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贫道专治各种不服 第5节

  破体指男十六女十四之后,元阳已破,生命力不断泄露,之后一路山河日下,直至命终。

  一身精气物质,仅供日常消耗,已不足以炼丹了。所以,需要先做筑基的功夫,补足一身精气神,恢复童体未破之前的身体状态,方才可资修道。

  全体指男十六女十四以前,元阳未破,一片纯乾。此时不分男女,道家都统称为童子。

  修道以童身为贵,童身修道,事半功倍,一身精气神圆满未泄,故可略过筑基和练气阶段,直接下手炼神。

  而李道成才八岁,正是个真得不能再真,假一赔十的童子。

  所以张三丰只是大致讲明调水火、填离坎、龟蛇盘这一系列初阶功法的原理和技术后,就略过此节,重点传授降龙虎、驯马猿的功夫,教他直接下手炼神。

  另外,为了避免久坐伤筋骨,气血积滞,还教了李道成一套武当长拳,让他时不时的活动筋骨,行气活血。

  所谓阴阳动静,气血精神,是互根互化的。易经讲这个原理叫“精气之为物,游魂为变。”

  大白话讲,一个人如果身体不舒服,那精神状态绝对也好不到哪儿去。

  同理,一个人如果精神饱满愉悦呢,那他身体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并且,日子也会比较滋润。

  不然,他就愉悦不起来。

  所以,人的心理和生理,是互根互化,相互影响的。

  炼神的要点就在于,少私寡欲,保持心理的清净淡泊,尽量节约精气神,避免无意义的消耗。

第6章 你不懂,青书是先天躺平圣体。

  黄庭经也说,神仙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成其真!

  所以,修仙入门下手,一定是从节约精气神开始的。

  说罢修炼原理,张三丰又秘授机宜:“养神入门下手的秘诀,就这八个字,无视无听,抱神以静。”

  李道成依言而行,盘坐瞑目试图静心定神,却发现心中如同大江翻涌一般,念头此起彼伏,没有半刻安止。

  正应了那句歌词——浪奔,浪楼,碗里刀刀,钢水永八忧。

  真是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李道成以前从未察觉到,自己竟然有如此多的杂念。

  忍不住感叹起来:“大道知易行难啊,心猿顽劣,意马无羁,根本就难以静下来啊。”

  张三丰呵呵笑道:“静不下来就对了。心之一物,其性最灵,有感必应。常人的心念,皆是识神用事,终日不休。”

  “识人辨物,习惯运动,是心念的习性。所以,要用专门方法来对治它。行听息数息等法,将散漫无羁的心念牵绊住,慢慢进入专一的状态。然后保持住,渐渐的就入定了。”

  随后,张三丰又教李道成庄子听息法。

  李道成有举一反三的天赋,知道了具体的实操方法,那就好办了。依法默数着呼吸,很快,就心息相依,进入了心气混一、物我两忘的定境之中。

  看着很快入定的李道成,张三丰满是欣慰,此子天资绝伦,足以承接我一身丹法道统啊。

  盘膝坐在边上,耐心守护起来。

  修道,历来就讲究一个法财侣地。修道人大道未成就之前,还是肉体凡胎,还是得吃喝拉撒。被刀砍了,照样会流血受伤。

  再加上过去修道人为免红尘俗事干扰,多躲在深山老林之中,所以就更需要人护法了,以免入静时被猛兽叼了去。

  李道成这一坐,就是一个时辰。恍惚中,只觉自身与天地自然,与这石窟,融为了一体。就连洞角结网的蜘蛛,地上觅食的蚂蚁,皆是历历在目,如掌观纹。

  尤为奇特的是,自己明明察觉到了这些,却没有其他的情绪,物我并存而两不相扰。

  李道成沉?在这奇妙的状态之中,突然,识海中响起“叮”的一声:检测到宿主入定一时辰,奖励天赋“玉壶冰心”。效果:清醒专一,不为物动。

  李道成心里一喜,情绪一生,顿时就从这奇妙的状态中退了出来。

  睁开眼睛,只觉得精神愉悦无比,浑身细胞,都充满着活力,身心状态从未如此好过。看什么都顺眼,就就连洞角的蜘蛛,和地上的蚂蚁,也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丹田内的玄冥真气,凭空壮大了一截。

  张三丰慈祥的道:“你醒了。此番入定,有何体悟感受?”

  李道成把恍惚中物我混一,感知到蜘蛛、蚂蚁之事一说。

  张三丰呵呵笑道:“世人对修仙学道常有误解。修道,并不是修出了什么奇异,而是人的身心本来就有这个功能,只是世人沉迷于外物,神气日泄,直至命终,也不能自如掌控身心。”

  “掌控尚不能,更别说开发潜能了。修道人呢,不过换了一种活法,通长期的专门修炼,把身心的本来潜能,开发出来了而已。”

  李道成莫名想起前世有位武侠大宗师,曾经说过的话,遂回道:“人体是一大秘藏,一切神通变化,悉自具足。”

  “不错。婴儿生来就会游泳,胎儿会胎息……”,张三丰谈兴大发,又给李道成讲了很多关于身心奥妙的道理,并嘱咐他,心物一元,修炼要神形并重,性命双修,不可偏颇。

  李道成谨受教,从此,就过上了半日后山打坐,半日在太和殿随众同门练武的生活。

  时光如流水,一转眼,就是两年,到了顺帝至元二年,倚天剧情即将正式开始之时。

  李道成十岁了。

  少年人本来就长得快,就像雨后的春笋一般,一天一个样。

  加上这两年来潜心修习武当九阳功和玄冥真气、张三丰教授仙道丹法和系统赠送的龙虎经,锻炼得宜。又好吃好喝,不差营养。长得就更快了。

  如今李道成已经有了一米七的个头。他本来长得就好,加上一袭青色道袍,更显得仙气飘飘、清逸出尘了。任谁看了,都要夸一句:好一个神仙少年郎。

  现在,李道成却和“仙气出尘”沾不上边,正在太和殿前的练武场上,手拿一个纸风车,逗小孩玩呢。

  “青书,来追我啊,追到了我就把这小风车送给你。”

  宋青书此时五六岁大小,长得粉雕玉琢的,好像年画里走出的福童一般,甚是可爱。迈着小短腿,屁颠屁颠的追过来。

  话说李道成在后山也有几位老师兄,不过,那几位都是一意苦修的真道人,一坐半天就过去了。

  他也不好打扰别人修行。还是前山好玩,小弟子多不说。还可以逗逗童年宋青书。

  李道成逗得高兴,宋青书也追得开心,广场上,不时传来小青书清脆的笑声。

  玩了一会儿之后,宋远桥走了过来:“小师弟,又来逗青书了,他还要练功呢。”

  一见宋远桥,小青书脸上的笑容就收起敛起来了,规规矩矩的,像个老学究一样。

  李道成无语的摇摇头,“大师兄,有哪家的小孩一天学四个时辰的。就是囚犯,隔三差五的也出来放放风啊,你倒好……”

  感叹一句后,把纸风车递给宋青书,“来,风车给你,一边玩去吧。我和你老汉谈谈话。”

  宋青书怯怯的看了老汉一眼,见宋远桥点头,方才接过小风车,开心的跑去玩了。

  宋远桥道:“小师弟想和为兄谈什么?”

  李道成看着宋远桥,正色道:“大师兄,今天我要和你好好掰扯一下。你严格要求青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把他培养成材,以后接我们的班啊。”

  李道成无语,山上一帮老直男,就没几个懂未成年人教育的。你知道吗,你把他教歪了,没有接成班不说,反倒变成欺师灭祖的逆徒了。

  毫不客气的直接怼道:“青书的太师父天下第一,他小师叔我未来的天下第二,还有他老爹你和六位一流高手的师叔。他负责躺平就好了啦,奋斗来干什么?”

  李道成还有句话没说,宋青书以后还会有一个天下第三的兄弟张无忌。

  他真的很不解,宋远桥为什么要执着把宋青书培养成盖世之材。宋青书拿的剧本,明明比男主还要爽啊,妥妥的先天躺平圣体好咩,要那么高的武功干什么?

  宋远桥顿时就有些语塞,想了想,回道:“青书的靠山确实硬扎。但老话说得好,靠人不如靠己,我们这些长辈,总不能照看他一辈子吧?”

  李道成不满的瞟了宋远桥一眼:“呵呵,那是你们七个,可别扯上我和师父。”

  “师父他老人家身体好得很,比十八岁的大小伙子还棒,少说还能活一甲子呢。”

  这话还真不是拍张三丰的马屁。

  史载张三丰的寿数,常见的说法是两百一十二,最低的说法,也有一百四五。

  现在是元至二年,原著剧情一开始,就是俞岱岩回山祝张三丰九十大寿。

  就按最少的算,张三丰也还能活五六十年,你宋远桥都三十好几快四十了吧,你能不能活过张三丰,还是两说呢?

  按二百一十二算呢,那张三丰就还能活两甲子,你宋远桥是活不过张三丰了。但你敢保证宋青书一定能活过张三丰么?

  李道成说罢,指了指自己:“至于我呢,不敢说能跟师父他老人家比。但是,活个一百二三的,还是轻轻松松,你确定青书就一定能活得过我?”

  宋远桥无言以对,顿了顿,强辩道:“反正对孩子不能放纵,不然就养废了。”

  养废了也比养歪了,欺师灭祖,英年早逝还要背一身骂名好啊。李道成腹诽不已,反问道:“养废了又如何,武当山这么大的家业,又不是养不起?”

  “你……”,宋远桥为之语塞,指着李道成,说不出话来。

  “我什么我,没话说了吧?”,李道成冷笑起来。

  “你们这些做父母的啊,我算是看明白了。你们就是自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便寄托到下一代,意图把孩子培养成想象中的完美模样。”

  “哼,不知所谓,不跟你说了。”,许是被说到了痛处,一贯以成熟稳重、胸怀宽广著称的宋远桥,也有些破防了。

  李道成仍然不放过他,继续道:“什么年龄段,就做什么事,童年就该无忧无虑,就该尽情的玩。师父当年还在少林寺的时候,也没怎么学习。耽误他老人家成为一代宗师来么?”

  “师父,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李道成这两年来,真没白过。以系统赠送的九转龙虎丹觉为主干,整合了玄冥真气和武当九阳功真气,使之阴阳合一,蜕变成了更高一级的能量。

  李道成称其为先天无相真气,许是此界法则不支持道法显圣的缘故,是以先天真气增长极慢,两年来,数量没增加多少,但那质量,可比之前高到海里去了。

  李道成现在五感敏锐到自己都有些吃惊的程度,百米之内,一只蚂蚁经过都瞒不住他。所以察觉到张三丰正在暗中关注他和宋远桥的争执。

  “为师觉得道成说得有道理。远桥你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青书头上,反倒是抹杀了青书的天性。”

  宋远桥就是一惊,闻声望去,见十丈外的大柱处,张三丰现身走过来,连忙见礼:“弟子拜见师尊。”

  张三丰挥挥手,“远桥啊,我记得庄子讲过一个故事,野马践霜踏雪,这是它的天性。善于相马的人跑出来,说这是一匹千里马。”

  “于是,养马的人也跟着跑来,给它上了笼头,铁匠为它钉上铁掌,大将骑着它征战四方……证明了它果然是一匹千里马,同时也成就了相马者、匠人和将军的名声。”

  “但是,这些,是野马想要的么?”

  宋远桥躬身受教:“师尊教训得是,弟子知道了。”

  张三丰叹道:“你们几个啊,我最满意的就是莲舟和松溪,还有道成。这哥仨守底线之余又不失机变。”

  “你和岱岩、翠山这五个呢,侠义有余却不知变通,这样的性格,无事还好,遇到什么突发危机之时,是会吃亏的啊。”

  “以后青书和新入门弟子的培养问题,就由道成哥仨主导了。你们哥五个呢,负责照看他们的生活就好了。”

  “是。远桥明白!”

  张三丰一锤定音,从此,武当派教导主任之职,就此易手。

  “师尊英明。”,李道成看了一眼略显失落的宋远桥,暗道:我这是挽救了你,免得你白发人送黑发人啊。

  这维护门派和谐的重任,还是得我李教导主任……和俞莲舟、张松溪担起来啊。

  说定此事,宋远桥又想起一件事情请示张三丰。

  前段时间收到消息,江南地区出了个大寇,打家劫舍,无恶不作。此贼武功高强,阴险狡诈,当地官府和江湖同道皆不能制,就连一位出身武当的俗家弟子,都被此贼害了去。

  那弟子的家属亲友求到了武当,希望武当派出高手相助,为那受害弟子讨回公道。

  张三丰让宋远桥哥几个看着办,然后转身走人了。

  随即,李道成和宋远桥来议事堂,召集众师兄弟讨论此事,很快,余下武当六侠陆续到来。

  经过这两年的相处,李道成对七个师兄也看得明白。

  确如张三丰所说,除了俞莲舟和张松溪外,其余五人都有性格缺陷。

  俞莲舟正邪合一,守底线之余不乏机变。张松溪为人踏实,但心中自有丘壑。

  宋远桥稳重,但有些迂腐。俞岱岩豪爽不拘小节,有点那啥,有点马大哈。

首节 上一节 5/1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