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轨迹中,后来六大派联合,围攻光明顶,虽有元庭奸计挑拨之故。但谢逊亦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紫衫龙王呢,是波斯总坛卧底,加入明教,是为了谋夺中土明教的镇派绝学,乾坤大挪移。本来就目的不纯。
而且还是个重度恋爱脑,因为其夫受伤,找胡青牛求医不果,便公然违背明教不可自相残杀的誓约,泄愤杀死胡青牛夫妇。由此可见,此女从来没把自己当明教中人。已公然与明教决裂,反目成仇。
青翼蝠王是个半残,练寒冰真气走火入魔,靠吸食人血缓解内伤,在江湖上也是仇家遍地,臭名昭著,比谢逊好不了多少。
五散人中,除了彭莹玉、铁冠道人张中和冷面先生冷谦正常点,剩下两个都是脑回路异于常人的神经病,倚天版包不同和风波恶。
彭和尚三人则威望不足,难以服众。也撑不起摊子!
数来数去,李道成发现,偌大一个明教,也就白眉鹰王还算个正常人。具备杠起明教大旗的潜力和资格。
便建议范遥去辅佐鹰王。用他光明右使的人脉关系,奔走串联,推鹰王上位也可。
若无此意,那么右使和法王联合起来,也是一座大山头,占据了当下明教的五成份额。
范遥对李道成听计从,拜谢而去。
李道成则认准方向,朝武当而去。没走几里,怀中的赵敏就哇哇的哭了起来,李道成之前帮家人带过几天小外甥,有些带娃经验,估计她是饿了,便绕了几里,特意找了一户养羊的农家,买了一些鲜羊奶,用作赵敏的伙食。
小家伙吃饱喝足之后,露出满足之色,睁着一双宝石般纯净的眼睛,懵懂的看着李道成。
李道成不由有些感概,这人啊,最纯洁、最接近大道的时期,就是婴幼时代了。除了吃喝拉撒睡,这最几样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外,就没有什么多余的欲望。
玄门道家历来就推崇婴儿,把金丹称为仙胎,元性称为婴儿,阳神称为元婴。
认为修道人修炼到高深处,并非修出什么奇异,不过返本还源,复归婴儿而已。
老子也很推崇婴儿,道德经中就有好几处提到婴儿。
正如庄子所推崇的上古华胥之民一样,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无利害畏惧,入火不热,入水不溺,乘空若履实,寝虚若处床…
所以道人修道有成,并非修出的奇异,而是心境复归婴儿,视万物为同一,没有利害得失之心,自然能乘空履虚,拥有世人眼中的种种神异手段。
一时间,李道成莫名生出感悟,对太上九转龙虎神丹经,理解也更深了一层。虽还不足让他立时便功力大进,却也坚实了根基,对未来道途大有裨益。
仙家玄理更进一层,李道成也是心情大好,伸出小指头,逗弄起赵敏来,把小家伙逗得嗯嘿嘿的笑个不停。过了一会儿后,见她许是玩累了,又埋头呼呼大睡起来。
李道成方才抱小家伙,继续赶路。考虑到婴孩经不起风驰电挚的飞纵,特意放慢速度,花了五六天,才回到武当。
李道成没有第一时间回山见张三丰,而是先在山脚下找了一家忠厚老实的村民,将换过襁褓的赵敏托在这家名下,说是在路上捡的孤女,并留下一些银子,吩咐他们好生照料,等她到了三四岁,就可以送到武馆来。
那夫妇俩大为惊喜,连声保证,请小真人放心,他们定会尽心尽力。
安置好赵敏,李道成才回山去禀告张三丰。
得知小徒已将袭击三徒的罪魁祸首与其党羽帮凶一网打尽,张三丰甚是高兴,连声考赞李道成办得好,打出了武当的威风和霸气。
李道成谦虚的表示都是师尊平时教导的好,随即向张三丰表示顾虑,要防备元庭恼羞成怒,发大军来围攻武当山。
张三丰霸气的表示,只要朝廷敢派大军来,他就会亲自出手,刺杀敌方大将,一直杀到再没有元将敢接这个差事为止。
见张三丰这个荡魔天下一甲子的超级大佬,已有所预案,李道成就放心了,关心了一下张三丰琢磨太极拳的进度后,就告辞出门,转而和宋远桥几个师兄小聚了一下,将此行结果和师尊的态度,告知他们。
宋远桥俞莲舟几人知道元凶帮凶尽皆授首,偌大的汝阳王府即将星流云散,本就摇摇欲坠的元庭,又失去一根支柱,顿时心情大好,觉得解气无比。
俞岱岩更是又感动又开怀,心结郁气瞬间冰消,精神面貌顿时焕然一新,激动的拉住李道成,非要和他把酒言欢,一醉方休。
李道成考虑到虽然和众师兄弟经常见面,但真在一起举杯畅饮,敞开心扉,谈天说地的机会,还真是寥寥无几,便应了下来。
宋远桥、俞莲舟几人也很是欣喜,索性就放下手中杂务,吩咐厨房整了一桌好酒好菜,众兄弟来个一醉方休。
一场酒,大家都喝得酣畅淋漓。李道成没有用真气作弊,和众师兄推杯换盏,畅所欲言。不过他毕竟修炼仙家丹法有成,身体素质超出众师兄不止一筹。最后把大家都喝趴下了。一个个语无伦次,不知所云。
李道成还保持几分清醒,唤来值日弟子,把几位师兄搀扶下去安置。自家洗漱过后,回房打坐、休息。
一夜无话。
次日一早,拜见张三丰后,他就溜回武馆,免得几个师兄醒来后,心有不甘,又来拼酒。
他一直觉得,酒这玩意儿,喝的就是一个感觉,一个心情。若是刻意为之,反而没那个味道了。
如今汝阳王、成昆,这武林两大祸乱之源已除,另一个祸源谢逊,还窝在冰火岛上盘屠龙刀呢,还有七八年才会返回中原。
没了祸源,江湖上就是些日常争斗,没有什么波及整个江湖的大乱。李道成也可以安静修行一段时间,静待张翠山夫妇返回中原。
时光匆匆如流水,一晃就是一月。
元庭重臣汝阳王被刺身亡,东方白、成昆等武林顶尖高手团灭,如此轰动的大事,也渐由庙堂传入整个江湖。
于此同时,西域金刚门高层尽灭之事,随着关外和中原的往来行商,也传入中原武林。
少林、峨眉、崆峒,给张三丰拜过寿的几派,都心知肚明,知道这两件轰动江湖的大事,都是武当干的。
其他大派,该知道的,都从各个渠道打探到消息了。
没渠道的,将近几个月江湖中发生的大事串联起来,也能猜到。
先是俞岱岩遇袭,跟着西域金刚门高层被一扫而空,一个月后汝阳王被刺,羽翼团灭。
能做到一派高层的,就没有傻的,自然猜出这是武当所为。
一时间,整个江湖各方势力都为之心惊不已。
汝阳王府和金刚门的实力,绝不逊于少林、峨眉这样的大宗门。武当能灭了金刚门和汝阳王府,就能灭掉包括少林在内的五大派。
他们心惊之余,终于又回想起了当年在张三丰双拳下谨小慎微、瑟瑟发抖的记忆,各自调整门派战略,重新审视和武当的关系。
所以这段时间,江南武林各地的武当弟子们,就有福了。
突然发现,他们如同都被后世那位在演艺圈立下字号的耿浩附体了一般,身边全都是好人。生意好做了许多,很多之前没有关联的势力,都主动找上门来和他们合作。个个通情达理,还会主动给他们让利。
以前的老关系和老交情,同样也变得好说话了许多,就像那啥……就像后世建筑材料商信任没暴雷之前的许皮带一样,先货后款,款项年结啥的,都不是事,只要你接我的单,就一切都好商量。
一时间,这些武当弟子都是痛并快乐着,个个忙得飞起,每天不是在谈合作,就是在谈合作的路上。
他们先还以为是个别现象,后来总有同门会相互碰见,见面一聊起,才发现大家都是如此。
他们方才恍然,肯定是山上的祖师爷和师长们,又做出了什么轰动江湖的大事,把江湖同道都给吓着了。
李道成则山上武馆两头跑,修修行,教教徒弟和弟、妹,深藏功与名。
宋远桥,俞岱岩,殷梨亭,莫声谷,这段时间研究李道成带回,张三丰补全的各种古墓秘籍,皆是大有长进。
功力提升暂时还不明显,但眼界见识提升了许多。各自掌握了一两种前宋五绝级的绝技,临敌手段大增,整体战力提升了四成。
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增加,他们会越来越厉害,最终成长为绝顶高手和顶尖高手。
至于俞莲舟和张松溪,当时和李道成一番切磋和深谈之后,也各自做出选择。俞莲舟选择了螺旋九影和蛇行狸翻。张松溪选了蛤蟆功,还给其改了一个更具玄门气质,颇有仙道意境的名号……钓蟾功。
两人本就江湖中有数的顶尖高手,兼修前辈绝技之后,触类旁通,境界日高,缓慢而坚定的勘破瓶颈,踏向绝顶高手的大门。
武馆在元明元修几个师侄的精心管理下,也进入正轨,新弟子中涌现出不少有潜力的人才。宋远桥几个师兄弟,都预订了几个好苗子,在暗中关注着。
唯一有点小小遗憾的就是,元明先前奉小师叔之命,拉着手下一帮小弟调查勋阳各县中,地方势力产业情况,准备择些有钱景的,入上两成好汉股,为武馆开辟财源。
元明热血沸腾的投入工作,调查取得进展,正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谁料小师叔回头就把汝阳王府高手给一锅全端了。
消息传开,不光勋阳,就连附近几郡的地头蛇,都一起找上门来,主动要求他入干股……每年预支分红,不收都不行的那种。
让元明有一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很没成就感。
当然,元明的郁闷只是小插曲。总体来说,这段时间里,武当上下都是欣欣向荣,让李道成大感欣慰。
一时间,祸源尽除,群雄皆俯首,江湖无大事。
李道成认为应该趁热打铁,将连城宝藏起出来,把屠龙刀的热度彻底打下去。
第37章 前夕。
一时间,群雄皆俯首,江湖无大事。
李道成认为,应该趁着武林各派,江湖各方势力,皆被武当雷霆手段震慑,武当威望正处于巅峰之时,将连城宝藏起出来,把屠龙刀的热度,彻底打下去。
要取信于众,就要广邀武林同道见证。
而联络各派,就要用到武当派的名义。
李道成便回山一趟,将此想法和张三丰讲一下,张三丰觉得很有道理。
张三丰心里虽然同意,但作为一个大家长,得一碗水端平。便将众徒召集到紫霄宫,听听大家的想法。以示公平,没有偏爱小徒之意。
“道成有意起宝,彻底压下屠龙刀的风潮,你们有什么看法,都说一下吧。”
六侠各抒己见,意见大致分为两派。
俞莲舟和张松溪,认同李道成的意见。如今武当声威正隆,正好趁热打铁,解决屠龙刀之乱,让江湖恢复平静。
如此一来,武当的威望将达到一个顶峰,彻底压过少林。
以后就不是少林武当并列泰山北斗了,而是武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江湖同道有什么纠纷,争议啥的,也会第一时间想到武当,这对武当的影响力提升,是难以估量的。
俞岱岩呢,想法就简单些。十二弟先是奔袭千里,远赴西域觅药,一锅端了金刚门高层。接着有雷霆出击,灭杀汝阳王及其党羽,为自己复仇。
俞岱岩深受感动,都记在心里的。所以凡是十二弟提议的,他都支持。别说只是起出宝藏了。就是十二弟提议立刻起兵抗元,他都第一个响应。
宋远桥则相对老成持重一些,认为时机不对。才刺杀元庭重臣,扇了元庭一耳光,接着又大张旗鼓的起出用于反元的宝藏,未免也太嚣张了一些。搞不好就会彻底激怒元庭,派出大军围山。
近期就有武当俗家弟子反应,元庭已令地方官府严查汝阳王一案的相关线索,也怀疑到武当。不过地方官府畏惧武当威名,所以虚应故事,装模作样探查一番后,将此事敷衍过去。
宋远桥认为,最好是先稳上一手,等风头过了再说。另外起宝最好是秘密进行,即便要请人见证,私下约上几个德高望重的武林同道就可以了,不宜大张旗鼓。
殷梨亭和莫声谷也比较偏向于宋远桥的意见。
凭心而论,宋远桥和俞莲舟、张松溪。说得都有道理,不过一个激进一些,一个稳妥一些罢了。
而遇到意见不统一,难以决断之时,就要家长张三丰拿主意。
张三丰的想法和行事风格,近期实际也逐渐开始转变。他本来就是一个作风偏于霸气的人,当年荡魔天下之时,也是毫不手软。
近十几二十年来,行事风格慢慢温和,也并非无因,他另有一番考虑。
原轨迹中,几个弟子,宋远桥、俞莲舟、张松溪三个是顶尖高手,俞岱岩、张翠山、殷梨亭、莫声谷则位于超一流和一流之间。
弟子们这个水准,对于其高人来说,固然是名师出高徒,但是对张三丰这个镇压武林一甲子的天下第一,没把徒弟教成绝顶高手,那就是失败,那就是就是后继无人。
周、杨那四个传承丹法的徒弟,固然是绝顶高手,但都是一心向道的真道人,无意世俗。张三丰也很是欣赏四人的道心,自然不会强令他们撑起门户,只是将其作为宗门有颠覆之祸时的底牌。
俗话说得好,父母为子女,则为计深远。张三丰也是见七个传承自己武功的徒弟,此生难以达到自己的高度,才行事逐渐温和,改改武当的风评物议,给弟子后辈留点遗泽,而不是仇恨祸患。
张三丰也没想到,李道成这疑似仙童转世的小徒,精进会如此神速,才修炼短短两年,就步入了绝顶之境,正可堪为第二代定海神针。
还收了一个天资不凡的徒弟,带回一打前代五绝的生平绝学。
关键,小徒还如此的年轻,随随便便,都可以坐镇武当一甲子,正好让几个弟子们和下代弟子成长起来。
这不,几个弟子兼修前辈绝技后,眼界底蕴都大有长进,首徒二徒四徒,有望绝顶。老三经此一劫后,心境受到磨砺,整个人宛如脱胎换骨,亦是绝顶有望。
老六老七,以及流落海外的老五,以后保底也是顶尖高手。
众弟子前途可期,张三丰现在也是顾虑尽去,又恢复了昔日的豪气和霸气。
“远桥无需忧虑元庭大军来攻。”
大手一挥,霸气的道:“元庭大军来了,我们遣散众弟子,让他们躲起来就是。为师亲自出手,刺杀元庭大将。来一个,我杀一个。来两个,就杀上他一双。一直杀到无人敢接将令为止。”
张三丰一锤定音。
六侠都是又惊又喜,顿时顾虑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