经四个月了,势头已经慢了下来,但销量还是轻轻松松的突破100万册。
按照林朝阳和人文社的约定,小说销量突破80万册,印刷稿酬就按照万册5%来结算。
印数稿酬三个月一结,四月中旬的时候,林朝阳收到了人文社汇来的一万一千多块钱的印数稿酬。
这是林朝阳的小说出版以来,收到过的数目最大的一笔印数稿酬。
以后《棋圣》只要卖得好,印数稿酬一样少不了。
这时候报纸上登出了今年金鸡百花奖的评奖结果,今年的金鸡百花奖举办地定在了陕西西安。
授奖时间在5月23日晚,地点在SX省体育馆举行,当天晚上装点一新的体育馆彩旗飘扬,灯火通明,在场人民群众多达两千五百人,场外还聚集了不少热心群众,使得场内场外一片人声鼎沸。
《牧马人》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和剪辑两项奖项、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配角两项奖项。
《牧马人》在1982年年初横扫中国影坛,不管是业内人士还是普通影迷,都对这部电影在金鸡百花奖上的表现寄予了厚望。
抛开牛犇获得的演员奖项不谈,电影在百花奖上获得最佳故事片是实至名归。
因为百花奖是《大众电影》主办的电影奖项,是经由广大观众投票产生的群众性电影奖,《牧马人》获得最佳故事片奖,充分证明了人民群众对于这部电影的喜爱程度。
但在金鸡奖上的获奖结果就多少显得受到了冷遇了,要知道《牧马人》在上映之后在电影界可以说是好评如潮,结果到了这个专业性奖项评奖的时候,却只得了最佳剪辑奖。
次日,谢靳忍不住打电话来跟林朝阳抱怨,认为这是评委会在搞平衡。
去年金鸡奖第一次举办,谢靳凭借着《天云山传奇》拿了包括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作家编剧、最佳女主角在内的七项大奖。
今年《牧马人》较之《天云山传奇》更上层楼,无论是业界评价还是观众口碑都无可挑剔,可在奖项表现上却远逊于《天云山传奇》,这如何能让谢靳平衡。
“我们中国人搞评奖就是这样子的。你可以好,但不能太好。大家既然来了,就不能空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牧马人》的优秀是有目共睹的,你不是还有个百花奖嘛!”
林朝阳这样安慰着谢靳。
“我没觉得我的电影比别人强到这个奖非我得不可,但也不至于差到只得一个最佳剪辑。
况且该得的荣誉我都得过了,这也不算什么。
只是《牧马人》的故事这样出彩,你却连个最佳编剧都没有,实在是说不过去。”
谢靳的抱怨让林朝阳哈哈大笑,“我就是个业余编剧,得不得奖有什么关系?”
林朝阳确实是没把金鸡奖的评奖当回事,一来是因为他知道这奖项是个什么尿性,二来是他没把自己当个编剧,得不得金鸡奖对他来说实在是无关紧要的事。
“我劝伱也别把这个奖项看的那么重,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拍出好电影比什么都强。”林朝阳说道。
“还用你教我?总算是折腾完了,接下来我得把所有精力都放到《高山下的花环》上了。”
电话中,谢靳的语气踌躇满志。
又过了两天,快到月末了,《中国青年》开展的为期一年时间的“五四青年文学奖”征文活动也进入到了尾声,林朝阳这天上午来到了位于朝阳区北三里屯的《中国青年》杂志社开会。
五四青年文学奖的评委人数并不算多,算上林朝阳这个小年轻一共六个人,但都与他有些渊源,除他之外,剩下五位评委分别是丁灵、冯穆、卫君怡、王濛、刘昕武。
过去这接近一年时间里,《中国青年》上发表了数十篇优秀短篇小说,都是经过了编辑部精挑细选的作品,其中有几篇作品还形成了不小的影响,获得了全国性的奖项。
大家经过一番讨论,确定了最后的获奖名单。
如今这时候的文学评奖很多都是“优秀奖”性质,并不排出一二三名,只要是达到了评委会的评选要求即可获奖,五四青年文学奖也是如此。
这一届五四青年文学奖最后获奖名单多达23篇,如韩少功的《飞过蓝天》、王安仪的《庸常之辈》、陈村的《蓝旗》、金岱的《雨夹雪》等优秀作品均获得了奖项。
评奖结果出炉一周之后,《中国青年》杂志社举行了授奖大会。
《中国青年》杂志底蕴深厚,二十年代便成立了,半个世纪以来三度停刊又三度复刊,可谓历经风雨。
这次筹办五四青年文学奖,杂志社也是拿出了吃奶的力气,竟然请到了副F级领导出席。
“……要把我们国家建设好,需要各种人才,也需要文学家。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文学工作者是一支不可缺少的队伍……”
台上领导在讲话,林朝阳也在跟卫君怡嘀嘀咕咕。
“《禁闭岛》发表之后反响很好啊!”
“还行,都是读者们支持。”
=========================
刺猬猫,飞卢,点娘等全网小说资源每日更新,日更50+,每月更新1500+,从此告别书荒,
复制下面群号加入群聊(之前群没了,请加新群)
【千寻新免费满文件小说外群:950180909】
【千寻新小说中转群:814903798】
【千寻新免费满文件小说2群:960126270】
资源来自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使用,小说资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本仅供个人学习和试读,如果喜欢该资源,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如不慎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麻烦通知我们及时删除。
“怎么给就《十月》了?之前跟我们《当代》不是合作的很愉快吗?”
林朝阳当然不能直接说人家稿费给的高,只能委婉的表示,“《十月》方面对我这部小说比较看重。”
卫君怡微微颔首,她对林朝阳是有些了解的,《禁闭岛》没给《当代》的原因也早就问明白了,刚才这么说,只是找个谈话的由头。
“《十月》的影响力还是差了一点。我们人文社给你的待遇一向不低,有什么要求,可以跟我们沟通嘛。”
林朝阳笑了笑没说话,人家《十月》可没说让我主动提,而是自己就把标准给提上来了。
觑着林朝阳的表情,卫君怡心中暗骂了一声滑头小子。
“《禁闭岛》发表也有一段时间了,出版的事也该提上日程了。明天你到我们社里来,咱们详细谈谈。”
见老太太话里有可以商量的意思,林朝阳从容的点了点头,“行。”
两人说话之间,台上领导已经讲完了话,接下来就是授奖环节。
先是二十多位青年作家登台,其中有不少人已经不能算是青年作家了,而是中年作家。
等作家们在台上站定,林朝阳等几位评委又上台去给众人颁奖。
评委会六个人,大多是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次年轻的刘昕武看着面相比实际年龄老了一点,也压得住阵。
唯独林朝阳这个二十来岁的评委站到台上,实在是分外扎眼。
尤其是给作家们颁奖的时候,林朝阳和比他岁数还大的作家站在一起,让不知内情的人看了还以为林朝阳才是那个获奖作家。
(本章完)
第291章 沈丛文
五四青年文学奖授奖大会持续了半个上午,到上午十点半就结束了,下午还有个座谈会。
座谈会只有评委、获奖作家和部分嘉宾出席,这会儿大会刚散场。
来参加大会的熟人有不少,林朝阳先是跟李拓聊了几句,又被汪曾琪拉着问道:“朝阳,我记得玉书父亲是研究历史的吧?对汉史有没有研究?”
“汉史算是他的研究方向之一。”
“那太好了,我正好有些问题想请教他。”汪曾琪高兴的说道。
林朝阳刚想问他要请教什么,突然想起来去年去黄岛参加笔会时,汪曾琪好像谈论过这个话题。
“是要写汉武帝?”
“不错。”
“汉代史书我也读了一些,说不定我可以帮你解惑。”林朝阳跃跃欲试的说道。
他看书不设局限,什么书都看,既杂且多,史书也看了不少,对自己很有一些信心。
汪曾琪本来不想打击他,但见他如此态度,未免小觑了自己在创作方面的准备工作。
“好。那你知不知道,太史公当年是割了棍子还是割了卵子?还是把两者都割了?”
汪曾琪问完这个问题,林朝阳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老同志思考问题的角度很刁钻啊!
他这個问题听起来简单,实则非常不好回答。
司马迁受了宫刑这事只要是学过历史课本的都知道,但谁没事考证过这其中的具体操作啊。
特别是司马迁又与一般的宦官不同,他是因罪受刑,好歹也得保留几分士大夫的体面。
林朝阳脑海中闪过《夷坚志》《韵会》等几部古书上对于宫刑的记载,却不敢咬死司马迁受刑时是个什么情形。
思量了好一会儿,无奈道:“这个我说不好。”
汪曾琪看着他的态度,心中舒坦了不少。
别以为你小子小说写的好就一通百通了,当我没查过史书吗?
“回头哪天你有空到燕大去,我下了班给你们互相介绍认识认识。”林朝阳说道。
“好。”
五四青年文学奖授奖仪式结束后,消息登上了几家报纸、杂志,总体而言这次征文所形成的影响力是不错的。
至少要比如今大部分的评奖活动影响力要大,也让《中国青年》这份旨在培养青年思想的杂志在文学界收获了不少赞誉。
陶玉书翻着今天的《中国青年报》,盯的十分仔细,对刚从外面回来的林朝阳说:“这上面照片太模糊了,别人看了估计都认不出你来。”
才六月初,外面气温已经达到了30°C,林朝阳从外面回来一身汗,他洗了把脸,擦着脸回道:“没事谁关心那个照片啊!”
“妈关心啊。你可是评委,她还要把这张照片剪下来呢。”
“那得跟记者同志们把底片要回来自己洗才行。”林朝阳玩笑着说道。
张桂芹搜集儿子参加活动的资料,最大的目的当然是为了炫耀,脸都看不清,还怎么炫耀?
“小心让妈听见!”
陶玉书笑着警告了他一句,又问:“去谈的怎么样?”
昨天五四青年文学奖授奖大会上,卫君怡约林朝阳去人文社谈谈《禁闭岛》出版的事,他今天应约去了人文社。
林朝阳摇了摇头,“不怎么样。”
“什么叫不怎么样?”
“说了半天,就是不愿意涨稿费,她明知道人家燕京出版社给的稿费比她们人文社的多。”
说到今天的谈话,林朝阳便感到遗憾。
他想让人文社再给他涨点印数稿酬,可卫老太太只愿意给他涨两块钱的基础稿酬,双方意见差距太大,最后也没谈拢。
印数稿酬跟图书销量挂钩,其实涨点人文社也不吃亏,毕竟作品卖的越多,人文社赚的也越多。
但人文社觉得林朝阳的印数稿酬已经涨到了万册5%,这个数字放眼全国也没有作家享受过,再涨就太离谱了。
哪怕是给他涨基础稿酬,其实人文社也是不大愿意的。
稿酬这玩意涨上去容易,降下来难,而且传出去了,别的作家也要涨稿费怎么办?
家大业大之下,人文社的决策难免束手束脚,这一点林朝阳也可以理解,但他也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利益。
他本来还打算能让人文社抬高抬高价格,他好去跟燕京出版社再谈一谈,效仿之前几家制片厂争夺《高山下的花环》改编权时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