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世上的事情往往福祸相依,赵明海生意上的蒸蒸日上,很快引起了两个人的注意,一个是六中附近的万红卫;一个是供销社繁荣街分店的贾国庆。
只是两人的目标不一样,万红卫作为一个待业青年,也是个混混,穷的蛋疼,他是嫉妒赵明海生意上的红火,想到一个外地人在自己的地盘上财源广进,他心里就像猫抓的一般,总想着从赵明海身上讹些钱花花。
当然混社会久了,他是知道不是猛龙不过江的道理的,因此他没有贸然行动,而是暗中打探赵明海的底细。
至于贾国庆,他的目标却是赵明敏。深山出俊鸟,赵明敏出落的是十分标致的,长久的劳作不仅没晒黑她,反而把身材锻炼的曲线玲珑。
八月二十七号的中午,吃过包子,给钱的时候,贾国庆推了推他的黑框眼镜,小声的对赵明敏说道:“你晚上有空不?我请你看电影。”
这个时候男生追求女生的方式是保守的、含蓄的,女子也是保守、含蓄的,特别是农村的女孩子更保守,绝大多数都没谈过恋爱,经媒人解释,双方个人、家庭觉得差不多,就直接结婚。
而贾国庆这样说对赵明敏来说已经是相当的明显的,赵明敏又是个没经历过这些事的,闻言双颊上立刻云蒸霞蔚,呐呐的说不出话来。
“你去不去啊!”贾国庆催促道。
而在这个时候,嫁给城里人,特别是有正式工作的城里人,还几乎是所有农村姑娘的追求,赵明敏也不例外,心里想同意,但不知为何,心里却又掠过了一个身影……
心里突然纠结。而这时乡下姑娘处对象时,并没有先相处试试看的习惯,往往牵牵手就是一辈子。也因此在赵明敏心里,若是同意了跟贾国庆去看电影,就是同意了他的追求。
“让我想想。”须臾,赵明敏小声而又认真的说道。
没想到一个乡下姑娘会拒绝自己,贾国庆明显的愣了一下,随即才略带失望的说道:哦……那好,我晚上再过来。”
贾国庆说罢匆匆而去。
而贾国庆只是刚刚离开,孟香兰便立刻以过来人的身份说道:“妹妹,这小子不错,正式工,机会别错过,嫁到城里就有两本,不用种地了。”
“可我对他一点都不了解,也没人给我说。”
“你跟他先处处看,和的来就嫁,和不来拉倒。”孟香兰继续说道。
“哦……啊!”
赵明敏没想到还能这样谈对象,有些愕然。
而这时孙玉娥说道:“我听说过他家,他家还可以,一家人都有工作。你嫁了,也是掉进福窝里了。”
“姐姐,你跟他试试,以后咱家在城里也有个亲戚。”
“哦……四,你看?”赵明敏瞧向了赵明海。
什么城里人、正式工之类的在赵明海眼里根本没有什么价值!来自于后世他很清楚再过十几年就没有农业与非农业的区别了,而供销社人员几乎都成了下岗职工,自谋生路,苦不堪言。
而来自于后世,赵明海又没听到过贾国庆这号人,因此贾国庆混的顶多是过的去,混的差了,那就不好说了。
因此赵明海感觉贾国庆可能是个火坑!而现在不知不觉中赵明海早已认可了赵士礼一家人就是他的家人,本身就觉得该对赵明敏的婚事负有一定的责任,现在又跟他过来,他觉得他更该负这个责任了!
“我觉得这个人不怎么样,我不喜欢。”赵明海直接说道。
第93章 说道说道
“你看咱大姐夫也不怎么样!你就觉得那个张志安可以,张志安能让咱姐享福不,你年纪小,懂的什么!”赵明兰翻了个白眼,训斥道。
其实赵明海是早已看出张志安对赵明敏有些意思的,主要是他帮忙帮的太积极、太明显,不论是对赵明河,还是对他,特别是上次饭店开张时,他匆匆跑去帮忙,表现的更是明显。
但是这一点赵明海一直没有点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赵明海知道张志安这个未来土豪的事情,知道他曾经离过婚,赵明敏若是跟了张志安,以后是否会过的幸福,赵明海不敢肯定。
也因此,闻言赵明海只能说道:“你别喳喳,这事得咱二姐自己拿主意。”
“二姐你可得知道好孬,还是在城里好。”赵明兰转头劝道。
“好孬不要紧,一辈子长着呢,这过日子关键要看两个人是否合适,不如先处处看。”孙玉娥说道,说话间不知觉的流出了年长者特有的语重心长。
“孙姐说的对,这鞋合不合脚,总得试试。”孟香兰也在旁说道。
三个女人一台戏,随后这几人一边包着包子一边议论了起来,话的核心却是劝说让赵明敏试一试。
她们的话也很有道理,几个人的你一言我一语里,赵明海突然感觉自己刚才的话似乎有些武断了。而赵明敏心里的天平却逐渐倾斜了。
……
到了晚上,贾国庆来接赵明敏时,赵明敏犹犹豫豫着还是答应了,不过临去前,赵明海嘱咐了赵明敏一下让她拿些钱,别要贾国庆买的东西。
赵明敏接过了钱,但是却要赵明海与赵明兰暗中缀着。谈个恋爱还能这样,赵明海哑然失笑,但随之心里却又有股莫名的伤悲——这充分显示了一个乡下女孩的拘谨不开。
到了十点多,赵明敏从电影院出来了,赵明兰立刻迎了上去,叽叽喳喳的问着:“看的什么电影?感觉怎么样?他怎么样?”
赵明敏则很娴静,以“还行”“处处看”之类的话搪塞着赵明兰。
赵明海则没有问,作为弟弟,姐姐的事其实他不好过问,当然他对于赵明敏找对象的事,他心里也决定顺其自然了,只要赵明敏不受到伤害就行。
谈了一阵子,回到了小吃部,天已经不早了,三人各自休息。第二天早上,生活依旧……
到了七点半以后,上课的上课、上班的上班,小吃部的人一下子就寥寥无几了,只剩下三两位大爷,大马金刀似的坐在长案边。而赵明海几个人也都趁着这个点吃饭,随后赵明海盛了一砂盆的小米粥,但只端了五笼包子。
生活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赵明海现在已经习惯了早上喝稀的点心、点心。
当然他这个点心的量有些巨大,孟香兰初次看到时,居然脱口而出:“俺的娘啊!这么能吃!”
当然中午时分,当看到赵明海面前摞的整整十个蒸笼时,孙玉娥、孟香兰、沈静都惊的面面相觑。
而在这时小米粥已经凉了些,却正好喝,就在赵明海把头埋进砂盆时,万红卫带着两个手下走了进来。
大环境之下,六亭县城也不例外,闲聚的大小团伙十几个,平时惹是生非,做义气之争,万红卫就是这一带的头目。
而现在他已经从食客的口中打探到了赵明海的信息,坝子乡人,要到六中读高中,家穷所以才想着开小吃部,赚生活、学费。
他打听到的关于赵明海的信息也只有这些。
这是因为食客所知道的并不全面,毕竟食客只是随意问问赵明海是哪里人,怎么想着在这里开小吃部之类的他们比较好奇的问题,其他的问题比如赵明海以前的经历,既与他们无关,他们也不感兴趣,是不会问到的。
而他们不问,赵明兰纵然嘴快,也不会说。这点理智她还是有的,不会主动告诉客人赵明海力气很大,很能打,若是主动说了,这话几个意思呢,威胁客人吗!
不过纵然所知有限,万红卫却认为他所掌握的赵明海的信息已经很全了,即使不全他也觉得够用了。
一个学生不正是可以放纵去欺负的对象吗!而且他手头很紧,虽然一直都很紧,但赵明海的存在却让他感觉手头更紧了,因此他就匆匆的来了。
三个人买了三毛钱的包子,盛了三碗汤,万红卫吃了五个包子之后,肚里有了食物,就感觉有了力气,随后按照想好的剧本,牙猛的“咯噔”了一下子,把筷子一摔,大声喊道:“什么破包子,硌了老子的牙,老板呢,让他出来。”
三人都留着中分头,长长的头发梳的像牛舔的一样,油光水滑。袖口处刺龙画虎,张牙舞爪。这正是六亭县流氓、混混的标配。
孙玉娥、孟香兰、沈静是本地人,早已暗中注意到他们三个了。对于这些人,作为居家过日子的人,她们是有些怕,有些烦的,很怕被这样的人给缠上了,可她们没想到越怕什么越来什么,听到万红卫的声音,三人心里都不由的“咯噔”了一声。
不过因为有赵明海在,又知道自家兄弟的威猛,赵明敏和赵明兰这种感觉倒不是很强烈,赵明敏只是觉得是个麻烦事,可能是个开头,为以后担忧;赵明兰却完全不顾虑,只是云淡风轻的转过头,对趴在面板上喝粥的赵明海说道:“弟弟,有人找你。”
赵明海已经听到了万红卫的招呼……而对于到县城里做生意,可能会遇到些麻烦,赵明海心里也是有过预估与准备的——他明白凡迎风而上,必见阻力。而他现在就是迎风而上。
至于如何面对,他心里当然也有些准备。因此随后他站了起来,走到外面,先并没有说话,只是把靠在石墩子上的招牌一拉,然后双手上下一扣,把石墩子往万红卫身边一放,然后往上面一坐,笑道:“大哥你找我有什么事?”
孙玉娥、孟香兰、沈静一直暗中注意着摊子处的情况……而对后面的会发生的事情她们也瞬间做了预估,下一步将会是解释、争吵、赔偿、威胁,然后要么赵明海花钱免灾,要么打架。
也因此赵明海的举措完全超出了三人的预料,三人都没想到赵明海的力气会这么大,她们还没见过力气这么大的人,只是一瞬间她们的眼睛睁到了极致,孟香兰更是脱口而出:“俺的娘来。”
随即一股安心的感觉却在她们心底油然而生。
她们没见过力气这么大的人,万红卫以及他的两个小弟又何尝见过!
第94章 入学
仓猝之间,他们也是呆了……
直到赵明海声音响起的时候,他们才反应了过来。刹那之间,万红卫明白自己这是踢到铁板上了!
赵明海笑吟吟、客客气气的样子落在他的眼里,也瞬间变成了笑面虎!
下一刻他本能的只想远离,原来的计划什么威胁,什么讹诈,什么要两个小钱,以后循序渐进的要,也都在一瞬间抛到瓜洼国去了。
“没……没什么事,兄弟…”
随后他结结巴巴的回应着赵明海的话,身子却不由的往后趔着。
“兄弟,你忙,我这走了。”说着万红卫就要转头跑路。
“吃饭钱给了没?”赵明海问道。
“给了,先给的钱。”
闻言,赵明海一挥手,万红卫三人如赦而去……
三人走后,场面却一下子寂静了。俄而一位吃饭的大爷打破了沉默:“小伙子,好大的力气!有你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好!”
“大爷过奖了,俺都是跟书上学的。”
“哦,哪个书?”
“《水浒传》,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赵明海笑道。
他说的倒是实情,如何与这些地痞流氓周旋,他一下子就想到了《水浒传》的这个剧情,鲁智深到相国寺之后,也是受地痞流氓的滋扰……
只是有一点赵明海感觉现实与《水浒传》里情节的区别甚大,那就是《水浒传》里,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之后,那些混混、地痞纳头便拜,而这人却直接溜了。
这让赵明海心里不由的感触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小伙子聪明,知道活学活用,听说你考上了六中?”这时那老大爷又问道。
“嗯,是的。”
“你这力气,可以去练举重了,你多少分考进来的?”
“我保送过来的。”
“哦……哈哈哈,那就相当于我没说。”
这个时代人民固执的认为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体育,那是成绩差的学生才去练的!大爷说完,背负着双手,悠哉悠哉的往六中而去。
“哎哟,你怎么这么有劲呢!怪不得这么能吃呢!”
大爷走后,孟香兰一下子凑到了赵明海的身边,一边惊奇的渣渣着,一边好奇的打量着,像是发现新大陆似的,还伸出手指轻轻戳了戳赵明海胳膊上的肌肉。
“能吃才有的劲!”孙玉娥在油锅边笑道。
“我说呢,你怎么敢到县城来做生意?”沈静淡淡的笑道。
而孙玉娥接话道:“没有没有三分三,谁敢上梁山,既然上梁山,就有三分三。”
“孙姐说的是。”
……
三个女人一台戏,她们叽叽喳喳着,但是此刻不论怎样,赵明海在他们心中的形象变了,已不仅仅是一个聪明伶俐、吃苦耐劳的乡下少年。
而她们三个的心也彻底的安了下来。本来她们心里是有这个嘀咕的,那就是赵明海作为一个外来人,这生意只怕不能干长久。
……
于此同时,万红卫的事情也瞬间在六亭县传开了。这点主要是万红卫带来的两个小弟的缘故,见万红卫这么不中用,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他们跟别人去玩了,然后这事也就在六亭县的闲散人员中传开了。
小小的县城并不大,也因此第二天一大早上就来了几个胳臂上描龙画虎者,随后又来了几个光头瓜子,吃了包子、油条,喝了小米粥之后,有几个,可能是他们中间力气最大者,走到石墩子边,搂着石墩子抱了抱。
可惜的是把屁都挤了出来,他们也没把石墩子搬起来,只得怯怯的看了赵明海一眼,然后交了饭钱,灰溜溜的走了。
当然危险往往隐藏于暗中,在自己自认为的地盘上受瘪,里子、面子全失,万红卫是不甘心的。但是他现在只能等待,等待他认的大哥武朝阳。武朝阳在港口押船送煤,现在去了南方。
……
如此时光匆匆,转眼就到了八月三十号,九月一号就要正式上课了,这天是新生报到、分班、领课本、分寄读生分宿舍的日子。
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大早,赵明海就穿上了他那套近乎崭新的青色中山装。这套衣服是赵明江结婚时,为了撑面子买的,平时舍不得穿。然后赵明海拿着录取通知书去了学校。
学校的公示栏里早已贴了分班表,因为时间早,公示栏前只有几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