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娶秦淮茹,改剧情就变强 第282节

  “要搞集体经济就继续搞,不搞就按照政策分田到户不就行了吗?算了,那边蔬菜大棚建了不少,去一趟就去一趟吧!下一年土地承包政策下来,我得先下手把大羊山承包下来,去一趟吧!”

  ……

  沙滩后街,55号院。

  “夫人,就是这些情况,何大强已经完全掌握他们帮派总部,但他们的海外分会,他还得花时间花重拳去收服和整合,他暂时过不来。”

  “有关这首歌,我们协会高层已经吩咐各自名下公司在海外华人圈子传唱,相信过不了多久,回国或回来投资的会越来越多。”

  黄有荷坐在躺椅上,晃悠着,在廖管家说完后,才坐起来稳住身形,嘴角噙笑。

  “我这位大侄子啊!他还真是一个敢想敢干的性子!这一点跟我爸妈、我大哥和我那会儿都很像!”

  “我侄孙也传承了这个优良风格,科技!我也老了,不太懂,让年轻的干去吧!”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写的真好!不愧是我大侄子!”

  “老廖,这样,我刚过来前,听侄媳妇说他们明天要回她娘家,我想跟过去看看,你安排辆车,他们去的人多,一辆车不够!”

  “夫人,要不送他们几辆?”

  “送?”黄有荷呵呵一笑,扭头看向廖管家:“老廖啊,你的境界还是差了!你以为我那大侄子买不起几辆车吗?”

  “你不知道,他和他媳妇儿的公家工资从没要过,全部投给我那小侄女搞科研了!去吧,我去那院儿跟我妈妈说说话,应该是明天一早出发,你也去。”

  廖管家哑然,心头对黄建军的钦佩再次提了几分:“夫人,我了解的还是太少了,我这就去安排!”

  “嗯!”

第433章 胡同串子围早餐铺

  第二天一早,两辆车先后从南锣鼓巷出发,直奔昌平秦家屯方向而去。

  这会儿的四九城主要交通路段已经修了柏油路,虽然跟后世的没法比,但行车方便多了。

  黄建军、秦淮茹、黄有荷等一行人的车刚刚离开南锣鼓巷,张翠花拉着沈老栓就拐进了南锣鼓巷主街,这两口也七十多岁的人了,走起路来依然腰背挺直的,一看就带着退休老工人的那股劲头。

  “黄小子这段时间也不知道在干什么,很少跟他碰面了!”

  “老沈,你没瞧见建军的车刚才开走吗?唉!”张翠花说着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继续道:“东明说天年两口子前段时间回来过。”

  “不过,这月初好像跟他小叔建业两口又一块儿离开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又回南边了。咱家东明啊,到底是没有眼力见儿,没跟上天年的步子!”

  “老张,咱俩这么大岁数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至少咱东明两口子孝顺呐!”

  “那倒是,你看看那个野鸡精教出来的孩子,小当和小槐花见了我连句话都没有的,哼!”

  这边,黄记早餐铺门口,马春花悠哉游哉地进了后面院子,笑呵呵地跟黄老太太打着招呼,嗓门依然宏亮。

  媒婆这个行当也许是真有红气儿加身,她都八十多岁的人,依然是精神抖擞的,倒是跟黄老太太八十来岁那会儿的精神头一个样,足见她八个大儿子、媳妇儿对她照顾有加。

  说起来,在南锣鼓巷,现在也有很多人总是把马春花跟黄老太太拿来对比,要不是两人差着辈分和岁数,这两位老人是要比一比的。

  “黄奶奶,招娣两口做的这小咸菜儿绝对养人着嘞!我就喜欢吃这一口,好吃,六必居那些个大的酱菜园儿都比不上您家小咸菜儿。”

  “马大姐,瞧您给我家小咸菜儿夸的,哪有这功能呦!可不敢跟六必居那些个酱菜园儿比!”

  马春花嗓门洪亮,引得院外门口路过的邻里街坊都不由纷纷探头朝敞开门的院内瞅一眼,当看到院内几位老人在谈笑,这些老街坊也是乐呵呵一笑,朗声打着招呼。

  黄记早餐铺的早晨,一如往常的热闹,尤其是各位老街坊、老邻居,笑谈着坐在黄记早餐铺吃着早点,或者是端着老瓷碗打了油饼、豆汁、小咸菜等回家吃。

  张翠花、沈老栓两口子虽然搬了出去,但也是经常过来,这老两口说着话,也来到了铺面门前,跟所有老主顾一样,保留了拿着小瓷盆来,吃完走时带一盆小咸菜走的习惯。

  “没办法,咱这些老家伙就喜欢这一口!”

  “可不是嘛!我家几个小子现在也爱吃一口,一顿没有还念念不忘的,我可是从小西天牌楼那儿跑来的!”

  “哎呦呵,那您老跑的可够远的!我是西四北二条过来的,这一口小咸菜儿还真是别的家都替代不了的!”

  “啧!您老溜达的也不近呐!”

  “唉!以前我也是咱南锣鼓巷的,后来搬出来跟着儿子儿媳妇他们住了。”

  这些个老街坊交谈着,聊着,张翠花跟老街坊聊着,搭眼扫到从后院走出来的马春花,一双三角眼的笑意都更多了几分。

  “马大姐,您现在气色真是好嘞,八十来岁的人了,眼不花耳不聋的,颇有黄奶奶当年的风采嘞!”

  “老张,你甭一大早看见我就调侃!我哪儿比得上黄奶奶她老人家,她老人家是真有福气,说不准马上要五世同堂喽!要写入咱们四九城市志的!”

  “啧,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你马大姐现在可也是四世同堂喽!”

  “对了,黄奶奶女儿回来这事儿,你知道吧?”

  “这都回来多长时间了,我能不知道?”

  张翠花拉着马春花,一位七十多,一位八十多,在南锣鼓巷一些年轻人眼中,这俩已经是烦人的老太太了。

  她俩聊着,注意到有一群十来个小年轻提棍架棒的从北锣鼓巷那头主街朝这边走来。

  “这群死小子,从哪儿学来的风气?一群胡同串子,今儿怎么跑我们这儿来了?”

  马春花和张翠花两个看着这群二流子越走越近,眉眼直瞪着,也不朝黄记早餐铺内走了,而是拉着沈老栓挡在了早餐铺门前。

  “怎么着?你们这群胡同串子提棍架棒的,想干什么?”张翠花一双三角眼瞪着这群过来的二流子,率先开口质问道。

  沈老栓已经在她身侧站定,脸上那道长长的疤瘌依然显得有些狰狞。

  铺面内的黄建勋扫了一眼,对他媳妇儿讲了两句,快步走出了铺子,冷眼扫向对面,就这一眼,让对面的十来个二流子根本不敢跟他对视。

  “你这个死老婆子,你管得着吗?我们来吃饭不行啊?听说这儿的小咸菜儿别的地方都比不过,我们来尝尝。”

  “对!来尝尝!来尝尝!”

  一群小青年带着浑劲儿,还提着棍棒,说出来的话张翠花当然不信,也没让开。

  黄建勋正要开口,却被马春花推了一把:“小勋儿,你进去!别坏了你的纪律,让我们几个老家伙来!老沈头也是咱四九城老炮儿!能怕他们几个小子!”

  “嘿,你这个死老婆子,你找死!”

  “你敢动我?你动我一手指头试试,你敢碰我,我就死!你敢碰我,我就死!你敢碰我,我就死……”

  张翠花也不上手,直接再次拦在了这人跟前,掐腰往前一挺,神色平静的重复着这么一句话。

  马春花嘴角都忍不住抽了抽,脸上的鸡皮也缓缓舒展开了,然后上前一步,站在张翠花身侧,脸色冷了下来。

  “你们这些个二流子,也不打听打听这黄记早餐铺的名头,小逼崽子,胆敢来冒犯!你们信不信,我马媒婆让你们娶不上媳妇儿?”

  “碰我,我就死!碰我,我就死!碰我,我就……”

  “信不信我让你们娶不上媳妇儿?信不信我让你们娶不上媳妇儿!信不信我让你们娶不……”

  “碰我,我就死!碰我,我就……”

  “信不信我让你们娶不上媳妇儿!信不信我让你们……”

  一旁,南锣鼓巷住的小年轻,尤其是认识张翠花和马春花两个的,此刻是躲在一旁疯狂憋笑,他们可是早就领略过张翠湖和马春花这俩老太太的手段了。

  “你,你们两个死老太婆,知道我们是谁的人吗?你……”

  “碰我,我就死,碰我,我就……”

  “信不信我让你们娶不上媳妇儿……”

  沈老栓也在这时候开口道:“小崽子们,先不说这座早餐铺是谁家开的,我先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两位。”

  “她张翠花,红星轧钢厂光荣的工人阶级退休女工!跟她一样大的退休女工有上百号人,都听她指挥,那几年扯着红旗喊过口号!”

  “她,马春花,整个北城最出名的马媒婆,八个大儿子,三十多个孙子,手下媒婆更多。”

  “这么跟你们说吧!你们今儿要是敢碰她俩和这座早餐铺,立刻就有二百多号她们这个年纪的老太太找上你们家,吃你们的,住你们的!”

  “你们家里就算是有座金矿,也得让你们没!”

  沈老栓说着,一左一右挽住了张翠花和马春花,还有另外的上了年纪的老街坊也在这时候跟他们三个站在了黄记早餐铺门前,手挽手朝对面十来号二流子冲击过去。

  “我们都是神枪手!”张翠花一开口,一群老头老太太顿时一起唱起来,朝前面压了过去。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对面,提棍架棒的二流子都懵了,没想到张翠花和马春花这些老头老太太给他们来了这么一出,脸色早就慌乱了。

  “你们干什么,唉!你们干什么!”

  “……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张翠花、马春花、沈老栓等一众老头、老太太根本不理会这十来个二流子的喊声,手挽着手唱着斗志昂扬的歌,直接冲散了这群小年轻。

  旁人则是忍俊不禁,但眼下场合又不适合笑,一个个都憋的脸色通红。

  黄建勋看着对面落荒而逃的十来个二痞子,眉头紧皱,暗道:这哪儿来的二流子,怎么敢跑我们门前找事儿?

  现在这阵春风吹来的可不仅仅只是商业的春天,一些黑势力也在冒头,尤其等八五年后,这种情况会愈加明显。

  二流子气势汹汹的来,灰溜溜地走了,任谁都没想到张翠花和马春花等几位老人会这么护着黄记早餐铺。

  “张婶儿,马大娘,各位街坊邻里,谢谢您老几位了。”

  “嗐!小勋儿,这都是小事儿,咱可不能让外人欺负了,两句话的事儿!这群小子指定不是咱们这一片儿的。”

  从达贝子府那边闻讯而来的黄有义、黄有发兄弟俩来的时候,这么一个小插曲已经结束了,但是他兄弟俩也是疑惑。

  “大哥,您说到底是谁,这群小年轻就算是没听过咱俩的名头,难道还没听过小军儿的名头?”

  “唉!”黄有义叹了一口气,“咱们都老了啊!小军儿,也不年轻了,那群小子八成二十岁都没有,还真不一定听过小军儿的名头!小军儿他也五十多了!”

  黄有发一时间说不出话了,心中感慨,嘟囔道:“这群小子来的还真巧,小军儿他们几个刚离开去秦家屯,他们就跑来了?”

  “嗯!这事儿回头跟小军儿得说说,不知道是不是有人盯上他生意了?”

第434章 有意思的姑侄俩

  另一边,黄建军等一行人自然还不知道黄记早餐铺门前发生的情况,两辆车车一前一后朝着秦家屯的方向开着。

  前车,黄建军专心的转动着方向盘,秦淮茹、陈雪茹和徐慧真三人时不时地扭头看看后面的车子。

  “当家的,咱大姑什么意思?她这么跟过来,不太好吧?”

  “没事儿!等会儿大姑她就跟我们分开了,我们先去秦家屯,让大姑去应付那些区领导吧!”

  “这……不太好吧?”

  “没什么不好的,昌平那群领导肯定已经接到了有关通知,你们没注意到最后面还有一辆政府牌照的车一直在跟着吗?”

  透过后视镜,可以清楚的看到确实有第三辆车一直远远的吊在后面,不急不徐的,跟他们的车速差不多。

  后车,廖管家也正跟黄有荷说着眼下情况:“夫人,我们要不要甩开他们?”

  “用不着,小军儿他们去秦家屯,我们先去跟区政府的人接触看,后脚再去秦家屯,没什么差别,你给我介绍介绍秦家屯的情况。”

  廖管家点头,拿出来一大资料先递给黄有荷,然后说道:“夫人,根据咱们团队在短时间内提交的有关秦家屯的信息,这座村子可不一般。”

  “首先位置不一般,在秦家屯这位村庄所在的周边不远,有大羊山、莽山等山脉。”

  “虽然在早之前因为炼钢受到过影响,但近几年山脉风景恢复的很好,恰巧十三陵就在莽山范围内,适合旅游开发等项目。”

  “同时,有一处水库,又有一条开凿没多少年的引水渠,与秦屯河相交,而秦家屯就在三水相交之处,水资源充足,交通也便利,新修的一条柏油路直通村口。”

  “第二点,整个村子是最早实行集体经济的村子,同时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七八年开始推行,今年八二年被中央肯定后,他们村子并没有实行分田到户,现在仍是集体经济。”

  “在改开这几年,村中建造了更多的温室大棚,据说在红星轧钢厂现任厂长李怀德的推动下,双方多有合作,他们的合作用大陆这边的话说,就是工农联盟,有上级政策扶持。”

首节 上一节 282/3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