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702节

  依然是两筐桃子,三十公斤的桃子卖了不到四分之一。

  依然有人围着,但讲价的多买的少,大家依然感觉到贵。

  不知道是不是昨天被李龙把两筐桃子包圆的原因,卖主这回依然是不降价。

  李龙没时间等,他排开前面讲价和看热闹的人,直接对着卖桃子的人说道:

  “还剩下多少?我全要了——昨天的价,怎么样?”

  “好好好!”卖桃子的抬头一看是李龙,立刻笑着站起来,把扁担钩子往筐子上一挂,说道:

  “车在哪里?”

  “还有个条件,把两个筐送给我,我没办法装了。”

  “这个……也行。”卖桃子的心想这筐才多少钱,两个旧筐加一起不超过两块,但这一筐半的桃子能卖三四十块钱,值了值了。

  有人不服气,还想要说,有些人认出来李龙是昨天买桃子的,就给解释了。

  人家大户,有钱,你不买也别不服气。

  一筐半桃子李龙掏了三十五块钱,其实算下来筐也是买的了。不过这点钱他也就不算了。

  市场的头那里有卖瓜的,李龙顺便过去问了一下,西瓜五分钱,是市场价。有切开的,李龙看着也尝了一下,沙瓤,非常的甜,便也买了一麻袋。

  这下子吉普车里算是满了,李龙取出油桶加了油后,便往西而去。

  半路上在大丰镇吃了饭,其实这时候已经到下午了。他快到县城的时候再往南,直接开到了牧业队留守点。

  有一段时间没有到哈里木和玉山江的家里来看看了,李龙过来看看情况。

  车子开进村子里,还没到哈里木家的时候,李龙就碰到了阿迪力。

  阿迪力看到李龙也有些意外,不过他立刻就反应过来李龙是来看望哈里木和玉山江家人的,笑着和李龙打了个招呼,然后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李龙开车到哈里木院子门口,就看到院子里依然有人在压井打水。

  压井台子用水泥和砖头加固过,还是比较结实,打水的人也比较守规矩,排着队,也不争不抢。

  哈里木的母亲坐在门口用一个筷子串过一块土豆当纺锤捻着毛线。

  看到李龙后,老太太笑着站了起来,嘴里说着李龙依然听不懂的话。

  李龙有点无语,其实他一直想学哈语和维语的,但每次碰到哈里木玉山江他们的时候,就把这事给忘记了,等想起来,身边也没个能教的人,就把这事给放下了。

  好在来打水的人中有懂汉话的,交流了几句,李龙把甜瓜西瓜和桃子都放下一些,然后就去了玉山江家里。

  玉山江家里也有人在这里打水,这两口压井现在成了整个村子里吃水的主要来源,李龙觉得其实也挺好的。

  在这里呆的时间更短,孩子们都不在,李龙问清楚这边玉山江他们打完草回来过,家里东西也不缺,就告辞离开了。

  他还得赶紧回家——四小队那边也要去,西瓜和甜瓜还好说,弄回来的桃子什么得分掉。

  不好放。

第700章 老爷子要花大钱办大事

  下午到晚上时间,梁东楼老爷子那里,四小队那边大哥家里,老罗叔那里,包括晚上没过来吃晚饭的岳父顾博远那里,李龙把西瓜甜瓜和桃子都送了。

  除了留在大院子里自己家吃的外,李龙还打算明天再给李向前送一些。

  套用某人的话说,李向前对他,高低不错,所以这有好东西得想着人家。

  顾晓霞距离上班的时间几乎是可以倒数了,她还有些兴奋,晚上一边啃着桃子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和李龙商量着:

  “我去上班,你时不时的也有事,杨大姐帮咱们带孩子,那咋说也得给工资是吧?”

  “当然了。”李龙这个也早就想好了,“我问过李股长,现在看孩子的保母工资,一个月是三十五块钱左右——当然,这是连带着做饭的。咱们家里有两个孩子,给杨大姐自然要多一些,我觉得就按五十给吧,咱们也不能亏待人家,你看呢?”

  “行。”顾晓霞点头同意。这个工资比她的都要高,但顾晓霞掏这个钱是心甘情愿。

  毕竟两个孩子照顾起来还是比较麻烦比较累的。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杨大姐出去摆饭摊子,一个月挣的也至少有五十块钱了。

  李龙拿出一沓钱交给顾晓霞,这钱由她交给杨大姐比较合适,自己给的话,大概率杨大姐不会收的。

  顾晓霞接着钱也是有些为难,因为她感觉自己给的话杨大姐一样不会收。

  但这钱肯定是要给的,顾晓霞苦笑着说:

  “今天晚上我得好好想想怎么和杨大姐说这事。”

  “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的。”李龙半开玩笑的说着。

  第二天吃过早饭,李龙把剩下的桃子用个黄挎包装了一些,有三四公斤左右,背上后骑着自行车就去了供销社。

  供销社那边正常上班,李龙到达的时候刚好看到汽车开出去,车上装的是麻袋,李龙猜应该是往州联社上交物资去了。

  李向前就在门口,把汽车送走后,笑着问李龙:

  “哟,有空过来上班了?”

  李龙看李向前在这里,便没打算进去,下了车子在墙边撑好后,取下挎包递给他说道:

  “昨天去了趟乌城,在那边碰到卖桃子的,看这桃子挺好,就买了一些,你尝尝,味道不错,拿回去给嫂子和孩子吃。”

  “啥桃子还专门从乌城买回来?”李向前接过来伸手边往里掏边问道,“去乌城了,路过北庭的时候没去看看钱主任?”

  “去了,这桃子也给钱主任送了一些。”

  “嘿,你也可以,看钱主任就送桃子?”李向前掏出一个桃子,有些意外:“这桃子个头挺大啊,味道怎么样?”

  “挺甜,桃味儿挺浓,你尝尝?”

  从上一世开始李龙就用这个词了,后世桃子五花八门,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买的桃子是没桃子味儿的。

  李向前也不洗,在挎包上擦了擦,拿着个桃子就啃了起来。

  “嘿,味道真不错。”李向前边吃边说道,“咋不多买点儿?”

  “买了不少,那分的人也多啊。就这个,陈站长和钟经理那里我还没给送呢。”

  “行行行,我知道了。”李向前笑着说。

  其实李龙也肯定是要给那两个人送的,关系都不错,李向前关系更近一些,但桃子嘛,没必要厚此薄彼。

  “最近扎大扫把的活可能就会下来了,你后面每天还是到社里来一趟,”李向前说道,“抬把子的事情你应该清楚,这大扫把估计也不会少,提前计划一下比较好。”

  “好,我知道了。”李龙点点头。

  下午李龙给陈红军和钟国强两个人也送了一些桃子,然后就开着车去了四小队。

  昨天比较着急,在大哥家里没呆多久,老爹李青侠让他今天抽空回去一趟,有重要的事情要办。

  李龙其实隐约是知道的一些的。老爹打算在明明昊昊生下来之后,回老家一趟,因为老家要重修家谱了。

  对于家谱,说实话李龙并不是很在意,用句后世的话说,又没什么后位继承,反正哥几个目前都在北疆生活,老家那边联系慢慢就减少了。

  家谱传到这时候,下一次修在什么时候还不知道呢。

  但这个事情在老爷子那里可是大事。传宗接代,老一辈人可重视这个了,可以理解。

  毕竟这个能让人知道祖上从哪里来——华夏注重记史,然后才能知道这五千年以来的大事,家族记谱,不就是史的缩写吗?

  回到李家,院子里李青侠、杜春芳、李建国和梁月梅都在,孩子还没放学,他们四个人在那里聊着。

  李龙过来的时候,李青侠便开始了正式的话题。

  “过两天我就打算回去了。这趟回去,就是把家谱的事情好好给落实一下。”李青侠此刻才有一个家主的气质:

  “咱家人都在北疆了,以后我看你们也不大可能回去了。但咱们家人不管在哪里,至少这一次修谱,都得上家谱。”

  这一点大家肯定是没意见的。

  “安国来不了,小霞不管事,所以你们兄弟两个在,强强妈也在,这事就能一块商量了。

  我的意思是现在咱们把这回列家谱的人和事都列好,回去我好和族里人说。”

  李龙听了老爹的话,想起来上一世短视频里经常有人说,哪些人可以在族谱单列一页,享头柱香的事,笑了笑。

  “笑啥?我说的是真话,你别不当真!”看到李龙笑了,李青侠以为他不在意,有些生气。

  “我笑是觉得我是不是可以上家谱大事记了?”李龙急忙摇头说,“老爹,你说我去年得了一个自治区的民族团结先进个人,那个是省一级的奖励,是不是能记到族谱大事记里?”

  “当然,当然能记了,建国,你把这个记下来。”李青侠立刻说道,“对嘛,这态度就比较好。

  咱们这一支以后可能在北疆生活,开枝散叶,和老家的本家那边联系少,但那边人看到咱们家的家谱,至少知道咱们这一支也不是啥也不干的。”

  李龙这才发现,坐在墙边小板凳上的大哥手边还有个本子,看着像李娟或李强没用完的作业本。

  听着李青侠说话,李建国就拿起本子写了起来。

  大哥李建国虽然只是上了初中,还没毕业,但写的一笔好字,这一点李龙非常的羡慕。

  “你们听我说一下,我说完你们看看都有没有啥遗漏的,有的话就说出来,这回回去我得把这事办的漂漂亮亮的。

  这家谱几十年才修一回,不能留个遗憾。”

  李龙知道老爷子说的没错。上一世没现在这回事,当时老爹还在老家,修家谱的事情他和大哥根本不知道,知道的时候那边都印出来,听到的消息都是老爹讲的。

  比如为了争谁是嫡支,两个老头子差点打起来;比如南方某一支李姓听说这边要修家谱,专门由那边的族长带着资料跑回来,要认祖归宗。

  结果最后也没能认进门,主要是那一支的源祖名字和这边家谱里记的人名不一样。

  结果那个族长是哭着回去的。

  四十年后的人是无法想像为什么会把这件事情看的那么重,但祖宗的传承,对于一直接受传统教育的人来说,真就非常的重要。

  有些时候甚至比自己的命还重要。

  “咱们这一支上面就不说了,从我这开始,有你们三个儿子,加上小霞这个闺女。上一次修家谱我还年轻,当时只有建国一个儿子,家谱里也就记了他一个。”

  李青侠先说了原来的情况,然后开始说现在的:

  “现在呢,老大有了娟和强强。按修家谱的规矩,儿子记名,闺女记人。”

  “啥是儿子记名闺女记人?”剁猪草的梁月梅疑惑的问道。

  “打个比方啊,记我,从俺爹那里往下续,就写李青侠,妻杜氏,三子一女,长子李建国,次子李安国,三子李龙,一女。就是写有一个女儿,但不写名字。”

  “这是重男轻女啊。”梁月梅有些不满这个规矩。

  “是的,那时候记家谱就是这样。”李青侠来北疆也有两年了,知道这边重男轻女的这种思想很淡,有些人那里几乎没有,所以也认同这个规矩不算对。

  但那是族里的规矩,他也没办法。

  “老爹,你看咱们这样行不行,”李建国说道,“咱们这边把儿女闺女名都写上,拿回去争取一下,能都写上去最好。

  毕竟现在国家宣传的就是男女平等,计划生育了,有些人家里就一个孩子,那肯定也想把闺女名给记上去。”

  李青侠点点头。

  李龙也接着说道:

  “就是,咱们先记下来。如果家谱修订的规矩改了那最好,如果不改,老爹你也别声张,别当出头鸟,这事你不能挑头……”

  “我不挑头谁挑头?我还是族长哩……”李青侠以为李龙误会他怕事,声音一下子就大了起来。

  “老爹你听我说,”李龙笑着示意老爹别激动,“我给你说啊,你这回回去就别摆族长架子了。咱们这一支都在北疆定居了,你觉得队上那些老顽固能听你的了?”

  这倒是实话,哪有离家久不归的族长?

首节 上一节 702/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