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侠也有些脸红,不过他也知道小儿子的能耐,问道:
“那你说怎么办?”
“我给你拿一笔钱。”李龙说道,“到时你就找拟写家谱的人,给他塞些钱,把大嫂她们,还有娟啊,红琴啊,雪苹雪琴她们的名字加上去。
反正审那些家谱的人都是和你年纪差不多的,这些人最关心的也就是自己那一支写的对不对。等写完印出来,就算他们知道写错了也不能说啥,反正这个也不可能重印。”
这一点李龙是记得很清楚的。上一世老爹老娘一直住在老家,李龙回去的时候见过家谱,找到自己的名字后就没再管过。倒是大哥从老家拿回一套时不时的看看。
毕竟这家谱不光有谱,还有大事记,还有各支各脉的传承。
八四年修谱,八五年完成,石刻印刷,然后一直到李龙上一世去世重生到这一世,家谱就再没修订过。
那么能把家里女孩的名字记下来,也就这么一个机会。
虽然可能李娟她们长大后并不在意,但对于李青侠李建国以及梁月梅来说,还是很重视的。
李龙也不在意,但如果能做事,那也是好事。
何乐而不为呢?
“也……行。”李青侠想了想,这个法子,貌似可以。
“老爹,拟稿和刻版的人,你知道不知道是谁?”
“那都知道。拟稿的肯定是安民,他是大队中学校长,文化程度高,只能是他。”
李安民比李建国还大,是李青侠大哥的儿子,算李龙的堂哥。
李青侠兄弟三人,他老三,和李龙一个排行。当然如果回老家,李龙排第八,因为上面除了李建国和李安国,还有五个堂哥。
不过李龙的两个大爷都已经去世了,所以李青侠才算辈分最长的。
“那安民哥听你的不?”
“那咋不听哩?”李青侠得意的说道,“那十年,要不是我给他一口吃的,他和他娘就饿死了。”
那十年李建国在北疆,中间那段时间李龙也过来了。虽然李青侠当时对梁月梅说,只要他们夫妻两个管好李龙就行了,不用管他们老两口。
但李建国每年还是会给家里寄点钱寄东西——钱少,有些时候倒挂,李建国也会卖鱼卖点其他东西,都是偷偷的。
东西会多一些,主要是苞谷面之类。
所以李青侠当时在老家过的甚至会比别人强一些。
那以他的性子,至亲还是会接济一下的。
“那不就行了。安民哥虽然是校长,现在也不富裕吧?回去好好说一下,这事就能办了。”
李龙相信老爹这点事还是能办的——主要是这个李安民是真的听老爹的,二大爷去的早,李安民虽然上学多,但那几年还是被打倒过,性子略有点像陶大强了。
“那石匠呢?”
八十年代虽然有油印了,但油印的东西对纸非常不友好,背面会透,这玩意儿做卷子或者少点儿字的文件还行,印刷书是肯定不行的。
印刷厂对于数量少的活也不接。家谱的印制必然不可能是大批量的,每一支一套,撑死几百套,所以就需要其他办法。
李家这一系用的就是比较古老的石刻雕版。
至于怎么雕,李龙没见过,上一世还是听李青侠说是石刻雕版的,当时他也不在意,眼下挺感兴趣的,不过正事要紧。
“公社那边有石匠做这个的,我不太清楚。”
“那这趟回去你也得打点打点。”李龙相信老爹有办法,卖鱼卖了两年,也算见过世面,这方面应该是没问题,“大不了多给点钱。”
“也对。”李龙把办法都说出来了,李青侠一开始还有些忐忑,但确定后便没了顾虑,“回去我先找安民,把这事定好后就去找石匠。”
“那咱们先把名字和事情理一遍吧。”李龙说道,“呆会儿我给你拿一千块钱……”
“拿个屁,钱我有,不用你出。”李青侠急忙摆手,“我这个当爷爷的没咋管过孙子辈,这大事办下来,我也就安心了。这钱你们不用管……”
这两年李青侠攒的钱可不少,每年李龙还会给他一些,还会给杜春芳一些。杜春芳最后都给了他——老太太除了给孩子压岁钱,就根本没花钱的地方。
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孝顺,钱没处花,李青侠越攒越多,心里不是踏实而是有点想花钱的冲动。
现在李龙给了他一个花钱的理由,那还能不花吗?
“让你爹花,他有钱。”杜春芳也在边上帮腔,“那钱留着干啥?不就是花的嘛,你们钱留着给明明昊昊买东西,以后还要给买房子哩。”
好吧,老娘都这么说了,李龙和原本打算也想出钱的李建国就不说了。
其实李龙出钱不如李建国出钱师出有名。李建国有个女儿,出钱才对,李龙俩儿子,就算不出钱,那名字也是要写上家谱的。
接下来便是记录人。
除了孙子辈的女孩,经大家商量,老娘的名字,大嫂、二嫂、李霞和顾晓霞的名字最好也能加上。
如果换上一世的李青侠,让他办这个事情他是绝对不会去做的。
但来北疆两年,李青侠的思想反倒活了起来,这辈子没做啥大事,自己家现在在北疆红红火火,孩子们生活都好,那么要办就办个大事。
他都想过后面这事被其他各支后面发现了,肯定是会骂人的。别说他,李安民也会被骂。
但承担骂名又怎么了?给自家办事,又符合国策,被骂就被骂吧。
就是看到时咋安慰安民吧——实在不行就多给些钱。
李青侠知道这事肯定是有些难度,但不急,可以慢慢想。
着急的事情就是走之前得把这些需要记在家谱上的事情捋顺了,回去自己只需要办事就行了。
所以等李建国把事情记下来之后,李青侠还让他念一遍,让大家听听还有没有什么遗漏的。
老爷子很重视这个,李龙他们自然也很配合。
好事嘛。
第701章 李龙这只蝴蝶扇出的一个变化
要写的东西商量好,回去怎么办也商量好,接下来的事情就看李青侠的发挥了。
杜春芳全程没怎么发言,等李龙准备走的时候,她已经从菜地里提了一筐菜出来,那筐子还是李龙先前买桃子顺手带过来,当时是连筐放在了大哥这里。
“这是才摘的,你前院的菜地里的菜,有些腌上了,有些地方白菜也种了,带回去吃。”
筐子里有洋柿子、辣子、茄子和一些芹菜。
李龙也没拒绝,拉开车门把筐放到后座,准备上车发动的时候又想到了什么,拉着车门转身对老爹李青侠说道:
“老爹,安民哥他娘,俺二大娘是不是还在?她是不是腿脚不好?”
“是啊,今年……该有七十五了吧?”李青侠想了想说。
“安民他妈不光腿脚不好,腰也不好。安民他爹死的早,拉扯几个孩子,累的。”杜春芳比李青侠知道的还清楚。
随即她看看大儿子,再看看小儿子,心底没来由的升起自豪,自己的儿子多有能耐,一开始是大儿子出来闯荡,让自己家里在那个年月也没怎么挨饿,甚至还有余粮接济别人。
杜春芳不小气,或者说心里不放事。只要自己不挨饿,家里的余粮李青侠爱给谁给谁。
别人要找上她,她就直接把事推出去,反正家里她不做主,这种性格在那个年月其实也省了不少麻烦。
接下来分产到户了,小儿子又有出息了,这过上了天天吃肉的日子,放过去哪敢想啊?
嘿,自己就是享福的命,这人跟人就是不一样呐。
“那老爹,你回的时候把那酒,就咱泡的那酒带上,到时去了先给俺二大娘放一瓶酒,就说这个治腰腿疼的,到时安民哥肯定会问,你就提一嘴,别让他往外说。”
“提一嘴啥?”杜春芳还不知道自己时不时喝一口,还感觉那味道腥臭没有大曲酒好喝的泡的酒是啥,所以问了一句。
“提一嘴,说那酒可贵了,一瓶能卖上百。”李龙半开着玩笑说道。
“那可不兴哄人。”杜春芳立刻板着脸说道,她对人品这方面还是挺重视的,看态度还挺认真。
“小龙可没说瞎话,”李建国也觉得这个主意是不错的,“这酒可贵。老爹,就这么办。安民孝顺的很,他娘好了,你让他办啥都行。”
李龙走了,李建国和梁月梅两个人去忙着喂猪和准备收打瓜的东西了,杜春芳心里就搁着个事儿,回屋后她就忍不住问李青侠:
“小龙说那酒一瓶要上百……真嫩贵?”
李青侠其实已经知道那酒里泡的是虎骨了,大家都没明说,他也就装糊涂,反正老伴也不问。
现在杜春芳问起来,他嘿嘿一笑:
“你问这干啥?不管多贵,那不都是儿子孝顺你的?喝就行了……不管咋说,你喝着感觉咋样?”
“那可是……真好。”杜春芳以前没想那么多,现在想想,自己好像感觉这段时间真就挺好,没那么多小毛病了。
有些东西不是说一下子就能体会到,毕竟她也不是到了安民他娘那个状态,但时间一长一总结,就反应过来了。
“那不就行了,你管它是啥唻。我给你说,这东西放咱家,那值不值钱就是一瓶酒的事情,拿出去那就值钱了。好东西咱也不卖,就是关键时候起大作用的。”
李青侠觉得小儿子李龙出的这个主意,真的是太对了。
真拿钱去找李安民还不如拿以前的恩情,但李青侠性格上又不是那种人。这次原本打算厚着脸皮说的,但李龙给的这个主意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李青侠的心情自然就好了。
两天后,吃过早饭,顾晓霞骑自行车去上班,李龙则开着吉普车去四小队。
以往家里人走远门,通常都是天麻麻亮就起来收拾,感觉走的越早越好。
现在李龙不这么干,反正知道车票是下午的,当天去了还不一定买到票,没必要走那么早。
最主要的是不需要等车,今天他要送老爹到乌城。
李青侠是个决策派,事情一定下来,那就执行了,绝不想着拖拖拉拉。
所以他今天就走,打算回家呆一个月左右,把事情弄完再回来。
当然这一个月时间是有弹性的,也可能长也可能短。
李龙抽空是硬想给老爹塞点钱,结果让李青侠震了一下。
李青侠摸出厚厚一沓钱让李龙看,以李龙的经验,那沓钱怎么说也得有个三四千。
想想老爹这两年冬夏都在逮鱼,也没啥用钱的地方,也就明白了。
“就这还不是全部,我也没敢都带,怕路上不安全。”
的确如此,带多钱路上被盯上了还麻烦。
李青侠收拾好东西,就是一个黑色的帆布提包。这个提包挺大,按李龙的想法最好分成两个小点儿的,左右平衡好提。
李青侠不让,说提一个包,另一只手方便干其他事情。
李龙又打算把自己的那个背包给老爹用,老爷子不要,说背不惯。
让李龙有些意外的是大哥李建国也要去送。
送就送吧,反正自己家的车里坐得下。
“酒带了吧?”临上车的时候李龙问道。
“带了带了,弄了个小塑料笼子,带了两斤。”李青侠知道这玩意儿贵,也没多带。
李龙想说什么的,但都装好了,也就没再说啥。
反正这个时候还是可以寄的,也好寄。
吉普车开出村子的时候,路过的人要么驻足观看要么大声打着招呼。
扬起一片尘土来。